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魚百科:跟著魚汛吃好魚,從挑選、保存、處理、熟成到料理的全食材事典(典藏增訂版)

餐桌上的魚百科:跟著魚汛吃好魚,從挑選、保存、處理、熟成到料理的全食材事典(典藏增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宗坤
图书标签:
  • 鱼类
  • 海鲜
  • 食材
  • 烹饪
  • 料理
  • 美食
  • 食谱
  • 饮食文化
  • 保存
  • 熟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熱銷萬本,全新推出《餐桌上的魚百科》典藏增訂版!
台灣最完整的魚類全食材事典
收錄165種魚 X 10種蝦 X 10種貝類
選購要點、食用切法、保存要訣、烹調秘技,一次搞定!

專業漁料理職人郭宗坤從小喜歡吃魚、釣魚,
是首位以台灣魚熟成技術,在日本取得專業調理師執照的料理人,
他熱愛出海捕釣好魚,也喜歡半夜往漁市場跑,
最想告訴大家:
在這座小島上,我們還有很多選擇,一起品嚐台灣魚的豐盛美好吧!


★★★典藏增訂版全新收錄★★★
・讓魚肉美味更提升的「熟成技術原理」

鮮魚不一定最好吃,簡單熟成後,能引出更多鮮與甜!
完整圖解生魚片的美味關鍵,告訴你如何喚醒魚的真實香氣。
・職人現場!影片教學更清楚—23種海鮮處理
輕鬆一掃QR code,從魚的處理到料理,師傅手把手示範給你看。


◎魚的選購——想吃好魚不是從魚種辨別,而是季節
・冬天土魠吃油脂,夏天土魠吃甜味?肉質的肥美、結實分別在什麼時節?
・高貴黑鮪魚、黃魚、白鯧能用平價魚替代,買對時節甚至更好吃!
・以為進口鮭魚最營養?病後恢復體力、坐月子的好魚還有哪些?
・魚內臟常被丟棄,但貓過的肝有鴨肝香,海雞公眼睛特別美味?

◎魚的處理——從清理、保鮮到刀工,正確前置讓肉質乾淨香甜
・煮湯用的魚、生魚片的魚怎麼切,口感會更好?
・利用刀背剁魚刮肉,可讓油脂融化、甜味充分釋放。
・昆布、牛奶、梅子、酒粕、味噌⋯⋯是好用的煮魚加分小物。
・殺魚和放血其實很簡單,料理前處理好,魚肉更好吃。

◎魚的熟成——真正好吃的魚,需要「覺醒」
・哪些魚適合熟成吃?哪些適合新鮮吃?打破「鮮魚最好」的迷思,透過熟成,喚醒魚肉真正的鮮甜口感。
・將魚放入鹽冰水排血和浸泡,就能加速熟成、去腥和清潔。
・昆布熟成、湯霜法、檸檬漬熟成⋯⋯12種簡單熟成法,在家也能做高級日料。
・早餐想吃魚但趕時間?用油熟法處理魚肉,隨時解凍夾在土司裡,方便快速又營養。

◎魚的料理——不再一條魚煎到底,魚料理其實可以很多元!
・夢幻黃魚加昆布和麻糬一起煮,非常好吃。
・魚胃、魚心臟燒烤、醃漬後,可當作下酒小菜。
・魚肝不要丟!肝醬油可以拿來炒飯、沾生魚片或是做飯糰。
・人人愛的烤櫻花蝦、白鯧魚味噌麵線、炸彈魚醬油醃漬握壽司,自己在家也能做。
・煎魚的蒜片要炸好,關鍵是牛奶?而且乾煎類的魚,搭配鬱金香咖哩醬更美味!以及山藥鮭魚卵醬汁、紫蘇梅醬、紅味噌番茄醬汁……隨書附上18種好醬和配料做法。

其他還有──

◎蝦子和貝類
・只要有簡單鹽冰水、昆布醬油、一顆半熟蛋,就能做出美味蝦料理?
・常拿來快炒的海瓜子,煮湯其實也很美味,取肉以醬油燴煮,超下飯!
・哪種貝類適合酒蒸,哪種適合煮粥或配火鍋?


|熱情推薦|

「台灣一直沒有一本專門介紹魚類海鮮的食譜,而且是以日本料理的角度。貪吃能使廚藝精進,我想在小郭身上,最適合不過了,因為貪吃小郭可說是無所不用其極的跟食材溝通、交朋友。現在他把溝通,交朋友的心得寫下來了。一本貪吃鬼寫的書,一本專門為貪吃鬼出的書。」
──型男大主廚 詹姆士

「郭師傅完全顛覆我印象中「海鮮就是要『鮮』才是好」的刻板觀念。身為本土的日料名廚,他相當了解如何凸顯各種海中珍饌的原始風味,呈現出台灣人愛吃的日式料理。他不但凌晨親自到基隆崁仔頂魚市採購補貨,還隨著漁船出海,捕釣一手的奇珍海鮮,從船上到桌上一條龍包辦。這本書有說不完的精彩魚事,嚐不盡的絕佳料理。」
──元家企業執行長 顏志杰

「這本書除了以季節方式陳述各季旬魚的挑選、保存與處理方式,更是介紹了少有的熟成原理與做法。在一些魚種介紹上,也附上處理魚肉的影片QR code,讓讀者能更即時的觀看。我時常與郭師傅請益魚產品的處理方式,感謝他無私地分享,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他料理人的料理魂,真心且極力推薦這本書給大家。」
──樂漁8創辦人 陳啓宏

「想要挑選當季盛產的魚種是件不容易的事,海鮮店、菜市場魚攤擺滿大大小小的漁獲,常常買了卻發現與自己想像有出入,或是看著常吃的魚卻叫不出名字?此書的趣味在於此,博聞廣見的料理長郭師傅憑著多年來的專業不藏私,一眼看穿漁獲新鮮度讓魚老闆甘拜下風,吃出連料亭師傅都不敢馬虎的專業。」
──首都大飯店董事總經理 林家昌

「在漁業工作這麼多年,很榮幸認識了不少的漁業前輩、給了很多指導,也認識了不少的名廚,郭宗坤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我們也成為好朋友。說到吃魚,魚的飲食技巧和文化,他可就是高手中的高手。要做出一道好的魚料理,應該先懂魚。如何挑魚?如何保存魚?什麼季節?什麼魚是盛產也最肥美?有了好食材,然後才是烹飪技巧,這樣才能吃出魚的真正美味。」
──嘉義區漁會東石魚市場場長 吳純裕(慕燕)
潮汐之歌:海洋深处的寻味之旅 书籍简介 《潮汐之歌:海洋深处的寻味之旅》并非一本关于具体食材指南的百科全书,而是一部旨在深入探讨海洋文化、生态哲学以及烹饪艺术之间复杂交织的深度文本。它将引领读者跨越单纯的食材识别与处理层面,进入一个更为宏大且富有诗意的领域——理解“海”如何塑造了人类的历史、文化与味觉记忆。 本书结构围绕“源头”、“迁徙”、“融合”与“回响”四大核心部分展开,以一种散文诗般的叙事风格,构建了一部关于人类与海洋持续对话的编年史。 --- 第一部:源头——海洋的古老低语 本部分聚焦于人类文明早期,海洋作为生命摇篮和神秘力量的象征地位。我们不谈论具体的鱼类种类或季节性捕捞,而是深入探讨古代航海民族的神话体系中,海洋生物所扮演的图腾角色。 内容侧重: 1. 神话与信仰的锚点: 考察美索不达米亚的鱼神形象、北欧的巨型海兽传说,以及太平洋岛屿民族对洋流与潮汐的宗教式敬畏。探讨这些神话如何塑造了早期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认知边界——哪些是可取的馈赠,哪些是不可触碰的禁忌。 2. 早期捕捞的哲学: 分析史前遗址中发现的捕鱼工具,重点不在于工具的物理构造,而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取用哲学”。它揭示了早期人类如何在生存压力与对自然循环的敬畏之间寻找平衡点,体现了一种近乎禅意的、顺应自然的索取观。 3. 气候变迁与迁徙的脉络: 探讨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等宏大地理事件,如何间接影响了人类族群的分布和对不同水域生物的依赖性,从而奠定不同地域饮食文化的基础。这不是关于生物学分类,而是关于地理决定论在味觉烙印上的体现。 --- 第二部:迁徙——流动的疆界与文化的交织 第二部将时间线推至大航海时代,重点关注人类的流动性如何成为“味道的传播媒介”。本书关注的不是渔获物的贸易路线,而是烹饪技艺、保存观念和饮食礼仪在跨越海洋时发生的化学反应。 内容侧重: 1. 盐的权力与味道的保存: 深入研究历史上盐在不同文明中的战略地位。探讨腌制、发酵和风干等古老保存技术,并非作为“保鲜”的技术手册,而是作为一种文化抵抗——抵抗时间的流逝,抵抗遥远与匮乏。分析不同地区如何利用本地特有的香料和酸性物质(如柑橘、醋)来重塑海洋风味的意义。 2. 港口城市的味道实验室: 聚焦于里斯本、马六甲、威尼斯等历史性港口城市。这些地方成为不同文化和食材的“中转站”,分析不同烹饪传统(如地中海的橄榄油传统与亚洲的酱油体系)如何在碰撞中产生新的、暂时的味觉共识。 3. 海产在文学与艺术中的隐喻: 分析不同时期文学作品中对海鲜的描写,例如十七世纪荷兰静物画中“被剖开的鱼”所象征的“虚无”(Vanitas)主题,或是在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中,海洋生物如何被用作对潜意识和女性力量的隐喻。这是一种对食材背后情感载荷的挖掘。 --- 第三部:融合——现代性对海洋的重塑 本部分将目光投向工业革命后至现代,探讨科学、技术和全球化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人类与海洋的关系,以及这种重塑对我们感知“新鲜”和“地道”观念的冲击。 内容侧重: 1. 冷链的伦理边界: 探讨冷藏和快速运输技术出现后,“地域性”味道的消解。当所有海产都能在同一时间出现在任何餐桌上时,我们对“时令”的集体记忆是如何被稀释的?本书在此探讨的不是冷链技术本身,而是其对消费心理和生态平衡感知的冲击。 2. “可持续性”的当代哲学: 考察当代环保运动如何将海洋生态问题提升至伦理层面。这不是关于渔业配额的讨论,而是关于现代人如何在享受海洋馈赠的同时,承担起守护海洋历史的责任。重点在于理解“取之有度”在信息爆炸时代的全新意义。 3. 味觉的去地域化与再地域化: 剖析全球化背景下,某些“异域”海鲜如何在短时间内成为全球性潮流,以及随后出现的,针对特定小众传统味道的“反向”追溯热潮。这是一种关于味道的身份认同的循环论证。 --- 第四部:回响——餐桌上的生态沉思 最后一部分回归到个体经验与宏大叙事的交汇点。它是一部关于“倾听”的指南,教导读者如何从餐桌上的每一口海洋滋味中,听见海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内容侧重: 1. 时间感的烹饪: 探讨那些需要耐心等待和深度熟成的海产准备过程(如干货的复苏、特定鱼类的陈化过程),将其视为一种对抗现代生活急促节奏的仪式。强调慢工出细活,是向自然周期致敬的方式。 2. 残骸的美学与循环: 关注海产的“边角料”——鱼骨、鱼皮、鱼籽等,并非以食谱的形式呈现,而是探讨如何将其视为海洋循环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对“零浪费”理念的文化溯源,强调对生命的完整尊重。 3. 静默的对话: 结语部分,引导读者在品尝海味时,进行一次冥想式的反思:这片水域经历了什么?捕捞它的人付出了什么?这种体验如何将我们从一个单纯的消费者,转化为一个连接历史与未来的见证者。 《潮汐之歌》旨在唤醒读者对海洋的深层敬意,它不提供快捷的答案或标准化的食谱,而是提供一套理解海洋文明和味觉历史的哲学框架,邀请每一个面对海洋馈赠的人,进行一次深刻而富有启示的文化寻根之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郭宗坤
從小時候喜歡吃魚、釣魚,到成為首位以台灣魚熟成技術在日本取得專業調理師執照的料理人。熱愛出海捕釣好魚,也喜歡半夜往漁市場跑,找尋最鮮美豐盛的在地漁獲。懂得聆聽食材的聲音,能把複雜的味道變簡單,簡單的味道變有深度,做出來的料理常讓美食家、饕客稱讚不已。
深諳日本飲食文化,尤擅長料理的開發與能提點魚肉鮮甜的熟成技術。曾任華國飯店、太平洋大飯店行政主廚、高雄餐旅大學客座講師等,現為味留一升庵料理店料理長,是感恩魚,愛用台灣在地食材的料理職人。
YouTube:youtube.com/c/Chefkzk
Facebook:facebook.com/chef.kzk
Instagram:instagram.com/chef_kzk

相關著作:《餐桌上的魚百科:跟著魚汛吃好魚!從挑選、保存、處理、熟成到料理的全食材事典(暢銷典藏版)》《餐桌上的魚百科:跟著魚汛吃好魚!從挑選、保存、處理、熟成到料理的全食材事典》

图书目录

[推薦序]
專為貪吃鬼出的書/詹姆士
好魚還要好技術/陳啓宏
說不完的精彩魚事/顏志杰
吃當季,選好魚/林家昌
懂魚也懂料理的好書/吳純裕

[序]
不時不食,品嚐台灣魚的豐盛美好

Part 1 魚的各部位介紹
基本殺魚步驟
刀具的使用
常用切法
好用的煮魚加分小物

Part 2 讓魚好吃的祕密──魚的熟成與保存
熟成的原理
熟成前處理
讓魚更好吃的魚肉熟成法
A 昆布熟成法
B 昆布粉漬熟成法
C 湯霜法
D 味噌冷凍熟成法
E 酒漬法
F 木鹽漬
G 檸檬漬熟成法
H 醋漬熟成法
I 油熟法
J 紙鹽(鹽水布)熟成法
K 鹽焙熟成法
蝦子也可用的熟成法──鹽冰水熟成法

Plus 
台灣的蝦
蝦子的挑選、保存與處理
蛋黃正油漬甜蝦、角蝦生魚片、松露起士燒明蝦
貝類一覽
貝類的挑選、保存與處理

Part 3 春季魚類
‧深海四破魚──口感鬆軟有如年糕
 昆布鹽漬四破魚
‧白尾竹筴魚──時令對了,生食比熟食更好吃!
 竹筴魚紫蘇胡麻
 辣蘿蔔泥怎麼做?
‧圓身竹筴魚──油熟醋漬,肉質更鮮甜
 蒜香乾煎竹筴魚
‧盤仔魚──魚皮有柚子香氣
‧赤鯮──高級的燒烤魚
 赤鯮三味湯刺身
‧銀鯧──膠質多,熬湯後魚肉有蛤仔味
‧明石鯛──怎麼料理都美味的萬用魚
‧加納魚──日本人的節慶魚
 加納魚球壽司
 壽司飯怎麼做?
‧長尾瓜(黃瓜魚)──生食有小黃瓜香氣
‧龍占魚──用蘿蔔泥去除草味
 薄切龍占魚
‧虱目魚──可從頭吃到尾的國姓魚
 虱目魚、爛槽怎麼分?
‧尖梭──清明前後的夢幻魚種
 昆布烤尖梭
‧金龍──產後煮湯好魚
‧星點比目魚──酥炸好魚
 酥炸星點比目魚
‧皇帝魚(牛舌魚、紅邊魚)──梅雨季節,肉最緊實
 皇帝魚昆布蒸
 滷煮昆布醬油怎麼做?
‧貓過──富含蝦蟹味,肉質超細緻
 香煎貓過
 地瓜泥咖哩醬怎麼做?
‧黑條──擁有扎實又富含香氣的魚背肉
 昆布蒜黑條

Part 4 夏季魚類
‧黃魚──魚油、魚腹皆美味的夢幻魚
 蒜頭蒸黃魚
‧淺水帕頭──沒錢吃帕頭,有錢吃黃魚
‧深水帕頭──魚肉有螃蟹香氣
 帕頭、黃魚怎麼分?
 乾煎帕頭佐柚子醬
 柚子醬怎麼做?
‧午仔白──有蝦子香氣,適合煎炸的小魚
‧三牙魚──有黃魚口感,價錢卻只有1/10
 昆布三牙魚西京燒
‧花身魚──夏天煮湯好魚
 花身雞、花身舅怎麼分?
 鳳茄雞魚湯
‧盤鯧──最適合跟豆類清蒸的魚
‧銅鏡魽仔──大家都不知道可以做生魚片的魚
 銅鏡魽仔湯霜刺身
‧蘇眉魚──魚頭、唇部,老饕最愛
 燒霜山藥漬
‧黑鯛(沙格)──帶有螺肉香氣
 黑鯛酒粕燒
‧鐵甲──以熱水汆燙輕鬆去魚鱗
 鐵甲昆布醬燒
‧白帶──白帶吃春夏;油帶吃秋冬
 紙鹽熟成烤白帶
‧黃鰭鮪──用醬油來去除魚肉的酸味
 鮪魚五葉燒
 白芝麻味噌醬怎麼做?
‧香魚──愛吃蔬菜,肉質細緻的年魚
 鹽燒香魚
‧竹葉甘──同時擁有青甘和紅甘的柚子香
 竹葉甘生魚片
‧七星仔──適合用醬燒法料理的魚種
‧七星飛刀──只能煮一次,有如鬼頭刀一樣的肉質
 黑松露煎七星飛刀
 奶油松露醬怎麼做?
‧歪美仔──魚肉帶有椰子殼香氣
‧白瓜仔──肉質似凍豆腐,得趁新鮮享用
‧吻仔魚──給小孩的營養品
 吻仔魚蒸蛋
‧石老魚──澎湖人的月子魚,吃來有甲殼類香氣
 鹽烤石老魚
‧赤黃金線魚──乾煎好魚
‧黑點仔──肉質細緻,有微微貝類香氣
‧搥頭鯊──頭部熬湯富含膠質
 搥頭鯊魚翅湯
‧黑斬真鯊──尾部煮湯特別濃郁
 豆豉鯊魚
‧點鮫──加熱,可去除阿摩尼亞味
‧日本灰鮫──熬湯時,骨頭與膠質會化入湯裡的美味
‧布式金梭魚──只能一次加熱的魚種
‧黃尾金梭魚──可用調味添香

Part 5 秋季魚類
‧七星斑──清蒸夢幻魚
 紫蘇梅醬香煎七星斑
 紫蘇梅醬怎麼做?
‧玳瑁石斑──適合懷孕媽媽食用
 鬱金香咖哩玳瑁石斑
 鬱金香咖哩醬怎麼做?
‧紅秋哥──乾煎時,有甲殼香氣
 昆布秋哥燒炙醃魚
‧紅甘──入秋後開始肥美
 紅甘生魚片
‧油甘──乾煎時,可連骨頭一起吃
 酒粕油甘昆布燒
‧白甘──血合肉特別甜美
‧黑喉──肉質有螃蟹味,油脂有栗子香
‧肉魚──美味又容易保存的家常魚種
 肉魚壓壽司
‧長尾金線魚──令人口齒留香的美味
‧姬金線魚──適合乾煎的好魚
 金線魚醃壽司
‧星雞魚──燒烤後帶有肉桂香
‧黃雞魚──夏天吃甜味;冬天吃油脂
 檸檬漬黃雞魚生魚片
‧海雞公(長尾鳥)──眼睛特別美味
 長尾鳥湯霜梅肉刺身
 半熟溫泉蛋、溫泉蛋醬汁怎麼做?
‧海雞母──肥美魚肝可製成肝醬油
 紫蘇海雞母肝飯糰
‧耍午──生魚肉有青草香氣
 蒲葉鹽漬耍午
 握壽司秘訣
‧狗母梭──魚鬆原料
‧竹梭──土魠魚的替代魚
‧馬加剪──不可再次加熱的土魠替代魚
 鳳梨紫蘇梅醬香煎馬加剪
 鳳梨紫蘇醬怎麼做?
‧沙梭──成對出現,肉質細緻的kiss魚
 昆布沙梭紫菜湯
 昆布紫菜高湯怎麼做?
‧黑鯧──魚皮Q彈可做小菜
 黑鯧梅醋漬佐蒜片辣蘿蔔泥
 好吃的蒜片怎麼炸?
‧黑鯥魚──有獨特餅皮香氣的萬用魚
 黑鯥魚捲壽司
‧吳郭魚──從鱗到肉,一點都不浪費
 酒燒吳郭魚
‧尼羅河紅魚──乾煎就好吃
 乾煎尼羅河紅魚
‧柳葉魚──適合下酒的進口好魚
 醋漬柳葉魚
 南蠻漬怎麼做?
‧秋刀魚──秋天肥美,修長如刀
 梅煮秋刀魚
‧青旗──綠皮綠骨不討喜,煎過後卻有獨特香氣
‧鏡鯧──魚肝一點都不輸鮟鱇魚
‧角魚──漂亮的煮湯好魚
‧紅六紋──煮完後會整條化開的魚
‧鳳梨魚──加熱後,有甲殼香氣
‧赤海金雞魚──帶有雞肉香氣的魚
‧打鐵婆──煮魚湯聖品
‧變身魚──乾煎時,魚皮有鰻魚的香氣
‧定盤──料理時間短且容易入味
 風乾定盤
‧金錢仔──肉質細緻的洄游魚
‧目孔──家常下酒小魚
‧大眼海鰱──除了醃魚,還可熬湯
‧黑尾肉鰛──吃來和肉魚相近,但價錢只有1/4
‧成仔丁──可用麻油乾煎去土味
‧虎鳗──紅燒口感更勝錢鰻
‧鮭魚──適合老人小孩吃的好魚
 肉桂香白蘭地鮭魚
 鮭魚鬆怎麼烤?
‧白旗魚──風乾後,肉質更緊實甜美
 白旗魚生切五味
‧五線笛鯛──颱風天後平價又美味的夢幻魚
‧青龍──肉質細緻,超美味魚

Part 6 冬季魚類
‧正鰹魚──冬季吃肥美,夏季吃魚香
 柴魚片奉書卷佐山藥泥
 在家做柴魚片
‧煙仔虎──同時有柴魚跟螃蟹香氣
 鹽焙煙仔虎生魚片
‧炸彈魚──肥美時,比黑鮪魚更好吃
 炸彈魚醬油醃漬握壽司
 壽司飯怎麼做?
‧花鰹──肥美期,不輸給黑鮪魚的好食材
 鹽焙花鰹燒霜
‧白腹鯖──魚白泡牛奶夢幻一絕
 鯖魚白豆腐
 昆布醬油湯底怎麼做?
‧印度鯖──重金屬含量少的便宜魚種
 辣蘿蔔青花燒
‧胡麻青花魚──可用醋漬或油漬保存
‧破北魚──冬至到立春最肥美
‧土魠魚──夏天吃甜味,冬天吃油脂
 中濃醋漬紫蘇鹽煎土魠
‧長腰鮪──冬季鮪魚首選
 鮪魚碎肉蓋飯
 鮭魚卵怎麼醃?
‧黃金鱠──肉質高雅清甜,生、熟皆美味
 木鹽漬鱠魚
‧小點花鱸──肉質如同果凍一般的魚肉
 清汁粗斑花鱸
‧紅帶花鱸──味道介於蝦蟹之間
 花鱸味噌蒸
‧施式花鱸──鱸魚科裡肉質最細緻的好魚
 花鱸魚山椒味清汁
‧白條紋石狗公──有蝦子跟螃蟹香氣
‧紅點石狗公──燒烤時,可將油脂逼出
‧駝背石狗公──富含膠質,清蒸時,帶有薄薄紅油
‧獅甕──醜醜魚頭,煮起來全是膠質
‧黑喉石狗──有螃蟹蛤蜊柚子香的高級魚種
‧黑貓仔──石斑魚類的極品
‧鮢過魚──冬季吃肥美,夏季吃彈性
 鮢過魚清湯
‧七星鱸魚──魚皮用熱水汆燙,甜味十足
‧金目鱸──孕婦補身必備
‧黃斑魚──煮湯後有蚵仔的味道
 櫻花蝦湯蒸黃斑魚
‧老鼠斑──口感與味道都像蟹肉的鱸魚
‧巨點石斑魚──魚肉有魷魚香氣
‧紅哥李──有蟹膏香氣的夢幻魚種
‧紅斑鱠──尾後有柚子香
 竹葉昆布蒸紅斑鱠
 昆布蒸魚醬油怎麼做?
‧赤點紅斑魚──肉質細緻,煮湯之完美
‧星紋笛鯛──跟食材借油的美味魚種
 蒸星紋笛鯛
‧花臉──魚身變金黃,肥美好吃象徵
 番茄味噌釜飯
‧金花──清蒸時,有煎魚的香氣
‧兔魚──超珍貴補品魚
‧大目鰱──眼仁膠質甜美好吃
 大眼鯛荒煮
‧紅目鰱──同時有蝦殼和蟹膏香氣
 雪鹽燒烤紅目鰱
‧黑大目──魚肝軟嫩,清蒸就美味
 魚肝昆布捲
‧黑身鸚哥──肉質最細緻的鸚哥魚
‧藍點鸚哥──酥炸好魚
 酥炸藍點鸚哥佐山藥鮭魚卵醬汁
 山藥鮭魚卵醬汁怎麼做?
‧油石老魚──開刀回復傷口好魚
 酥炸油石老
‧紅尾青鯛──冷凍後更好吃的魚
 青鯛櫻花蝦濃湯
 自己做烤櫻花蝦
‧包公雞魚──清蒸最可發揮魚肉優點
 包公雞山藥蒸
 鮭魚卵醬汁怎麼做?
‧青雞魚──冷凍熟成後,甜度加倍
‧紅肉欉仔──以湯霜法處理,魚皮帶Q有咬勁
‧黑豬哥──魚肉有淡淡海藻味
 黑豬哥冷麵線
 特製涼麵醬怎麼做?
‧剝皮魚──冬季魚肝味鮮豐美
 剝皮魚肝捲
‧牛港鰺──寒流來時最美味
‧黑筴魚──美味度不輸白鯧的好魚
‧橫帶石鯛──1斤左右最好
‧豆仔魚──肉質細緻香甜
‧烏魚──魚白美味,腱燒烤好吃
 烏魚子佐松露玉子
‧日本蝠魟──用麻油快炒去除腥味
‧斗底白鯧──越大隻越美味的家常魚
‧長支白鯧──家常萬用魚
 斗底、長支白鯧怎麼分?
 白鯧魚味噌麵線
‧紅沙──清蒸、乾煎、燒烤都美味的料理萬用魚
 昆布杉板燒
‧圓瓜──可代替白鯧的平價魚
‧金面馬頭──金馬獎,最細緻的馬頭魚
 鬱金香蒸馬頭魚
 鬱金香醬怎麼做?
‧紅馬頭──甜味比一般魚濃郁
‧白馬頭──肉質口感有如蟹肉
 蒜香奶油蒸馬頭
 蒜香奶油醬汁怎麼做?
‧午仔魚──魚肉有螃蟹、蝦、蚵仔的香氣
 風乾午魚
‧春子──尾鰭帶黃紅色時最肥美
 紅味噌檸檬番茄烤春子
 紅味噌番茄醬汁怎麼做?
‧台灣紅喉──肥美魚肝,夢幻一絕
 紅喉大根醋漬
 肝醬油怎麼做?
‧巴攏──生食口感像軟一點的蒟篛
 番茄盅燒巴攏
‧海鱺魚──放血後,味道更甜美
 海鱺魚松露壽司
‧白毛──吃來有淡淡青菜香
‧黑毛──烹煮後,有螃蟹的香氣
‧象魚(臭肚魚)──台灣吃夏天;澎湖吃冬天
 象魚絲瓜湯
‧白鱈鯰──燙後有魚乳香
 松露豆乳煮鱈鯰
‧油帶──寒帶帶魚,痛風者不宜多食
‧水針魚──生食有柚子香,烤時有餅乾味
 牛奶蒸水針魚卵
 水針魚昆布湯
‧黑馬鞭──外觀奇特,甜味跟香氣都非常驚人
‧紅馬鞭──做生魚片有入口回甘的鮮甜
‧牛尾魚──魚肉有薄薄的柚子香
 牛奶燒牛尾魚頭
‧鮟鱇魚──肝超美味,肥美時不輸鵝肝

附錄一 魚市場資訊
附錄二 生魚片處理標準流程
索引

‧依注音分類
‧依料理分類
‧依魚鱗類型分類
‧依生物科別分類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088096
  • 叢書系列:TASTE
  • 規格:軟精裝 / 356頁 / 26 x 19 x 2.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图书试读

不時不食 品嚐台灣魚的豐盛美好

  大家有沒有發現,餐桌上煮來煮去的魚往往就是那幾種?

  過去數十年一直有專家學者很辛苦的完成了台灣魚類資料庫,但因學術的取向和一般大眾需求不同,因此,即使我們有很多樣豐富的魚種資料,但大家對台灣魚,尤其是食用魚的理解仍然不多。

  台灣四周環海,礁岩遍佈,還有黑潮流經,加上花蓮外海的海洋深層水,在這座豐盛的小島上,我們有許多美好的選擇。本書收錄一百七十種魚,從挑選、刀法到料理,每種魚都附上最適合吃的時節與料理方法,希望以親民的方式,把我心中的台灣好魚介紹給各位。而編排時,也特別把相似的魚種擺在一起,說明料理口感與外觀特徵上的差異。

  這幾年常談起牛肉的熟成,大家逐漸知道食材可以經過時間的醞釀來讓美味加乘。就像香蕉要變黄才好吃,火腿得經過兩年以上的風乾香氣才俱足。魚類也是,真正好吃的魚是需要「覺醒」的。日本人的「不時不食」,不只代表吃對季節,更是指要等到食材最美好的時刻才去品嚐它。

  這次我特別介紹了魚類的各種熟成法,顛覆大家新鮮魚一定最好吃、生魚片一定得到餐廳享用等觀念。其實,只要學會簡單的幾個熟成步驟,在家也可以做生魚片;而在蒸煮炒炸前加點熟成功夫,魚的鮮甜馬上提點出來,味道會變得更豐富有層次。

  而在料理上,雖是用某種魚來示範,但與其說是該魚的食譜,還不如說展現的是一種「料理手法」。像是昆布烤尖梭,不只尖梭魚,其他適合燒烤的鯖魚、石老魚等也適用。這本書盡量展現出多樣的「料理手法」,讓讀者在烹調時能靈活運用。

  魔鬼是藏在細節裡,要讓魚肉美味再生,從選購處理、保存、熟成到料理等過程的各種小撇步,我都盡量在書裡完整呈現。不但希望大家往後在面對魚時能更得心應手,也盼望自己能不辜負食材,以及背後許多人的默默付出。

  我的日本料理師傅曾對我說過:「修業的終點不在技術如何,而是不枉費食材背後付出者的心力。」很榮幸有這個機會,用我熟悉的方式,把台灣魚的美味介紹給大家。

  不時不食,讓我們找到魚肉最肥美鮮甜的時刻。用感恩的善意,來品嚐這座島嶼的豐盛美好。

感恩魚的料理人──郭宗坤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天氣變化大,漁獲的種類也會跟著季節變動,這本書對「時令」的強調非常到位。它不是一本靜態的食譜集,更像是一個動態的指南針,明確指出哪個季節該注意哪些魚種的洄游和肥美期。我過去常常錯過最佳賞味期,或是買到正在產卵期、肉質不佳的魚,實在可惜。透過這本書的季節性指引,我現在能更精準地規劃我的餐桌菜單,順應大自然的節奏來享用食物,這感覺非常踏實。而且,它對於不同魚種在不同季節的肉質變化描述得非常細膩,讓我理解了為什麼同一樣魚,有時候吃起來口感會天差地遠,這種對自然規律的尊重和捕捉,讓整本書的層次瞬間拉高。

评分

我對海鮮類的知識一直都處於「有吃過,但不太懂」的階段,尤其是台灣四面環海,漁獲種類多到讓人眼花撩亂,每次去漁市場,面對那些新鮮又陌生的魚種,心裡總是充滿了疑惑。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它好像把我帶到一個專業的漁市場導覽現場,用非常具體的方式說明了不同魚類的特性。它不只是告訴你「這條魚好吃」,而是深入到連魚鱗的細緻度、魚眼的光澤度這些細節都有提及,對於像我這種追求極致風味的食客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我過去隨便挑魚,常常買到狀態不佳的,浪費了食材,現在讀完這本書,我敢更有把握地跟魚販溝通,知道自己到底在找什麼樣的魚,這種知識上的提升,比學會一道菜更紮實。

评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讓我對「處理」食材這件事產生了全新的敬畏感。以前總覺得切魚、去鱗、去內臟就是SOP,隨便做做就好,但書中對每一個步驟的細節描繪,讓我意識到原來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後蘊含了多少專業的訣竅,特別是關於如何最大程度保留魚肉的鮮甜和結構不被破壞。像是魚骨如何分解、魚皮如何處理才能達到酥脆的境界,這些都需要精確的技巧。我試著跟著書中的圖解操作了幾次,雖然還不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但明顯感覺到自己處理出來的魚肉品質提升了一個檔次,不再是囫圇吞棗地料理,而是真正理解食材的脈絡,這份成就感很難言喻。

评分

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越了單純的食譜範疇,它簡直就是一本台灣漁業文化和海洋知識的微型縮影。它在談論烹飪的同時,也自然而然地帶出了許多關於漁獲來源、永續性以及不同魚類生態背景的知識點。對於一個熱愛美食又關心環境議題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個非常平衡的視角,讓我們在享受口腹之慾的同時,也能對我們餐桌上的食物多一份理解和珍惜。它激發了我去探索更多在地漁法的興趣,不只是停留在購買端,而是開始思考整個供應鏈的脈絡,讓每一次的用餐體驗都變得更有意義,不再是空泛地攝取營養,而是一種對土地和海洋的連結。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感真的讓人眼睛一亮,光是拿在手上就能感受到那種厚實和精緻。封面設計很樸實卻又不失質感,選用的紙張厚磅數足夠,翻閱起來的觸感非常舒服,完全符合「典藏增訂版」的期待。我特別喜歡它在版面配置上的用心,顏色和字體的搭配都很和諧,閱讀起來完全沒有壓迫感。我常常在廚房裡忙進忙出,以往的食譜書很容易沾到油污或水漬,但這本的裝訂方式看起來很耐用,應該比較禁得起「實戰」的考驗。整體來說,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工具書,不只是內容實用,連外在的呈現都下了不少功夫,光是擺在書架上就覺得賞心悅目,讓我想更常走進廚房,親手操作書裡提到的那些知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