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這本教材的排版設計,老一輩的讀者可能會比較習慣,因為它比較偏向傳統的教科書類型,沒有太多花俏的色彩或設計元素,幾乎是以大量的文字來構築法律體系。但這也造就了它內容的紮實與嚴謹。我個人在使用這本書時,最常搭配的是司法院的判例彙編,因為這本書在論述最高法院的最新見解時,非常敏銳且及時。特別是針對訴訟標的價額的認定,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訴訟,書中都有清晰的區分與歸納,這在實務上判斷管轄權和訴訟費用時非常重要。不過,對於完全沒有基礎的人來說,可能需要搭配其他入門書籍同步進行,因為它預設讀者已經具備一定的法律素質。但我必須強調,它對「訴訟費用」和「強制執行」的銜接處理,做得非常到位,常常能從中發現民事訴訟與非訟程序之間微妙的連動關係,這在其他教材中較少被如此完整呈現。總體而言,它更像是一本「工具箱」,需要你帶著問題去翻閱,而不是從頭到尾輕鬆閱讀的文學作品。
评分這本講義的更新速度和內容的與時俱進,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每次看到新版出來,總會期待能補上近一兩年來所有重要的判決見解。這次修訂版在處理「當事人適格」的探討上,我覺得有更進一步的深化,尤其是在涉及法人訴訟或共有物分割訴訟的當事人範圍界定上,引用了不少近期下級審法院的精闢見解,這對於我們在處理實際案件時,提供了非常具體的參考標準。比起純粹的學術理論,這本書的實用性更勝一籌,它幾乎將所有會遇到的程序障礙都預先設想到了,並給出了應對策略。唯一的缺點或許是,因為追求內容的包羅萬象和深度,部分章節的篇幅過長,對於時間有限的讀者,可能會產生閱讀上的壓力。但如果你是打算將民事訴訟法學透、學深,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出現在考場或法庭上的小細節,那麼這本書的投資絕對是值得的,它提供的深度和廣度,是其他教材難以匹敵的。
评分從撰寫的風格來看,作者明顯是一位經驗極其豐富的實務工作者或資深學者,文字中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感,但這種權威感並非建立在賣弄艱澀的詞彙上,而是建立在對法條細節的精準掌握上。我特別喜歡它在論述「釋明責任」與「證明責任」區別時所使用的比喻和舉例,非常生活化,讓原本抽象的舉證責任分配,瞬間變得具體可感。它沒有過度美化法律的運作,反而坦率地呈現了司法實務中那些灰色地帶和潛在的程序陷阱。對於準備參與法官或律師的甄選,這本書提供的見解,更貼近「如何打贏官司」的實戰思維,而非僅止於「法律如何規定」的學科思維。這本講義的價值就在於,它教你如何從一個程序性的角度去建構你的實體主張,這才是民事訴訟的精髓所在。如果你只求過關,或許有更輕鬆的選擇,但若追求的是成為一個精通訴訟的專業人士,這本無疑是必備的案頭書。
评分這本講義的架構實在是太清楚了,我花了幾年的時間在準備國考,手上也看過不少補習班的講義,但很少有能像這本一樣,把複雜的民事訴訟程序梳理得如此有層次感。特別是關於上訴與抗告的章節,過去總覺得像是繞著迷宮走,但作者用了很多圖表和流程圖來輔助說明,一下子就把那些繁瑣的要件和時效整理得明明白白。對我這種需要大量記憶和理解程序法的考生來說,這簡直是救星。而且,它不只是把法條原文貼出來,更重要的是,它會用實務見解去解釋法條背後的精神,讓你在做題目的時候,不只是死記硬背,而是真的能理解「為什麼要這樣規定」。例如,關於訴訟代理人的權限範圍,書中透過幾個經典案例的分析,讓我清楚掌握了不同授權的界線,這在計算題或申論題中是極為關鍵的得分點。整體來說,它不只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身邊指導,即便有些部分內容稍嫌硬派,但只要耐心跟著走,絕對能建立起穩固的民事訴訟法基礎。
评分這套書的編排風格,可以說是相當「硬核」,對於剛接觸民事訴訟法的學生來說,可能會稍微吃力一點,因為它幾乎是直接切入核心的爭點,對於基礎概念的鋪陳相對較少,很多地方是直接銜接上去的。不過,如果你已經對民法和總論有一定掌握,準備要往實務應用和國考衝刺階段,那這本的優勢就完全體現出來了。它非常著重於「實務操作」的細節,很多在課堂上老師可能一筆帶過,但在實務見解中卻是關鍵的爭議點,作者都有深入探討。我特別欣賞它在闡述證據法部分時,那種抽絲剝繭的論述方式,像是關於鑑定人的選任、勘驗的證據能力邊界,都有非常細膩的分析。坦白說,初讀時會覺得有些章節的文字量有點嚇人,但一旦釐清了作者的邏輯脈絡,就會發現每一段論述都是為了強化某個法律概念的精確性。這絕對不是一本讓你輕鬆讀完的書,但它會強迫你思考得更深、更周全,對付那種愛出冷門爭點的司法官考試來說,絕對是利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