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公司的路上我絕不用跑的

前往公司的路上我絕不用跑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趙熏熙
图书标签:
  • 职场
  • 生活
  • 散文
  • 随笔
  • 成长
  • 反思
  • 慢生活
  • 心态
  • 自我提升
  • 都市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機智詼諧、笑中帶淚的社畜真情告白錄!
☆韓國yes24網路書店9.8分,上班族有感好評!
 
如果我不是在上班,就是正走在懷疑人生的道路上……
隨時在抽屜裡備好辭呈,仍舊每日準時打卡的上班族肺腑心聲!
 
  職場年資十五年,曾在煩惱與擔憂間多次辭職,最後還是回來當個上班族。因深刻體認到無論哪間公司都嘛差不多,唯有留到最後的人才是勝利者。既然終究得撐下去,不如就設法減輕工作和人所帶來的負擔,保持波瀾不驚的心靈平靜,再從餘裕中找尋工作也無法填補的幸福吧。
 
  │致今日也感到身不由己的社畜們:

  ◆會覺得上班不好玩才是正常的吧?像是去旅行、去遊樂園、逛街購物,花錢的事都很好玩!因為上班不好玩,所以才會給我們錢啊!
 
  ◆早上不想起床的原因不光是因為想繼續睡,而是因為必須得去上班。
 
  ◆求職時的應徵動機就像是對不認識的人說謊,而離職信卻像是對認識的人傾吐真相。
 
  ◆或許你會覺得從公司得到的太少而痛苦,但公司也可能會覺得給了你太多而痛苦。
 
  ◆上班就像登山,最後的終點都是退休跟下山,要是覺得累就放個假調整一下步調,只要做著符合能力的工作就行了。
 
  ◆趁能休假的時候就儘管去吧。只要把重要的工作交接好,其他就不必太過在意。無論是休假或準時下班,跟薪水一樣都是勞動的報酬,因此根本沒必要去問為什麼。
 
  ◆硬逼自己多笑個幾聲,你的職場生活就會過得開心一點。
 
本書特色

  邊笑邊哭,阿Q系苦哈哈社畜職場「聊鬱」散文。

  本書並非鼓勵離職創業投奔自由,因為這種想法就和憧憬著尚未見識過的新世界是一樣的,也沒有要傳授任何直達菁英階層的神奇工作術。而是該如何在不耗損自己身心狀態下,在目前崗位安身立命,並從工作中的不起眼之處,打造出一點喘息隙縫,為總是感到痛苦的上班時光找到延續意義和值得繼續待下去的理由。

  就算是躺平,也要選個躺得舒服的姿勢。

名人推薦
 
  阿發的寫作日常│Afra
  出版魯蛇碎碎念│版主
  厭世社畜圖文作家│垃圾人
  __瞞著老闆有感推薦!
好的,以下是一部不包含您提供的书名《前往公司的路上我絕不用跑的》的图书简介,内容力求详实,力求自然流畅: --- 《光影之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现代艺术的嬗变》 作者: 艾莉森·维克多 (Alison Victor) 译者: [此处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出版社: 文渊阁 装帧: 精装 / 附赠高分辨率画作插页 定价: RMB 188.00 ISBN: 978-7-5500-XXXX-X --- 内容概要 《光影之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现代艺术的嬗变》是一部深入剖析欧洲艺术史一个关键转折期的宏大叙事。本书不满足于对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或早期抽象艺术进行孤立的考察,而是以一种编年史与主题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细致梳理了从1880年代巴黎的沙龙之争,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视觉艺术如何系统性地挣脱古典学院派的束缚,走向个体情感表达与形式语言的革命。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现代艺术的诞生并非一系列孤立的“运动”的简单叠加,而是一场由社会变迁(工业化、城市化、科学新知)驱动的、艺术观念内核的深刻重构。作者维克多教授以其深厚的历史学功底和敏锐的美学洞察力,将艺术家的创作环境、哲学思辨与他们的笔触和雕塑语言紧密联系起来,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艺术群像。 深度解析:三大核心探究领域 本书的结构围绕欧洲现代艺术演进中的三大核心冲突与突破点展开: 第一部分:色彩的解放与光线的哲学(1880s – 1900s) 本部分聚焦于后印象派对光影处理的深入探索及其引发的革命。重点探讨了塞尚如何通过几何形体重构空间,预示了立体主义的到来;修拉的点彩技法如何挑战了人眼感知的局限,试图建立一种“科学的”视觉体验;以及高更在塔希提岛上对“原始”色彩的追寻,如何开启了象征主义的闸门。 关键章节聚焦: “从透视到平面:塞尚的‘建筑’性笔触与空间悖论”。详细分析了塞尚晚期作品中,物体边缘与内部结构如何同时存在于二维平面之上,这一构思如何为毕加索和布拉克提供了跨越维度的跳板。 社会背景链接: 深入分析了摄影术的成熟对传统肖像和风景画构图的冲击,迫使画家寻找超越“记录”的艺术价值。 第二部分:情感的爆发与形式的断裂(1900s – 1910s) 进入新世纪,艺术的焦点从“如何看”转向“如何感受”。本部分着重探讨了野兽派的色彩张力与德国表现主义(如“桥社”和“蓝骑士”)中内在焦虑的投射。 野兽派的“非自然”色彩: 马蒂斯和德兰等人如何将色彩从描述对象的功能中彻底解放出来,使其直接成为表达情绪和装饰美感的工具。作者分析了这种色彩的激进,如何与当时日益紧张的国际政治氛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呼应。 表现主义的精神病理学: 考入了洛夫特、席勒等艺术家作品中对扭曲人体的执着描绘,探讨了面对快速异化的城市生活,艺术家们如何通过夸张的形体语言来揭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与疏离感。 第三部分:结构的重塑与未来的预言(1907 – 1914) 这是全书的高潮部分,聚焦于立体主义的诞生及其对艺术本体论的颠覆性影响。作者详尽地描绘了毕加索和布拉克在工作室内的“共谋”与对话。 立体主义的两个阶段: 细致区分了分析立体主义对客观物体的拆解与重组过程,以及综合立体主义中拼贴(Collage)技术的引入,如何模糊了“艺术品”与“现实碎片”的界限。拼贴不仅是形式的游戏,更是对传统媒介神圣性的首次大规模挑战。 面向未来: 本部分也将触及早期抽象艺术的萌芽,如康定斯基在慕尼黑的探索。讨论了当艺术家放弃对可见世界的描绘后,他们所依赖的“内在必然性”究竟是什么,以及这为后世的非具象艺术铺设了怎样的道路。 本书的独特价值 本书的叙事风格兼具学者的严谨与文学家的细腻。作者摒弃了教科书式的运动罗列,而是通过对大量一手文献(如艺术家书信、同期评论文章)的引用,将读者带入那个充满激情与争议的时代现场。 1. 跨学科的视野: 维克多教授巧妙地引入了当时流行的物理学(如X射线和相对论的初步概念)和社会心理学思潮,论证了艺术革命并非孤立发生,而是对整个时代知识结构重组的视觉回应。 2. 图像的深度解读: 书中收录了超过两百幅高清彩图,且每幅图像的配文都不仅仅是作品信息,而是对该作品在整个艺术演变链条中地位的精炼阐释。 3. 对“现代性”的批判性反思: 本书最终并未简单地赞美现代艺术的突破,而是审慎地探讨了这种对传统的彻底决裂,在艺术自身纯粹性与大众理解力之间留下的鸿沟,以及这种鸿沟如何影响了艺术品在二十世纪的商业化进程。 适合读者: 艺术史专业学生、博物馆策展人、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文化变革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本书提供了一条清晰、深刻且充满启发的路径,去理解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艺术”是如何被塑造出来的。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趙熏熙
 
  初次就職便進入人人擠破頭的S集團,在聽信獵人頭公司建議,說能轉介到在工作與生活間保持平衡,還能同時提高年薪的話術所欺騙,決定跳槽到其他公司。只是,新公司也跟過去一樣頻繁地加班和應酬。才發現無論是哪間公司都同樣半斤八兩,於是再次辭掉工作。為了從國內大企業、中堅企業、外商、金融公司等尋找幸福,嘗試進入各種產業工作,但多次來去後終於理解到,或許離職並非是通往幸福人生的道路。
 
  目前作者依舊是個上班族,不同之處在於,如今他嘗試在職場上找尋幸福。為了兼顧工作與家庭,和同在工作的太太共同養育兩個年幼的兒子,每天都過得不輕鬆。每當碰到想離職的狀況時,就會鑽研讓自己在公司中感到幸福的方法,並寫成文章。為確保家庭和樂和身心穩定,堅守「不把工作壓力帶回家」的信念。能夠長久幸福地上班,同時又收到公司包給兩個兒子的結婚禮金則是他的人生目標。
 
譯者簡介
 
簡郁璇
 
  專職譯者,願有一本譯作,在一個孩子或大人的心中縈繞許久,作品包括《關於女兒》、《中央站》、《一人份的幸福剛剛好》、《成為你的森林》、《爺爺的天堂旅行》等數十冊。
 
  IG、臉書專頁:小玩譯

图书目录

前言/敬,今日仍辛苦上班的我們
 
PROJECT Ⅰ 前往公司的路上我絕不用跑的
待辦事項#01/要是罹患了「不想上班症候群」
待辦事項#02/嘗試從捷運車廂的廣告單估算自我身價
待辦事項#03/當覺得薪水少得可憐,而感到痛苦不已時
待辦事項#04/前往公司的路上我絕不用跑的
待辦事項#05/你的夢想是什麼?
待辦事項#06/在捷運上學到的經營避險妙招
待辦事項#07/第三名的人生
待辦事項#08/即使不在眼前,也能看見的美麗世界
 
PROJECT Ⅱ 比起工作更令自己感到煎熬的是人際關係
待辦事項#01/在備受壓迫的公司內的勞方求生術
待辦事項#02/當我領這點年薪是來做這種工作嗎?
待辦事項#03/被人用言語攻擊時的應對方法
待辦事項#04/今天也面帶微笑主動打招呼
待辦事項#05/準時下班和休假都是勞動的報酬
待辦事項#06/為什麼職場上裡總是會有討厭的人
待辦事項#07/拿著待簽核文件搭上了動物園探險車
待辦事項#08/抱持無謂希望,直到猜中主管心中的想法
待辦事項#09/上班族的買股投資必勝攻略法
待辦事項#10/運用大數據分析,在公司撐下去的方法論研究
待辦事項#11/只要硬著頭皮幹,沒什麼事情是搞定不了的
待辦事項#12/明明懂的又沒我多,卻能坐上主管位子的理由
待辦事項#13/躲在茶水間裡頭告解
待辦事項#14/夾在當面溝通或書面溝通的世代夾縫間
待辦事項#15/讓加班變得快樂點的方法
待辦事項#16/用轉移注意力讓應酬時間飛快流逝
待辦事項#17/炭火烤肉與交報告書的共通之處
待辦事項#18/約聘人生令人灰心喪志的原因
待辦事項#19/用動物般的敏銳感觀判斷公司是否有倒閉徵兆
待辦事項#20/職場老鳥的生存祕訣
待辦事項#21/充滿樂趣的職場生活
待辦事項#22/更換工作前的三步驟行為準則
待辦事項#23/比應徵時的履歷自傳還難寫的是離職信
 
PROJECT Ⅲ 是職場還是劇場?電影中的情節不斷上演
待辦事項#01/你知道什麼樣的計畫絕對不會失敗嗎?
待辦事項#02/用比視線還快的手速上呈報告
待辦事項#03/你能夠為工作夠賭上性命嗎?
待辦事項#04/會變動的,就只有你我的心
待辦事項#05/公司究竟是什麼?
待辦事項#06/你知不知道我是誰啊?
待辦事項#07/你的父親是在做什麼的?
待辦事項#08/人生就好比是辣湯
待辦事項#09/看得到卻吃不到的炸雞
待辦事項#10/這小子居然把社長給幹掉了耶!
 
PROJECT Ⅳ 會議和報告,真的一點都不難
待辦事項#01/在暴怒的主管面前保持波瀾不驚的方法
待辦事項#02/老實地吐露心中的不滿
待辦事項#03/花公司錢的人與替公司省錢的人
待辦事項#04/總是被主管罵到臭頭實
待辦事項#05/會議時間的才藝表演
待辦事項#06/在會議當中神遊、滑手機的慘痛教訓
待辦事項#07/如何在職場政治圈內當無黨無派之人
待辦事項#08/遇到沒肩膀害怕扛責任的主管時
待辦事項#09/當主管交辦的業務令人感到痛苦時
待辦事項#10/碰上誇口說自己有許多人脈的主管時
待辦事項#11/我沒接觸過這項業務耶
待辦事項#12/主管的冷笑話是在緬懷逝去的青春
待辦事項#13/當因為討厭某人而萌生辭意
待辦事項#14/向百年老店學習長久存活之道
 
PROJECT Ⅴ 只有在下班後才看得見的事情
待辦事項#01/八十三年生的趙科長
待辦事項#02/父親的父親,兒子的父親,還有兒子
待辦事項#03/隨著第二胎出生後擔憂卻不增反減
待辦事項#04/當上父母後才會明白的「父母心」
待辦事項#05/爸爸一切都很好,我們家也一切都好
待辦事項#06/子女對父母說的話,父母從子女口中聽到的話
待辦事項#07/牙刷的正確位置,以及爸爸的正確位置
待辦事項#08/寫給兩個孩子的第一封信
待辦事項#09/寫給兩個孩子的第二封信
待辦事項#10/寫給兩個孩子的第三封信
待辦事項#11/不要緊,大家都是這樣地生活著
待辦事項#12/辭去了工作,獨自出發尋找幸福
待辦事項#13/再累也要去上班的理由
 
PROJECT Ⅵ 大家都是如何從工作中找到幸福?
工作報告#01/「早上遲到時,如果公司打電話來關心,就覺得很幸福。」
工作報告#02/「聽好了!你的人生、你的想法,全都是屬於你的。」
工作報告#03/「持續地思考、體驗與學習,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工作報告#04/「又不是多領幾毛錢,就會比較有成就感。」
工作報告#05/「職場的終點,都是退休。」
 
結語/也不是這樣就會有所改變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3296447
  • 叢書系列:實戰智慧叢書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6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聽朋友大力推薦了一本新出的散文集,雖然書名我還沒完全記起來,但光是從朋友描述的語氣中,就能感受到那種文字帶來的強烈衝擊力。那位朋友是個對文字極度挑剔的人,他通常只會稱讚那些結構嚴謹、論述深刻的作品。這次他形容這本書的風格,簡直像是一場華麗的文字煙火秀,每一段話都像精心雕琢的藝術品,充滿了複雜的情感層次和令人拍案叫絕的比喻。我猜測這本書可能在探討某種極端的情緒狀態,或許是關於失落、關於追尋,或者是一種與自我和解的漫長過程。我特別好奇作者是如何駕馭這些複雜的語彙,讓它們不至於顯得賣弄,而是自然地流淌出來,形成一種強大的感染力。這絕不是那種輕鬆的休閒讀物,更像是一種需要全神貫注、甚至需要反覆閱讀才能領會其精髓的深度文學。我腦中浮現的畫面是,作者可能是一位觀察入微的藝術家,將生活中那些不易察覺的細微變化,放大到足以震撼人心的程度。如果真如朋友所說,這本書能讓人讀完後久久無法回神,不斷反思自己的人生選擇,那我絕對會把這本列入近期必讀清單。這種文字功力,不是人人都能具備的,光是想像文字在紙上跳躍的樣子,就覺得非常過癮。

评分

前幾天和一位從事科技業的朋友聊天,他突然提到他們內部正在熱烈討論一本關於「未來工作模式與AI倫理」的專書,雖然他沒給我書名,但光聽他的描述,我就知道這絕對是本硬核的知識書籍。他強調這本書的作者對生成式AI的技術細節掌握得非常精準,並且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新聞報導層次,而是深入探討了底層的演算法邏輯,以及它對人類創造力和決策過程的潛在顛覆性影響。我猜測這本書會包含大量的案例分析,比如在金融業、醫療診斷,甚至是藝術創作領域,AI是如何從輔助工具轉變為決策主導者的過程。對於我們這種身處資訊爆炸時代,又對未來感到既興奮又焦慮的人來說,這種能提供清晰架構和深刻見解的書籍,簡直是及時雨。我特別希望書中能討論到「人類價值」在AI時代如何重新定位的問題,例如,我們應該專注於培養那些機器無法取代的特質,像是跨領域的連結、同理心和複雜的道德判斷。如果這本書能幫我釐清這些複雜的科技趨勢,讓我能以更從容的心態面對即將到來的改變,那它的價值就不可估量了。這類探討前沿科技的書籍,往往需要作者具備極強的思辨能力。

评分

最近在咖啡廳看到一本封面設計非常復古、有點像老電影劇本風格的書籍,雖然我沒有看清楚書名,但那種設計美學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那種厚實的紙質感,搭配上略微泛黃的字體排版,散發出一種濃厚的時代氛圍,讓我聯想到上個世紀中期,那些在燈紅酒綠的城市中發生的人生故事。我猜測這可能是一部探討歷史轉折點,或者關於某個特定行業興衰的非虛構作品。也許是關於老台北的某個特定街區,記錄那些隨著時代變遷而消失的店鋪和人情味;或者,它描述的是某個專業領域(比如早期廣播業、老戲院文化)的幕後人生百態。這種帶著懷舊氣息的作品,往往能提供一種抽離現實、審視過去的視角。我特別欣賞那種不試圖去美化歷史,而是用近乎冷靜的筆觸去記錄真實的起落與掙扎的敘事方式。如果書中能穿插一些珍貴的歷史照片或文件佐證,那就更棒了,那種歷史的厚重感是單純文字難以企及的。我對那種能將時代的脈動,融入個人命運洪流的故事,有種無法抗拒的迷戀。光從封面風格判斷,這本書肯定充滿了細膩的時代側寫。

评分

哇,這本書光看書名就讓人覺得很有意思了!雖然我還沒機會拜讀內文,但光是這個標題「前往公司的路上我絕不用跑的」,就已經讓我腦海裡開始浮現各種畫面了。我猜想這可能是一本探討現代人通勤哲學的書吧?在我們這個步調快到幾乎要用噴射機趕路的社會,堅持「不跑」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態度的展現。也許作者會細細剖析,在那個從家門口到辦公大樓的幾百公尺或幾公里路程中,我們是如何被時間追著跑的,以及如何透過調整心態或步伐,找回一點屬於自己的節奏。我很有興趣知道,作者會用怎樣幽默或者深刻的方式,來解構這種都市叢林中的通勤焦慮。是會分享一些獨門的「慢活通勤法」,教我們如何利用這段時間冥想、觀察路邊的街景,還是會用一種比較寫實的筆觸,描述那些為了趕打卡而氣喘吁吁的悲壯場景呢?特別是身為一個在台北打滾多年的上班族,每天面對捷運的擁擠和信義區的快步調,這個「不跑哲學」聽起來簡直是心靈解藥啊!我已經在期待書裡會不會提到,如何在等紅燈的時候,優雅地補個妝,而不是像逃難一樣衝刺。總之,這個書名成功地引起了我對生活哲學類書籍的好奇心,光是想像就能感受到那種既慵懶又堅定的生活主張,非常期待能深入了解作者的內心世界。

评分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關於一本新出版的「極簡生活實踐指南」的討論串,雖然我沒加入討論,但光看介紹就讓人心癢癢。這類書籍在台灣似乎一直很受歡迎,畢竟大家都在尋找如何「少即是多」的平衡點。不過,我對那些只教你丟東西、整理衣櫃的指南已經有點膩了,我希望這本書能更深入地探討「精神上的斷捨離」。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可能不是傳統的收納專家,而是一位哲學家或心理學家,他們會引導讀者去思考: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那些不斷累積的物質,是如何拖慢我們的精神效率的?我期待書中能有非常具體的步驟,教我們如何管理數位資訊的輸入(比如如何對抗社群媒體的演算法誘惑),以及如何重新定義「成功」的標準,不再用外在的擁有來衡量自我價值。我特別好奇,作者會如何處理台灣文化中,那種「禮多人往來,不能失了面子」的贈禮壓力,以及過年時親友贈送的各種「心意」該如何優雅地處理。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更貼合在地文化、同時又不失國際視野的極簡框架,那它絕對會是本年度的暢銷書。那種追求內心空靈、不受物質束縛的生活態度,對我來說吸引力超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