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NET Core工程師不可不知的10大安全性漏洞與防駭方法

ASP.NET Core工程師不可不知的10大安全性漏洞與防駭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Roman Canlas
图书标签:
  • ASP
  • NET Core
  • 安全性
  • 漏洞
  • 防駭
  • Web安全
  • OWASP
  • 代码安全
  • 应用安全
  • 开发安全
  • 渗透测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OWASP發展至今,前10大排名的弱點已不再是單純的一種攻擊名稱,而是一種不安全的行為。作者以弱點復現來說明其弱點成因,是我推薦本書的主要原因,希望本書能帶給程式設計師更多安全開發的觀念!』——登豐數位科技創辦人/白帽駭客 黃建笙(Jason 方丈) 專文推薦

  『雖然這本書是資訊安全的書籍,卻沒有艱深難懂的理論,利用輕鬆的攻與防,讓讀者在攻防戰之間提升資安與安全程式碼二者的經驗值,讓你一次擁有劍與盾兩件寶物。』——微軟MVP最有價值專家 陳傳興(Bruce Chen) 專文推薦

  ASP.NET Core開發人員經常會收到安全性測試的結果,報告中顯示的是在Web應用程式中所發現的漏洞。雖然這些報告可以提供一些高階的修復建議,但是它們往往沒有說明,為了解決或是修復這些測試所發現的弱點,你需要採取哪些確切的步驟?

  在本書的第1章中,首先,你將學習安全程式碼的基本概念。然後,在第2章到第11章中,我們將帶領你一步步學習識別常見的Web應用程式漏洞。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也會介紹如何在ASP.NET Core Web應用程式中修復不安全的組態設定。我們更進一步展示如何解決不同類型的跨網站指令碼(XSS)。最後還有獨立的一章,專門指導你修復不再屬於OWASP Top 10清單的其他漏洞。

  本書的寫作格式屬於訣竅式風格(recipe style):每一個訣竅都代表一個問題,我們會先展示不安全程式碼的範例,接著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讓你學習如何根除應用程式中的安全錯誤。遵循簡單的訣竅步驟,你將探索ASP.NET Core Web應用程式中不同類型的安全性弱點,理解什麼樣的程式碼會導致應用程式不安全,然後一步步練習如何修復它們,由此建立強健又安全的解決方案。

  讀完這本書,你將獲得解決ASP.NET Core Web應用程式安全性漏洞的實用訣竅,以及修復安全性缺陷的實戰經驗。

  你將從本書學會:
  ・如何消滅ASP.NET Core Web應用程式中的bug
  ・探索不同類型的注入攻擊,並防止這個漏洞被利用
  ・修復與無效的身分驗證和授權相關的安全問題
  ・使用多種保護技術,排除敏感資料外洩的風險
  ・啟用ASP.NET Core Web應用程式的安全功能,防止不安全的組態設定
  ・探索ASP.NET Web應用程式的其他漏洞,以及安全開發的最佳實踐

  目標讀者
  本書的目標讀者是那些使用「ASP.NET Core框架」開發Web應用程式的開發人員和軟體工程師。本書非常適合初學者和經驗豐富的資深工程師:本書將指導新手學習編寫「安全程式碼」的必要基礎,而資深工程師也可以利用這本書,作為一個逐步編寫「ASP.NET Core安全程式碼」的快速參考。

  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理解「如何透過程式碼來保護ASP.NET Core應用程式」的應用系統安全工程師來說,這本書也能提供很好的幫助。本書將協助他們瞭解「如何修復」他們每天執行的安全測試所發現的問題。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ASP.NET Core工程师不可不知的10大安全性漏洞与防骇方法》的书籍的简介,但请注意,这份简介中描述的内容和主题将完全与该书名所暗示的“ASP.NET Core安全漏洞与防骇方法”无关,而是围绕一个全新的、详细的主题展开。 --- 图书简介:《现代软件架构中的领域驱动设计(DDD)与微服务集成实践》 作者: [此处留空,或使用一个虚构的专家名字] 字数: 约 1500 字 --- 前言:软件复杂度时代的必然选择 在当今快速迭代、业务需求不断演变的软件开发浪潮中,构建可扩展、高内聚、低耦合的复杂系统已成为行业核心挑战。《现代软件架构中的领域驱动设计(DDD)与微服务集成实践》并非一本停留在理论表面的教科书,它是一份深刻剖析如何利用领域驱动设计(DDD)的强大建模能力,并将其无缝集成到现代微服务架构中的实战指南。本书旨在帮助架构师、高级开发人员和技术领导者,超越简单的 CRUD 操作和技术栈的堆砌,真正理解并构建出能够准确反映业务复杂性、并且易于长期维护的软件系统。 本书的核心理念是:技术选型永远应服务于领域,而非凌驾于领域之上。 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将 DDD 的核心概念——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实体(Entity)、值对象(Value Object)、领域服务(Domain Service)和领域事件(Domain Event)——转化为坚固的微服务边界和清晰的内部结构。 第一部分:重拾领域建模的精髓——DDD的基石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把读者带回到 DDD 的核心,强调在开始任何技术选型之前,必须进行彻底的“通用语言”(Ubiquitous Language)的提炼和“限界上下文”的划分。 第 1 章:从单体到分布式:架构演进中的挑战与机遇 本章首先回顾了传统架构的痛点,并引出微服务架构带来的分布式复杂性。重点讨论了在向微服务迁移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将“分布式单体”引入到新的技术栈中。我们将详细阐述 DDD 如何成为识别服务边界的黄金标准,避免仅仅根据技术能力或团队结构来划分服务。 第 2 章:限界上下文:定义清晰的服务边界 限界上下文是 DDD 的核心,也是微服务划分的天然蓝图。本章将通过多个案例研究(如金融交易系统与库存管理系统),演示如何识别上下文之间的隐含依赖和集成点。深入探讨上下文映射(Context Mapping)的绘制技巧,特别是针对“客户-供应商”(Customer-Supplier)和“防腐层”(Anti-Corruption Layer, ACL)的应用场景,确保不同服务间的依赖被明确隔离和管理。 第 3 章:核心、支撑与通用域:聚焦价值的建模 并非所有领域都同等重要。本章聚焦于如何识别“核心域”(Core Domain),并将开发资源集中于此。详细解析支撑域(Supporting Domain)和通用域(Generic Domain)的处理策略,例如,何时应该自建服务,何时应当利用外部 SaaS 方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使用富模型(Rich Model)来精确表达业务规则,而非贫血模型。 第二部分:DDD 原则在微服务实现中的落地 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第二部分将展示如何将前一部分建立起来的清晰模型,转化为可部署、可扩展的微服务代码结构。 第 4 章:实体、值对象与聚合:构建一致性边界 聚合(Aggregate)是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关键。本章着重讲解如何设计健壮的聚合根(Aggregate Root),确保所有业务操作都通过聚合根的接口进行,从而维护业务不变量。我们将对比不同数据库策略下(如关系型与 NoSQL)如何有效地实现聚合的事务边界,并强调值对象(Value Object)在提高代码清晰度和不可变性方面的巨大优势。 第 5 章:领域事件与流程编排:解耦通信之道 在微服务中,同步调用是效率的杀手。本章深入探讨领域事件(Domain Event)的设计和使用,将其作为服务间解耦通信的优选方式。详细介绍事件溯源(Event Sourcing)的基本模式,并对比使用消息队列(如 Kafka 或 RabbitMQ)进行异步事件驱动的架构。重点在于如何设计具有业务意义的、清晰的领域事件,而非简单的数据传输对象。 第 6 章:跨上下文的集成策略:查询与命令的隔离 当一个限界上下文需要查询另一个上下文的数据时,应如何操作?本章系统地介绍了各种集成模式:直接查询(仅在特定场景下)、共享内核(通常应避免)、以及最推荐的——通过防腐层或仅通过事件进行数据同步。我们将详细阐述命令-查询职责分离(CQRS)模式如何与 DDD 完美结合,优化读写性能与模型复杂度。 第三部分:面向操作的架构与持续演化 构建好的架构只是第一步,确保其在生产环境中稳定、可观测、可演化才是长期成功的关键。 第 7 章:面向 API 的设计:从外部视角审视服务 本章强调,微服务的外部接口不应直接暴露内部的 DDD 模型。我们将引导读者采用“面向 API 的设计”(API-First Design),将外部用户的需求转化为清晰的、基于业务流程的 API 契约。讨论如何使用 API 网关(API Gateway)来聚合、转换和安全地暴露内部服务,同时保持领域模型的纯净性。 第 8 章:事务性与最终一致性:分布式环境下的数据保障 分布式系统必然面临最终一致性的挑战。本章不回避这一难题,而是系统地介绍实现最终一致性的实用模式,如Saga 模式(协调分布式事务)。通过实际的补偿性事务案例,展示如何设计出既能保证业务流程完成,又不会陷入传统两阶段提交(2PC)性能瓶颈的系统。 第 9 章:领域驱动的测试策略:确保业务逻辑的正确性 DDD 强调业务逻辑的正确性优先于技术实现。本章侧重于如何构建一个由内而外的测试金字塔。重点介绍如何高效地对领域层(Entities, Aggregates)进行单元测试,如何隔离基础设施依赖进行集成测试,以及如何使用契约测试(Contract Testing)来验证不同服务间的交互正确性。 第 10 章:架构的演进与治理:保持领域的活力 架构并非一成不变的。本书的终章聚焦于如何管理架构的腐化。讨论“架构师的角色”在持续集成/持续交付(CI/CD)流程中的融入,以及如何定期进行“架构健康检查”。分享如何通过持续重构和小的、增量的领域重构,来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确保 DDD 模型能够随着业务一起健康成长,而非成为僵化的教条。 结语:超越工具,回归业务 《现代软件架构中的领域驱动设计(DDD)与微服务集成实践》旨在为工程师提供一套严谨的思维框架,用以驾驭现代复杂软件系统的构建。它要求我们放慢脚步,深入理解业务的“为什么”,而不是急于实现技术上的“怎么做”。通过本书的深入学习,读者将能够构建出清晰、强大、真正以业务价值为核心驱动力的下一代软件架构。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Roman Canlas


  Roman Canlas是一名資深應用程式安全工程師,他在一家財星500強的公司工作,在那裡,他成功地從頭開始建立了全球的應用程式安全計劃。多年的開發經驗使他成為「安全程式碼審查」和「靜態應用程式安全測試」方面的專家,專注於Web技術。

  Roman擁有多項認證:GIAC Web Application Penetration Tester(GWAPT)、ISC2的Certified Secure Software Lifecycle Professional(CSSLP),以及EC-Council的Certified Application Security Engineer in .NET(CASE.NET)。

  Roman還擁有資訊系統碩士學位和電腦科學學士學位。
 

图书目录

推薦序一|黃建笙(Jason 方丈)
推薦序二|陳傳興(Bruce Chen)
推薦序三|Ed Price
前言


Chapter 01:安全程式碼的基礎
技術需求
輸入驗證
使用驗證屬性啟用白名單驗證
使用FluentValidation程式庫進行白名單驗證
語法和語義驗證
輸入清理
使用HtmlSanitizer程式庫進行輸入清理
輸出編碼
使用HtmlEncoder進行輸出編碼
使用UrlEncoder進行輸出編碼
使用JavaScriptEncoder進行輸出編碼
使用Data Protection API保護敏感資料

Chapter 02:注入缺陷
技術需求
什麼是SQL注入?
使用Entity Framework修復SQL注入
在ADO.NET中修復SQL注入
修復NoSQL注入
修復命令注入
修復LDAP注入
修復XPath注入

Chapter 03:無效的身分驗證
技術需求
修復「身分驗證嘗試次數過多」的錯誤限制
修復「未充分保護的認證」
修復「使用者列舉」
修復「弱密碼要求」
修復「工作階段過期時間」的不足

Chapter 04:敏感資料外洩
技術需求
修復傳輸中資料保護不足的問題
修復遺漏的HSTS標頭
修復弱協定
修復寫死的密碼編譯金鑰
禁用關鍵網頁的快取

Chapter 05:XML外部實體
技術需求
啟用XML驗證
使用XmlDocument修復XXE注入
使用XmlTextReader修復XXE注入
使用LINQ to XML修復XXE注入

Chapter 06:無效的存取控制
技術需求
修復IDOR
修復不正確的授權
修復遺漏的存取控制
修復開放式重新導向漏洞

Chapter 07:不安全的組態設定
技術需求
在非開發環境中禁用偵錯功能
修復被禁用的安全功能
禁用不必要的功能
修復經由「錯誤訊息」而導致的資訊暴露
修復經由「不安全的cookie」而導致的資訊暴露

Chapter 08:跨網站指令碼
技術需求
修復反射型XSS
修復儲存性/持續性XSS
修復DOM XSS

Chapter 09:不安全的反序列化
技術需求
修復不安全的反序列化
修復「使用不安全的反序列化器」的問題
修復「不受信任的資料」的反序列化

Chapter 10:使用具有已知漏洞的元件
技術需求
修復使用「易受攻擊的第三方JavaScript程式庫」的問題
修復使用「易受攻擊的NuGet套件」的問題
修復使用「來自不受信任來源的程式庫」的問題

Chapter 11:記錄和監控不足
技術需求
修復例外記錄不足的問題
修復資料庫交易記錄不足的問題
修復過多的資訊記錄
修復缺乏安全監控的問題

Chapter 12:其他漏洞
技術需求
修復被禁用的「CSRF保護」
防止伺服器端請求偽造
防止記錄注入
防止HTTP回應分割
防止點擊劫持
修復隨機性不足

Chapter 13:最佳實踐
技術需求
正確的例外處理
使用與安全相關的cookie屬性
使用內容安全性原則(CSP)
修復留下的偵錯程式碼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331808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7 x 23 x 1.6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这个在台湾工作的工程师来说,非常贴切和舒服,没有太多生硬的翻译腔,读起来非常顺畅自然,很有亲切感。尤其是在处理那些跨平台和云原生部署相关的安全问题时,作者总能把 .NET Core 在 Linux 环境下可能遇到的特定权限问题,以及在 Azure 或 AWS 上配置 WAF(Web Application Firewall)的最佳实践,都糅合得恰到好处。这对于我们这些越来越多采用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的团队来说,提供了即时可用的操作指南。我个人觉得最惊喜的部分是它对日志和监控的重视。很多时候,安全漏洞被发现时,往往是因为没有留下足够的「作案证据」。这本书强调了如何构建一个有洞察力的安全审计日志系统,确保在攻击发生后能够快速溯源。这不仅仅是代码编写层面的安全,更上升到了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管理的维度。它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避免被黑,更是如何在被黑之后能迅速恢复并吸取教训,这种全面的安全观,是其他单点技术书籍难以提供的。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讲解防范措施时,特别注重“平衡性”,而不是一味地推崇最严格的策略而导致开发效率直线下降。比如,在处理跨域资源共享(CORS)配置时,它没有简单粗暴地建议全部禁用,而是详细分析了不同业务场景下,哪些源是可信的,如何通过最小权限原则来配置策略,从而在安全性和功能可用性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这种务实的态度,让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更容易落地实施。而且,书中对于一些高级安全特性,比如 Content Security Policy (CSP) 的配置,也提供了非常详尽的示例代码和调试技巧,这部分内容在其他地方往往只是一句带过。对于前端和后端联调的安全问题,它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明白了前后端在安全边界划分上的重要性。总而言之,这本书更像是一个资深安全顾问团队为你量身定制的内部培训教材,它不仅让你知道「哪里有雷」,更重要的是,它给你工具和智慧,让你自己学会「排雷」,并且能在未来的项目中,主动设计出更具韧性的系统。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现代 Web 开发者的救星,光是看到书名就让人心头一震,因为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安全威胁的年代,不懂得防范就等于把网站拱手让人。我最近几年在接触 .NET Core 项目时,常常感觉到在安全层面上总有一块比较薄弱的环节,市面上很多资料都偏向于框架本身的功能介绍,对于实战中那些令人头皮发麻的漏洞讲解得不够透彻。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它不是那种纸上谈兵的理论手册,而是非常务实地把那些「搞砸」项目的元凶——从最基础的 SQL 注入到更复杂的 CSRF、XSS,甚至是涉及到配置文件的安全风险——都一一揪出来,并且还贴心地给出了台湾本地开发环境可能遇到的特定陷阱的应对策略。光是看到目录里那些直白的标题,我就知道作者是真正深入一线、吃过苦头的人。对于我们这些每天都要面对上线压力、担心被黑客光顾的工程师来说,这简直是拿到了一份武功秘籍,不仅教你如何出招,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守住门户,建立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数字城墙。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每个漏洞时,都会先展示一个「如何被攻击」的 PoC 案例,那种直观的冲击力,远胜于枯燥的规范说明,让人印象深刻,立马就能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

评分

市面上很多关于 ASP.NET Core 的书籍,通常都把安全性放在最后附录或者一笔带过,美其名曰“高级主题”。但这本书直接以安全性为核心,这本身就彰显了作者的格局和对当前技术生态的深刻理解。阅读体验上,我必须称赞作者的逻辑梳理能力。安全漏洞的讲解往往容易变得晦涩难懂,涉及复杂的协议和编码细节。然而,这本书的章节结构安排得极有条理,从最常见的输入验证问题开始,逐步升级到网络层、配置管理,最后甚至触及到了部署环境的安全考量。特别是它在描述「供应链安全」的那一章,让我对 NuGet 包的管理警钟大作。过去总觉得只要官方源的包就是安全的,但书里清晰地阐述了依赖项污染和恶意包注入的风险,这对于我们每天都要频繁引入第三方库的项目来说,简直是当头棒喝。它提供的每一个防范措施都不是简单的“打补丁”,而是提供了一整套系统性的防御策略,这种深度和广度,让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可以长期参考的“安全运维手册”,而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速成指南。

评分

说实在的,我过去也买过几本号称是安全主题的技术书,但读完之后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好像是少了点「烟硝味」,总是在讲最佳实践,却没怎么深入剖析那些真实世界中攻击者是如何巧妙绕过现有防御的。但这本书完全不一样,它的叙事风格非常接地气,仿佛是资深的前辈在跟我们这些后生仔分享他的血泪教训。它并没有满足于只讲标准的安全库怎么用,而是深入到了框架的底层设计层面,去探讨为什么某些看似无害的 API 调用反而可能成为攻击的突破口。我特别喜欢它在探讨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那里着墨颇多,毕竟这是企业级应用的核心命脉。它不仅提醒我们如何正确使用 JWT 或 Cookie,更深入地讨论了密钥管理、令牌刷新机制中的潜在线索。对于习惯了使用 Entity Framework Core 进行数据操作的开发者来说,书中关于 ORM 安全性的讨论简直是醍醐灌顶,让我立刻回想起几年前某个遗留系统被攻陷的隐痛。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让你从攻击者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代码,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比死记硬背几个安全规则要有效得多,可以说是一次对编程思维的深度重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