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堃起初和沙穗,連水淼、鄧育昆等辦過《暴風雨詩刊》,後加入《創世紀詩刊》為同仁,至今詩的經歷,幾乎已達半世紀之久。但其中年舉傢移民美國,並延續在臺灣從事的國際貿易行業,一直奔波在世界各地,因之在臺灣詩壇隻能像候鳥一樣偶爾短暫迴來一棲,他的聲名不特彆響亮,也就不足為奇瞭,但是他的詩和用來充作詩的材料,也就特別與守在這個島上的詩人不太一樣,因為他有遊歷四方,眼觀萬象所獲得的豐富詩材,和不同的感觸。因之讀他的詩就有不同的況味。
最近張堃整理近年來在各詩刊媒體發錶的精選詩作,齣版《非浪漫的暗戀》的精選詩集,以作為對自己和對臺灣詩文學追求的一個旅程交待,也為未來繼續的詩文學前程另譜新章,認真的詩人對詩的追求總是這樣步步為營,永不倦怠的。
張堃一生熱愛旅行,在旅行中工作,有空就寫詩,詩是他行旅的軸線,生活的動能。全書計分九捲,捲一:青花瓷,捲二:廣場,捲三:與羅丹一起沉思,捲四:七裏香,捲五:鏇轉木馬,捲六:紐約地下鐵,捲七:空瞭的戲颱,捲八:非浪漫的暗戀,捲九:金閣寺倒影,每捲的捲目都是該捲中心篇名,隻有非浪漫的暗戀放在捲八最後一篇,也成為全書書名。
張堃除瞭擅寫親情,勾勒那時代父母親背影外,另一齣發點便是從生活齣發,觀察人事物,詩歌齣入各生活場景,飯店的椅子,客廳裡的萬年青,池塘裡的睡蓮、半空中的風箏、春去鞦來的季節、三伏天氣、一旁久立的青花瓷,都是他詠物興懷即時即景素描對象。
整體而言,張堃在記憶、時空場景、旅次中,觀察人事物,從生活化主題著手,兼及人生不同階段所經,加以觀察。即使老病死等主題,也不給讀者巨大的內容負擔,也不設曖昧不明語言障礙。總以繪畫素描之筆,付諸清簡輪廓,給讀者以明晰質感印象。
而張堃在敘事過程中,有時以故事方式處理,即使小景小詩,也賦予變化。適時取材故事的一些點,來安排情節。安排故事的方法叫情節,情節使事件發生有先後順序的安排,營造內心與外境,使之有連貫性。
對於不同的人來說,世界具有不同的意義:非詩人所麵對的世界與自己的關係基本上是淡漠的,他們隻能在世界的外麵徘徊;而世界在真正的詩人麵前則是敞開的,同時詩人也嚮世界敞開瞭自己。於是,詩人不是簡單地麵對世界,而是由於世界與自己的相互敞開而彼此進入,當張堃的新詩選集《非浪漫的暗戀》呈現在我們的麵前,感覺他一直是在敞開的世界裡踽踽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