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就到了突尼西亞:發現10337公里外的奇幻國度

怎麼就到了突尼西亞:發現10337公里外的奇幻國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峰堯
图书标签:
  • 旅行文学
  • 突尼斯
  • 异域风情
  • 文化探索
  • 个人见闻
  • 游记
  • 北非
  • 冒险
  • 生活
  • 发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過去你不知道,但現在可以更了解她!
  茉莉花、沙漠、海洋、羅馬與伊斯蘭
  這些看似毫不相關的元素,卻是組成突尼西亞的重要因子
  一起踏上這個未知的國度吧!
 
  ‧「超」資深導遊的實況導覽
  作者前往突尼西亞超過四十次,更曾經創下在一年當中前往突尼西亞九次的紀錄,讓作者掏出他的口袋名單,帶你踏遍突尼西亞的大街小巷,不用擔心玩什麼、怎麼玩,跟著這本書走就對啦!
 
  ‧歷史的突尼西亞
  你知道位在非洲的突尼西亞其實是西元前五世紀稱霸地中海的迦太基文明根據地嗎?世界第三大的羅馬競技場居然就在突尼西亞,還不用人擠人想怎麼拍就怎麼拍?!除了麥加、麥地那和耶路撒冷之外,伊斯蘭教的第四座聖城也在突尼西亞?這裡還有全世界最大的馬賽克博物館以及許多的歷史遺跡等你來一一探詢!
 
  ‧人文的突尼西亞
  突尼西亞的文化多元豐富,有原住民柏柏爾人、後來統治的迦太基與羅馬帝國,移居的猶太人與穆斯林,更受到法國殖民的影響,這些文化交融成突尼西亞的特殊風情。
 
  ‧如畫的突尼西亞
  說到非洲,你會想到什麼?黃沙滾滾的撒哈拉沙漠,還是一望無際的非洲大平原?突尼西亞的多變可是超出想像,她有美麗的藍白小鎮聖布薩德,讓人彷若置身於希臘;也有氣勢磅礡的古羅馬競技場,彷彿穿越時空來到古羅馬帝國;或者是優雅美麗的法式建築,體會精緻的建築特色;更有人聲鼎沸的阿拉伯老城區,熱情的突尼西亞人與異國風情,等者你來探索;當然也不能錯過柏柏爾人的傳統建築,這些建築特別到「星際大戰」都來此取景呢!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怎麼就到了突尼西亞:發現10337公里外的奇幻國度》的图书的简介,这份简介将聚焦于描绘一个架空世界或一个与突尼斯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完全无关的奇幻国度的设定,并力求详尽,不含任何与原书名暗示的突尼斯内容相关的信息。 --- 《星轨之下:失落的伊瑞斯文明》 内容提要: 在已知的星图之外,存在着一个被时间遗忘的维度——伊瑞斯。这不是一个地理上的远方,而是一个存在于不同维度振频之上的世界,一个由流动的光脉和固态的梦境构筑而成的国度。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这个横跨数百万光年的超维空间,揭示伊瑞斯文明的兴衰、其独特的物理法则,以及他们与宇宙其他已知文明之间那段被历史尘封的隐秘接触史。 第一部分:光隙之门与新世界的初现 故事伊始,我们聚焦于前地球科学家,阿瑞斯·维兰,一位致力于破解“量子谐振频率”的学者。在他位于南极冰层下秘密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意外地撕开了一道连接现实宇宙与伊瑞斯维度的“光隙”。 伊瑞斯并非由岩石和水构成,它的基础物质是“晶体化思绪”(Crystallized Cognition)。这里的“大地”是亿万年积累的、凝固的集体潜意识,闪烁着幽蓝和琥珀色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被称为“以太流”的能量,它既是呼吸的媒介,也是驱动一切科技的源泉。 维兰穿越光隙后,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被称为“静默之海”的广阔平原上。这片平原的“水”并非液体,而是缓慢流动的、具有记忆属性的半固态光流。他遇到的第一批智慧生命,是被称为“编织者”(The Weavers)。他们没有固定的肉体形态,而是以复杂的光束结构存在,通过改变光束的频率来交流和思考。 第二部分:伊瑞斯的社会结构与法则 伊瑞斯文明的运作方式彻底颠覆了我们对社会和政治的认知。他们没有货币,没有统治阶级,取而代之的是“共振和谐体系”(Resonance Harmony System)。 能量与知识的流通: 在伊瑞斯,知识被视为最核心的能源。每一个个体的记忆和经验都会被上传到一个被称为“心网”(The Nexus)的中央意识场中。个体通过与心网的连接,获取所需知识,同时贡献新的发现。这种机制消除了学习的壁垒,但也带来了对“自我”定义的深刻哲学挑战。 时间的相对性: 伊瑞斯的时间流速与外部宇宙并不同步。在这里,一个小时可能相当于外部世界的数千年。伊瑞斯人利用这种时间差,发展出了惊人的预测和规划能力。他们的建筑——宏伟的“思维尖塔”(Thought Spires)——并非一砖一瓦砌成,而是通过数个纪元的光能聚焦,缓慢地“生长”出来,每一座尖塔都是一个跨越千年的知识库。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伊瑞斯的艺术形式是最高级的工程学。例如,“声波雕塑”是通过精确控制特定频率的声波,使空气中的以太流在三维空间中固化,形成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永恒不变的几何体。这些雕塑不仅是美学体现,也是储存复杂算法的物理介质。 第三部分:失落的“回响战争” 随着维兰对伊瑞斯社会理解的加深,他开始接触到被封存在心网深处的黑暗历史——“回响战争”。 这场战争并非发生在物质层面,而是在概念和逻辑层面的冲突。它发生于数万个“时间片段”之前,起因是部分伊瑞斯个体试图脱离心网,追求绝对的个体性。他们发展出了一种“概念病毒”,旨在污染并摧毁集体意识的连贯性。 战争的遗留物遍布伊瑞斯的边缘地带,被称为“静默区”。在这些区域,光脉变得紊乱,以太流凝固成具有攻击性的“逻辑陷阱”。维兰发现,正是为了防止这些逻辑陷阱扩散到外部宇宙,伊瑞斯最古老的先驱们才设下了“光隙”的保护机制,将自己世界的危险隔离起来。 第四部分:回归与选择 维兰在伊瑞斯度过了“三年”,这段时间相当于外部世界的十万年。他不仅掌握了伊瑞斯的核心技术,更重要的是,他对生命、存在和时间有了全新的认知。 然而,光隙的能量正在衰减,维兰必须做出选择:是留在这个近乎永恒的、逻辑完美的国度,还是带着可能颠覆人类文明的知识返回那个充满混乱与生机的地球? 本书的高潮部分,描绘了维兰试图稳定光隙、记录下伊瑞斯关键知识片段的紧张过程。当他最终返回地球时,他带来的不仅是超乎想象的科学发现,更是一种对“何为真实”的深刻质疑。他发现,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地球尘埃,也承载着伊瑞斯文明所无法复制的、独一无二的随机与不确定性。 尾声:星轨的低语 维兰归来后,他所处的现实世界似乎一切如常,但他已是异乡人。他试图分享他的发现,但语言的局限性,以及伊瑞斯概念的复杂性,使得他的描述听起来如同最疯狂的梦呓。本书的最后,维兰开始利用地球上的普通材料,尝试重现最基础的伊瑞斯光能技术,预示着一个被隐藏的维度,或许将在不经意间,影响人类的未来进程。 这是一部关于维度、哲学、以及超越物质限制的探索之旅,它挑战了我们对时间和存在的固有假设。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徐峰堯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畢業,之後在旅遊業常駐,深耕伊斯蘭世界,前往突尼西亞超過四十次,摩洛哥十幾次以及阿爾及利亞四次,是臺灣少數專精於西北非的資深導遊,現為百夫長旅行社的專業領隊。

图书目录

推薦序走訪突尼西亞的最佳選擇 劉長政
推薦序旅行,也是一種投資 夏韻芬
自序突尼西亞,一個色彩交織的美麗國度
 
聖布薩德  Sidi Bou Said
畢爾莎山丘  Byrsa
德菲祭壇  Tophet
安東尼浴場  Bath of Antoninus
比塞大 Bizerte
布拉雷吉亞  Bulla Regia
杜加  Dougga
開羅安  Kairouan
史貝特拉  Sbeitla
柏柏爾人  Berber
雪尼尼  Chenini
雷蘇丹  Ksar Ouled Soltane 
傑爾巴島  Djerba
瑪特瑪它  Matmata
伊爾傑  El Jem
蘇斯  Sousse
克觀 Kerkouane
哈瓦利瓦 El Haouaria
突尼斯老城  Medina of Tunis
巴杜博物館  he Bardo National Museum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1469782
  • 叢書系列:生活.歷史
  • 規格:平裝 / 308頁 / 15 x 21 x 1.5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1
 
走訪突尼西亞的最佳選擇
 
  讀徐峰堯的新書《怎麼就到了突尼西亞―發現10337 公里外的奇幻國度》時,記憶中我們倆獨自到阿爾及利亞的沙漠裡去看史前壁畫的記憶歷歷在目。峰堯在政治大學念宗教研究所時,即已展現出對伊斯蘭文明、基督教文化、古代羅馬、中東及北非地區歷史文化的熱情及學習動機。十數年來,他從此區域的認識從興趣開始,到今天已是信手捻來、滔滔不絕地講述此地區的風土民情、歷史文化、現代政治經濟。峰堯對中東及北非的興趣,啟蒙自他在唸碩士班時,政大教授對各個宗教史的授業;而後他對中東及北非地區的好奇與日俱增,不再局限於宗教議題,時常跨足關注此區域的各項研究。碩士班畢業後,他順從自己的心性,投入了旅遊產業。幸運的是,他可以專注於他所熱愛的中東及北非國家中,並且樂此不疲。
 
  更重要的是,峰堯一直保有對事物的好奇心及求知慾。這十數年來,總是可以在政大圖書館見到他,透過文獻書籍來充實他的專業知識。二○一○年開始,他多次帶團前往突尼西亞旅遊,但在這之前他早已經博覽了相關的古代文明史、腓尼基史、迦太基史、古代羅馬在北非史及考古文獻。
 
  《怎麼就到了突尼西亞―發現10337公里外的奇幻國度》是峰堯在帶團四十幾次後的結晶。他跳脫學術上陳述歷史的窠臼,也避免了一般傳統旅遊文學純寫旅遊心情的寫作方式。書中處處展現峰堯對此地區的歷史情懷,並且盡顯他身為專業導覽者引經據典、旁徵博引的功力。而書中所推薦的旅遊景點,也非常值得讀者在規劃突尼西亞旅遊時參考、放入行程當中。這本書既可以是在家中閱讀、神遊突尼西亞的百科書籍,也可以在旅遊突尼西亞時隨身攜帶,當成旅遊景點的導覽書。但以我跟他同遊中東及北非國家的經驗來說,最推薦的當然還是直接跟著本書作者,一起遨遊這奇幻且神秘的國度。
 
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劉長政
 
推薦序2
 
旅行,也是一種投資
 
  我在投資上的建議通常是:如果你這輩子都不會去旅遊的地方,可以人不要去,但是讓你的錢進去,例如我對於印度便是這樣的投資原則;而對於新興新興市場,也就是邊境市場,我認為可以透過樂透式的投資小幅參與。在我還沒有看過本書前,對於突尼西亞正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
 
  非洲大陸被譽為人類搖籃,擁有光輝歷史與燦爛文化,很多新興市場專家以長期角度觀察,認為具有投資機會。新興市場教父馬克墨比爾斯(Mark Mobius, 1936–) 將非洲分為兩大部分:一、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其中以南非和奈及利亞為該區經濟龍頭;二、北非市場,埃及為該地區最大的經濟體。許多投資專家會將阿拉伯之春革命運動的起源地突尼西亞排除在投資組合之外,但後來有些投資專家認為突尼西亞已重回常軌,尤其是政治漸趨穩定。
 
  除了投資議題之外,突尼西亞的旅遊經驗,真的令人驚豔!我的前助理宋小姐,當年為了突尼西亞玫瑰,搭好久的飛機前往當地。後來她因為擔心放在行李箱壓壞,一路用手捧著突尼西亞玫瑰回臺灣送給我,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她也曾告訴我,去了之後,終於知道為什麼突尼西亞會被歐洲人視為「渡假後花園」,而阿拉伯人更認為突尼西亞是「北非的歐洲」。透過當年宋小姐的描述,以及這本有關突尼西亞的書,給予我二千多年的地中海古文明、世界最古老的伊斯蘭文化,以及耀眼的地中海、一望無際的撒哈拉沙漠,還有北非豔陽天的美好想像。
 
  徐峰堯是一個超級大玩咖,他是政大宗教研究所畢業,專研伊斯蘭世界,去過很多北非國家。根據他書中的描述,光是突尼西亞就去過不下四十次,最多一年去了九次。他在旅遊界中有超高人氣,我的很多朋友去一些「奇奇怪怪」的國家,大多由他領隊,很多人喜歡聽他對於國家地理、歷史的解說,因為除了國家民族的文化風土人情之外,還加入對宗教的理解認同,這也是他獨特的地方。
 
  關於突尼西亞,我本用大範圍的「歐非中東」或是「非洲基金」、「邊境市場」,小幅參與投資即可。結果看完他的書,竟然動了想去突尼西亞旅遊的念頭。畢竟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閱讀徐堯峰這本書、期待跟他一起去見識人文風景豐富的突尼西亞,也算是一種「樂透式」的投資吧。
 
中廣【理財生活通】節目主持人、財經作家夏韻芬

自序
 
突尼西亞,一個色彩交織的美麗國度
 
  我在二○一○年一月的時候第一次來到突尼西亞,那時候正值臺灣過年,我率領著團員們降落在這個新奇的國家裡,但老實說,我什麼深刻的印象都沒有留下,我太緊張了,只顧著如何當好領隊。同一年年底,突尼西亞爆發茉莉花革命(Tunisian Revolution, 2010–2011),隨即影響了埃及(Egypt)、葉門(Yemen)、敘利亞(Syria) 等國家。
 
  茉莉花革命後一年,我回到了突尼西亞,發現這個國家與我前一次來的時候,有一點點不一樣。在二○一○年時,到處都可以看到總統班• 阿里(Zine El Abidine Ben Ali, 1936– 2019) [1]的肖像,像是臺灣以前到處都懸掛著孫中山與蔣中正的肖像一樣。當班• 阿里的強人政權被推翻後,這些肖像與雕像全都消失了,我與他們一起經歷了威權轉型,在之後的八年期間,我看著他們一步一步慢慢的轉變。
 
  伊斯蘭世界中民主國家很少,在埃及想選總統會被政府威脅,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女性在二○一八年才獲得考取駕照的資格,而伊朗(Iran)永遠讓人搞不清楚總統是如何選出來的,相較於其他國家,突尼西亞已經是較為民主的國家了。在茉莉花革命後,突尼西亞並沒有像利比亞(Libya)一樣分裂,他們的議會仍然繼續運作,誕生新的憲法,以及之後正規選出的新任總統,在在都顯示出突尼西亞在民主方面的素養。
 
  想要前往突尼西亞,你必須要花很大的力氣,飛行很長的時間才能夠抵達。最早開始,要先搭飛機前往約旦(Jordan),再轉機飛往突尼西亞,大概在二十八小時之後才能降落在突尼西亞。土耳其航空(Turkish Airlines)和阿聯酋航空(Emirates)開放直飛後,飛到突尼西亞大概只需要十六到十七個小時了。
 
  突尼西亞跟義大利(Italy)隔著地中海相望,和西西里島(Sicily)的距離更是近的不得了,在北非的五個國家裡(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Algeria]、摩洛哥[Morocco]),突尼西亞是面積最小的一個國家,其他四個國家都比她大很多很多。我覺得突尼西亞和臺灣有點像,比如政治中心在北方,像臺灣的臺北一樣;但突尼西亞同時也有一個位在南方的重要工業城市,就如同我們的高雄一般。在政治方面,突尼西亞和臺灣都曾經歷過殖民政府與威權政府的統治,而如同臺灣多年以前走過的民主化道路一般,突尼西亞也在同一條路上前進,只是開始的時間比較晚。突尼西亞經歷過去第一任總統哈比卜•布爾吉巴(帶領突尼西亞對抗法國殖民,為突尼西亞的國父)[2]、第二任總統班•阿里後,這個國家在二○一一年邁開步伐,選出了第三任,也是首任的民選總統貝吉•卡伊德•艾塞布西(Beji Caid Essebsi, 1926–2019)。
 
  從顏色上來看
  突尼西亞的國土面積是十六萬三千六百一十平方公里,大概是臺灣的四倍大,我們可以將突尼西亞分成兩個區塊,一個是北方,像突尼斯(Tunis)、塔巴卡(Tabarka)、納布勒(Nabeul)等城市。
 
  北方是突尼西亞的農業生產區,這裡的年雨量大概有一千一百公釐以上,是典型的地中海型氣候,自古以來即是北非重要的糧倉之一。英國的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 1737–1794)在他的著作《羅馬帝國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中提到,羅馬帝國的滅亡與蠻族入侵、北非可耕地喪失有關,這裡指的「北非可耕地」就是突尼西亞的北方。而突尼西亞的南方是大片的撒哈拉沙漠,像是米德斯(Mides)、吐澤(Tozeur)、杜茲(Douz)等地,因此當我們提到突尼西亞時,都會說突尼西亞有著雙重色彩―北方的亞特拉斯山脈(Atlas Mountains)和冒出嫩芽的小麥是綠色的突尼西亞;南方的撒哈拉沙漠是黃色的突尼西亞。
 
  突尼西亞的海岸線大概有一千一百公里,從利比亞的邊境直到阿爾及利亞的邊境,在海岸線旁,有許多以藍白色為主的小鎮,所以我們有時候也會說突尼西亞的顏色是藍色與白色。講到這裡,你會發現突尼西亞是個色彩繽紛的國家:亞特拉斯山脈與麥田的綠、撒哈拉沙漠的黃、地中海的藍、建築的白色與藍色,交織成這個國家。 
 
  從歷史上來看
  突尼西亞的人文歷史十分豐富,除了原住民柏柏爾人(Berber)之外,也有許多外來統治者在這裡留下痕跡。柏柏爾人居住的圖堅(Toujane)、雪尼尼(Chenini)等地展現原住民族的面貌,北方從西元前八一四年開始發展迦太基文明,之後羅馬人打敗迦太基(Carthage),成功占領這片土地,大約在七世紀的時候,阿拉伯人從埃及發動遠征,一路攻進開羅安(Kairouan),那時候突尼西亞的北邊由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 395–1453)掌控,中間是阿拉伯人建立的據點,南邊則是柏柏爾人的勢力範圍。一五三○年突尼西亞開始由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 1299–1922)統治,直到一八八一年被法國人殖民,最終在一九五六年成功獨立。
 
  因此突尼西亞的風格十分多變,你可以在這裡看到世界第三大的羅馬競技場、阿拉伯式的老城區、充滿法式風情的法國人住宅區、柏柏爾人的傳統建築、緊鄰地中海的美麗藍白小鎮以及黃沙滾滾的廣大沙漠,之前的團員在回國後,將自己拍的照片製作成投影片,糊弄朋友自己跑遍了希臘、羅馬以及有沙漠的地方,有夠壞!人文風景的多變是我喜歡上突尼西亞的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原因,是景點間的車程不用太久,最多兩個半小時就可以抵達,非常適合臺灣人旅行。
 
  從第一次踏上突尼西亞的土地開始,前前後後我去了四十幾次,甚至創下一年當中去了九次的紀錄,弄得我都不知道自己應該辦短期簽證,還是乾脆辦長期簽證算了。我走遍突尼西亞大大小小的地方,看過突尼西亞的每一個季節,我曾在農曆過年的時候遇見下雪的突尼西亞,也曾在七月的時候碰見五十二度的高溫,她的變化性、豐富性,值得我一訪再訪。因此,我想將這個國家介紹給臺灣人,帶著大家一同領略突尼西亞的美好風景。
 
  最後,我要感謝葉盈利小姐,一起在突尼西亞打拼的時光是非常美好的回憶。謝謝三民書局的耐心等候,花時間等待拖稿的作者。歐德風是我在突尼西亞的文化導覽,他讓我認識了突尼西亞,也點燃我理解阿爾及利亞的火苗。最後,我想要謝謝太太―林菁菁小姐,她包容我很任性的一面。北非的十年時光有著眾多的因緣來成就,謝謝在北非路上幫助我的各位朋友。
 
徐峰堯
 
  [1] 班•阿里為軍人出身,由於第一段的婚姻娶的是將軍的女兒,迅速的在軍隊當中竄升,藉由聲稱哈比卜•布爾吉巴總統(Habib Bourquiba, 1903-2000) 不能視事,推翻哈比卜•布爾吉巴總統。班• 阿里取得政權後實施獨裁統治,在二○一○年底的茉莉花革命後下臺出逃沙烏地阿拉伯,於二○ 一九年病逝於沙烏地阿拉伯。
 
  [2]哈比卜˙布爾吉巴接受西式教育留學法國,帶領著突尼西亞走向西化與現代化的道路,認為發展教育才是國家最重要的任務,與同一時期的摩洛哥國王哈珊二世(Hassan II, 1929-1999)相比更加重視教育,當哈珊二世來訪突尼西亞時,說過教育是最重要的武器,也因為布爾吉巴對教育的重視,使得突尼西亞成為北非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國家。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說,我以前對這個特定國家或區域的印象非常模糊,總覺得那是個遙不可及、充滿異域色彩的地方,或許有點遙遠和陌生。但讀完這本書後,那種距離感瞬間拉近了,它讓這個地方變得具體、鮮活,甚至有點親切。作者成功地將那些陌生的元素,用我們熟悉的視角去重新詮釋和連結,使得那些異國風情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奇觀,而是一種可以理解、可以共鳴的生活樣貌。它激發了我心中那團對未知世界探索的火花,讓我開始思考,或許生活中的許多「奇幻」其實就潛藏在那些我們不曾踏足的角落裡,只是需要有人用這樣真誠又引人入勝的方式去揭示出來。總結來說,這本書的價值不只在於提供了資訊,更在於它拓寬了我對世界的想像邊界。

评分

從結構安排上來看,這本書的節奏掌握得相當好,不會有那種讀到一半就想闔上的疲乏感。它很懂得在緊湊的冒險敘事中,穿插一些比較緩慢、哲思性的段落,像是對某個歷史遺跡的沉思,或是對某個哲學觀點的探討。這種張弛有度的寫法,讓讀者在跟著作者「跑」的同時,也能有時間沉澱下來消化吸收。而且,作者的知識儲備量也很驚人,他總能在恰當的時候,引述一些相關的歷史背景或文學典故,讓整個故事的深度一下子被拉高了許多,不再只是走馬看花的紀錄。這種結合了個人體驗與廣泛知識的寫作手法,是這本書最讓我佩服的地方,讓我覺得不只是在看別人的旅遊故事,更像是在上了一堂有趣又生動的通識課。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激賞的是它對「人」的刻畫,而不是單純的風景羅列。那些在旅途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個都有自己的故事和鮮明的個性。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與當地人建立連結,他捕捉到的那些對話片段,往往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對白,讀起來讓人會心一笑,有時候甚至會讓人有點鼻酸。我尤其記得有一段描寫某位老匠人的場景,那種對傳統技藝的堅守和熱情,透過作者的文字完全傳達了出來,讓我對這個地方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敬意。這已經超越了一般的旅遊書範疇,更像是一本社會觀察筆記,讓我思考自己身處的環境,以及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互動模式,非常發人深省。

评分

翻開內文,那個語氣和敘事方式真的很有個人特色,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介紹,比較像朋友在電話裡跟你分享他的精彩見聞。作者的觀察力很細膩,對於一些文化上的小差異,他描述得非常到位,讓我這個平時對歷史地理不太有概念的人,也能輕鬆抓到重點。尤其是在描述那些日常生活的場景時,那種身歷其境的感覺非常強烈,彷彿我都能聞到街角小吃攤上的香料味。我讀書的時候,習慣邊讀邊在腦中建立一個地圖,但這本書的描述,讓我幾乎不用動腦筋,畫面就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了,這真的需要很高的文字功力才能做到。而且,他不會一味地讚美,對於遇到的不便或小小的文化衝擊,也會坦率地寫出來,讓整趟旅程顯得更真實可信,而不是硬拗出來的完美體驗。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說真的,一開始吸引我的不是標題,而是那個充滿異國風情的插畫,色彩大膽又帶點神祕感,讓我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內頁的排版也挺用心,字體大小適中,閱讀起來很舒服,對於像我這樣有點年紀的讀者來說,這點很重要。我記得那時候剛好在煩惱下一個旅行要去哪裡,滑手機滑著滑著,看到這本書的簡介,雖然名字有點長,但那個「奇幻國度」的感覺就很對味。書中的照片質感也非常好,不是那種網路抓下來的制式觀光照,而是帶有溫度和故事性的畫面,讓人感覺作者真的有深入當地生活。我特別喜歡它在章節開頭加入的一些手繪小圖,那些小細節讓整本書讀起來像是一本精緻的旅行手札,而不是冷冰冰的遊記。整體來說,光是從視覺體驗和裝幀設計來看,它就已經在我心中加了不少分,讓人有種「這本書值得收藏」的感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