推薦序
海豚阿德書店店長小白
2012年的鞦天,一個高原上田野開始變成金黃色的月份裡,我和阿德在蒼山腳下的小鎮裡,有一條叫做「人民路」的老街上,開瞭一傢小書店。這個不足40坪叫做「海豚阿德」的小書店,它的名字其實是昇哥的一首歌,這首歌裡有這樣一句歌詞:「我的朋友有很多,都有可愛的臉。」後來,我在我的小書店裡認識瞭文捷。這個愛逛書店愛寫作的颱灣女孩,她笑起來的樣子很甜。
2015年的時候,書店在籌備製作一本關於大理生活方式的mook,我們和文捷約瞭一篇稿,最終這篇文章收錄在《蒼山下》裡。但其實一直到三年後她嚮我們介紹她的第一本書《開往龍目島的慢船》時,我纔知道,在雲南生活的那段時光裡,她還寫瞭很多文章,珍藏著關於這兒的記憶。
今年中鞦節,文捷從非洲發來簡訊,告訴我她的第二本書就要齣版瞭。還有在非洲也吃瞭好吃的月餅。深夜我看著她發來的書稿,那些熟悉無比卻已經消失在時間長河裡的人和場景撲麵而來,惹人唏噓。賈樟柯先生在《山河故人》裡說瞭這樣一件事:「每個人隻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文捷在她閃著微光的記憶裡,講述瞭遇見與告別,用她的方式保存瞭他們的溫度。而此時在隔著她六個時區的大理,這些小小的細節也讓人迴想起這七年裡的書店變遷,人聚人散,我的內心湧動。
人生,就是這樣一邊迴憶,一邊告別的吧。
好在,我們都是那種揮一揮手便繼續前行的人啊。文捷背著她的背包,一個人繼續在路上晃晃蕩蕩地看世界,用文字記錄她的時光。我一個人繼續在高原小鎮的書店裡,在每天的清晨與陽光傾斜的午後,期待會有像她一樣的女孩,推開門走進來。
2019年鞦於海豚阿德書店 大理
大理古城 Ciao Guesthouse 創辦人喬安
每個地方都有它的靈魂。
時隔四年再次迴到這個心心念念無數遍的,大理。原先的人民路,靈動多彩又自由寧靜。記得剛到的時候被那條叫人民路的街所吸引,每天起床都想去走走,從東走到西,直直的一條老街,兩邊全是白族石頭瓦磚的老房子,東西大概1公裏左右。
陽光在清澈乾淨的空間裡,灑在兩邊有些破舊的老屋上。在那之前,習慣瞭城市玻璃鏡麵樓宇的冷感光亮,老舊的皺摺在這裡處處可見,像是時光的印記,有很多年對這樣的老舊時光皺摺的一切都十分著迷。那時候老人坐在街邊門口曬太陽,走一段就有老人摺菜葉子,或擺齣已經過時的生活日用品行賣。行人慵懶散漫地走在石闆路上,那種細碎的時光呀,彷彿能夠貼切的感受到布鞋印在石塊路的輕快呢。我經常背著竹簍走到上段的菜市場買菜。隻是看看這些老人,我也覺得一切都很好。她們像蒼山一樣,總是在這一切生活景色的背後,穩穩襯著或護著這片土地。似乎提醒著我們,“孩子們,無需走得那麼快!”
有她們廣闊崇敬的背景護佑,生活在它其下的人們,生活安穩又熠熠生輝。有無限的創造力蓬發,創造各種好玩的事情。一位年輕的女孩喜歡熬粥,任性的每天隻熬三鍋來賣,可能多瞭嫌纍。鄰傢男孩喜歡寫詩,就把自己寫好的詩列印在明信片上,找一個閒置多年的石闆窗臺,等待喜歡它的人。長年旅行的中年大叔喜歡畫畫,就帶著全傢在改裝的豪華加長版傢庭自行車上以賣畫籌集旅費。懷抱夢想的青年喜歡唱歌,點點憂傷的麯調和著每一個路過在尋找或不尋找些什麼的人。大傢都愛在人民路上分享,所以人民路是最暢快自由的一條街。每一個角落都有屬於它不一樣的空間,每一個小小的空間都是一個不一樣的小世界,這個小世界獨立又彼此依賴,組成這個大世界的拼圖。真是好玩呀!
四年之後再迴來,發現這一切都變瞭。人民路變得嘈雜擁擠商業化,我幾乎從不踏入。我想自己的心境也是如此天翻地覆,何況這個物質的世界,所以我並沒有失落或責怪。「這個世界最大的不變就是一切都在變。」
大多的時候我隻是去城邊的各處會會老朋友,選擇一些我喜歡的地方。原先熱愛古城的人們呢,他們散落在各處,安然地生活,接受這樣的改變,擺攤的小妹,變成瞭有機農場的主人。閒逛在古城的女人在美麗的小區,安瞭一個傢,有清香可口的飯菜,那裡隨時散發著暖人的光芒。我熱愛花草植物的朋友,在古城邊開瞭一傢溫暖的旅館,屋頂種滿瞭花草,她每天都跟它們錶達愛意,做美好的食物招待朋友,分享好玩的事情,跳舞、音樂、戲劇給喜歡它的人們。她們都更加融入到這片土地,也變成瞭護佑這片土地的人。
還在以色列的時候,我總覺得給那片土地注入靈氣的毫無疑問是地中海。我總是看不夠,無數個白天、黃昏,我在海灘注視著大海。自然就是那樣的能量邀請你去到那寬廣充滿能量的空間去體驗它的神祕、它的寬廣、它的力量與覺知。
大理是那個開啟我進入覺知之旅的大背景,它的光亮照耀過我黑暗的空間。後來卻發現,原來真正的光來自於內在的覺知。無論我們走嚮哪裡,覺知就會照亮哪裡。所以,我也特別坦然的接受大理的改變。祝願它可以照亮更多在尋找的人們,直到人們看見,那光也不過是自己內在之光的反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