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居家工作質感空間打造哲學:在家工作也能擁有好心情、高效率。完全活用「無印良品」的工作區規劃巧思!

無印良品居家工作質感空間打造哲學:在家工作也能擁有好心情、高效率。完全活用「無印良品」的工作區規劃巧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主婦之友社
图书标签:
  • 无印良品
  • 居家办公
  • 工作空间
  • 空间规划
  • 效率提升
  • 好心情
  • 家居生活
  • 巧思
  • 设计
  • 极简主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雖然很想要擺放一張專門工作的桌子,
但空間不太夠……

不論是租屋族還是住家裡,
都可以輕鬆達成的無印收納整理術,
不但價格便宜更兼顧美觀,
無負擔升級家中生活品味,
更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開放式層架,避免東西埋沒在角落】
  要讓開放式層架看起來錯落有致,關鍵在於「留白」。留白的部分不要收納東西,只用來擺放裝飾品享受季節風情。

  【根據目的概略收納,待辦事項一目了然】
  造型師、料理研究家、料理教室講師、咖啡廳老闆、母親……身兼多職的江口女士,手上總有多項工作並行。她現在都在全家共用的餐桌上處理文書作業。

  她說一開始工作時,離座後也沒辦法馬上擺脫工作的心情,害自己整天毛毛躁躁的。「所以我想了一個可以迅速收拾、又可以迅速開工的收納方法。」這個方法就是用不鏽鋼收納籃分類收納各項工作的東西。

  「概念很像待辦清單,清楚列出要做的事情。不鏽鋼收納籃很方便,就算疊在一起,從側面還是能一眼看出裡面裝的東西。無印良品的收納用品不管是方便性還是品質都比其他廠牌優秀,所以自然而然就會選擇他們家的東西。

  【用DIY環保收納櫃,打造大型收納櫃】
  無印良品的收納用品是這座清新優美工作區的主角,不僅外型俐落、使用方便,還有許多吸引人的優點。

  【抽屜式PP盒,專放常用工作用具】
  床邊收納處有一台印表機、疊了4層的薄型PP盒(○A)。抽屜正面塞一張自製檔板,隱藏內容物。

  【餐桌工作派v.s. 書桌工作派】
  餐桌工作派
  簡約活動資料櫃的灰白色調和自然風裝潢的客廳相當契合。簡單的造型,藏著不簡單的收納能力。它不僅本身就有利於收納文具的抽屜,頂部大小也剛好適合放筆記型電腦,後端還有個小凹槽可以收納小物。

  資料櫃下方空間也容得下不少A4文件和書籍。「光這一個資料櫃,就能集中保管所有在家工作所需的用品。它的大小剛好可以收進桌底,就算要換個地方、換個用途也很方便。」

  書桌工作派
  「我們經常會忽略工作桌底下的空間也能使用。如果沒有其他收納用品的人,買這款儲物箱來代替層架也不錯」(能登屋女士)。儲物箱底部有輪子,可以輕鬆進出桌子底下。此外,箱子的深度也是一大亮點。

  「A4大小的文件夾和雜誌只要打橫就能完全放入箱中,附手把檔案盒也能輕鬆容納。而且就算將手提收納盒和蓋上蓋子的1⁄2尺寸檔案盒疊起來,也還是能輕鬆放進儲物箱。這麼一來也能收納其他文具和小東西。」

名人推薦
  
  ˙「打造一個『不用找東西的家』。」——山田明日美/生活規劃顧問、講師

  ˙「每天擠出30分鐘自由時間的忙碌媽媽收納術。」——門傳奈奈/生活規劃顧問、心靈整理顧問

  ˙「自行操刀設計自用住宅兼一級建築士事務所『iie design』。」——iie design/一級建築士、生活規劃顧問

  ˙「家中有3個男孩,還可以輕輕鬆鬆將房間打理得有條不紊。」——kana/Instagramer、物理治療師家:

  ˙「客廳外的小中庭、客廳、沙發區、孩子的房間都是她的工作區。」——生活之音*mico/部落客、行政事務員

  ˙「希望以生活規劃顧問的身分,提倡『適合自己的剛剛好收納法』,主張不執著、不勉強、不造成反彈的收納。」——森麻紀/生活規劃顧問、寫手
 
整理的藝術:從混亂到寧靜的生活實踐指南 內容簡介: 在這本深入探討空間管理與生活美學的著作中,我們將引導讀者走出雜亂無章的困境,邁向一個更有效率、更令人心神寧靜的生活境界。本書並非著重於單一品牌或風格的強制植入,而是著眼於「整理」作為一種持續性的生活哲學與實踐方法論。 我們相信,一個井然有序的環境,是清晰思緒與高效執行的基礎。然而,整理並非僅止於將物品收納起來,它更是一種對自身需求、生活習慣進行深度審視的過程。本書將提供一套由內而外、循序漸進的整理系統,幫助讀者建立持久的秩序感。 第一部:心態的重塑——從「擁有」到「需要」的轉變 許多人陷入物品囤積的惡性循環,往往源於對物品的情感依戀或對「未來可能用到」的過度擔憂。本書的開篇,將引導讀者進行一次深刻的「心靈斷捨離」。 1. 清點你的「真實資產」: 我們會探討如何區分「慾望性擁有」與「功能性需要」。這部分將著重於心態的建設,教導讀者如何客觀地評估每件物品對當下生活的實際價值。內容包含如何設定「物品的壽命週期」概念,理解物質的流動性,而非僵固的佔有權。 2. 建立「零容忍」的空間邊界: 學習設定明確的收納空間限制。當空間被定義,物品就必須在該空間內找到其「正當理由」才能留下。這涉及到對空間尺度的敏感度訓練,理解過度飽和的環境對心理層面的負面影響。 3. 告別「完美主義」的陷阱: 許多人因為追求「一次到位」的完美整理狀態而遲遲無法開始。本書強調整理是動態的過程,而非靜態的終點。我們將提供「微行動策略」,教導讀者如何將宏大的整理目標拆解為每日可執行的微小任務,培養「即時處理」的習慣。 第二部:空間的解構與重組——功能導向的佈局藝術 本章節將跳脫傳統的美學裝飾,專注於如何讓空間的配置最大化其實用價值。重點在於流程動線的優化,而非單純的視覺呈現。 1. 區域劃分與動線分析: 深入探討居家各區域(如廚房、書房、儲藏室)的「使用頻率」與「活動路徑」。我們將教授如何繪製簡易的空間熱區圖,找出使用上的瓶頸點,並據此重新安排物品的儲存位置,確保高頻率使用的物品總是在最容易取得的位置。 2. 垂直空間的革命性利用: 許多人忽略了牆面、櫃體內部等垂直維度的潛力。本部分將介紹如何利用層架、掛件、不同深度與高度的收納容器,實現物品的「三維立體化」儲存。關鍵在於利用層架的「黃金視線高度」來擺放不同屬性的物品。 3. 容器哲學:形式追隨功能: 我們將分析各類收納工具的本質特性,例如透明與不透明容器的適用場景、開放式與封閉式儲存的優劣。重點不在於購買多少漂亮盒子,而在於選擇「能解決特定問題」的容器。例如,如何利用不同高度的抽屜分隔件來管理細小的文具或工具,確保物品「有家可歸」。 第三部:文件與數位資產的脈絡化管理 在現代生活中,實體文件和數位數據的混亂程度不亞於實體物品的堆積。本部分提供一套完整的「信息整理學」。 1. 實體文件的生命週期管理: 建立一套標準化的文件分類系統,區分「需長期保存」(如證件、合約)與「需短期處理」(如帳單、臨時通知)的文件。介紹「收件籃」系統與「待辦文件箱」的有效運用,確保所有進入家庭的文件都能被即時分類與處理,避免堆積在桌面上。 2. 數位檔案的結構化命名與備份策略: 探討如何為電腦桌面、雲端硬碟建立一致、可預測的資料夾結構。這包括制定清晰的命名規則(例如:日期-專案名稱-版本號),以及建立多層次備份機制,確保數據的安全與易檢索性。 3. 電子郵件與待辦事項的整合: 教導讀者如何將電子郵件視為一種「待處理信息流」,而非永久性儲藏空間。實踐「收件箱清空原則」,將郵件轉化為具體的待辦事項,並整合到日常的時間管理系統中。 第四部:維持長久的秩序——習慣的自動化 整理的最終目的,是讓環境的維護變得輕鬆自然,無需耗費額外心力。 1. 「歸位機制」的建立: 強調物品使用完畢後立即歸位的「黃金五秒原則」。本書將提供多種技巧來強化此習慣,例如將物品的「家」設計在使用者最順手的動線上,減少歸位的阻力。 2. 年度審視與季節性汰換: 建議建立固定的「深度審視」時間點,每年至少進行兩次全面的物品盤點與篩選。這不僅是整理,更是一種對生活方式變化的主動調整。 3. 實用工具與材質的選擇考量: 討論如何選擇耐用、符合人體工學且易於清潔的收納工具,而非盲目追逐當季流行的整理商品。重點在於工具的「長期投資價值」與「適應性」。 透過這套系統化的方法,讀者將能學會如何將「整理」內化為一種生活節奏,最終創造出一個真正反映內心平靜與生活效率的居住空間。這是一本關於如何「管理生活」而非「管理物品」的實用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主婦之友社

  
  日本知名的百年出版社。
  長期以女性為出發點,經營與料理、健康、生活、美容及育兒等相關領域的出版品。
 

图书目录

05    PART 1參觀無印良品達人的居家工作空間

06    CASE 01     岩城真由美
16    CASE 02     江口惠子
24    CASE 03     田中由美子
32    CASE 04     usuriri
40    CASE 05     千葉美波子
48    CASE 06    mujikko
54    CASE 07     能登屋英里
60    CASE 08     麻里

67    PART 2        22位收納專家&KOL的無印良品運用技巧Q&A

68    QUESTION 01     達人都怎麼收納大大小小的辦公文具?
74    QUESTION 02     如何將繁雜的文件和書冊整理得井然有序?
76    QUESTION 03     如何清出收電腦的空間?
78    QUESTION 04     要怎麼將動不動就打結的線材收得整齊?
80    QUESTION 05     雜物和占空間的電子器材有什麼收納訣竅?
82    QUESTION 06     有沒有快速清理工作區的技巧?
86    QUESTION 07     如何提升在家用電腦的舒適度?
88    QUESTION 08     充電區域要怎麼保持乾淨清爽?
89    QUESTION 09     重得要命的家電怎麼用會比較輕鬆?
90    QUESTION 10     如何簡明管理待辦事項?
93    QUESTION 11     如何將重要資訊管理得條理分明?
94    QUESTION 12     如何在客飯廳設置收納空間?
98    QUESTION 13     沒有空間、只是暫時的……但還是想要有一張工作桌該怎麼辦?

無印良品打造的居家工作空間
Contents
105    PART 3無印良品達人不藏私 兩種情境  真心推薦的商品&使用妙招

106    田中由美子
推薦給餐桌工作派的無印良品產品

114    能登屋英里
推薦給書桌工作派的無印良品產品

Column
66    提升工作興致的無印良品精選好物!
96    客飯廳收納最佳選擇無印良品收納家具
101    線上申請家具月租服務即將正式上路
102    無印良品的優質工作桌&工作椅
122    擁有「亮點」的無印良品文具
126    無印良品達人&KOL LIST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551422
  • 規格:平裝 / 128頁 / 14.8 x 21 x 0.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這些日子,我們的工作型態和以往大不相同了。
  居家辦公逐漸成為常態,
  人們也冒出各式各樣的新煩惱──
  「在家沒辦法專心工作」
  「在家沒有足夠的工作空間」
  「工作做一做就把家裡弄亂了」

  想要解決這些生活上的「困擾」,
  最靠得住的果然還是我們的「無印良品」。
  本書從海量的範例之中,
  精挑細選出一些使用無印良品
  打造出便利、舒適工作環境的創意。

  工作之餘,想要規劃一個自己從事興趣的空間
  或幫孩子設立一個念書區的讀者,
  相信也可以從這本書獲得靈感。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現在的居家辦公,最大的敵人不是工作本身,而是那個不斷分心的環境。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硬核的空間配置策略,我會非常感激。我住在一個小套房,空間利用率本來就很吃緊,如果能在不打掉重做的前提下,僅靠家具和配件的微調就能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這本書的價值就無可限量了。我尤其好奇的是,它會怎麼處理「公私領域的轉換」?比如,我下午三點要開視訊會議,需要一個看起來專業的背景;但五點結束後,我希望那個角落立刻變回放鬆的閱讀區。書裡有沒有提到「模組化」或「多功能家具」的運用哲學?我聽說無印良品有很多可以自由組合的層架系統,如果能搭配出幾種截然不同的空間情境轉換範例,那簡直是太實用了。我已經受夠了那個永遠雜亂的電線收納盒,希望能學會如何讓每一個角落都「看起來沒什麼東西」,但需要用到的時候又能輕易取得,這才是高質感空間的終極奧義吧!

评分

這本書光看書名就知道是幫我們這些每天在居家辦公的上班族量身打造的救星!我真的太需要這種專門針對「質感」和「心情」的居家工作空間整理術了。畢竟以前,我的辦公桌就是飯桌、沙發,有時候連床都淪陷成臨時辦公區,搞得工作跟生活完全打結,效率低不說,光是看到那一堆雜物就先洩了一半的氣。我特別期待書裡能分享一些不只是「收納」那麼單薄的技巧,而是如何運用設計感來提升整個工作氛圍。像是,如何挑選符合人體工學又不會看起來像冰冷辦公室的椅子?或者,如何在有限的坪數內,規劃出一個既能專心工作,又不影響到家人生活的「結界」?我很想知道,那些看似隨性卻又處處充滿巧思的無印風佈置,背後是不是有什麼獨到的色彩學或動線規劃邏輯。希望它能教我如何將那些五顏六色的電子產品線纜隱藏起來,讓視覺上達到極致的簡潔,畢竟眼不見為淨,心情自然會跟著好起來。這種將生活美學融入實用主義的書,對我這種在追求效率的同時又渴望生活品質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啊!

评分

我一直覺得,所謂的居家工作質感,核心在於「儀式感」。當我們穿上西裝去辦公室,自然會進入工作狀態;但待在家裡,很容易就被棉褲和沙發誘惑。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探討如何透過環境設計來建立這種工作儀式感,我會非常期待。例如,工作區的「氣味」或「聲音」是否也是佈置的一部分?無印的產品線很廣,或許書中會推薦一些香氛產品或適合工作時聽的白噪音播放器,來幫助大腦快速切換到高效模式。我最在意的是「精神層面的提升」。一個好的工作空間,應該能激發創造力,而不是讓人感到壓迫。所以,我希望看到的是,如何運用簡單的綠色植栽、幾件恰到好處的藝術品,讓整個空間「活」起來。這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寧靜與專注,才是真正的質感體現,而不是一味地把東西藏起來了事。

评分

對於我這種重度科技使用者來說,工作區的「科技產品整合」一直是個大難題。電腦螢幕、外接鍵盤、滑鼠、平板、手機充電座,再加上琳瑯滿目的文具和文件,如何在維持極簡視覺的同時,讓這些東西井然有序,真的是一門藝術。這本書如果能針對「數位工具的收納美學」提供具體建議,我會覺得買得很值得。我希望它不只是教我怎麼把線材捲起來,而是教我如何從源頭控制線材的數量,或者,如何設計一個充電站,讓所有設備在充電時,也能成為空間佈置的一部分,而不是礙眼的電器堆。此外,關於採光和燈光,這點也非常重要。長時間對著螢幕工作,眼睛很容易疲勞,書裡會不會探討如何利用自然光,並輔以適當的間接照明,來打造一個既能提升專注力又不傷視力的工作環境?畢竟,工作效率跟身體健康是掛鉤的,如果能順便照顧到眼睛,那真是雙重收穫。

评分

老實說,很多設計書給的建議都很理想化,彷彿讀者都有無限的預算和時間去改造整個家。我更傾向於這種強調「哲學」和「巧思」的書,因為它暗示著不需要大動干戈,就能看到效果。我非常好奇書中對「工具選擇」的標準是什麼。在眾多收納盒、筆筒、層架中,如何選出最符合無印精神,也就是「不過度設計」的單品?是看材質、顏色,還是功能性?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個清晰的選購清單或檢查表,讓我逛無印門市時不再迷失方向,能夠精準地挑選出真正能提升工作效率的輔助工具。另外,對於經常需要整理文件和檔案的人來說,實體資料的管理也是個挑戰。書中會不會分享一些不需要複雜標籤系統,就能輕鬆分類和檢索紙本資料的方法?總之,我需要的是一套可以立即上手、長期維持,並且能讓我的居家辦公體驗從「忍耐」轉變為「享受」的實戰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