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精神醫學圖解版(修訂版)

愛上精神醫學圖解版(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越野好文
图书标签:
  • 精神医学
  • 心理学
  • 医学
  • 图解
  • 科普
  • 健康
  • 修訂版
  • 爱上精神医学
  • 心理健康
  • 疾病防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憂鬱、煩躁、無法專心、失眠、沒胃口、對喜愛的事物失去興趣……
  你有這些症狀嗎?
 
  精神疾病不像身體的傷害容易被看見,但其實相當普遍,輕則失眠、注意力渙散,重至憂鬱、躁鬱、恐慌、妄想、失智,在遠距與高齡化的當代,不僅你我身邊可能有人正在受苦,甚至你我都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精神病患。
 
  隨著大家對精神疾病更加重視,以及醫學的進步,現在的精神醫學逐漸找出精神疾病成因,發展新的診斷方式,找到各種疾病的對應治療方式,並發明更有效、副作用更少的藥物。
 
  本書以美國精神醫學會目前訂定的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為主軸,對照前一版DSM-IV-TR的差別,帶給你精神醫學的最新觀點。
 
  透過插圖,你可以輕鬆了解大腦運作方式、藥物發揮效果的原因,精神疾病發生的場景,治療流程等,從此愛上精神醫學。
 
  透過易懂的插圖,了解以下精神醫學面向的最新見解:
  ◎腦部運作與精神症狀的關連性
  ◎精神疾病及其症狀
  ◎治療方式
  ◎相關藥物
  ◎睡眠疾病
  ◎檢查腦部狀態的方式
 
本書特色
 
  1、以目前精神醫學診斷標準DSM-5為基礎,帶給你最新的精神醫學入門知識。
  2、漫畫場景讓你理解精神病的發作情形與治療療程,豐富的插圖與圖表讓你一眼明白精神醫學相關知識。
  3、說明精神疾病背後的生理機制,去除精神疾病與精神科的污名,使你能面對此疾病,正視自己得到此疾病的可能,並擁有求診的勇氣。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透视心灵迷宫:现代精神医学的深度探索》的图书简介: 图书名称:透视心灵迷宫:现代精神医学的深度探索 图书简介 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人类心灵所承受的压力与挑战前所未有。《透视心灵迷宫:现代精神医学的深度探索》并非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它是一次对人类心智复杂性、精神疾病的成因、诊断标准以及前沿治疗方法的全面、深入的考察。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坚实、细致的知识框架,帮助理解那些常常笼罩在误解与污名之下的心理现象。 第一部分:奠基:精神医学的演变与哲学思辨 本书的开篇追溯了人类对“心智失常”理解的历史脉络。从古代的巫术解释到中世纪的宗教审判,再到科学兴起后的生物学还原论,精神医学的演进充满了曲折与争议。我们将详细梳理从庇奈尔的“人道主义改革”到克拉姆佩林对精神疾病的系统分类,探讨这些历史转折点如何塑造了我们今日的诊断工具——《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CD)。 深入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精神医学的核心哲学困境:心智与身体的关系(心身二元论的挑战)、“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在哪里,以及文化背景对疾病表达的影响。我们不会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审视精神医学在社会、伦理和法律领域中所扮演的复杂角色。 第二部分:解构:常见精神障碍的精细剖析 本书的核心内容聚焦于当前临床实践中最为关注的几大类精神障碍。我们摒弃了刻板印象,采用基于最新研究证据的视角,对每种障碍进行细致入微的解构: 1. 情绪障碍的深度透视: 抑郁症不再被视为简单的“心情不好”,而是从单相抑郁到双相情感障碍(I型与II型)的谱系分析。我们将深入探讨其生物学标记物(如神经递质失衡、炎症反应),心理社会应激源的诱发作用,以及从心境稳定剂到新型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读者将了解到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在临床表现和治疗路径上的显著差异。 2. 焦虑谱系的广度与深度: 本书将广泛焦虑症、惊恐障碍、社交焦虑症与特定恐惧症区分开来,并详细阐述其神经生物学基础——特别是杏仁核在恐惧记忆形成和维持中的关键作用。此外,对强迫症(OCD)的探讨,将超越“过度清洁”的表面现象,聚焦于其回路异常和认知扭曲。 3. 精神病性障碍:现实的破碎与重建: 针对精神分裂症,本书采取了多维度模型,探讨其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与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的差异性病理生理机制。我们详细考察了多巴胺假说及其局限性,引入了谷氨酸能系统和神经发育异常的最新假说。对于早期识别(如临床高危状态)和干预的最新进展,将给予重点篇幅。 4. 人格障碍的动态理解: 我们将重点剖析B群人格障碍,特别是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本书强调,人格障碍是稳定的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模式的长期偏差,而非瞬间的情绪爆发。我们详细介绍了“辩证行为疗法”(DBT)等基于证据的干预策略,将其视为对长期功能障碍的结构化管理。 5. 创伤与压力相关障碍的新视野: 从急性应激到复杂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本书强调了创伤在塑造大脑结构和功能上的持久影响。我们不仅讨论了药物治疗,更侧重于创伤聚焦的心理疗法,如眼动脱敏再加工(EMDR)和认知加工疗法(CPT)的作用原理。 第三部分:工具箱:诊断、治疗与前沿技术 本部分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们详细解释了临床医生是如何利用结构化访谈、量表评估和生物标志物进行精准诊断的。 1. 心理治疗的科学基石: 本书对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的步骤解析,阐述了如何识别和修正负性自动思维。同时,我们也公平地介绍了精神动力学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ACT)等不同取向的治疗哲学,强调“匹配”——即何种疗法最适合特定的个体和诊断。 2. 药物治疗的精细平衡: 我们将药物分为几大类,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情绪稳定剂,并以图表形式清晰展示它们的主要靶点(受体)和常见的副作用谱。重点在于讨论个体化用药(Pharmacogenetics)的未来方向,即如何根据遗传信息优化药物选择和剂量。 3. 神经调控与新兴疗法: 本书关注那些超越传统药物和谈话疗法的技术。我们将详细介绍经颅磁刺激(TMS)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难治性抑郁症中的应用,以及电休克疗法(ECT)在现代医学中的角色——澄清其安全性和针对特定病症(如重度抑郁伴精神病性特征)的不可替代性。此外,对迷幻辅助疗法(如裸盖菇素在治疗难治性抑郁和焦虑中的潜力)的研究进展也将进行审慎的介绍。 第四部分:桥接:跨学科视角与公众理解 最后一章探讨了精神医学与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我们讨论了污名化的社会根源及其对求助行为的阻碍。本书倡导一种“整合性健康”的视角,即理解精神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呼吁读者以更具同理心和科学精神的态度去理解那些正在与心灵迷宫抗争的人们。 《透视心灵迷宫:现代精神医学的深度探索》是一本结构严谨、论述深入的参考书,它不仅提供了对精神疾病知识的权威梳理,更重要的是,它鼓励读者以批判性的思维和人文关怀的视角,去探索人类心灵最幽深、最复杂的部分。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越野好文
 
  金澤大學榮譽教授、大連大學客座教授、Iris Medical Clinic院長。醫學博士。
 
  主要著作、譯作:《漫畫 心靈救援》(共同著作,北大路書房)、《減輕內向及焦慮的練習本》(共同譯作,草思社)、《遠離強迫症》(共同譯作,晶文社)、《「憂鬱」的最基本介紹》、《「心理」疾病 安心手冊》(以上為共同著作,講談社)。
 
志野靖史
 
  漫畫家、插畫家。
 
  主要著作:《內閣總理大臣織田信長》1~8冊(白泉社)電子書版本(www.ebookjapan.jp)、《本土決算》(祥傳社)、《1950年的世界一周》(Neko‧Publishing)、《思考「心理弱點」》、《「心理」疾病 安心手冊》(以上為共同著作,講談社)、《圓胸章所講述的美國總統(集英社新書Visual版)》(集英社)。
 
譯者簡介
 
蔡婷朱
 
  東海大學日文系畢。曾任職貿易公司、製造產業,努力學習日文是為了更深入玩日本。現在過著一手打電腦、一手打小孩(?)的偽家庭主婦生活。譯有《丸山珈琲的精品咖啡學》、《生活美學家愛用的料理道具&食材》等書。

图书目录

前言
開場 某日的精神科門診

chapter1  腦部運作與心理
1.1腦的構造
(1)被包覆守護著的腦
(2)腦的三大部門
1.2腦為神經細胞的集合體
(1)腦是由密集的神經細胞所組成
(2)中樞神經與末梢神經
1.3神經細胞的功能
(1)由樹突帶進刺激
(2)電刺激持續直到產生「思考」
1.4神經細胞與神經細胞間的連結
(1)突觸
(2)突觸的化學傳遞
1.5神經傳導物質與心理間的關係
(1)各類型的神經傳導物質
(2)心理疾病的基本原則
(3)與心理疾病有高度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
(4)其他的神經傳導物質

chapter2  心理疾病與其症狀
2.1各種心理疾病
(1)情緒障礙症
(2)焦慮症
(3)思覺失調症
(4)其他疾病
2.2鬱症
(1)憂鬱症發病
(2)發病機制及藥物治療
(3)維持治療
(4)如何辨別是否罹患憂鬱症
(5)必須特別留意的隱性憂鬱症
(6)憂鬱症傾向
(7)憂鬱症=「心理層面的感冒」
(8)如何預防憂鬱症
(9)總結憂鬱症
2.3雙相情緒障礙症(躁鬱症)
2.4恐慌症
(1)恐慌發作
(2)發病機制
(3)治療方法
(4)從恐慌發作到恐慌焦慮
(5)行為治療
2.5社交焦慮症
(1)症狀
(2)治療
2.6廣泛性焦慮症
(1)何謂廣泛性焦慮症?
(2)治療
(3)廣泛性焦慮症案例
2.7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2.8思覺失調症
(1)開始妄想
(2)受妄想所苦的人會出現怎樣的行為?
(3)治療思覺失調症
(4)妄想型以外的類群
(5)思覺失調症的過程
(6)對思覺失調症的早期治療
2.9其他疾病
(1)神經發展障礙症
(2)認知類障礙症
key note心理疾病的分類與診斷基準

chapter3  心理治療(精神治療)
3.1心理治療
3.2行為治療
(1)設定階段性目標
(2)培養達標的決心
3.3強迫症(OCD)與行為治療
(1)何謂強迫症?
(2)強迫症案例與治療
3.4認知治療
(1)何謂認知治療
(2)你的思考方式「十之八九」是錯誤的?
(3)憂鬱症「認知治療」的展開形式~column法
3.5人際心理治療
3.6自律訓練法
3.7森田療法
3.8箱庭療法
(1)何謂箱庭療法
(2)要使用怎樣的箱子?
(3)會呈現出怎樣的作品?
3.9諮商
3.10心理治療之科學根據
(1)行為治療與認知治療之證明
(2)腦部運作真能透過行為產生變化?
key note佛洛伊德(精神分析)、行為心理學與行為治療

chapter4  心理疾病藥物
4.1心理藥物歷史
(1)來自大自然的藥物
(2)轉化成為精神病治療藥物~氯丙嗪
(3)其後真相大白的作用機制
(4)憂鬱症治療藥物之開發
4.2精神疾病治療藥物種類
4.3新款精神藥物的問世
4.4藥物治療及副作用
(1)副作用類型
(2)如何解決副作用
(3)常見問與答
4.5若未罹病的人服用了治療憂鬱症藥物

chapter5  關於睡眠
5.1睡眠構造~快速動眼睡眠與非快速動眼睡眠
(1)快速動眼睡眠
(2)非快速動眼睡眠
(3)兩者間差異
(4)從非快速動眼睡眠進入快速動眼睡眠
(5)何謂早晨愉快清醒?
5.2進入睡眠的機制
(1)為何會想睡覺
(2)好睏……好睏……。睡眠物質?
5.3睡—醒障礙症~關於睡眠的各種煩惱
(1)失眠症~睡不著,怎麼辦?
(2)與呼吸相關的睡眠障礙症
(3)日夜節律睡—醒障礙症~日夜顛倒
(4)猝睡症~突然倒頭就睡,真令人心煩
5.4了解安眠藥~藉由化學力量入睡
(1)服用睡眠藥物真的沒關係嗎?
(2)藉由安眠藥入睡及自然入睡

chapter6  檢查腦部狀態的方法
6.1掌握大腦形態的工具
(1)解剖學家的研究~電子顯微鏡問世
(2)CT
(3)MRI
6.2調查腦部運作及活動的工具
(1)腦波檢查
(2)PET
(3)SPECT
(4)fMRI
(5)NIRS

尾聲  與精神醫療相關的人們
與精神醫療相關的人們(1)~醫師
(1)精神科醫師
(2)精神科、神經內科、心療內科間的差異
(3)精神科相關知識
與精神醫療相關的人們(2)~醫療相關人員
(1)臨床心理師
(2)作業治療師
(3)護理師
(4)臨床藥劑師
(5)保健師
(6)精神科社工(精神保健福祉人員)

後記
參考書目
索引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00500
  • 叢書系列:知的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6 x 22.5 x 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作者序
 
  本書將藉由精神科醫師—Dr.Navi及人工頭腦—腦太郎的組合,帶領各位讀者一探總帶著神祕色彩的精神醫學世界。
 
  心理疾病的關鍵不在心臟,而存在於腦部。然而,腦是如何讓心理或精神運作,其實在過去是個謎團。近年來,隨著腦科科學的研究發展明顯進步,我們開始逐漸掌握腦與心理的關係。特別是在腦部影像、基因、神經化學或與認知功能相關的神經科學等研究支持下,人們終於察覺到,心理疾病背後原來是因腦部運作出現某種混亂所致。藉由不斷探索,讓心理疾病在診斷及治療上持續進步。
 
  社會對於新型態心理疾病的關注也不斷提高。舉例來說,媒體紛紛著墨於新型憂鬱症,一般大眾也開始關心起過去未曾了解的雙相情緒障礙症患者及家屬們究竟是怎麼克服困難。此外,更發現被認為只會出現在孩童身上的亞斯伯格症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患者即便長大成人也會留下症狀,對日常生活帶來困擾。在治療方面,市場上陸續開發出治療思覺失調症、憂鬱症、雙相情緒障礙症及失智症等新藥物。另也透過科學的手法,確認認知行為治療或人際心理治療等方法有療效。本書同時根據相關發展,進行內容之修訂。
 
  在目前的精神醫學領域中,被全球廣泛用來診斷、區分心理疾病的基準有兩種。一為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另一則為世界衛生組織(WHO)的『ICD-10 精神與行為障礙』,兩者皆會以數年不等的頻率持續進行修訂。『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於1994 年推出第4 版(DSM-IV)後,2000 年時,雖進行部分內容調整,發表了DSM-IV-TR 版本,但其後的修訂便出現停滯。與第4 版相隔19 年,久違的第5 版(DSM-5)終於在2013 年5 月問世,其中更針對部分精神障礙症的分類及診斷基準進行變更。本書也將根據修訂後的ivDSM-5 之內容進行解說,但由於DSM-5 發表至今時間仍相當短暫,因此筆者在書中會同時併用DSM-Ⅳ-TR 版本,相互搭配說明。
 
  Dr.Navi與「腦太郎」會帶領讀者了解基本的精神醫學及時下最熱門的話題,希望不懂精神醫學到底在講什麼的人、對精神科感到恐懼因此敬而遠之的人、對精神醫學懷有偏見的人、以及認為與自己沒有相關的人都能在閱讀本書後,愛上「精神醫學」。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只能推薦一本精神醫學的書給剛入門的朋友,我會毫不猶豫地推薦這本。它的優點在於「全面性」與「易讀性」的完美結合。書中不僅涵蓋了常見的精神困擾,對於一些較少被討論的議題也有所著墨,展現了作者的廣博知識。我個人最欣賞它在描述「人」的面向,而不僅僅是「病」的面向。它讓我們看到,在診斷標籤的背後,依然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正在努力生活的個體。這種溫暖而不失科學的筆觸,讓這本書在眾多醫學書籍中脫穎而出。它不只是一本知識書,更像是一本心靈的嚮導手冊,指引我們如何更健康、更有意識地面對自己的內在世界。

评分

坦白講,要找到一本既專業又好讀的精神醫學書籍並不容易,很多時候不是太過艱澀難懂,就是為了普及而犧牲了準確性。然而,這本《愛上精神醫學圖解版(修訂版)》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圖文的配合恰到好處,讓我覺得吸收知識的效率大大提升。我以前總覺得精神科的診斷像是在猜謎,但讀了這本書,我對「診斷過程」的嚴謹性和科學性有了全新的認識。作者在解釋治療方法時,也十分客觀,沒有過度推崇某一種療法,而是呈現了多元化的選擇。看完後,我對心理健康領域的敬畏感更深了,也更願意以開放的心態去接納和理解那些正在與心靈掙扎的人們。

评分

這本關於精神醫學的書,對我來說,簡直是一盞及時雨。身處這個快速變遷、壓力爆棚的年代,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會遇到一些心理上的瓶頸。我一直想找本可靠的入門書來建立正確的觀念,避免被網路上的片面資訊誤導。這本書的修訂版做得非常好,它不僅更新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更在呈現方式上做了極大的優化。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過度的學術腔調,讓人感覺親切。我尤其喜歡它在探討不同精神障礙時,所採用的那種「先描述症狀,再解釋機制」的寫作手法,讓讀者能從現象直觀地理解背後的複雜性。對於想要自我探索或幫助身邊人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本寶典。

评分

說實話,我本來對這種「圖解版」的書有點保留,總覺得圖多字少,深度可能不夠。沒想到這本《愛上精神醫學圖解版》完全顛覆了我的印象。它的圖畫不只是點綴,而是真正幫助理解的工具,讓原本抽象的診斷標準和治療流程變得清晰可見。我特別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敏感話題時展現出的同理心和專業性。他不是用高高在上的角度去評判,而是用一種非常溫和、貼近人心的語氣來引導讀者認識精神疾病的成因與面貌。那種對病患的尊重,在字裡行間都能感受到。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嚴謹,從基礎知識到進階探討,層層遞進,讓人讀起來很有條理,完全不會迷失在複雜的醫學術語中。

评分

這本書的作者真的很有才,他能把這麼深奧的醫學概念,用這麼生動有趣的方式講出來,而且還配上了這麼精美的插圖。我以前對精神醫學總覺得有點距離感,覺得那種東西離我們一般人很遙遠,但讀完這本書,我才發現,原來精神健康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作者的文筆流暢,一點都不枯燥,讀起來就像在聽一位知識淵博的朋友在聊天,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完。尤其是一些複雜的理論,他都能用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讓我這個非本科系的人也能輕鬆理解。看到那些關於情緒、壓力管理的章節,我簡直是相見恨晚,好多以前的困擾突然間都有了答案。這本書絕對值得推薦給所有關心自己和家人心理健康的朋友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