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火車大集合1314

世界火車大集合131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蘇昭旭
图书标签:
  • 火车
  • 铁路
  • 交通
  • 世界铁路
  • 火车收藏
  • 交通工具
  • 模型
  • 摄影
  • 旅行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灣有多少種火車?世界上有多少種火車?這個問題可能永遠也沒有答案。因為有些火車正在消失;有些火車正在誕生;這是一個永遠也說不準的變數。但你是否像蘇老師一樣,愛火車一生一世嗎?快來翻閱這本將世界火車拍滿、拍好的世界火車大集合1314!

  《世界火車大集合1314》是一本認識世界火車入門的圖片書,以火車生物學譜系的科學概念,以火車的功能體系與鐵道軌距為分類依據,集結了世界各國超過50個國家、1400多張的火車圖片,是蘇昭旭老師累積二十多年職業生涯的鐵道資料庫,所集結成的世界火車大圖鑑。

  1314也就是一生一世的意思,代表那種永恆不變的熱愛與執著。這是爸媽送給孩子培養閱讀習慣的絕佳禮物書,也是爸媽買書為學齡兒童看圖說故事,親子共同閱讀認識火車的絕佳工具書。

本書特色

  1.多達1400款以上的世界各國火車圖片,並列出簡要的資訊,讓您一窺軌道世界的多采多姿。
  2.以類似生物學的譜系,火車的功能體系與鐵道軌距為分類,讓您對火車的功能與分類大開眼界。
  3.大而豐富、精采的火車彩色圖片集,張張精彩,適合認識火車入門的讀者,更適合家庭親子閱讀。
 
铁轨上的史诗:世界铁路发展史纲要 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度剖析全球铁路运输自诞生以来的发展脉络、技术演进、社会影响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塑造作用。我们聚焦于那些驱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关键节点、革命性的技术突破,以及铁路如何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地缘政治版图。 第一部分:蒸汽的黎明与轨道的奠基(1804年—1870年) 本部分追溯了铁路从概念到初步实践的艰难历程。我们将从19世纪初的工程学萌芽讲起,详细介绍理查德·特里维西克(Richard Trevithick)的早期试验蒸汽机车,及其在矿山运输中的初步应用。 重点章节将围绕乔治·史蒂芬森(George Stephenson)及其父子的贡献展开。史蒂芬森不仅是“火箭号”(Rocket)的缔造者,更是现代铁路运营理念的奠基人。我们将深入分析斯托克顿和达灵顿铁路(Stockton and Darlington Railway)的开通,探讨其作为第一条使用机车牵引的公共铁路,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带来的颠覆性意义。接着,我们将详细剖析世界上第一条城际干线——利物浦和曼彻斯特铁路(Liverpool and Manchester Railway)的修建过程,包括对轨道标准、信号系统和早期运营规范的制定。 这一时期,铁路的建设主要集中在英国本土,展现了工业革命核心驱动力的强大能量。我们将探讨早期的材料科学限制(如铸铁与熟铁的应用)、锅炉技术的进步,以及对早期铁路安全规范的初步探索。同时,本部分也会触及铁路早期的金融泡沫与随后的监管介入,展示技术革命初期市场失序的普遍规律。 第二部分:跨越大陆的雄心与国家的构建(1870年—1914年) 随着技术成熟和资本积累,铁路的舞台从岛国走向广阔的大陆。本部分着重描述铁路在国家统一、资源开发和军事投送中的决定性作用。 北美大陆的贯通: 重点分析美国横贯大陆铁路(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的建设历史。这不是简单的工程壮举,而是涉及政治博弈、移民浪潮、原住民冲突以及西部土地政策的复杂社会工程。我们将详细考察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建设策略、技术挑战(如穿越落基山脉)、劳动力构成(特别是华工的贡献与牺牲),以及这条铁路如何彻底重塑了美国经济地理和国家认同。 帝国的延伸: 探讨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宏伟蓝图及其对沙俄乃至后来的苏联在资源调配和战略纵深上的意义。同时,分析欧洲列强如何利用铁路深入非洲和亚洲腹地,将其作为殖民体系和贸易霸权的骨架。本部分还将对比分析德意志帝国铁路的集中化管理模式与美国分散的私营铁路网络在效率和国家控制力上的异同。 技术飞跃与“大客车时代”: 这一时期,钢材的广泛应用、更高效的蒸汽机车设计(如“4-6-2”太平洋型机车的大量服役)以及更精密的信号和联锁系统,使得列车速度和载重量大幅提升。我们将探讨铁路客运的“黄金时代”,豪华列车如东方快车(Orient Express)的诞生,它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阶级和国际社交的象征。 第三部分:战争、电气化与效率的极限(1914年—1945年) 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考验了铁路系统的韧性与战略价值。本部分分析铁路如何成为战争机器的关键部件。 战时后勤: 详细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铁路如何支撑起西线堑壕战的庞大消耗,以及其在动员、物资运输中的不可替代性。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铁路在“钢铁运输走廊”中的作用进行考察,包括对铁路枢纽的战略轰炸与修复。 电气化的浪潮: 探讨电力机车技术在山区线路和高密度客运线路上的应用。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区到日本的通勤网络,电气化如何提高了牵引力、减少了环境污染(相对于燃煤蒸汽机车),并为后续高速铁路的发展埋下伏笔。我们将比较直流电和交流电在铁路牵引领域的早期竞争与发展。 大萧条与整合: 在经济大萧条的冲击下,许多私营铁路公司陷入困境,各国政府开始介入,推动铁路系统的整合与国有化进程,以确保国家经济命脉的安全。 第四部分:喷气时代的挑战与高速的崛起(1945年—20世纪末) 战后,铁路面临来自公路运输(卡车)和航空运输的巨大竞争。本部分聚焦于铁路如何通过专业化和技术革新来维持其核心竞争力。 内燃化与柴油革命: 详细分析柴油电力机车取代蒸汽机车的过程。柴油机车在维护成本、能源效率和运营灵活性方面的优势,使其迅速占领了货运和支线客运市场。我们将考察美国联合太平洋铁路等巨头如何通过引入大型柴油机车,实现货运效率的飞跃。 高速铁路的诞生: 聚焦日本新干线(Shinkansen)的开发与运营。从“0系”的设计理念到建设标准,新干线不仅是一条轨道线路,更是战后日本经济复苏与技术自信的象征。随后,我们将对比分析法国TGV(高速列车)和德国ICE(城际快车)的发展路径,探讨不同国家在基础设施投入、信号控制(如ATP/ATO系统)和线路规划上的差异。 货运的集装箱化与联运: 铁路在干线货运中如何通过标准化集装箱(Containerization)与海运、公路运输实现无缝衔接,重塑全球供应链。本部分将分析铁路编组站的技术演进,以及“双层集装箱列车”等提高单位运力的创新。 第五部分:21世纪的铁路——数字化、可持续性与未来展望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目光投向当代及未来的铁路发展趋势。 数字化与智能化: 探讨列车控制系统(如ERTMS/ETCS)的部署,如何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通信技术实现更高的运行密度和安全性。对自动驾驶技术在货运编组和地铁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前瞻性分析。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轨道交通: 考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电力驱动的铁路系统作为低碳交通解决方案的核心地位。详细分析大型城市群中,通勤铁路、地铁系统(Metro/Subway)和轻轨系统(LRT)如何协同工作,解决大都市的拥堵问题。 新兴轨道技术: 简要介绍磁悬浮列车(Maglev)的工程原理、国际发展现状(如日本超导磁浮与中国上海磁浮的对比),以及其在超高速客运领域的前景与挑战。 本书通过对技术细节、工程挑战和社会经济背景的立体交叉分析,旨在呈现一部波澜壮阔的“铁道史诗”,揭示铁路如何从一项简单的运输工具,演变为塑造现代世界的强大力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蘇昭旭


  以建立台灣軌道工具書體系與推動鐵道公義社會為終身職志,
  目前為全球華人鐵道領域專業著作數目最多的學者,
  至2019年親身走訪全球48個國家的鐵道,著述共46冊。
  以鐵道智庫全書為其一生代表作。

  現任
  NGO交通科學技術博物館館長
  台糖烏樹林糖業鐵道博物館榮譽館長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航空暨運輸服務管理系專技助理教授
  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協會顧問
  人人出版鐵道圖書資深總編輯

  經歷
  鐵道旅行雜誌總編輯
  台灣高鐵公司高鐵行動探索館館長
  國家檔案管理局交通類檔案委員
  公共工程評審委員國家考試交通類命題委員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阿里山森林鐵路營運績效督導委員
  2012年在總統府「治國週記」與馬總統對談鐵道文化的政策

 

图书目录

1. 世界各國的高速鐵路列車…P5
2. 世界各國的電力火車頭…P42
3. 世界各國的柴油火車頭…P58
4. 世界各國的蒸汽火車頭…P72
5. 世界各國的電聯車…P98
6. 世界各國的柴聯車與自走客車…P108
7. 無奇不有的鐵路貨車世界…P116
8. 光怪陸離的鐵路工程用車與特殊火車 …P124
9. 迷你可愛的窄軌小火車世界…P144
10. 世界的大眾捷運列車精選…P168
11. 世界各國的輕軌電車精選…P186
12. 世界各國的登山與觀光鐵道精選100 …P206
13. 特別單元:中國鐵道火車大搜奇…P224
14. 特別單元:台灣鐵道火車大搜奇…P236
15. 附錄:從寬軌、標準軌到窄軌
──認識世界火車的軌距分類常識…P250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612123
  • 叢書系列:世界鐵道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1 x 25.7 x 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翻了一本特立獨行的出版品,叫做《鐵道模型師的私房心法:場景、比例與情感的營造》。說真的,這本書的目標讀者群完全鎖定在模型製作的同好,對於我這種只喜歡在月台上等車、拍火車的人來說,內容有點太過「專業化」了。書中鉅細靡靡地描述了如何使用特殊顏料來模擬不同氣候下金屬的鏽蝕感,如何用保麗龍膠和細沙做出逼真的軌道碎石,甚至連不同比例的樹木在光照下應呈現的色澤都有嚴格的標準。作者似乎是業界知名的模型大師,他分享的那些小撇步,比如如何用牙籤做出完美的電線桿紋理,或是用噴筆技巧營造黃昏時分鐵軌的暖光效果,都讓人嘆為觀止。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其極高的實用性與可操作性,每一個章節都配有大量的步驟圖解,讀者只要跟著做,就能從一個初學者躍升為能做出栩栩如生微縮世界的達人。可惜,我可能得先買齊工具和材料,才能真正體會到書中所傳授的精髓,不然光是看著那些複雜的工序,也只能暫時敬而遠之了。

评分

這本《軌道上的台灣:一座島嶼的交通變遷與社會脈動》內容實在是太硬派了,完全不是我這種偶爾看看火車流線外型的外行讀者能輕鬆消化的類型。它比較像是學術研究專著,深入探討了鐵路建設背後牽涉到的土地徵收、地方經濟結構調整,以及不同年代的運輸政策如何形塑了台灣城鄉的發展樣貌。書裡頭引用了大量政府公報、日文文獻的翻譯與解讀,光是看那些密密麻麻的統計圖表和地圖比較,就足以讓人頭昏眼花。不過,對於想了解「為什麼某些路線會這樣鋪設?」、「鐵路對特定城鎮的興衰有何決定性影響?」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是無可取代的。它讓我意識到,火車不只是一種交通工具,它更是推動社會前進的龐大歷史動力。雖然閱讀過程需要極大的專注力,但一旦進入狀況,那種撥開迷霧、洞悉結構的成就感,遠勝過單純欣賞外型帶來的滿足,這是一本需要時間慢慢咀嚼,並且需要搭配歷史背景知識才能讀懂的深度著作。

评分

哎呀,最近在光華商場那邊看到一本新的火車圖鑑,名字叫《鐵道迷的終極圖鑑:從蒸汽到電氣化的百年軌跡》。這本書光是拿到手上就覺得沉甸甸的,光是封面那張蒸汽火車在阿里山霧氣中奔馳的照片,就夠讓人心頭一震了。我猜想,這本大概是專門針對咱們台灣資深鐵道迷寫的吧?裡頭的內容,聽說涵蓋了從日治時期引進的第一批機車頭,到台鐵現在服役的 EMU 系列,甚至連一些已經除役、只剩下車籍資料的珍貴車型都有收錄。尤其讓我感興趣的是,它似乎花了很大的篇幅在介紹各個時期車輛的塗裝演變,這對追求「原汁原味」的同好來說,簡直是聖經等級的寶典。聽說作者還跑遍了全台的舊車站,拍了不少獨家底片照片,那些老舊的候車室、斑駁的時刻表,光是用想的就讓人懷舊到不行。這種對歷史細節的考究,絕非一般市面上流水帳式的圖鑑可以比擬,它不只是紀錄,更像是在為台灣鐵道史做田野調查,值得鐵道迷們仔細端詳,慢慢品味那份歲月的痕跡與機械的美學。

评分

最近我阿嬤的遠房親戚來訪,帶了一本很有意思的繪本,叫做《小火車嘟嘟的奇妙一天:從礦場到港口》。這完全是給學齡前兒童看的,風格超級可愛,每一頁都是飽和度極高的鮮豔色彩,線條圓潤得不得了。它主要講述一列專門負責運送煤礦的小火車,早上在山裡的礦場裝滿黑色的煤炭,然後一路沿著專用鐵道,穿過美麗的田野風光,最後抵達熱鬧的港口,將煤炭卸給遠洋貨輪。書裡面的火車,沒有複雜的型號區分,就是一輛充滿正面能量、勤勞工作的好幫手。它用最簡單的方式,向孩子們傳達了「工作」與「貢獻」的概念,讓他們明白食物和物資是如何被運送的。雖然對我一個成年人來說,內容未免過於淺顯,但光是看著那種純粹的繪圖風格和簡單的情節鋪陳,就讓人感受到一種難得的純真與快樂。它讓我們這些鐵道迷,偶爾也要從那些複雜的技術細節中抽離出來,回歸到火車最本質的、服務大眾的樸實美好。

评分

天啊,這本《環球鐵道紀行:穿越高緯度與熱帶的十條神奇路線》根本就是為心靈渴望流浪的人量身打造的!它完全拋棄了我們熟悉的台鐵或捷運系統,轉而帶領讀者神遊到西伯利亞的冰原、印度的炙熱平原,甚至是安地斯山脈的險峻坡道上。書裡的文字非常感性且充滿異國情調,作者不只是記錄火車的行駛情況,更多的是描寫在車窗外移動的異國風土人情。比如,在蒙古草原上,火車緩慢駛過時,身邊牧民騎馬追逐的畫面;或者在東南亞的叢林中,火車成了當地居民生活線的唯一聯繫。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於不同國家鐵路乘務員的描寫,他們如何面對極端氣候、如何與形形色色的乘客互動,展現了鐵道工作者不為人知的人性光輝。這本書的重點不在於火車的技術規格,而在於「移動」這件事帶給人的哲學啟示,讀起來非常舒服愜意,像是在搭乘一趟慢速的觀光列車,沿途風景盡收眼底,適合在一個悠閒的午後,配一杯濃郁的咖啡來細細品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