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地理 終極海洋百科:史上最完整的海洋大全(新版)

國傢地理 終極海洋百科:史上最完整的海洋大全(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剋麗絲汀娜.威爾斯頓
圖書標籤:
  • 海洋
  • 百科全書
  • 國傢地理
  • 海洋生物
  • 海洋探索
  • 海洋知識
  • 科普
  • 自然科學
  • 動物
  • 新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海洋涵蓋地錶超過七成的麵積,更製造瞭大氣中一半的氧氣,然而對我們來說卻依然神祕,充滿許多未知和謎團。《終極海洋百科》將帶讀者遊遍四大洋,從水麵到水底,一步步解說海洋的結構,以及介紹各種奇妙的海洋動物。

  四大洋並不是都一樣隻是海水,你會瞭解到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也會發現住在海中不同深度和區域的動物有什麼特徵,如何適應環境。

  本書以簡單易懂的文字,詳細解釋海洋的科學和地理,包括洋流、潮汐、海浪、海島的形成,以及氣候與海洋的相互影響。另外也有沿岸地區的篇章,讓讀者認識海洋如何塑造海岸的生態和樣貌。透過本書,小朋友會更清楚人與海洋的密切關係,人類的活動怎樣危害海洋,而我們又能怎樣盡一分力,減輕已經造成的傷害。

本書特色

  史上最完整的兒童海洋百科全書,從海嘯到海藻,從海龜到海獺,認識海洋的大小事
  ․大量清晰的解說圖片,讓讀者輕鬆掌握海洋的科學和結構
  ․超過350張精美的彩色照片:虎鯨、大白鯊、海象……緊緊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
  ․充滿有趣的小知識,還有海洋相關工作者的訪談,從不同角度呈現海洋多樣的麵貌
  ․瞭解海洋如何跟我們密不可分,息息相關,我們又該如何保育海洋
寰宇探秘:失落文明的足跡與未解之謎 一、 遠古文明的興衰:失落的輝煌與曆史的迷霧 本書深入探索瞭人類曆史長河中那些神秘消逝的古老文明,試圖從考古發現、文獻記載與地質變遷的蛛絲馬跡中,拼湊齣他們曾經的輝煌與最終的湮滅。 1. 亞特蘭蒂斯之謎:沉入深海的理想國 數韆年來,關於亞特蘭蒂斯(Atlantis)的傳說吸引瞭無數探險傢、哲學傢和曆史學傢的目光。柏拉圖筆下那個擁有高度發達科技、宏偉建築和復雜社會結構的島嶼文明,最終因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而沉入大西洋深處。本書不滿足於神話的錶述,而是結閤瞭最新的深海聲納探測技術、海底地質構造分析,以及對地中海、加勒比海等潛在遺址區域的實地考察記錄。我們對比瞭古埃及、米諾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的藝術風格與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特徵,探討瞭“大洪水”或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在文明毀滅中的作用。書中詳盡分析瞭關於其能源係統(如水晶動力)的理論推測,並著重討論瞭是否存在其他地理上更閤理的“失落島嶼”作為亞特蘭蒂斯的現實原型。 2. 瑪雅文明的驟變:星辰的指引與環境的重負 中美洲的瑪雅文明以其驚人的天文成就、復雜的象形文字係統以及宏偉的金字塔建築而聞名於世。然而,在公元九世紀左右,這個高度繁榮的城邦係統卻在幾乎同一時期陷入瞭空前的衰退,大量城市被遺棄,人口銳減,留下瞭令人費解的“古典期崩潰”。本書側重於環境考古學的視角,詳細梳理瞭該地區長達數百年的極端乾旱記錄,並結閤土壤分析,探討瞭過度農業開發、水資源管理不善對社會結構的衝擊。同時,我們也審視瞭內部的戰爭衝突、政治分裂,以及是否存在未被完全破譯的宗教或社會壓力因素,共同促成瞭這一“黃金時代”的終結。 3. 印度河榖文明:未解的文字與規劃的城市 哈拉帕(Harappa)和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代錶瞭公元前三韆年的印度河榖文明,其城市規劃的先進程度遠超同時代的其他文明——精確的網格街道、完善的排水係統和公共浴場令人嘆為觀止。然而,與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不同,我們至今未能完全解讀其獨特的印章文字。本書匯集瞭全球頂尖的符號學研究成果,對比瞭與該時期周邊文明的接觸跡象,嘗試從社會結構、貿易往來等方麵,推斷齣這支和平且高度組織化的文明是如何運作的,並分析瞭其最終嚮東遷移或融入其他文化群體的復雜過程。 二、 科學的邊界:超自然現象的邊緣探索 本章節跳脫齣主流科學框架,進入那些挑戰我們現有物理學認知的領域,審視那些長期被主流學術界邊緣化,卻在民間和邊緣研究中擁有大量支持的現象與理論。 1. 費米悖論的深層解析:我們為何如此孤獨? 宇宙浩瀚,恒星數量難以計數,根據概率論,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似乎是必然的。然而,迄今為止,我們尚未接收到任何確鑿的“德雷剋公式”所預言的信號,這就是著名的“費米悖論”。本書不再僅僅探討“大過濾器”理論(即阻止生命發展到星際文明階段的障礙),而是深入分析瞭從“稀有地球假說”的行星學要求,到“大沉默”背後的社會學解釋——例如,高級文明可能采取瞭完全無法被我們現有技術偵測到的通信方式(如利用高維空間或量子糾纏),或是智慧生命在達到一定技術水平後,主動選擇瞭與外界的隔離。 2. 零點能與零點場:物理學中的“以太”幽靈 在量子場論的框架下,即使是絕對真空也充滿瞭能量漲落,這就是“零點能”(Zero-Point Energy)。本書詳述瞭卡西米爾效應(Casimir effect)等實驗證據如何證實瞭這種能量的存在,並探討瞭科學傢們如何試圖從這種宇宙固有的背景能量中提取可利用的功率。我們批判性地迴顧瞭曆史上關於“永動機”的嘗試,區分瞭科學理論中的理論潛力與當前工程實踐中的不可行性,同時展示瞭在量子引力研究中,零點場可能扮演的關鍵角色。 3. 意識的非局域性:超越大腦的思維邊界 神經科學已取得巨大進步,但“意識的難題”(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即物質大腦如何産生主觀體驗——依然懸而未決。本書審視瞭關於意識與量子力學關聯的前沿理論,如“協調客觀還原論”(Orchestrated Objective Reduction)。我們檢視瞭涉及“瀕死體驗”(Near-Death Experiences, NDEs)的案例數據,特彆是那些在心肺功能停止期間發生的、能被精確證實的外部觀察報告。同時,本書也探討瞭某些心理學實驗中觀察到的“遠程知覺”(Remote Viewing)現象,試圖從信息論的角度,探討意識是否可能是一種更基礎的、非局域的宇宙屬性,而非僅僅是大腦的副産品。 三、 未被記錄的地理學:隱藏的地質奇觀與地下世界 人類的足跡尚未完全覆蓋地球錶麵,本書聚焦於那些因地理條件惡劣、人跡罕至,或深埋地底而鮮為人知的自然奇觀。 1. 南極冰蓋下的秘密:遠古湖泊與休眠的生態係統 南極洲,這片被冰雪覆蓋的廣袤大陸,內部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寶庫。本書詳細描述瞭“沃斯托剋湖”(Lake Vostok)等次冰蓋湖的發現過程,這些湖泊被數公裏厚的冰層與地錶隔絕瞭數百萬年。我們關注於科學傢如何剋服鑽探的巨大挑戰,以防止微生物汙染,並分析瞭從冰芯和湖水樣本中發現的極端微生物(Extremophiles),它們可能為我們理解地球生命最初的起源和火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提供瞭綫索。 2. 地幔深處的循環:超級大陸的重組與地幔柱的運作 教科書上的闆塊構造理論解釋瞭地錶的大部分活動,但深層地幔的運動機製仍然是地球科學的前沿。本書以三維模型為基礎,闡述瞭“岩石圈”與“地幔”之間的復雜互動,特彆是“超級熱柱”(Superplumes)如何驅動瞭地球曆史上的大規模火山噴發事件(如西伯利亞暗色岩),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瞭過去超級大陸(如盤古大陸)的形成和分裂。我們探討瞭地球內部熔融物質的化學成分與溫度梯度,以及這些極端的內部條件如何影響地球磁場的産生與穩定性。 3. 喀斯特地貌的終極:深邃的地下河流與洞穴係統 世界各地的喀斯特地貌以其溶洞、天坑而著稱,但某些地區的地下水文係統達到瞭令人難以置信的深度和規模。本書以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塞諾特”(Cenote)係統和斯洛文尼亞的“波斯托伊納溶洞”為例,描繪瞭這些地下河流的形成曆史、水流動力學,以及其中獨特的盲眼生物群落。我們特彆關注那些深達數百米的地下湖泊,它們的水質和化學成分因完全與地錶隔絕而保留瞭地球早期環境的痕跡,是研究古氣候學和水文地質學的活化石實驗室。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剋麗絲汀娜.威爾斯頓


  剋麗絲汀娜.威爾斯頓寫過數本關於動物與科學的童書,著作包括《國傢地理終極人體百科》(Ultimate Body-Pedia: An Amazing Inside-out Tour of the Human Body)、《獻給熱愛馬的女孩們》(For Horse-Crazy Girls Only )、《史密森尼學會問答集:鳥類》(Smithsonian Q&A: Birds),以及多本關於動物的書與文章。溫斯頓的個人網站:christina-wilsdon.com

譯者簡介

林怡德


  臺師大翻譯所碩士,現專事口筆譯,曾任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CASE PRESS編譯,國際海洋與地質協會(AOGS)口譯。熱愛海洋生物,已盡量減少使用塑膠製品,希望能還給地球更純淨的海洋。

圖書目錄

前言 6
探索海洋 8

第一章:海洋 10
地球:充滿水的世界 12
太平洋 14
太平洋:美麗奇觀 16
太平洋:海洋動物 18
大西洋 20
大西洋:美麗奇觀 22
大西洋:海洋動物24
印度洋 26
印度洋:美麗奇觀 28
印度洋:海洋動物 30
北冰洋 32
北冰洋:美麗奇觀34
北冰洋:海洋動物36
海水 38
海洋結構:海洋的分層 40
透光層 42
微光層 44
無光層 46
潛入深淵48
深海生物 50

第二章:海洋生物 52
充滿驚奇的海洋 54
食物網 56
浮遊植物 58
海藻 60
浮遊動物 62
水母 64
獅鬃水母 66
箱型水母 68
珊瑚 70
珊瑚礁上的生物 72
海綿 74
多彩多姿的海綿 76
藤壺 78
巨蚌 80
擬態章魚 82
巨型洪堡魷魚84
甲殼類動物86
雀尾螳螂蝦 88
巨型寄居蟹 90
雪人蟹 92
棘皮動物類 94
太陽花海星 96
蛇目海參 98
海鞘100
魚類 102
硬骨魚 104
旗魚 106
密斑刺魨108
綠頜鸚哥魚 110
鯊魚、魟魚和鰩魚112
大白鯊 114
鯨鯊 116
蝠魟 118
海龜120
赤蠵龜122
革龜 124
鯨魚、海豚和鼠海豚 126
座頭鯨 128
虎鯨 130
瓶鼻海豚 132
海豹、海獅和海象 134
太平洋海象 136
韋德爾氏海豹 138
北極熊 140
海獺 142
海鳥 144
黑背信天翁 146
企鵝 148
國王企鵝 150

第三章:不斷變動的海洋152
海浪 154
洋流和環流 156
垃圾帶 158
馬尾藻海 160
全球大洋輸送帶 162
注意頭上,晚餐來囉! 164
潮汐  166
超級大潮 168

第四章:詭異的氣候 170
水循環 172
氣溫上升 174
聖嬰現象 176
雨季 178
海上的風暴 180
氣候變遷 182

第五章:海底探索184
海麵下的世界 186
不斷在移動的闆塊 188
超級高的海嘯 190
海底山脈 192
島嶼 194
島嶼的誕生 196
珊瑚礁 198
神奇的島嶼動物 200
海底山脈和火山 202
海溝:海裡最深的峽榖 204
深海平原 206
海洋斜坡:陸地和海洋的交界處 208

第六章:沿岸  210
海岸 212
海岸分層與各種生物 214
好玩的沙子 216
崎嶇的岩岸 218
潮池生活 220
海岸邊的傢 222
馬尾藻海 224
海藻林 226
可愛的潟湖 228
廣闊的紅樹林 230
豐富多樣的河口 232
海蝕洞、懸崖和海蝕柱 234

第七章:當人類遇見海洋 236
海岸邊的生活 238
捕魚去 240
探索海洋 242
潛入深海 244
貨船 246
地球的燃料 248
復育棲息地 250
拯救海洋生物 252
拯救海洋:
保護各個海域 254
恩瑞剋‧薩拉的純淨海域保護行動 256
與海洋學傢葛瑞絲‧薩巴對話 258
你也可以幫助海洋 260
字彙錶 262
推薦資訊 265
索引 267
圖片來源 271
緻謝 272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9719938
  • 規格:精裝 / 272頁 / 21 x 30 x 3.8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適讀年齡:8歲~12歲

圖書試讀

自序

  人類是陸居動物,身體也適應瞭環境,能夠呼吸空氣和走路。我們在陸地上居住、工作和玩樂,即使有時候會到海中遊泳、乘船、衝浪。人類在陸地上生活,不過有些動物則是在水裡比較自在,約有80%的生物都住在海裡。

  事實上,地球上「適閤居住的地方」大概有99%都在海洋中。「適閤居住的地方」指的是生物能夠生存的地方,海洋提供瞭很多這樣的空間,包括海麵、深海以及這兩者之間的海域。剩下1%適閤居住的地方則是陸地,也就是你我、螞蟻,以及斑馬等各種各樣的生物棲息的地方。

  海洋製造瞭大氣中一半的氧氣,也就是大多數生物──括植物──賴以生存的氣體。海洋和大氣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持續地交互作用。當風吹過海麵,會掀起海浪和推動洋流,冷卻或提高海水溫度,並帶走水氣。海洋也冷卻或提高空氣的溫度,把水氣變成雲,再以雨或雪的形態落下。沙漠中降落在頭上的一滴雨,一開始可能是離陸地非常遙遠的水蒸氣!

  許多奇妙的動物和有機體生活在海底、海上和海邊。有的海洋動物,像是鯨魚、鯊魚、北極熊、企鵝和章魚,我們已經很熟悉瞭,但是海洋還充滿瞭很多活像是科幻小說傢想像齣來的奇特生物,比如說會發光的魚、受到驚嚇時會噴齣內臟的海參,和吃死亡鯨魚骨頭的「殭屍蟲」。

  小時候我很愛在沙子裡東挖西挖,或是在美國東岸的沙灘上觀鳥,度過瞭很多歡樂的時光;長大後,一直住在美國有大浪滔滔的西北部岩岸。我真的很享受研究海洋,以去撰寫這本《終極海洋百科》,希望你們也享受潛入書中遨遊。

  你會遇到既奇特又美麗的生物,有的會以為你要吃掉牠們,有的會想你到底有多好吃。不過你的體型比大多數海中生物大得多,所以你會覺得非常安心。適應瞭海底的環境後,你會開始注意到深海充滿瞭微微的閃光,看起來就像是夏日夜晚閃爍的螢火蟲,那可能是魚在用光互相溝通,或是在吸引獵物。蝦子會閃齣亮光,作用就像是「別靠近」的警告牌;章魚逃離捕食者時,也會在身後留下一道光跡。海洋真是一個詭異又迷人的世界。

  海洋非常廣闊,有許多地方還沒有人深入探索。每年我們都會發現新的生物,研究新的海底山脈。海洋影響許多的事物,例如我們呼吸的空氣成分,房子外麵的氣溫等。如果說我們非常依賴海洋,可能會令人驚訝,因為人類畢竟不是在海底生活。但這個說法的確是事實:沒有海洋,我們就無法生存。

  身為海洋學傢,我可以在海上做研究,還能嘗試解開海洋的謎團,我覺得沒有比待在海上更棒的事情瞭。因為工作的關係,我走遍世界各地,一次又一次地發現地球有多麼的美麗,特別是海洋。海洋有時風平浪靜,有時險惡狂暴;有時清澈,有時混濁;有時寒冷,有時溫暖;有時寬宏大量,有時殘酷不堪。不管海洋多麼的喜怒無常,卻永遠充滿生機,召喚我們去探索它、認識它。好好享受閱讀本書,希望有一天也能跟你在海洋上相遇!

用戶評價

评分

關於時效性和前沿性,這是我衡量一本“終極”百科是否過時的關鍵指標。海洋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領域,新的物種被發現,新的數據模型被建立,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遠程探測技術介入之後。我希望這本書能緊跟最新的科研進展,比如對於塑料汙染對海洋食物鏈的影響的最新研究結論,或者對深海熱液噴口生物群落新的分類學認識。如果這本書是“新版”,我更期待它能修正舊版中可能存在的知識滯後點,並加入對未來海洋資源管理和保護政策的展望。一本真正頂尖的百科,必須能站在當前知識的最前沿,為讀者提供的是經過現代科學驗證的最準確、最全麵的信息,而不是停留在幾十年前的認知水平上。

评分

我對曆史和文化層麵的內容也抱有很高的期待。海洋不僅僅是生物的棲息地,更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和重要的貿易通道。我希望這本書能涵蓋一些關於海洋探索史的內容,從早期的航海傢到現代的深潛器,每一步科技的飛躍是如何改變我們對海洋的認知。此外,不同沿海文化中關於海洋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或者海洋藝術、音樂中的海洋意象,如果能穿插其中,這本書的厚度和深度都會大大增加。想象一下,一邊閱讀關於特定魚類的生物學知識,一邊能瞭解到某個漁村流傳的與之相關的古老傳說,那種知識的交融會讓人感覺整個海洋世界都鮮活起來瞭。它不應該僅僅是一本自然科學讀物,更應該是一部關於人與海洋關係的宏大史詩。

评分

閱讀體驗這方麵,我非常看重版式的設計和插圖的質量。市麵上很多科普書,內容雖然紮實,但排版擁擠,字體太小,讀起來眼睛非常纍,尤其是涉及到復雜的科學名詞和數據圖錶時,簡直是災難。我希望這本“終極海洋百科”能采用大開本、高質量的銅版紙印刷,確保那些海洋生物的色彩能夠真實還原,比如那種深海魚類自帶的熒光效果,或者珊瑚礁的絢爛層次感,都得體現齣來。排版上,要有足夠的留白,讓知識點之間能夠呼吸,圖文的對照要直觀清晰,而不是文字描述完一個生物,讀者還得翻好幾頁纔能找到對應的圖片。如果能設計一些跨頁的大幅彩插,展示海洋生物群落的壯觀景象,那絕對是收藏級彆的享受。對於我來說,一本好的百科全書,不光是知識的載體,它本身也應該是一件精緻的藝術品。

评分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的時候,主要衝著它“終極大全”這個名頭去的,希望它能解決我腦子裏那些零散的海洋知識碎片。比如,我對不同海域的特有物種區分一直很模糊,總覺得太平洋的生物和印度洋的好像差不多。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清晰的地理分類係統,比如按海域劃分,清晰列齣該區域的代錶性生態係統、特有生物的演化路徑,以及這些區域目前麵臨的主要環境壓力。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在技術層麵能有所突破,比如對於深海探測技術的發展曆程,或者深海采礦對環境的潛在影響分析,能有專業的論述,而不是泛泛而談的環保口號。如果能配上一些科學傢在野外考察的真實記錄和訪談,那就更具說服力瞭。這本書如果真的做到瞭“百科”的深度,那麼它應該能讓我這個業餘愛好者,在和專業人士交流時,也能拿齣一些有理有據的見解。我追求的是那種嚴謹的、能經得起推敲的知識體係。

评分

這本厚重的書,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光是翻開扉頁,就能感受到那種撲麵而來的海洋氣息。我一直對深海的未知世界充滿好奇,尤其是在接觸瞭一些關於氣候變化和海洋生態危機的報道之後,更加渴望係統地瞭解我們賴以生存的藍色星球。我期待的不僅僅是那些色彩斑斕的珊瑚礁和可愛的海豚,更是那些深淵裏奇特的生物,以及支撐著整個海洋生態係統的復雜機製。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本活地圖一樣,帶我穿越不同的洋流、潛入馬裏亞納海溝,甚至探索那些尚未被人類完全觸及的海底火山。如果它能清晰地解釋清楚洋流如何影響全球氣候,或者潮汐的形成原理,那就太棒瞭。我更在意的是那些圖文並茂的展示,比如一張高清的鯨魚遷徙路綫圖,或者一幅解剖圖,展示某一種罕見魚類的獨特生理結構。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而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感覺自己真的站在瞭甲闆上,迎著鹹濕的海風,凝望著無邊無際的大海。那種宏大敘事和微觀細節並存的感覺,纔是真正能抓住讀者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