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實務:以Ubuntu為例 

Linux實務:以Ubuntu為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遊允帥 
圖書標籤:
  • Linux
  • Ubuntu
  • 係統管理
  • 服務器
  • 命令行
  • 網絡
  • 安全
  • 開發
  • 實戰
  • 運維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適閤初踏入Linux領域且希望使用Linux進行較進階、較大型程式開發之讀者。本書選擇最多人使用的Linux發行版Ubuntu,由淺入深解說程式之基本編譯、函式庫製作與使用、大型專案的編譯、Linux核心模組以及嵌入式係統軟體開發。本書亦清楚解說作業係統的重要主題:訊號處理函式、程序優先權和友善值、掛載卸載檔案係統、inode、檔案權限、檔案鎖定等。

  Linux的網路功能強大,本書特別深入介紹其路由、防火牆、NFS,以及DNS如何影響收發E-mail等觀念和技術。

本書特色

  1.介紹如何建置研發環境,以及程式開發工具的用法,協助您成為高階研發人纔。
  2.介紹如何開發Linux核心模組和嵌入式係統軟體,此為業界極為重視的技能。
  3.介紹作業係統的重要運作原理,並輔以大量的C語言程式印證。
  4.介紹許多實用的網路設定、管理主題,協助您成為網路工程師。
  5.書中範例幾乎都可進行完整實作,增加實務能力。
 
深度探索網絡協議棧:從底層原理到應用實踐 本書旨在為係統工程師、網絡開發者和高級技術愛好者提供一本全麵、深入解析TCP/IP網絡協議棧的權威指南。 我們將暫彆特定Linux發行版的具體操作細節,聚焦於網絡通信模型的核心機製、實現原理以及性能調優的關鍵技術。本書的重點在於揭示數據包如何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中高效、可靠地傳輸,理解操作係統內核如何管理網絡資源,以及應用程序如何利用這些底層能力構建健壯的服務。 第一部分:網絡基礎與理論模型 本部分將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深入剖析網絡通信的基石。 第一章:TCP/IP協議族的宏觀架構與演進 分層模型迴顧與深化: 不僅限於OSI七層和TCP/IP四層模型的基本介紹,我們將重點探討數據在不同層之間封裝與解封裝的實際過程。深入分析每一層協議承擔的核心職責及其相互協作的機製。 協議族的現代挑戰: 討論IPv4地址耗盡後的過渡方案(如IPv6的結構、地址分配策略),以及應用層協議(如HTTP/2, QUIC)如何嘗試繞過或優化傳輸層限製。 數據包的生命周期: 跟蹤一個數據包從用戶空間應用程序發齣,穿過內核協議棧,到達物理網卡,再經由互聯網傳輸,最終到達目標主機並被正確解析的完整路徑。 第二章:物理層與數據鏈路層的奧秘 以太網幀的結構與演變: 詳細解析標準以太網幀的各個字段,包括VLAN標簽的插入和處理。探討CSMA/CD和CSMA/CA機製的實際應用場景和局限性。 無處不在的ARP機製: 深入剖析地址解析協議(ARP)的工作流程,包括單播ARP、免費ARP、以及ARP欺騙的原理和防禦措施。 交換機與路由器的核心差異: 從數據鏈路層的角度理解交換機如何基於MAC地址進行轉發決策,並引齣數據包何時需要提升到網絡層由路由器處理的邊界條件。 第三章:網絡層——尋址、路由與轉發的核心 IP地址與子網規劃的藝術: 除瞭CIDR的基本概念,重點講解VLSM在大型網絡中的應用,以及私有IP地址(NAT)的原理和對協議處理的影響。 路由協議的內幕: 詳細對比距離矢量路由(如RIPv2)和鏈路狀態路由(如OSPF)的工作原理。分析SPF算法的執行過程,並探討BGP(邊界網關協議)作為互聯網骨乾的控製平麵如何運作。 ICMP的診斷與控製: 深入分析ICMP Echo/Reply(Ping)和Traceroute背後的機製。探討ICMPv6在IPv6環境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鄰居發現協議(NDP)中的角色。 IP層的轉發流程: 模擬內核路由錶查找過程(Longest Prefix Match),以及如何處理分片(Fragmentation)和重組的復雜性。 第二部分:傳輸層——連接的可靠性與效率 本部分將專注於TCP和UDP,揭示它們如何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提供服務保證。 第四章:TCP的可靠性保障機製 三次握手與四次揮手的細節剖析: 深入探討序列號(Sequence Number)和確認號(Acknowledgment Number)的計算規則。重點分析在握手和揮手中可能齣現的異常狀態(如TIME_WAIT堆積)。 滑動窗口與流量控製: 全麵解析發送窗口、接收窗口(Receive Window)和有效窗口(Effective Window)。詳細闡述“糊塗窗口綜閤徵”(Silly Window Syndrome)及其解決方案(如Nagle算法)。 擁塞控製算法的演進: 追溯TCP慢啓動、擁塞避免、快速重傳和快速恢復(Reno、Tahoe到CUBIC)的發展曆程。分析不同算法在高延遲、高丟包網絡中的錶現差異。 Keepalive與連接復位: 理解TCP Keepalive報文的發送時機和目的,以及RST標誌在連接終止中的強製作用。 第五章:UDP與並發連接管理 UDP的輕量級特性: 討論UDP在無需保證可靠性(如DNS查詢、VoIP流媒體)場景下的性能優勢。 應用層可靠性構建: 介紹如何在UDP之上實現應用層的可靠傳輸(例如,如何設計自己的序列號和重傳機製)。 端口復用與綁定: 解釋TCP/UDP端口在同一主機上的唯一性要求,以及SO_REUSEADDR套接字選項的實際意義和潛在陷阱。 第三部分:內核網絡棧的實現與操作 本部分將深入操作係統內核,探討網絡數據包的處理流程和性能優化點。 第六章:套接字(Socket)API與I/O模型 內核與用戶空間的橋梁: 深入理解Socket API的係統調用棧,包括`socket()`, `bind()`, `listen()`, `accept()`, `connect()`的內核執行細節。 同步與異步I/O模型: 詳細對比阻塞I/O、非阻塞I/O、I/O多路復用(select/poll/epoll)的工作原理。重點分析epoll機製的事件驅動架構及其相對於傳統輪詢方式的性能提升。 零拷貝技術: 探討`sendfile()`等係統調用如何避免數據在內核緩衝區和用戶緩衝區之間的不必要拷貝,從而提升大文件傳輸效率。 第七章:網絡性能調優與故障排查 內核參數調優(sysctl): 詳細講解TCP相關參數(如`net.ipv4.tcp_timestamps`, `net.ipv4.tcp_tw_recycle`的風險與用途)。如何調整緩衝區大小(`net.core.rmem_max`, `net.core.wmem_max`)以匹配高帶寬延遲積(BDP)網絡。 網絡棧的瓶頸分析: 學習使用內核工具(如`ss`的擴展選項、`/proc/net/snmp`)來監控TCP狀態分布和緩存隊列。 中斷處理與軟中斷(SoftIRQ): 解釋網絡數據包到達時,內核如何將耗時的協議棧處理工作從硬中斷上下文轉移到軟中斷上下文,以及如何通過RSS/RPS平衡CPU負載。 第四部分:應用層協議的深度解析 本部分將聚焦於網絡應用最廣泛的兩種核心協議的底層實現。 第八章:HTTP協議棧的演進與挑戰 從HTTP/1.1到HTTP/2: 深入分析HTTP/2的多路復用(Multiplexing)、頭部壓縮(HPACK)和服務器推送(Server Push)機製,以及它們如何解決HTTP/1.1的隊頭阻塞問題。 TLS/SSL握手過程: 詳細解析基於TCP的TLS握手流程(協商密碼套件、證書驗證、密鑰交換)。討論TLS 1.3在簡化握手步驟和增強前嚮保密性方麵的改進。 第九章:DNS解析的完整路徑 遞歸與迭代查詢: 闡明客戶端嚮本地解析器發起請求後,解析器如何與根、TLD和權威服務器進行迭代通信以獲取最終IP地址。 DNS緩存的層次結構: 探討操作係統層、應用層和DNS服務器層麵的緩存策略,以及TTL(Time To Live)對解析延遲和一緻性的影響。 總結 本書不會包含特定發行版命令行工具的簡單羅列,而是緻力於構建一個跨越物理介質到應用程序界麵的完整、嚴謹的網絡通信知識體係。讀者將能夠獨立分析復雜網絡故障,理解高並發服務背後的網絡瓶頸,並有能力對底層協議棧進行定製化優化。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ch1 Linux 簡介
1-1 學習Linux 的重要性
1-2 Linux 的起源
1-3 Linux 的分類
1-4 Linux 的應用
1-5 Linux 發行版的選擇
1-6 Linux 的安裝
1-7 結論

ch2 基本操作
2-1 登入、登齣與關機、重新開機
2-2 Nautilus
2-3 Terminal
2-4 螢幕鎖定功能
2-5 結論

ch3 軟體安裝
3-1 更新軟體
3-2 安裝curl
3-3 安裝中文輸入法
3-4 安裝net-tools
3-5 安裝截圖軟體ksnip
3-6 安裝錄製畫麵的軟體simplescreenrecorder
3-7 安裝影音播放器VLC
3-8 安裝Visual Studio Code
3-9 安裝圖形化文字編輯器sublime-text
3-10 安裝編譯器gcc
3-11 安裝openssh-server
3-12 結論

ch4 基本指令介紹
4-1 指令的格式
4-2 內建指令
4-3 標準輸入、標準輸齣、標準錯誤輸齣
4-4 重新導嚮
4-5 重新導嚮的實務應用
4-6 指令diff
4-7 結論

ch5 進階指令介紹
5-1 Pipe 和指令grep
5-2 sudo 搭配pipe 或導嚮符號
5-3 特殊符號
5-4 徹底刪除history
5-5 建議指令
5-6 結論

ch6 環境變數PATH
6-1 nano
6-2 path
6-3 .bashrc
6-4 /etc/profile
6-5 結論

ch7 程序與訊號
7-1 ps
7-2 pstree
7-3 top
7-4 訊號
7-5 利用指令awk 來自動刪除程序
7-6 Priority 和Nice
7-7 結論

ch8 帳號與群組
8-1 基本的帳號管理指令
8-2 基本的群組管理指令
8-3 帳號和群組的設定檔
8-4 進階操作
8-5 結論

ch9 檔案管理
9-1 目錄結構
9-2 絕對路徑和相對路徑
9-3 基本的檔案、目錄管理指令
9-4 結論

ch10 檔案權限
10-1 基本權限
10-2 改變檔案的擁有者帳號、所屬群組
10-3 特殊權限SUID、SGID、SBIT
10-4 檔案屬性
10-5 Access Control List
10-6 角色檢查順序
10-7 結論

ch11 網路
11-1 查詢或設定本機網路狀態、組態
11-2 非侵入式情蒐
11-3 侵入式情蒐
11-4 程式開發過程可能會使用的指令
11-5 防火牆(iptables)
11-6 NFS (Network File System)
11-7 結論

ch12 程式開發
12-1 gcc
12-2 函式庫
12-3 專案建置與make
12-4 Linux Kernel Module
12-5 cross compile
12-6 檔案鎖定
12-7 結論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283039
  • 規格:平裝 / 376頁 / 15.9 x 17.8 x 1.8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對於我們這些在科技業打滾的專業人士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一切。所以,我對任何實務操作書籍都有一個潛在的要求:如何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步驟,達成目標?這本書如果能多著墨在「指令效率化」和「腳本自動化」上,我會給予極高的評價。例如,在使用 Vim 或 Emacs 編輯設定檔時,是否有針對 Ubuntu 環境的最佳化配置建議?在處理大量的檔案操作時,是否能介紹如 `find` 結閤 `xargs` 的進階用法,或是如何編寫簡單的 Bash 腳本來自動化每日的備份流程?我個人對於係統安全的部分也非常關注,希望它能涵蓋到如何使用 AppArmor 或 SELinux(雖然 Ubuntu 主要用前者,但理解後者也有助於跨係統理解)來強化係統的防禦能力。如果能提供一係列可直接複製貼上的範例腳本,並且詳細解釋每一行指令的作用,那麼這本書就能從一本「參考書」升級為一本「生產力工具」。這種強調「即學即用」的風格,絕對是颱灣讀者最需要的。

评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第一個念頭是:「終於有本像樣的繁體中文書瞭!」坊間很多 Linux 書籍,不是翻譯腔很重,就是內容老舊到連指令都快找不到,根本無法應付現今快速迭代的軟體生態。我非常在意作者在闡述概念時的邏輯性與流暢度。好的技術書,不應該隻是把一堆指令羅列齣來,然後丟給你一句「照做即可」;它應該要能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以及背後的原理是什麼。特別是對於 Ubuntu 這樣的發行版,它擁有豐富的套件管理係統(APT),如果書中能深入剖析 `apt-get`、`apt`、`dpkg` 之間的區別和最佳使用時機,甚至探討 PPA 的安全性管理,那纔算得上是真正「實務」的展現。我個人對於檔案係統的探討尤其感興趣,像是 ext4 的日誌機製,或者如何在虛擬化環境中優化 I/O 性能。如果這本書能把這些底層的知識,用我們颱灣人習慣的、比較白話的敘事方式講清楚,而不是用一堆硬邦邦的學術術語堆砌,我相信對初學者和有經驗者都會有極大的幫助。它必須成為一本能夠引導讀者從「使用者」蛻變成「架構師」的橋樑。

评分

老實說,現在學習技術,線上資源多到爆炸,YouTube 教程、Stack Overflow 討論串幾乎無所不能。那麼,一本實體的書籍,憑什麼脫穎而齣?我認為關鍵在於「係統性的組織」和「錯誤處理的經驗傳承」。我希望這本《Linux實務:以Ubuntu為例》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學習路徑,從基礎概念到進階應用,層層遞進,不至於讓讀者在眾多資訊中迷失方嚮。更重要的是,颱灣的網路環境有時候比較特殊,例如連線到某些國外的資源可能會比較慢或受阻。如果書中能針對這些「網路落地」的問題提供解方,像是設定代理伺服器、使用本地鏡像源等,那就太貼心瞭。此外,維護一套係統最痛苦的就是遇到那些「怪問題」,那些網路上找不到標準答案的狀況。如果作者能基於他豐富的實戰經驗,加入一些「除錯心法」或「常見陷阱」的警示,這本書的價值就不隻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經驗的傳承。這種從前輩那裡繼承來的「武功秘笈」,是再多的線上文件也取代不瞭的。

评分

哇,光是看到這個書名《Linux實務:以Ubuntu為例》,就讓我覺得這本書根本就是為我們這些想真正「玩轉」Linux的颱灣讀者量身打造的嘛!畢竟在臺灣,Ubuntu的使用率高,很多學校、新創公司,甚至是個人工作室,都把Ubuntu當作是主力作業係統。這本書如果內容紮實,絕對是市麵上眾多理論書籍中一股清流。我特別期待它能在係統管理、網路設定這些實務操作上能有多深入的著墨。畢竟,光是學會安裝和桌麵操作,那隻能算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用指令列搞定伺服器維護、防火牆設定,還有各種腳本自動化。我希望作者不是隻停留在照本宣科的階段,而是能分享一些在颱灣環境下,大傢會遇到的特殊狀況與解決方案,像是跟特定硬體驅動程式的相容性問題,或是如何與我們常用的商業軟體進行整閤。如果能加入一些實際案例分析,例如如何用 Ubuntu 搭建一個穩定可靠的 Web Server,或是如何處理大型資料集的批次處理,那這本書的價值就會直線飆升,成為案頭必備的工具書。總之,書名很給力,期望內容能更貼近我們在真實工作場景中會遇到的「戰鬥級」需求,而不隻是紙上談兵的教學手冊。

评分

從排版設計的角度來看,一本好的技術書籍必須在視覺上也能讓人感到舒適和專業。我希望《Linux實務:以Ubuntu為例》在版麵編排上能夠保有足夠的「呼吸空間」。過度擁擠的文字和指令區塊,會讓讀者在嘗試輸入長串指令時感到壓力倍增,容易齣錯。特別是當涉及到複雜的正規錶達式或多層次的巢狀結構時,清晰的程式碼區塊高亮和閤理的行距是不可或缺的。更進一步說,如果作者能夠適度地穿插一些「為什麼 Ubuntu 比其他發行版更適閤特定任務」的深入分析,而不隻是停留在「如何操作」,那將會大大提升這本書的深度。例如,探討 Ubuntu LTS 版本的穩定性優勢,以及在企業環境中選擇它的策略考量。這類型的分析,能幫助我們在做技術決策時,有更堅實的論據。總體而言,我期待這是一本既能滿足初學者對基礎的好奇心,又能讓資深使用者在其中找到可以優化工作流程的秘訣,設計精美、內容精煉的經典之作。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