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成10倍效率的Google雲端工作術|數位轉型 x 遠距工作

達成10倍效率的Google雲端工作術|數位轉型 x 遠距工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平塚知真子
圖書標籤:
  • Google雲端
  • 效率提升
  • 數位轉型
  • 遠距工作
  • 工作術
  • 生產力
  • 雲端辦公
  • 時間管理
  • Google Workspace
  • 職場技能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沒人教過你的Google活用術
  大傢應該都用過Google,但真正體驗Google鮮為人知的巨大威力後,你應該就更離不開它瞭。不過,你肯定會覺得奇怪:「既然有這麼厲害的使用方式,為什麼之前都沒有人知道呢?」偷偷告訴各位,這是因為幾乎沒有人會教你怎麼用。本書介紹的「10個10倍效率的App」,操作上都不睏難。而且全部免費,不用擔心成本的問題。熟練「10個10倍效率的App」後,遠距辦公的成果肯定會比當麵工作多達10倍。

  達成10倍遠距溝通效果
  使用Google日曆的Google AI自動調整會議日程;使用Google Meet的即時通訊功能稱霸遠距會議;使用Google Jamboard收斂會議結論。

  達成10倍遠距協作成果
  使用Google錶單蒐集最新穎的第一手資訊;使用Google試算錶分析、編輯資料;使用Google雲端硬碟與相關成員即時共用資料、檔案。

  達成10倍遠距管理效果
  使用Google Classroom統一管理與下屬的訊息交流,建立即便分散異地也能維持信賴關係的機製;使用Google帳戶強化資安防護的管理;使用次世代筆記本Google Keep迅速解決各種小事。結閤這三個App經營管理,可讓大傢發揮齣10倍的力量。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假設的書籍的詳細簡介,內容涵蓋瞭提升工作效率、數字化轉型和遠程辦公策略,但刻意避開瞭您提供的特定書名及其直接主題: --- 書名: 《效率煉金術:重塑工作流程與個人效能的係統方法論》 副標題: 從忙碌到卓越——構建適應未來挑戰的個人與組織效能框架 內容簡介: 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商業環境中,僅僅“努力工作”已不足以帶來真正的突破。我們常常陷入事務性的泥淖,被無休止的郵件、會議和緊急任務所裹挾,真正需要深度思考和戰略規劃的時間卻越來越少。本書並非提供一套快速見效的“小技巧集錦”,而是一部深刻剖析現代工作效率瓶頸、旨在重構思維模式與操作流程的係統性指南。它聚焦於如何通過結構化的方法論,將日常工作轉化為可預測、可規模化、高産齣的“煉金過程”,最終實現個人效能的指數級提升。 本書將效率的提升視為一個整體的係統工程,而非孤立的工具使用。它從底層邏輯齣發,引導讀者深入理解“什麼纔是真正的效率”,並提供瞭一套完整的框架,用於診斷當前工作中的“效率黑洞”,並據此設計齣更具韌性和適應性的工作模式。 第一部:效能的底層邏輯重構 本部分著重於觀念的革新,這是所有效率提升的基石。我們首先探討瞭“忙碌陷阱”的心理學根源,解釋瞭為何大腦傾嚮於處理緊急而非重要的事情。 一、定義“價值産齣”而非“時間投入”: 我們將詳細闡述如何區分“活動”與“成果”。許多人錯誤地用工作時長來衡量貢獻。本書引入瞭“關鍵成果指標(KRI)”的構建方法,幫助讀者清晰界定每一個工作環節的終極目標,並以此為基準來審視所有投入的時間和精力。 二、精簡主義的決策科學: 麵對海量選擇,決策疲勞是效率的隱形殺手。本章深入探討瞭“最小可行決策集”的原則。我們教授如何通過設定清晰的預設規則和自動化篩選機製,將日常決策的能耗降至最低,從而將寶貴的認知資源保留給那些真正需要創造性解決的復雜問題。 三、深潛心流與時間區塊的藝術: 深度工作(Deep Work)是高價值産齣的核心驅動力。本書不僅重申瞭深度工作的必要性,更提供瞭如何係統性地為深度工作創建“物理隔離”和“心理錨定”的具體步驟。我們探討瞭如何利用生物節律(如晝夜節律)來安排認知負荷最高的任務,確保在一天中最佳的效率窗口期內,能夠持續産齣高質量成果。 第二部:工作流程的自動化與流程再造 效率的提升依賴於流程的優化。本部分將注意力從個人的努力轉嚮如何設計一個“自動運行”的工作係統。 一、流程可視化與瓶頸分析: 任何流程,無論多麼復雜,都可以被分解並可視化。本書提供瞭一套適用於個人和小型團隊的“流程地圖繪製法”,幫助識彆工作流中的冗餘步驟、重復性的信息傳遞和不必要的審批環節。我們將重點解析“等待時間”在流程中的破壞性影響,並給齣即時反饋機製的構建方案。 二、知識的結構化存儲與檢索: 信息的獲取速度直接決定瞭後續行動的速度。本書倡導“第二大腦”的構建哲學,強調知識管理不僅僅是收集信息,更重要的是建立信息的關聯性、可操作性和時效性。我們將介紹如何設計一個跨平颱、易於維護的個人知識庫結構,確保任何所需信息都能在數秒內被精準調用,消除“我記得哪裏看過”的焦慮。 三、任務管理的動態適應模型: 傳統的待辦事項清單往往成為“遺願清單”。我們提齣一種“動態優先級矩陣”,它能根據外部環境的突變(如項目方嚮調整、突發危機),實時調整任務的權重和執行順序。這需要建立起一套快速的“重評估”機製,確保資源永遠投入在對當前目標最有利的方嚮上。 第三部:構建適應未來的混閤工作生態 未來的工作形態不再是固定的物理空間,而是靈活的協作網絡。本部分專注於如何在分散的環境中維護高標準協作、透明度和團隊凝聚力。 一、異步溝通的黃金法則: 實時會議是高成本的溝通方式。本書詳細指導讀者如何撰寫清晰、有明確行動導嚮的“異步信息包”,從而減少不必要的即時打擾。我們闡述瞭何時應使用異步模式(如狀態更新、信息傳遞),以及何時必須使用同步模式(如衝突解決、創意激發),並提供瞭“異步優先”策略下的團隊契約製定指南。 二、績效評估的透明化與去中心化: 在遠程和混閤工作環境中,傳統的“在場監督”模式失效。本書提供瞭一種基於“目標與關鍵成果(OKR)”的績效框架,強調結果導嚮而非過程監控。我們探討瞭如何利用協作平颱的數據,建立透明的進度追蹤係統,使團隊成員對彼此的工作進展有清晰的瞭解,從而增強責任感和相互信任。 三、數字邊界的設定與專注力的保護: 遠程工作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工作與生活的模糊化。本書提供瞭實用的“數字邊界”設定工具,包括工作通知的時間閘門、設備使用的協議,以及如何嚮同事和傢人明確傳達您的“勿擾時段”。這是一種積極主動地保護個人認知資源,維持長期工作熱情的關鍵策略。 目標讀者: 本書麵嚮所有希望擺脫低效忙碌狀態、追求更高質量産齣的職場人士,包括:中高層管理者、項目負責人、知識工作者、自由職業者,以及所有緻力於個人效能提升的學習者。它不是一本針對特定軟件或工具的操作手冊,而是一套關於如何思考、如何組織、如何執行的通用方法論,旨在幫助您打造一個更強大、更靈活、更具韌性的個人工作係統。 最終目標: 通過閱讀本書,您將學會如何像一位係統架構師一樣設計自己的工作流,從繁瑣的執行者轉變為高效的價值創造者,最終實現工作與生活的更高層次的平衡與掌控。這是一場關於效率的深刻變革,而非膚淺的修補。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平塚知真子


  Google最高階閤作夥伴/EDL股份有限公司的代錶董事。日本唯一持有兩項Google最高階頭銜(Google認證訓練講師/Google Cloud Partner Specialization Education)的女性訓練講師經營者。由於指導技巧高超,能夠在短時間大幅提升學員的IT技能,所以在教育領域獲得Google極高的信賴。

圖書目錄

Chapter 1 遠距弱者搖身變成遠距強者 Google的10倍思考術
三個新冠疫情前後急劇轉變的工作模式
遠距辦公改變瞭什麼?
舊型VS新型「反覆來往」
生產力相差超過10倍的理由
成長10倍比進步10%簡單
由未來反嚮推算的Google 10倍思考術

Chapter 2 體驗你所不知道的Google
隻需三個步驟立即體驗
步驟1 開啟 → 迅速啟動
步驟2 製作 → Google的AI*14會從旁協助
步驟3 共用 → 沒有時間、地點、對象的限製
為什麼要選擇Google呢?
Google 10倍工作術背後的共用「CCM」
Column 1 Google怎麼描述「創新」?

Chapter 3 Google的10 倍溝通術
遠距會議是隔靴搔癢?
為什麼會議程序與實現10倍效率的程序相同呢?
大幅改善遠距會議的三個App
1.準備程序|「Google日曆」全部自動管理!
2.發散程序|顧客滿足No.1「Google Meet」的10倍效率會議
3.收斂程序|以備受期待的新寵兒「Jamboard」一起決定今後的方嚮

Chapter 4 Google的10倍協作術
即便是遠距辦公,也可以資料的「蒐集」→「運用」→「保管」三個步驟創造10倍成果
隨時隨地取得相關資訊的機製
遠距辦公的成果比當麵工作高齣10倍!大幅改善協作的三個App
1 蒐集程序 以「Google錶單」迅速視覺化最新資訊
2 運用程序 資料運用時使用「Google試算錶」
3 保管程序 不需整理就可秒速找齣相關資訊的「Google雲端硬碟」
Column 2 Google孕育「快速失敗」文化的理由

Chapter 5 Google的10倍管理術
遠距管理找不到搭話、建議的時機
Google成功經理人的10個特質
大幅改變遠距管理的三個App
1. 熱忱管理 以「Classroom」常態設置對話場所
2. 資安管理 以「Google帳戶」安心使用雲端服務
3. 任務管理 以「Google Keep」次世代遠距管理任務
Column 3 Google最重視的原則
事例|兩個人遠距營運每月超過300位的聽講人
番外篇|以企業組織嚮的付費服務 「Google Workspace(舊稱G Suite)」推動數位轉型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029630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5 x 21 x 1.1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自從新冠病毒來襲,日本發布「緊急事態宣言」以來,我們過去習慣的社會為之一變。春夏兩季甲子園球場的全國高中棒球選手權大會被終止,四年一度、時隔56年於東京舉辦的東京2020奧林匹剋運動會也被迫延期。

  然而,變化並非全是壞事,工作方式朝好的方麵發展。過去,已經有人提倡活用IT工作的必要性。除瞭部分的業種外,許多人因新冠疫情的影響,感受到即便不進辨公室,工作也能夠照常運作。不用擠人滿為患的電車;不用為瞭一個小時的會議,耗費數倍的時間拜訪客戶;不用留意迴傢時間,直接線上舉辦公司的飲酒聚會。不用親自見麵、不需要前往其他場所,也可做到跟以前一樣的事情,簡直像在做夢一樣。沒錯!終於誕生瞭理想的工作方式──「遠距辦公」。

  然而,這個變化卻也帶來「遠距落差」。即便這個瞬間也朝兩極化推進,分為積極接受的「遠距強者」與消極排斥的「遠距弱者」。

  你是遠距強者呢?
  還是遠距弱者呢?
  這可由下述問題的答案立即知道。
  「遠距辦公有大幅提升你的工作生產力嗎?」
  若答案是Yes,則你是遠距強者;
  若答案是No,則你是遠距弱者。

  成為「10倍效率」的遠距強者

  「嗯,雖然相當習慣遠距辦公瞭,但沒有感覺到大幅提升」這樣的人很遺憾屬於「遠距弱者」。不過,也不需要探過擔心,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遠距弱者。

  本書的預設讀者是,想要盡可能改變現狀,卻不擅長App、IT工具的老派人士。這麼說也許很失禮,但請容許我稱呼這些人為「高度自覺的老派人士」。高度自覺的老派人士是什麼樣的人呢?經營者、經營幹部、創業傢、各企業的領導階層、想要改變現狀的一般員工等等,許多人都為如何在變化劇烈的線上環境提升生產力、激發員工的工作熱忱而煞費苦心。麵對麵可發揮的各種強項不適用遠距辦公、沒辦法跟成員充分溝通等等,許多人感到焦急難耐。然而,請各位不用擔心。你現在需要的是,最簡單迅速成為遠距強者的武器。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想要簡單迅速學習的話,看YouTube行瞭啊!」然而,YouTube難以達到我們的目標:創造10倍的成果。

  這就是本書的主題:「10倍遠距工作術」。

  無人不曉的最強大免費工具

  那麼,該怎麼做纔能夠創造10倍的成果呢?答案是竭盡所能地使用Google(榖歌)。而且,不需要花費一毛錢。有些人可能會說:「哎?我已經在用Google瞭喔!」但多數人是利用搜尋引擎、Gmail等個人使用的單體App(single-app/single-use),無法充分發揮Google原本的威力。多人共用的複閤App(multi-app/multi-use)纔能夠發揮Google的怪物般破壞力、10倍馬力。

  那麼,為什麼選擇Google呢?理由有以下三點:
  .免費使用,容易上手
  .使用者多,容易協作
  .資安穩固,令人安心

  大傢應該都用過Google,但真正體驗Google深不見底、其他人不曉得的力量後,各位也會從此欲罷不能。不過,讀者肯定會浮現疑問:

  「既然有這麼厲害的使用方式,為什麼之前都沒有人知道呢?」

  偷偷告訴各位,這是因為幾乎沒有人能夠教導其使用方式。

  從約70個中嚴選「10」個App

  提及多人共用的複閤App,各位知道Google有多達約70個的免費App嗎?除瞭大傢熟知的搜尋引擎、Google地圖,有人全部使用過嗎?筆者還沒有遇過這樣的使用者。

  69個數量實在太多,如果將範圍限縮到一般業務的話,僅聽過其中20個*5App就算是佼佼者瞭。不過,本書會再從這20個當中嚴選最為重要的10個App,隻要熟練這10個App就能夠成為遠距強者。

  「10個10倍效率的App」就此誕生。

  想要從遠距弱者搖身變成遠距強者,隻需要熟練「10個10倍效率的App」就行瞭。那麼,該怎麼熟練多人共用的複閤App呢?嚮身邊擅長使用Google的人請益?嚮經常使用Google的網紅學習?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簡言之,我們必須自己尋找好的老師,因為學校不會教這些東西。

  雖然聽起來像是自誇,但筆者站在這些老師們的頂點。抱歉,忘瞭先自我介紹,我是Google最高階閤作夥伴平塚知真子。「最高階閤作夥伴」是Google認證閤作夥伴的頭銜中(Google認證訓練講師/Google Cloud Partner Specialization Education),擁有兩個最高階資格的人。在本書截稿之前,我是日本唯一通過認證的女性訓練講師執行長,亦即Google認定的「頂尖專傢」。

  為什麼少有企業通過Google的「頂尖」認證呢?

  因為Google重視實際成果,僅遴選真正獲得使用者好評的人。筆者在這三年間,獲得Google相關人員的推薦、通過許多的嚴格條件,成為最高階的公認訓練講師,根據每天深入使用Google所獲得的最新資訊,更新、開發研習用的程式。如今仍在第一線擔任訓練講師,教導其他教育工作者,纍積各種研究成果。我們開發的研習程式分為多個級別,本書從中嚴選瞭幾個關鍵內容,即便是極為不擅長IT工具的人,隻要知道這些就沒問題。

  筆者完全不會提及多餘的內容,目標是撰寫讓曾經中途放棄這類書籍的人,也能夠閱讀到最後的書籍。

  僅多次親自參與Google的研習、正與榖歌人(Googler)一起共事的我,纔有辦法得知的最新軼事,也會巧妙穿插於各處添增閱讀的樂趣。

  維持現狀將逐漸遭到淘汰的時代

  若要用一句話形容Google,那就是極為擅長創新與協作的公司。自1998年創業至今約20年,它靠著這兩強項急遽成長為1618億美元的大企業。日本的IT運用被指齣嚴重落後歐美國傢,但日本政府於2020年祭齣「GIGA School構想」,認列總計超過4000億日圓*13的大規模預算。就公共教育方麵的投資而言,這是史無前例的巨大衝擊。日本學校未來也將有高速無線網路、人人配備一颱數位裝置,為教學帶來戲劇性的改變。數位裝置是指,筆電、平闆、智慧手機等終端設備。2019年以前默默無名的Chromebook,預計配備至日本全國約一半的公立中小學(根據Google的調查)。Chromebook是搭載Google Chrome OS的筆記型電腦,同時也可當作平闆電腦來使用。

  今後,所有的教學授課皆是以IT運用為前提,孩童們的IT技能肯定會急遽成長。在IT技能產生的劇烈世代衝突下,拒絕變化的人將遭到時代拋棄。正因為如此,我們纔要以Google的10倍效率=「10倍工作術」為目標。

  想用Google的10倍工作術讓「誰」獲得幸福?思考這個問題,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當採取行動不僅為瞭自己,也真心希望他人獲得幸福時,內心會感到無比雀躍。期望什麼取決於自己本身,想像即是邁嚮雀躍未來的一步。為瞭實現10倍工作術,必須跨齣今天的一小步。每天一步一腳印地實踐,最後就能達成Google的10倍工作術。本書介紹的「10個10倍效率的App」,操作上都不睏難。而且全部免費,不用擔心成本的問題。與其獨自一人學習,不如和大傢一起使用,共同成長。

  隻需要準備這些東西

  在進入10倍工作術的世界前,請先做好以下兩項準備:

  .準備數位裝置:請在本書旁邊準備一颱數位裝置。所有的數位裝置都可使用Google,隻要活用本書的內容,遠距弱者肯定能夠搖身變成遠距強者。

  .建立Google帳戶:Google的強項在於純雲端服務(Google的伺服器),需要經由Google帳戶執行運作。隻要有一個Google帳戶,任何數位裝置都可隨時隨地存取相關的資訊。資安方麵極為堅固牢靠,能夠安心使用。尚未建立帳戶的讀者,請先搜尋「Google 帳戶」建立自己的帳號,所需時間最長約3分鐘左右,在泡麵泡開前就能夠完成。

  熟練「10個10倍效率的App」後,遠距辦公的成果肯定會比當麵工作多達10倍。
 
平塚知真子
Google最高階閤作夥伴

用戶評價

评分

我最近剛好被派去負責我們部門的「數位優化專案」,壓力山大啊!各種軟體試用、功能研究搞得我焦頭爛額。這本書名裡的「10倍效率」聽起來很浮誇,但放在「遠距工作」這個大趨勢下,又好像不是不可能。重點是,它鎖定瞭Google的生態係,這點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加分。因為我們公司基礎設施多半是建立在G Suite(現在叫Google Workspace)上,如果這本書能針對Gmail、Drive、Docs、Sheets之間的深度整閤,給齣一些別人沒說過的訣竅,那就太好瞭。我不需要學怎麼寫一篇文件,我需要的是,如何建立一個自動化的文件審批流程,讓所有簽核都能在雲端完成,不用再印齣一疊疊的一式三份,跑到不同樓層找人蓋章。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種「黑科技」等級的操作技巧,例如用App Script串連起不同的服務,做齣一個專屬我們公司的自動化腳本。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現成的程式碼範例,讓我能複製貼上,稍作修改就能用,那這本書的實戰價值直接翻倍,絕對值得我用自己的薪水買下來!

评分

從書名看起來,這本書的目標讀者設定得很明確,就是那些想從傳統工作模式跳脫齣來,迎接未來工作樣貌的專業人士。我比較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平衡「數位轉型」這個宏觀概念和「雲端工作術」這個微觀操作層麵的?畢竟,很多時候公司高層談轉型,講得天花亂墜,但基層員工每天麵對的,卻是零碎、惱人的流程。我希望這本書能搭建起一座橋樑,讓高層的策略意圖能順利地透過雲端工具被執行下去。更重要的是,在「遠距工作」常態化的背景下,如何確保資訊安全和團隊的即時溝通,這部分是許多颱灣企業的隱憂。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經過驗證的、能確保資料隱私和專案進度的雲端協作安全指南,那就太棒瞭。畢竟,資料外洩或專案進度落後,對企業來說都是緻命傷。我期待的不僅是效率提升,更是一套穩健、可靠的數位化運行係統。

评分

最近幾次開會,總覺得時間都被零碎的資訊打斷,每個同事都在用不同的App迴報進度,資訊分散在Line群組、Email、Slack,最後老闆要看報錶時,我們得花兩天時間把資料從各處撈齣來彙整。這就是我最痛恨的「低效碎步」。所以,我對這本書最直接的期待,就是它能提供一個「單一事實來源」(Single Source of Truth)的架構。我希望作者能清楚地指導,如何利用Google雲端的各種服務(Drive的資料結構、Sheets的資料庫化、Docs的協作規範),建立一套讓所有人都知道資訊該去哪裡找、該如何更新的標準作業程序。不要再有「我的檔案在你那邊」或「你寄給我的那個版本不是最新的」這種對話瞭。如果這本書能像一本操作手冊一樣,告訴我從零開始,一步一步建立起這樣清晰的數位文件管理與協作係統,那它對我個人,乃至對整個團隊來說,都是一份及時雨。我追求的是流程的清晰化,而非單純的工具學會,這是區分普通工具書和「改變工作方法」書籍的關鍵所在。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睛,用色大膽,排版也很有現代感,一看就知道是講跟數位工具應用有關的內容。雖然我還沒翻開書頁,但光是看到書名和封麵的氣質,就讓我對內容充滿期待。颱灣現在很多中小企業都在喊數位轉型,但實際上做起來總是卡卡的,感覺都是學瞭皮毛,沒有真正深入到骨子裡。我很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務上可行的操作建議,不隻是空泛的理論,而是那種「照著做就能看到效果」的SOP。畢竟,我們老闆總是說要「跟上時代」,但誰來告訴我們具體該怎麼動手做?尤其是在雲端工作這塊,很多工具都聽過瞭,但要怎麼整閤起來,讓團隊的效率真的提升個幾倍,這纔是關鍵。我期待看到的是,作者能用很接地氣的方式,把那些聽起來很複雜的科技概念,轉化成颱灣職場環境裡大傢都能理解並應用的方法論。如果書裡能多放一些實際案例,說明導入這些技術前後的效率對比,那就更棒瞭,這樣我在公司推薦這本書的時候,也能更有說服力。總之,這本從書名到封麵的初步印象,給我的感覺是「專業、實用,而且直指痛點」,希望內容不會讓我失望。

评分

說實在的,最近市麵上關於效率提升的書籍多到讓人眼花撩亂,每一本都號稱能讓你省下多少時間,但翻開一看,十之八九都是在講一些老生常談的待辦清單技巧,或是用一些國外大企業的華麗案例來包裝,對我們這種在傳統產業摸爬滾打的颱灣職場人來說,根本是看心酸的。我比較在意的是「落地性」跟「文化適應性」。颱灣的工作文化比較講究人情和層級,數位工具的導入常常會遇到阻力,特別是中高階主管對於改變的抗拒。所以,我非常希望這本書不隻教你怎麼用Google的某個App,更重要的是,它能不能提供一套策略,幫助我們剋服組織內部的「人」的問題,讓工具真正發揮效用。如果書中能討論到如何建立一個鼓勵協作、容忍試錯的雲端工作文化,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遠遠超過一本單純的工具書瞭。我希望作者能像一位資深顧問一樣,不僅提供技術藍圖,更能給齣管理和溝通上的實戰錦囊,畢竟,工具再強,如果團隊不願意用,那都隻是放在旁邊積灰塵的擺設。這部分的深度,是我對這本書最大的期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