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AWS雲端架構:雲端應用架構圖解輕鬆學(第三版)

大話AWS雲端架構:雲端應用架構圖解輕鬆學(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秉鴻
图书标签:
  • AWS
  • 云架构
  • 云应用
  • 架构图解
  • 云计算
  • DevOps
  • 微服务
  • Serverless
  • 容器化
  • 第三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掌握AWS雲端運算服務全架構

  雲端已經成為顯學,雲端人才缺口爆量,這是可以預期的事。但這本大話AWS雲端架構,竟然成為暢銷書,好幾度蟬聯排行榜,這是之前一直沒預期的事情,很感謝來雲育鏈上過課的朋友,學生、以及各種讀者的支持。也很感謝過去合作的企業先進,國泰金控、HPE、資策會、緯創集團等等。若無大家的指教,我們也很難在雲端產業上有這麼好的表現。

  然使用雲服務,也非十全十美,亦有隱憂。近幾年慣用雲服務的電商產業,開始意識到雲端服務帶來的架構破碎化,本來專注管理一個機房內的多個應用,忽然間變成了多個雲端帳號,帳號之間若要串聯,還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安全驗證,面對這些繁雜的設定,我們特別增添了內容,探討如何整併雲端破碎化。

  再者使用雲服務之後,本地機房的使用率下降,公司機房資產無法有效活化,考量到不能全然依賴雲端,本地機房仍是一種剛需,而是否存在一種方式,能讓公有雲與本地機房,雙邊活化使用? 面對這個議題,我們特別增添了一個單元,探討新一代以容器為基底的混合雲架構。

  而為了讓大家在雲行業上變得更全能,書的內容追加了GCP雲端的核心設計思路。另外這本書以劇情對話的方式做推展,除了能讓讀者用情境去理解雲服務的各種架構之外,也希望以往的系統整合商能夠藉著雲端技術轉型成為雲端代理商。在服務客戶的時候,能夠為客戶提出因應的雲端架構來完成客戶的商業模式。並且能在合適的時間點,對客戶的雲端系統提出架構的演進建議。

  本書適合尚未導入或正在導入雲端服務的企業、專案經理、系統架構師、開發/運維工程師,以及剛入門雲端的業務朋友們。若您公司正準備導入雲端,但又不知道該如何進行時,太好了!相信這本書會對您有很大的幫助。也很歡迎您們跟雲育鏈聯絡,讓我們可以一起努力下去。

本書特色

  ✪圖解方式說明雲端架構,並由淺至深進行架構演進
  ✪附AWS雲端認證小幫手,協助考取AWS雲端認證
  ✪以簡單生活化的案例,對應複雜的雲端技術名詞
  ✪瞭解AWS & GCP對應及差異,邁向雲端原生加速

  ★改版重點★
  ✪雲服務時常更新,新版修正了不合時宜的概念點
  ✪使用雲端時,會為資訊架構帶來破碎化的議題,追加各服務如何處理架構破碎化的方案
  ✪因應近幾年企業上雲的大趨勢,追加了資安服務的篇章,讓考慮合規的企業,有跡可循
  ✪企業上雲時,面臨了本地機房使用率下降的議題,追加以容器為混合雲基底的架構,活化機房使用

  雲育鏈官網:www.cxcxc.io/
  雲育鏈LINE@:line.me/R/ti/p/@gby2522m
  雲育鏈 FB粉絲頁:www.facebook.com/cxcxc.fans/
 
好的,这是一份图书简介,内容不包含您提供的书名或其主题: --- 《深度学习的基石:从零开始构建现代神经网络》 作者:[此处填写虚构作者姓名] 出版社:[此处填写虚构出版社名称] 出版日期:[此处填写虚构日期] 内容简介: 《深度学习的基石:从零开始构建现代神经网络》是一本面向所有希望深入理解和实践现代深度学习技术的读者的专业指南。本书摒弃了过度依赖高级框架的“黑箱”操作,致力于揭示神经网络背后的数学原理、算法流程以及高效实现的关键技术。它不仅是一本理论教材,更是一本实战手册,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对深度学习领域坚实而全面的认知基础。 本书内容深度适中,结构严谨,力求在不牺牲严谨性的前提下,提供清晰易懂的解释。它特别适合那些已经掌握基础编程(如Python)和线性代数知识,并希望系统性掌握深度学习核心机制的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和高级学生。 --- 第一部分:基础回顾与核心概念重塑 (Foundational Review and Core Concepts) 在深入探讨复杂模型之前,本书首先奠定了必要的数学和计算基础。我们不将这些视为理所当然的先决条件,而是从深度学习的角度重新审视它们的重要性。 第一章:必要数学元素的再聚焦 本章细致回顾了深度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数学工具。重点关注多变量微积分中的偏导数、链式法则在网络层次间的传递效应,以及矩阵微积分在高效反向传播中的应用。我们将探讨激活函数(如Sigmoid、ReLU及其变体)的导数特性如何直接影响梯度流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此外,本章还将介绍概率论和统计学中与损失函数设计(如交叉熵、均方误差)相关的核心概念,确保读者对优化的数学目标有清晰的理解。 第二章:构建感知机与多层网络骨架 本章从最基本的构建块——感知机(Perceptron)开始,逐步扩展到浅层多层感知机(MLP)。我们将详细拆解前向传播的计算过程,并引入权重初始化策略的重要性。在初始化部分,本书将深入比较如Xavier/Glorot和He初始化方法背后的原理,解释不当初始化如何导致“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问题的产生,并提供实际操作中的判断标准。 第三章:核心优化引擎:反向传播的精确推导 反向传播是深度学习的生命线。本章将用详尽的符号推导,清晰地展示如何利用链式法则计算损失函数相对于每一个参数(权重和偏置)的梯度。我们将对比批量梯度下降(BGD)、随机梯度下降(SGD)以及小批量梯度下降(Mini-Batch GD)的计算效率和收敛特性。本章的重点是实现一个完全手写的、不依赖任何深度学习库自动求导功能的简单反向传播模块,以巩固理论理解。 --- 第二部分:优化算法的精进与实用技巧 (Advanced Optimization and Practical Techniques) 理解了基础的梯度下降后,本书转向现代深度学习实践中至关重要的优化器和正则化技术。 第四章:超越标准梯度下降:现代优化器详解 本章系统地介绍了当前主流的自适应学习率优化算法。我们将深入分析Momentum如何加速收敛,探讨Nesterov Accelerated Gradient (NAG) 在更优路径追踪上的优势。随后的重点将放在Adam、RMSProp和Adagrad等算法上。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公式介绍,而是会通过模拟实验,展示不同优化器在处理稀疏梯度和稠密梯度任务时的性能差异和参数敏感性。 第五章:模型泛化与正则化策略 过拟合是模型部署前必须克服的挑战。本章全面覆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正则化手段。除了L1和L2正则化在损失函数中的体现外,我们将重点探讨Dropout的工作机制——它如何被解释为对模型集成的一种近似。此外,本书还将介绍批量归一化(Batch Normalization, BN)。我们将详细推导BN层的数学公式,解释它在内部协变量偏移(Internal Covariate Shift)问题中的作用,并分析BN层在训练和推理阶段的不同行为。 第六章:学习率调度与超参数调优艺术 学习率是影响训练成败的关键超参数。本章探讨了静态学习率的局限性,并介绍了多种动态学习率调度策略,如步进衰减、指数衰减以及余弦退火(Cosine Annealing)。我们还将提供一套结构化的超参数搜索框架,指导读者如何系统地进行网格搜索、随机搜索,以及更高效的贝叶斯优化方法。 --- 第三部分:构建复杂网络架构 (Constructing Complex Architectures) 本部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始构建现代深度学习中两大核心支柱——卷积网络和循环网络。 第七章:视觉的基石: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数学构建 本章彻底拆解卷积操作的本质,从一维到二维卷积,并引入填充(Padding)和步幅(Stride)的概念。重点分析了池化层(Pooling)在特征降维和保持空间不变性中的作用。随后,本书将详细剖析经典架构如LeNet、AlexNet和VGG的层级设计哲学。我们还将讨论空洞卷积(Dilated Convolution)在需要大感受野而无需池化的场景中的应用。 第八章:序列数据的处理:循环神经网络(RNN)的结构与挑战 本章专注于处理时间序列和自然语言数据。我们首先构建基础的Elman RNN,并指出其在长序列依赖性捕捉上的固有缺陷。随后,本书将提供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的完整内部结构图解和数学推导,重点分析“遗忘门”、“输入门”和“输出门”如何协同工作,以精确控制信息的流动和保留。 第九章:从基础到前沿:注意力机制的崛起 注意力机制是现代深度学习模型,尤其是在Transformer架构中取得突破的关键。本章首先介绍Seq2Seq模型中的软注意力(Soft Attention)机制,解释它如何允许模型在不同时间步关注输入序列的不同部分。随后,我们将过渡到Transformer模型的核心——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机制,深入解析Query、Key、Value矩阵的生成过程,以及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如何通过并行化捕获不同表示子空间的信息。 --- 结语与展望 全书最后一部分将总结如何将上述所有模块(优化器、归一化、注意力机制)集成到一个高效、可训练的端到端系统中。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坚实的“蓝图”,使他们不仅能使用现有的框架,更能理解并设计出适应特定问题的下一代深度学习模型。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秉鴻、周廷諺


  雲育鏈資深講師群,超過十年的雲端服務使用經驗,集資訊業多元職業角色,架構師、開發工程師、DevOps管理員、資深系統運維管理員,並在中央大學、資策會、Tibame緯育、工研院、AI全智網等多處擔任講師,並協助多家企業開發新型態的多種雲端與區塊鏈資訊系統。

  現為雲育鏈雲端服務考證課講師、區塊鏈服務技術講師。學生人數遍佈AWS、GCP、Azure原廠、各大雲端代理商、金控、銀行等雲端技術部門。

  在雲端教育領域之卓越成就,使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邀請執行長李秉鴻、台灣大學資工系教授與AWS原廠等專業人員一同針對「雲端系統軟體與維運工程人員」勞動力市場供需及訓練計畫進行規劃討論。
 

图书目录

推薦序
前言
人物關係圖
人物角色介紹

第一單元 經典雲應用架構
01 經典雲應用架構總覽
1.1 本地怎麼做,雲端就怎麼做
1.2 人類世界與資訊世界是相似的,經典生活化商業案例
1.3 本地經典應用架構
1.4 AWS經典應用架構
1.5 雲育鏈的雲服務考題練習機器人

02 IAM
2.1 AWS的root帳號
2.2 root權限太大,必須實踐多用戶權限管理
2.3 IAM服務的設計思維與核心名詞
2.4 Policy的組成要件
2.5 Policy的組織流程
2.6 常見的應用情境
2.7 考題解析與思路延伸
2.8 IAM帳號管理歸納圖
2.9 本章相關名詞
2.10 本章小結

03 VPC
3.1 一棟公寓大廈的核心組成
3.2 經典網路環境組成
3.3 Virtual Private Cloud - AWS的網路環境組成
3.4 VPC的四大類服務對接方式
3.5 考題解析與思路延伸
3.6 VPC整體架構圖
3.7 本章相關名詞
3.8 本章小結

04 EC2
4.1 添購伺服器的流程
4.2 AWS的EC2虛擬主機服務
4.3 在專案使用EC2時的應用考量
4.4 考題解析與思路延伸
4.5 EC2整體架構圖
4.6 本章相關名詞
4.7 本章小結

05 S3
5.1 公司以往的資料共享方式
5.2 S3的核心要件
5.3 考題解析與思路延伸
5.4 S3整體架構圖
5.5 本章相關名詞
5.6 本章小結

06 RDS
6.1 客戶想要一個關聯式資料庫
6.2 自建資料庫與選用RDS服務的差異
6.3 RDS的高可用、備援與效能調校
6.4 考題解析與思路延伸
6.5 RDS整體架構圖
6.6 本章相關名詞
6.7 本章小結

07 Route 53
7.1 使用Route 53做域名註冊與流量分配
7.2 A Record、Alias與CName等三種常見的DNS格式
7.3 Route 53的導流分發
7.4 考題解析與思路延伸
7.5 Route 53整體架構圖
7.6 本章相關名詞
7.7 本章小結

08 CloudWatch
8.1 CloudWatch - AWS的監控運維服務
8.2 CloudWatch與CloudWatch Logs
8.3 CloudWatch Agent的使用方式
8.4 CloudWatch Logs的核心結構
8.5 考題解析與思路延伸
8.6 CloudWatch整體架構圖
8.7 本章相關名詞
8.8 本章小結

09 CloudTrail
9.1 雲端服務的操作行為監控 - CloudTrail
9.2 考題解析與思路延伸
9.3 CloudTrail整體架構圖
9.4 本章小結

第二單元 高併發架構
10 高併發架構總覽
10.1 在線用戶數量大幅成長
10.2 生活化的應用案例 - 商品產業鏈
10.3 經典的資訊化應用案例
10.4 AWS雲端的漸進式解決方案
10.5 CloudFront、ELB、Auto Scaling、SQS、ElastiCache、DynamoDB

11 CloudFront
11.1 流量緩解的第一道關卡 - CloudFront
11.2 CloudFront的核心結構
11.3 考題解析與思路延伸
11.4 CloudFront整體架構圖
11.5 本章相關名詞
11.6 本章小結

12 Elastic Load Balancer
12.1 系統內的流量負載分流 - Elastic Load Balancer
12.2 CloudFront與Elastic Load Balancer的差異
12.3 Elastic Load Balancer的核心組件
12.4 Elastic Load Balancer的健康檢查
12.5 Elastic Load Balancer協助加解密
12.6 傳統單機應用碰到Elastic Load Balancer
12.7 容器虛擬技術的負載均衡思維 - 多機器內多個port多個應用作分流
12.8 考題解析與思路延伸
12.9 Elastic Load Balancer整體架構圖
12.10 本章相關名詞
12.11 本章小結

13 Auto Scaling
13.1 按流量變化,自動增減機器 - Auto Scaling
13.2 經典配置 - ELB結合Auto Scaling
13.3 EC2 Auto Scaling的核心概念
13.4 增減機器的時機點控制 - Scaling Policy
13.5 考題解析與思路延伸
13.6 Auto Scaling整體架構圖
13.7 本章相關名詞
13.8 本章小結

14 SQS
14.1 任務暫存器 - SQS
14.2 經典應用案例 - 工作便利貼
14.3 SQS的核心架構
14.4 每一個任務的Message容量限制
14.5 SQS的兩種版本 - Standard與FIFO
14.6 消息不可見性,避免任務重複處理
14.7 考題解析與思路延伸
14.8 SQS整體架構圖
14.9 本章相關名詞
14.10 本章小結

15 DynamoDB
15.1 彈性資料結構的自動全受管數據庫 - DynamoDB
15.2 DynamoDB的核心組件
15.3 DynamoDB的資料分散與排序方式 - Partition Key與Sort Key
15.4 增強資料讀取效率的二級索引
15.5 DynamoDB按讀寫量來計費
15.6 DynamoDB的兩大備份方案
15.7 考題解析與思路延伸
15.8 DynamoDB整體架構圖
15.9 本章相關名詞
15.10 本章小結

16 ElastiCache
16.1 短期記憶的最佳存放處 - ElastiCache
16.2 短期資料的經典儲存方式 - 記憶體共享
16.3 兩種常見的緩存資料操作手法
16.4 ElastiCache的兩種底層引擎 - Memcached與Redis
16.5 Redis
16.6 Memcached
16.7 考題解析與思路延伸
16.8 ElastiCache整體架構圖
16.9 本章相關名詞
16.10 本章小結

第三單元 敏捷式架構
17 敏捷式架構總覽
17.1 以往部署新功能需要停機,造成用戶流失
17.2 敏捷式開發方法論,縮短功能的開發部署週期
17.3 對應到DevOps方法論,AWS也出了一系列工具

18 CloudFormation
18.1 透過設定檔或程式碼,快速建置AWS環境CloudFormation
18.2 視覺化設計架構與設定檔 - CloudFormation Designer
18.3 CloudFormation的核心組件
18.4 CloudFormation的收費方式
18.5 考題解析與思路延伸
18.6 CloudFormation整體架構圖
18.7 本章相關名詞
18.8 本章小結

第四單元 手機應用架構
19 手機應用總覽
19.1 現代手機應用透過社群軟體做身份登入驗證,免註冊
19.2 寄發通知與E-mail至手機應用內
19.3 AWS提供了Cognito與SNS來完成這兩項任務

20 Cognito
20.1 以社群應用做身份驗證 - Cognito
20.2 Cognito驗證分成兩塊,身份與權限驗證
20.3 Cognito整體架構圖
20.4 本章相關名詞
20.5 本章小結

21 SNS
21.1 推播通知用戶 - SNS
21.2 SNS的核心組件
21.3 SNS與SQS結合打造消息重用系統
21.4 考題解析與思路延伸
21.5 SNS整體架構圖
21.6 本章相關名詞
21.7 本章小結

第五單元 成本控管
22 成本控管總覽
22.1 資訊部門雲端專業化
22.2 雲服務的新商業模式 - 雲端代理商
22.3 雲服務成本計算 - Organization

23 單帳號的成本控管
23.1 專案的雲服務成本估算工具
23.2 雲端服務的三大收費方向
23.3 雲端服務成本追蹤
23.4 雲端服務付費方案一覽
23.5 單帳號成本管理架構圖
23.6 本章相關名詞
23.7 本章小結

24 多帳號的權限與成本控管
24.1 單帳號管理容易引發的情形
24.2 多帳號管理有效解決單帳號的管理問題
24.3 多帳號管理衍生出新的管理議題
24.4 AWS推出了Organization服務進行整併
24.5 問題整合對照表
24.6 多帳號權限與成本管理架構圖
24.7 本章相關名詞
24.8 本章小結

第六單元 大數據架構
25 大數據架構總覽
25.1 大數據接收、操作與倉儲
25.2 Kinesis、EMR、Redshift

26 Kinesis、EMR與Redshift
26.1 物聯網、大量感測器、巨量數據
26.2 Kinesis進行巨量數據搜集
26.3 Elastic Map Reduce進行巨量數據操作
26.4 整理後的大數據資料會轉存到S3或Redshift
26.5 Redshift資料分析用的大數據資料倉儲
26.6 考題解析與思路延伸
26.7 大數據應用整體架構圖
26.8 本章相關名詞
26.9 本章小結

第七單元 Serverless架構
27 Serverless架構總覽
27.1 腳底按摩店的經營模式解析
27.2 Serverless架構的運行生態
27.3 Serverless架構在AWS上的Solution
27.4 Serverless衍生的微服務架構

28 API Gateway
28.1 大型資訊架構內,會包含多個資訊系統
28.2 AWS提供API Gateway當整合性接口
28.3 API Gateway整體架構圖
28.4 本章相關名詞
28.5 本章小結

29 Lambda
29.1 新型軟體虛擬化技術 - 容器
29.2 AWS版本的容器運算方案 - Lambda
29.3 Lambda的核心結構
29.4 Lambda計費方案
29.5 考題解析與思路延伸
29.6 Lambda整體架構圖
29.7 本章相關名詞
29.8 本章小結

第八單元 混合雲架構
30 混合雲的快速一覽
30.1 本地機房與雲端資源混合使用,保留架構彈性
30.2 Multi-Site解決方案
30.3 考題解析與思路延伸
30.4 混合雲整體架構圖
30.5 本章相關名詞
30.6 本章小結

31 第二代混合雲的崛起
31.1 混合雲,保留架構彈性,引入容器,增強承載能力
31.2 Multi-Site 解決方案
31.3 混合雲整體架構圖
31.4 本章相關名詞
31.5 本章小結

第九單元 資安架構
32 資安架構總覽
32.1 宿舍、辦公室與小美的家 - 雲端帶來的破碎化
32.2 小菜、小美與鐵門 - 以往AWS的網路安全解法
32.3 小美、門外監視器、自動開門 - WAF
32.4 大量用戶訪問,造成系統癱瘓 - Shield
32.5 企業透過Firewall Manager管理多個AWS 項任務
32.6 資安集中化管理架構圖
32.7 本章小結

33 尾聲
34 經典架構圖一覽
35 高併發架構圖一覽
36 DevOps架構圖一覽
37 Serverless架構圖一覽
38 名詞索引表

附錄 AWS與GCP的對應與差異
A Cloud Engineer證照前導篇
A.1 GCP的大流行,開設了實作考證課
A.2 課程與書籍內容是基於經典文獻編撰
A.3 專案、權限、網路、儲存、開發、部署、新架構

B 帳號篇 - 專案設計
B.1 AWS單帳號多專案的運用
B.2 GCP單帳號多專案的運用
B.3 AWS多帳號多專案的運用
B.4 GCP多帳號多專案的運用
B.5 本篇小結

C 帳號篇 - IAM權限管理的差異點
C.1 帳號權限管理與法治國家的組成要件
C.2 AWS IAM的核心名詞結構
C.3 GCP IAM的原始思想
C.4 本篇小結

D 網路篇 - VPC
D.1 AWS與GCP間的VPC差異性
D.2 AWS與GCP VPC串接外部網路方案
D.3 AWS與GCP VPC的核心名詞組件
D.4 本篇小結

E 儲存篇
E.1 物件存儲篇
E.2 區塊儲存篇
E.3 資料庫篇
E.4 本篇小結

F 開發篇
F.1 以往的雲端資源調度方式 - 使用留在本地的安全憑證
F.2 以往的調度方式,相對難監管。於是產生了新型調度方式
F.3 GCP依照新的調度方式出了Cloud Shell與Cloud Shell Editor
F.4 Cloud Shell的額外功能,統一開發環境與程式碼
F.5 本篇小結

G 主機篇
G.1 Machine type
G.2 Startup script
G.3 Network tag
G.4 連線
G.5 價格
G.6 本篇小結

H 雲服務未來篇
H.1 GCP的Serverless架構與用戶需求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333123
  • 規格:平裝 / 488頁 / 17 x 23 x 2.5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市面上很多號稱「新手友好」的雲端書籍,最後讀完還是霧裡看花,但這本的編排邏輯真的有下過功夫。它不是那種把所有服務一股腦塞給你的教科書,它是有層次的。從最基礎的網路概念開始建立穩固的觀念地基,然後再往上蓋運算、儲存、資料庫這些應用層的模組。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講解每一個服務的時候,都會同時比較不同服務之間的差異和適用場景,這點對於做技術選型非常關鍵。畢竟,選擇EC2還是Lambda?使用RDS還是DynamoDB?這背後牽涉到成本、擴展性、管理複雜度等諸多考量。這本書的作者很巧妙地將這些權衡點都攤開來讓我們比較,讓讀者在學習「如何做」的同時,也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工具書範疇,更像是一位資深架構師在身邊耳提面命的實戰經驗傳承。我個人覺得,它成功地把AWS那種龐大且不斷迭代的生態系,濃縮成了一張張精煉的知識地圖。

评分

我特別注意到,這本書在圖解的細節處理上,展現了極高的專業度。它不只是畫出方塊和線條,圖例中的顏色配置、線條的粗細、箭頭的指向性,都經過精心設計,確保讀者能夠一眼看出資料流的方向性、管理邊界,以及跨區域的依賴關係。舉例來說,當講到高可用性(HA)和災難復原(DR)時,它會用截然不同的視覺語言來區分「同區域內的冗餘」和「跨區域的備援」,這種視覺上的區隔,比純文字敘述有效率太多了。而且,書中對於基礎設施即代碼(IaC)的概念也有所著墨,雖然不是深入探討Terraform或CloudFormation的語法,但它清楚闡述了「架構即代碼」的重要性,讓讀者知道,你畫出來的圖,最終是要能被自動化部署的。這種前瞻性的引導,讓讀者在學習時就不會只停留在Console手動操作的層面,對於追求現代化DevOps流程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敲門磚。

评分

老實講,很多技術書籍的「第三版」通常只是小修小補,更新一下舊版過時的介面截圖,內容核心還是照搬。但這本在改版上能感受到作者團隊的用心。雲端技術的變化速度之快,每隔一段時間就可能有新的服務顛覆舊的架構思維。我對比了前幾版,這次的更新明顯針對近兩年來社群討論度高的現代化趨勢,像是無伺服器(Serverless)的架構深度和廣度都有顯著提升,特別是在費用優化和成本管理這一塊,也加入了更務實的考量。這代表作者群不僅僅是「會用」AWS,更是「持續在用」AWS,並且緊跟著服務的演進在調整教學策略。這讓讀者可以放心,手上拿著這本書,所學到的知識不會在半年內就變成數位古董,對於技術投資的報酬率來說,是非常划算的。

评分

這本書在語言風格上,個人認為拿捏得非常好,它不會讓人覺得高高在上,也不會過度地使用網路流行語來稀釋專業度。它用一種非常清晰、有條理的語氣,像是經驗豐富的講師在帶領學員進入一個新的知識領域。尤其在解釋一些安全性的議題時,像是IAM的角色設定、Security Group的規則定義,作者會特別提醒潛在的資安風險點,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教學態度。很多初學者在架構設計時容易為了追求功能完整而忽略安全層,這本書透過圖解清楚標示出「開放的入口」和「受保護的區域」,讓安全性的思考自然而然地融入架構設計的過程中。總結來說,這本不只是一本讓你學會畫圖的書,更是一本教會你如何「以架構師的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實戰手冊。

评分

這本技術書光是翻開封面,就讓人感受到一股專業又親切的氣息,坦白說,現在市面上談雲端架構的書五花八門,但能像這樣把複雜的技術圖解得這麼直觀,實屬難得。特別是對於我們這種一開始接觸AWS,面對那些Region、Availability Zone、VPC這些名詞就頭皮發麻的技術人來說,作者的敘述方式簡直是救星。它沒有一味地堆砌艱澀的專有名詞,而是透過大量清晰的架構圖,一步步引導讀者理解,像是把一塊塊積木慢慢拼湊起來一樣,讓人很有成就感。那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是看純文字教學文件很難體會到的。而且,書中的案例選擇非常貼近業界實務,不只是紙上談兵,你真的能從書裡面的範例架構,聯想到自己公司或專案中可能會遇到的場景,這對於實際落地執行,提供了極大的幫助。我個人覺得,如果你的目標是想從「聽過AWS」晉升到「能設計一個可靠的AWS架構」,這本書絕對是書架上不可或缺的參考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