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五人團:完全看懂他們隻示範一次的詩人哲學──孟浩然、王維、王昌齡、李白、杜甫

盛唐五人團:完全看懂他們隻示範一次的詩人哲學──孟浩然、王維、王昌齡、李白、杜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趙啟麟
圖書標籤:
  • 詩歌
  • 唐詩
  • 詩人
  • 哲學
  • 文學
  • 文化
  • 曆史
  • 孟浩然
  • 王維
  • 李白
  • 杜甫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唐詩是古典詩歌發展的巔峰
  盛唐詩人則是巔峰上的巔峰
  孟浩然、王維、王昌齡、李白、杜甫
  更是盛唐詩人中各據一方的霸主
  盛唐五人團,正式齣道!


  隻有完整瞭解詩人的生平,纔能讀懂詩作的內涵。
  隻有清楚詩作的涵義,纔能完整貼近詩人的心情。
  生活在最輝煌盛唐的詩人,如何相互激盪齣各自的人生故事與傳世名作?
  五位詩人,分別代錶「仕」、「隱」兩條人生道路,
  以及「佛」、「道」、「儒」三種處世哲學,
  完整呈現盛唐的文化氛圍。

  【隱】孟浩然──恨無知音賞的風流隱士
  想當官竟是因為不甘寂寞?卻在人生的最後,選擇做迴自己,做一位拒絕齣仕的隱士。

  【佛】王維──我心素已閒的佛係青年
  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處於「若有似無」的狀態,不寫詩、不浪遊、沒有推薦人,緣分到瞭,自然會當官(假的!)

  【仕】王昌齡──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求仕之路
  誰說會讀書就一定能官途順遂?因個性「不護細行」而屢遭貶謫,無論其天纔橫溢比肩王維、李白,都無助於他的仕途。

  【道】李白──飛揚跋扈的謫仙人
  「莫使金樽空對月」是日常,趁著醉意寫詩填詞是獨門絕招。酒醉仍能齣好詩,我就謫仙人李白。

  【儒】杜甫──人溺己溺的乾坤一腐儒
  有一種苦,叫「杜甫覺得一定有人比他更苦」。詩作反映瞭戰亂下的人生百態,以及當時最真實的生活。

  作者以溫暖的文字、風趣的筆法,按照時間、事件排序,搭配詩人在所處事件當下有感而發的詩作,將詩人們精彩豐富的人生與詩作,以及五人團彼此之間的互動,如故事般一一呈現。

  「如果古詩的優美不小心誘惑瞭你,希望大傢看完《盛唐五人團》的詩作和生命故事之後,也能知道我們在人生的各種分岔道路上,始終有重新選擇的機會──詩人已經用盡全力示範給我們看瞭,而且,他們隻示範這一次。」──趙啟麟

本書特色

  ★最完整動人的詩人故事  ★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
  ★最精采清楚的詩作解說  ★加深成人的詩詞感受

名人推薦

  ★各界打call推薦★
  淩性傑(作傢)
  敏鎬的黑特事務所(《人生自古誰不廢》作者)
  陳茻(「與點堂」創辦人)
  陳雋弘(詩人/高雄女中教師)
  楊子霈(作傢/高雄女中國文科教師)
  厭世哲學傢(《厭世講堂》作者)
  (依姓氏筆畫排序)

好評推薦

  【盛唐詩人組團齣道】
  ★專文推薦★

  宋怡慧(作傢/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翻閱完《盛唐五人團》之後,你會頓生「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詩人」,這是何其有幸的事。甚至,內心油然而湧的快意與喜悅,會讓你在詩人情韻裡陶然無比。啟麟博學多聞又擅於接地氣地行文,讓讀者輕鬆走進詩人喜怒哀樂的異想世界。

  厭世國文老師(《戰鬥吧!成語》、《厭世國文教室》作者):
  我讀到瞭《盛唐五人團》,知道還有像趙啟麟這樣的作者,在教室外麵的不遠處,像個親切的長輩一樣,仔細談論孟浩然、王維、王昌齡、李白,以及杜甫等詩人的種種過往,並且嚴謹地在每一個需要注意的角落,附上說明的文字。

  劉中薇(知名作傢/金鐘入圍編劇/人氣講師):
  要把古詩詞寫得讓現代人懂,需要功力,要讓小孩也懂,更是難上加難。
  但是啟麟做到瞭。讀詩的人心中總有一份柔情,眼中自有一方天地,打開這本書,找到與韆年智慧共感的密語。
盛唐五人團:完全看懂他們隻示範一次的詩人哲學 一趟深入盛唐黃金時代心靈風景的史詩級旅程 這部著作,不同於傳統的詩歌選集或人物傳記,它旨在揭示盛唐五位最耀眼的巨星——孟浩然、王維、王昌齡、李白與杜甫——在他們創作生涯中,那些僅僅「示範」過一次,卻蘊含瞭深刻哲思與獨特生命感悟的關鍵詩篇。我們不聚焦於他們廣為人知的「爆款」名句,而是潛入那些容易被忽略,卻是他們詩歌哲學體係中最為凝練、最為徹底的「單次證明」。 本書的核心視角,是將這五位詩人視為一個「哲學示範小組」。他們或許風格迥異,際遇不同,但在那個詩歌光芒萬丈的時代,他們各自以一種近乎儀式性的方式,完成瞭一次對自身世界觀的徹底剖析。一旦這個哲學命題在詩歌中被完美構造,他們便不再重複,轉而邁嚮下一個探索領域。 探尋「示範」背後的時代精神 盛唐,是一個矛盾的集閤體:極緻的開放與內嚮的焦慮並存,輝煌的功業與幻滅的預感交織。孟浩然的田園清寂,王維的禪境空靈,王昌齡的邊塞蒼涼,李白的浪漫狂放,杜甫的沉鬱頓挫,不僅是個人氣質的體現,更是對時代脈搏最精準的捕捉。 本書將從以下幾個核心軸線,展開對這「五次示範」的深度解讀: 一、孟浩然:山水間的「存在論」起點 孟浩然的詩歌常被簡化為田園風光,但他的某些篇章,卻觸及瞭中國知識分子麵對「如何與自然建立不依賴、不功利的關係」的古老命題。我們將重點分析那些描繪「瞬間寂靜」的長篇,這些作品不是單純的寫景,而是構造瞭一種「去中心化」的自我定位。當他筆下的山水真正成為主體,詩人便退居次要,這是一種對儒傢入世倫理的溫和反動,也是對自我精神邊界的嚴格劃定。這種對「清」的極緻追求,如何成為他生命哲學的唯一一次完整闡述? 二、王維:色空交會處的「視覺禪學」 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已是公論。然而,真正展現他「禪宗哲學」的,並非那些山水閒適之作,而是那些結構極其簡潔、意象對撞強烈的篇章。這些作品猶如一組經過韆錘百鍊的「曼陀羅」,每一筆顏色和線條都承載瞭空、有、幻、滅的辯證關係。我們將探究他是如何用最少的文字,在視覺上完成對佛傢「緣起性空」的單次、不可複製的演示。這不僅是藝術技巧,更是一種對現實邊界消融的深刻洞察。 三、王昌齡:邊塞的「歷史責任與個體消亡」 在盛唐的邊塞詩群體中,王昌齡的聲音尤為獨特。他不是單純的謳歌壯誌,而是將宏大的歷史背景,縮減到一個單個士兵的眼神、一次決定性的對話之中。本書將聚焦於他那些極具戲劇張力的「絕境之作」。這些詩作,是一次對「個人如何在集體宏大敘事中保持其尊嚴」的嚴峻考驗。那種滲透在字裡行間的冷硬與悲壯,是盛唐精英對國傢命運最清醒、最不加粉飾的一次哲學總結。 四、李白:浪漫精神的「本體論突破」 李白的「仙氣」太盛,容易讓人忽略他詩歌中那些偶爾閃現的、對自身「存在本質」的極緻拷問。他那些看似隨性而為的篇章,實則是對既定規則(包括時間、空間、常理)的一次性挑戰。我們將分析李白在特定時刻,如何通過極端的誇張和邏輯跳躍,試圖「打破」詩歌語言的固有結構,以求達到一種純粹的、未經文明馴化的精神狀態。這不是一次持續的追尋,而是一次「試錯」後便揚長而去的本體論實驗。 五、杜甫:時代的「倫理重建與道德實踐」 杜甫的偉大在於他的「沉重」,但這種沉重背後,隱藏著一個極為堅固的道德框架。他的「示範」不在於描寫苦難本身,而在於苦難發生後,詩人如何以自身的「在場」來維繫社會倫理的最後一線。本書將深入探討那些標誌著他詩風轉摺、充滿強烈道德自覺的篇章。這些作品證明瞭,在王朝崩塌的邊緣,個體的良知與責任感,是如何成為抵抗虛無的唯一有效工具。這是一次對「士」的身份定義的、沉痛而徹底的最終宣告。 超越解讀:五種詩人哲學的對話與張力 這五位詩人,是時代的五個維度。他們並非總是在協同閤作,更多的是彼此間的張力與映照。孟浩然的避世,恰恰反襯齣杜甫的入世;李白的縱情,是對王昌齡孤絕的另一種迴應。 本書的目標,是讓讀者不再將這些偉大詩篇視為獨立的文學寶藏,而是將它們視為盛唐知識分子在麵對共同的歷史睏境時,所進行的五次獨立、精準的哲學演示。理解瞭這「隻示範一次」的精髓,纔能真正領會盛唐詩歌,是如何超越瞭文學的範疇,成為中國文化史上,對生命、時間、自然與責任最為深刻的思考記錄。 透過細膩的文本分析、嚴謹的歷史背景梳理,以及跨越詩歌美學和哲學思想的交織論證,我們將引領讀者,以全新的視角,重新認識這五位我們以為已經非常熟悉的「盛唐五人團」。他們留下的,不僅是韆古絕唱,更是一套尚未被徹底解構的「行為哲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趙啟麟 
 
  育有一女,現任啟動文化特約總編輯。
 
  曾長期任職文化媒體及書店通路,及新活水網站、博客來OKAPI專欄作傢。專研古典詩詞,著有古典詩詞暢銷書《大人的詩塾:「有些心情,長大纔懂」的古詩詞筆記》。
 
  另編製齣版《每日讀詩詞:唐詩鑑賞辭典》(全三捲)、《每日讀詩詞:唐宋詞鑑賞辭典》(全五捲)等重量級古詩詞係列套書。
 
  個人FB:www.facebook.com/russ.chao

圖書目錄

【推薦序】超穿越詩人課:《盛唐五人團》與您好好談詩
宋怡慧(作傢/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推薦序】從盛唐入唐詩的坑
厭世國文老師(《戰鬥吧!成語》、《厭世國文教室》作者)
 
(一)隱.孟浩然──恨無知音賞的風流隱士
【本事】
‧感激遂彈冠,安能守固窮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
‧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不纔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
【同場加映】
 
(二)佛.王維──我心素已閒的佛係青年
【本事】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齣陽關無故人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同場加映】
 
(三)仕.王昌齡──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求仕之路
【本事】
‧從來幽並客,皆共塵沙老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諾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不應百尺鬆,空老鐘山靄
【同場加映】
 
(四)道.李白──飛揚跋扈的謫仙人
【本事】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迴。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韆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麯,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韆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韆金裘,呼兒將齣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同場加映】
 
(五)儒.杜甫──人溺己溺的乾坤一腐儒
【本事】
‧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喜心翻倒極,鳴咽淚霑巾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榮絆此身?
‧束帶發狂欲大叫,簿書何急來相仍?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安得廣廈韆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同場加映】
 
【作者後記】既讀詩也讀人生:一個古詩後遺癥者的告白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931309
  • 叢書係列:On Value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推薦序
 
超穿越詩人課:《盛唐五人團》與您好好談詩(摘錄)
宋怡慧(作傢/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趙啟麟《盛唐五人團》抓住富饒時代的詩歌美學,為我們精選盛唐詩五人團,從他們精彩的人生,雋永的詩歌,作傢為我們勾勒詩人與時代不可切割的共生關係。同時,也從五人團的生命起伏,訴說性格決定命運,命運都凝鍊在他們詩作之中的弦外之音。
 
  從孟襄陽清雅恬淡與王維精緻空靈,接著王昌齡沉闊聲俊,再到李白浪漫飄逸,終於杜甫沉鬱悲壯,讀者可從作傢趙啟麟暖心書寫的縝密邏輯,循序窺見詩人們各個風格特齣超凡、作品豐富多元。在作者妙筆的串綴鋪陳下,讓閃亮的盛唐五人團,撐起富有生命力與審美力的亮麗詩壇;如實地讓讀者穿越時空,優雅走進詩人身畔,風華再現盛唐的種種。
 
  從《盛唐五人團》的詩文中,你會發現:齣仕是唐代文人理性的人生選擇,但,道佛盛行的世風,他們內在鼓音也咚咚作響,自然山水的感性召喚,讓他們在隱與不隱之間,左右為難、自我論辯,進而在當官與隱居徘徊流連著。例如,孟浩然終能與玄宗見上一麵,卻說齣「不纔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的真心話,這不隻壞瞭一生的仕途,也讓直來直往的性格躍然紙上。當然,還有個性一哥王昌齡也有同樣的問題,他們的桀敖不馴,讓喜歡的人很喜歡,卻讓保守的上司們都很頭疼。這也是作傢刻意留下的思考伏筆:如果,我們是有雅量的君主,聽到有人說他被我們遺棄,心底會升起不悅還是深刻自省?還有,詩人長期置身山林,與群山萬壑共處,他們少瞭一點應酬的習氣,卻也難以擁有說話的「同理」藝術,這點王維算是做得最好,最不會得罪人。若想從詩人的境遇,角色互換與之對話:「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孟浩然詩句瀰漫愁鬱之情,不免讓人同情其睏蹇的仕途,心有唏噓。但身為好友,你要全然支持,還是勸勉他——想當官就得修正人生價值呢?我想,你的答案也印證你的生命之旅的選擇。
 
  翻閱完《盛唐五人團》之後,你會頓生「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詩人」,這是何其有幸的事。甚至,內心油然而湧的快意與喜悅,會讓你在詩人情韻裡陶然無比。
 
  作傢趙啟麟巧思擘劃的同場加映,以拋磚引玉的方式,貼心地收集編排,以便讀者遊歷作者生平、作品之後,能再從詩人及其相關的經典作品選錄,一次打包閱讀,藉此看齣詩人整體的人生觀與生命觀。這更是作傢貼心製造的閱讀小暖意呢!一本好書讓您邂逅五位好詩人,如此簡單又劃算的自我投資,你能不立馬加入我們「盛唐五人團」的閱讀行列嗎?
 
從盛唐入唐詩的坑(摘錄)
厭世國文老師(《戰鬥吧!成語》、《厭世國文教室》作者)
 
  「在這個時代,還有唐詩的位置嗎?」
 
  身為老師,更精準地說是身為一位國文老師,在課堂上依舊有教授唐詩的機會,有崔顥〈黃鶴樓〉、杜甫〈旅夜書懷〉,以及李商隱〈夜雨寄北〉等作品,大約花費四到五節課的時間,試圖從這幾首詩中,開始勾勒唐詩的輪廓,在非常倉促的情況裡,甚至不能說是在勾勒唐詩的輪廓,頂多算是在白紙上塗抹幾處墨漬。
 
  學生就是那張白紙,有時候從他們茫然的眼神,可以看得到疑惑與渴望兩種不同的情緒,皆是從課本上的那首唐詩開始,隻不過剛萌生的各種奇思妙想,又被緊湊的進度與繁重的考試給用力壓扁,從此變得平麵、單薄,輕飄飄地不知道該往何處去。
 
  我隻能靜靜地看著,任憑學生在知識的鏇風中搖擺不定。
 
  但這不是世界末日,我也不覺得唐詩走進一條死巷,因為我讀到瞭《盛唐五人團》,知道還有像趙啟麟這樣的作者,在教室外麵的不遠處,像個親切的長輩一樣,仔細談論孟浩然、王維、王昌齡、李白,以及杜甫等詩人的種種過往,並且嚴謹地在每一個需要注意的角落,附上說明的文字。
 
  那麼,為何要直接將聚光燈照射在盛唐,而不是從初唐循序細數,或是從晚唐倒帶迴顧?
 
  誠實地說,這是因為盛唐太耀眼瞭,根本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幫助,輕易便是一處最顯眼的存在。
 
  在網路世界裡,有個詞彙叫做「推坑」,意思是嚮他人推薦自己沉迷的事物,希望一起耗費時間、精力,以及金錢,其中隱含些許陷害的惡趣味,但本質上是齣於良善的意圖。
 
  而為瞭讓對方進入這個坑洞,自然要端上最具誘惑力的部分。若我想要推坑《鬼滅之刃》的動畫版,一定會挑選主角在蜘蛛山與下弦之五的對戰片段;推坑金庸小說《天龍八部》,怎麼可以忘記喬峰的聚賢莊之役。
 
  要把人推入唐詩的坑,當然從盛唐開始。
 
  《盛唐五人團》實是一本誠懇溫暖的好書,裡麵內容正可以迴應這篇序文剛開始的問題,這個時代當然有著唐詩的位置,優美典雅的詞彙依舊等待在日常溝通的邊緣,直到有人願意一個接一個將其撈進胸懷之中。
 
後記
 
既讀詩也讀人生:一個古詩後遺癥者的告白
 
  有個小學生連小妹妹問我:「聽說你認識李白?」
 
  「認識嗎……」這麼一問,我也隻能迴答:「我跟他還算熟。」
 
  小學生一聽很興奮:「他是不是喝醉之後,為瞭撈月亮纔淹死的?」
 
  「不是!雖然有這種傳說,但他不是淹死的!」我迴答。
 
  可能是因為李白詩中寫瞭太多月亮,大傢對他的印象又是瀟灑浪漫,所以纔有這種傳說吧。相較之下,窮睏潦倒的杜甫連死因的傳說都比較悲慘,據說他因為水災餓瞭十天,獲救後吃瞭太多牛肉、白酒之後暴斃。更慘的是,這個誤傳的故事竟然還被記錄在史書上。
 
  小學生又追問:「你怎麼知道的?」
 
  這個問題就比較難迴答瞭,我每天半夜抱著一落參考書,經暑歷寒,老花眼不斷加深,就是在追查這些人的生平。
 
  這幾年時常有人要我推薦古詩詞的入門書,但是我檢索書架之後發現,「鑑賞」類的書籍,因為是講解單首詩,所以隻能多讀幾首詩之後,慢慢拼湊他們的人生。可是不瞭解他們的生平,又怎麼可能讀懂他們的詩呢?另外,「傳記」類的書籍,則偏重於詩人的生平,對於詩作幾乎不講解,多數讀者隻能另外去查找這些詩的翻譯,因此閱讀門檻比較高,不太適閤中小學生或是離開校園已久的讀者。而且,看不懂這些詩,又怎麼可能真的貼近他們的心情呢?
 
  為瞭同時符閤「讀詩」及「讀人生」這兩種需求,我隻好自己寫一本瞭。
 
  那麼,該如何著手呢?最直覺的選擇,自然就是盛唐詩人。本書承濛宋怡慧老師及厭世國文老師撥冗撰寫序言,兩人的大作中都已清楚說明盛唐詩人的非凡成就和特殊地位,可見「從盛唐入唐詩的坑」是個「穿越」時空的好選擇,因此厭世國文老師也說盛唐「輕易便是一處最顯眼的存在」。
 
  另外,宋怡慧老師也特別提齣「齣仕是唐代文人理性的人生選擇,但,道佛盛行的世風,他們內在鼓音也咚咚作響」。這點毫無疑問,每個人的生命都非常複雜,無法簡單將詩人分類。不過在著手撰稿時,我又產生第三個野心:除瞭詩人生平和詩作解說之外,或許可以讓讀者窺見盛唐詩人的整體氛圍。因此我在「仕」、「隱」兩條人生道路,以及「佛」、「道」、「儒」三種處世哲學中,各挑選一位代錶人物,組成瞭「光焰萬丈長」的盛唐五人團。
 
  我在夜復一夜敲著筆電鍵盤時,也發現瞭此前相關書籍的撰寫難處:篇幅限製。如果每一首詩都要至少簡單說明大意,字數已經會暴增。如果每一段生平都要引述古書齣處,以及生卒年、詩作繫年的考證,則不僅是篇幅問題,對於入門讀者而言也似非必要。
 
  我盡力在這兩難之中保持平衡,不僅陪伴五人團度過人生中所有的關鍵時刻,也大緻傳達他們苦心傑作的大意。
 
  這一年來,因為每天與盛唐五人團相處,幾乎懷疑自己是他們的經紀人瞭,也產生瞭一個後遺癥:不管我去到哪,都會想到他們的詩。例如去太平山傢庭旅遊,看著連綿山壑有清楚的明暗分界,我跟小孩說,這就是王維〈終南山〉寫的「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再到瞭附近的見晴懷古步道,發現我們被濃霧包圍瞭,我又說,這就是王維同一首詩說的「白雲迴望閤,青靄入看無」。又例如到瞭林安泰古厝郊遊,看到水邊的涼亭,我心情暢美,想著這附近沒有人傢,不正是杜甫〈水檻遣心二首〉說的「細雨魚兒齣,微風燕子斜。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傢」?
 
  有件事現在迴想起來,纔知道自己已被五人團摺磨成疾。那天地震時,我正在寫稿,心中隻想著:「沒事,剛剛隻是李白動瞭一下筆,他的〈江上吟〉說自己『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洲』。」
 
  寫完全書的隔日早晨,陽光正好,「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我在陽臺晾衣服時,口中自動齣現瞭杜甫這兩句詩,這已經沒有具體原因瞭,或許是我心頭暖暖的?也或許是我還不想從古詩後遺癥中痊癒吧。
 
  希望大傢讀完本書之後,沒有這個後遺癥。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讀不讀詩其實也無所謂的,始終春天花開,鞦天月圓。隻是如果古詩的優美不小心誘惑瞭你,希望大傢看完《盛唐五人團》的詩作和生命故事之後,也能知道我們在人生的各種分岔道路上,始終有重新選擇的機會──詩人已經用盡全力示範給我們看瞭,而且,他們隻示範這一次。

用戶評價

评分

說實在話,閱讀唐詩,最難的不是字彙量,而是如何跨越時空,體會那種古人的「在場感」。我們現在的生活太過喧囂、資訊爆炸,很難靜下心去感受杜甫詩中那種「硃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社會觀察,或者李白那種「天子呼來不上船」的狂狷。這本書若真能做到「完全看懂」,那絕對不是靠翻譯或白話文解釋,而是要重建一種心靈的對話。我希望它能提供的不僅是「解釋」,更是「引導」,引導我去思考,當王昌齡寫下邊塞的孤城,他的恐懼與信念是如何交織的?當李白醉臥長安,他的笑聲背後,是對現實的徹底揚棄,還是對理想的極度堅持?如果作者能用清晰的脈絡,將這五位在盛唐最輝煌時刻留下不可磨滅印記的靈魂人物,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談」,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遠超一般的詩歌賞析瞭。

评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忍不住翻瞭幾頁,裝幀設計其實挺有品味的,那種沉穩又不失文藝的調性,很適閤放在書櫃裡隨時取閱。我嚮來對文學史上的「群像描繪」抱持著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因為太容易淪為教科書式的整理,把詩人的生平事蹟跟代錶作羅列一遍,讀完還是兩眼昏花,搞不清楚他們到底「哲學」在哪裡。但這本書的切入點顯得非常「當代」,它似乎不是在教我們背誦詩句,而是想讓我們進入那五位詩人的精神場域,感受他們在那個特定時代背景下,麵對生命、宇宙、以及個人抱負時,內心產生瞭哪些無法迴避的辯證。我尤其好奇,作者如何處理「孟浩然」與「王維」這兩位山水田園詩派的代錶,他們之間雖然同屬一個流派,但性格上應是大相逕庭的,一個近乎隱遁,一個則在朝堂與山林間擺盪,這兩者的「哲學示範」如何並置,肯定會擦齣火花。

评分

讀完書名,我腦中第一個浮現的畫麵就是,這是一場硬核的文學盛宴。颱灣的讀者對於唐詩的接受度很高,但往往停留在比較淺層的意境描寫上,很少有書籍能真正深入到「哲學」的結構層次。這「五人團」的稱呼很接地氣,彷彿他們真的是一個一起做音樂、互相啟發的現代樂團,這種親近感有助於拉近讀者與古典文學的距離。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非常具體的、連細節都能被捕捉到的「示範」案例,不隻是泛泛而談他們的風格,而是「在這裡,他用這個意象,達成瞭這個哲學層麵的突破」。例如,孟浩然如何用一朵花、一條河,確立瞭他對「順應自然」的最高理解;又或者,杜甫如何透過記錄一場戰役,確立瞭他對「人道責任」的詩歌實踐。這種層層剝繭、直指核心的分析,纔足以配得上「完全看懂」這幾個字的分量。

评分

其實,市麵上探討唐詩的書籍不少,但真正能把「五大巨頭」放在一起,又標榜「哲學」層次的,還真不多見。這五個人,代錶瞭盛唐精神的幾個極緻麵嚮:李白的浪漫、杜甫的關懷、王維的空靈、孟浩然的淡泊,還有王昌齡的剛勁。每一個都是高峰,但他們各自「示範」的終極命題是什麼?這纔是關鍵。我個人比較關注的是,作者如何處理「時代精神」與「個人選擇」的拉扯。例如,在安史之亂前後,這五個人的際遇和詩風是否有微妙的轉變,而這種轉變又如何映照齣他們哲學思維的調適?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種「動態的理解」,而非靜態的分類。如果書中能深入探討他們在麵對政治理想破滅時,如何透過詩歌自我療癒或確立新的價值觀,那就太棒瞭。

评分

這本《盛唐五人團》光是書名就夠吸引人瞭,那個「完全看懂他們隻示範一次的詩人哲學」的副標題,簡直是直擊我這個長年對唐詩有種「愛在心裡口難開」的讀者心坎裡!我常常覺得,讀李白像在看一場華麗的煙火秀,絢爛、奔放,但轉頭又被王維那種禪意山水給吸進去,然後看杜甫,又像是走進瞭歷史的沉重現場,那種時代的重量壓得人喘不過氣。這五位,怎麼能被放在一起討論,而且是「隻示範一次」?這感覺就像是聽一場頂級樂團的演唱會,每一首都可能是絕響,我最期待的是作者如何拆解他們各自的思維底蘊,尤其好奇對孟浩然的著墨,他那種隱逸的、不張揚的風格,在這樣「五人團」的結構下,會不會被凸顯齣不同於其他四位的獨特光芒?書中若能提供一些前人少見的比較視角,讓我能更細膩地分辨齣,李白那份豪邁背後是不是藏著更深層的虛無感,而王昌齡的邊塞詩,除瞭軍旅的蒼涼,有沒有宮廷政治的隱喻在裡頭?這種對詩歌內在機製的深度挖掘,纔是我真正想在書裡頭找到的寶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