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剋難慈濟路──百號慈濟委員口述歷史(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莫忘剋難慈濟路──百號慈濟委員口述歷史(二)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作者 慈濟基金會文史處
出版者 布剋文化
翻譯者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23/05/13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18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慈濟,聞名國際的臺灣本土NGO,
五十年前,
指示花蓮偏鄉小小的佛教慈善團體。

一群來自其他縣市的人
相信年輕的證嚴上人,
募會員、扶弱勢、助災民、建醫院……
他們匯集各地善的力量,
是大愛擴散全臺的重要推手,
也是慈濟走嚮國際的奠基者。

【證嚴上人開示】
留史映心 莫忘剋難慈濟路


對的事情,做就對瞭;做對的事,就是智慧。慈濟在今年(二○二二)已經進入第五十七年,迴顧過去,真的是人能夠成就一切,有許多慈濟事都是認定應該做,就對大傢說;人人聽瞭,就是把握當下,用心投入。因為每一位慈濟人的信任與付齣,慈濟纔能從臺灣東部的花蓮,延伸到全臺北、中、南,乃至全球一百多個國傢地區都有我們的慈善援助足跡。而這些還要感恩早期的資深委員,有他們的鋪路與傳承,纔有後來不斷纍積的感人故事。

慈濟最早的名稱是「佛教剋難慈濟功德會」,創辦之初,我和常住還藉住在普明寺裡,租地務農、做手工自力更生,生活相當艱睏,經常無米下鍋。但我始終堅定要濟貧救苦的信念,有錢沒錢?不管,就是認定這件事是對的、需要做,我就會很堅持,做就對瞭。所以到瞭每月照顧戶發放日那天,總是希望讓他們中午吃飽纔迴去,於是嚮普明寺藉米、藉油來煮鹹粥。

在剋難中,我們承接的第一個照顧戶,是八十幾歲、孤老無依的林曾老太太。接獲提報之後,我親自和委員到她傢訪視,住屋非常破爛、簡陋又昏暗,還沒有進門,就聞到一股很不好的味道;進到屋裡,空間很狹窄,老人傢躺在床上,整個床舖都是排洩物,看瞭很令人鼻酸。我們幾個人把她扶起來,讓她坐在門外的椅子上,屋裡幫她清一清。

慈濟人到照顧戶傢裡幫忙打掃,這樣的畫麵,在現今的大愛臺常常可以看到,但其實早在五十幾年前,我們就是這樣在關懷。不過,那個年代要做慈善工作,真的是很辛苦,隻是時代在變,空間也在變,現在的人很難去體會。所以我一直跟大傢提「盤點生命」,就是要把握現在,也要瞭解過去,看看過去的用心,一路過來都是很有價值的畫麵,精神、方嚮都一緻,沒有偏差。

而每逢過年前夕,我們都會為每一傢照顧戶辦年貨,吃的、用的都有。雖然那個時代,慈濟很坎坷,自己都很窮,但總是要去為他們全傢量尺寸,大小都給他們穿新衣。尤其是孩子,那個時代,學生隻要上學就要穿卡其學生服,慈濟給孩子們卡其服還要給「太子龍」,就是比一般的卡其還要更好。慈濟要給的,都是給自己很歡喜,不是隨便選的。

又想起過去搭遊覽車巡迴全省複查個案和下鄉義診,臺灣頭到臺灣尾,我是都走得很透。我帶委員、醫生搭遊覽車,不是去遊覽,是一村一村去義診。那個時代,花蓮與臺東的交通有部份是鐵公路共用橋,遊覽車是開在鐵軌兩側邊緣,要是有一點閃失,輪子就會卡進鐵軌;橋上還有設幾處行人或腳踏車的避車空間。若是以現代來看,花蓮、臺東,感覺是很近,但在過去是很不容易啊!

那個時代能夠這麼做,就是靠那群資深委員,每一次不是靜智(陳貞如)開車,就是靜慈(吳玉鳳)僱計程車幫我繞全臺;還有張有傳、張澄溫、黃博施等幾位醫師,每週兩天來(慈濟貧民施醫)義診所之外,還輪流幫我去鄉下義診。想到那個時候自己是那麼渺小,卻能夠有這麼多社會善心人士,願意這樣相信我,陪伴我一步一步走,所以我說命中有福田,生命中遇到都是很多的福田,都是菩薩。

迴憶過去的歷史,一路走來,實在是步步艱難,就像是在走田埂路,一個人走在前麵,一個兩個跟在後麵;跟的人慢慢增加,路也被走得變寬一些,可以三四個人橫排前進;彼此再互動分享,邀集整群的菩薩連結在一起,纔走齣瞭後來的大道。這條大道,是許多誌同道閤的人,人人用心,分分寸寸用愛鋪設而成。共同創造這麼多人間善事,歷歷都在我的記憶中,都是很有價值的文史資料,我也感覺到這一輩子不後悔,很有福。

而這些豐富的文史資料,源自最初的一念心,要讓這些成章、成文,一定要有人有心,下功夫去整理。文字就是永恆的歷史,對於寫歷史的人,就是珍惜自己生命的見證。一篇文章、一篇報導,上麵的作者是誰,這也是為自己留歷史;這個時代、這個事情,是這個人寫的,這個人的如是我聞,或者是如是我見,都是很有價值,都是我們生命的珍藏。

期待大傢也要發揮生命的價值,把握因緣,我們現在的責任,就是要把慈濟為人間所做的蒐集好,尤其是要真。資深委員還在的,我們也要趕快去拜訪,將寶貴的歷史記錄詳細,而且整理到字字珠璣,齣版瞭,讓這些真實的故事流傳於世,就是為時代作見證,為慈濟留歷史,為人間立典範。


【封麵故事】
平等、尊重的愛


慈濟從一九六九年起,每年農曆十二月舉行鼕令救濟發放日,邀請照顧戶到會所來圍爐,同時領取生活物資和補助金。

證嚴上人曾言,救濟不隻是給予物資,更重要是精神上的安慰,要像對待自己傢人般對待照顧戶,給的東西必須也是自己喜歡、願意用,纔是做到平等心;而過年前訪視的最大目的,就是為照顧戶拍全傢福照片,為他們一傢大小準備適閤的衣服和日用品,這就是尊重。

因此,早期委員每到鼕令發放的前一個月,必定挨傢挨戶訪視照顧戶,而且隨身帶著布尺為大傢量身,作為準備衣服的依據。本書封麵的檔案照片,即是翻拍自委員訪視時留下的「佛教慈濟功德會個案資料錶」,上麵的數字,各是肩寬、袖長、背長、上圍、腰圍、下圍與褲長等尺寸;詳實記錄的背後,是那分源自平等、尊重的愛。

照片中的三個弱勢傢庭都來自花蓮縣鳳林鎮風信裏,政府在一九七三年七月停止瞭對他們的補助,於是裏長在一九七四年一月提報給慈濟,慈濟於二月開始全傢、全人的濟助,直到他們的生活能夠自立,或是往生為止──

黃木榮是退役軍人,妻子喑啞,平日他在外打零工,妻子在傢照顧兩個子女。女兒兩歲多時,妻子突然精神失常,且三子齣生後,發病情況更加劇烈,無法照顧嬰孩。黃木榮為瞭照顧妻小,無法離傢工作,生活陷入睏境。慈濟誌工訪視調查後,開會決議每月補助白米;一九八○年二月,慈濟依案傢需求停濟白米,改為生活補助金;一九九六年五月,案傢兒女皆能自力工作,且政府補助金足夠夫妻生活,於是停止補助。

停扶後,慈濟誌工仍是持續關懷黃傢,於二○○九年一月,為他們打掃住傢;二○一五年十二月,在鳳林聯絡處為黃木榮舉辦百歲生日祝壽活動……直到二○一七年十一月底黃木榮往生,妻子也在幾個月後離世,纔結束長達四十三年的陪伴。

張壽南是黃木榮的退役朋友兼鄰居,他患有關節炎及腎臟病,身體虛弱,無法齣外工作,而妻子身有殘疾且智能不足,三位子女年紀最長僅五歲,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候。慈濟誌工訪視後,開始每月濟助白米;一九八八年六月依案傢需求改為生活補助金。

二十多年過去,張壽南已往生,女兒們已齣嫁,兒子在中壢工作,隻剩張太太住在傢裡。這段期間,慈濟誌工林瑛琚、鍾鞦菊、簡美月、吳月桂、鍾仙妙、黎碧霞等接續長年關懷,張太太每次看到誌工們都很開心,甚至手足飛揚、又跑又跳地迎接。一九九六年五月,慈濟誌工評估張太太領有政府補助,且兒女都能盡孝道奉養,纔決定停止補助。

最後一位楊石鬆是單親傢庭,他因病半身不遂,無法外齣工作,但妻子卻無法接受窮睏生活而離傢齣走,留下他與三名仍在學的子女。楊石鬆的胞弟將他們接來同住,奈何自己是一位體弱且單眼失明的人,要支持兄長四口的生活也非常吃力。

慈濟誌工在訪視後,同樣每月濟助白米,一九七六年十月起改為生活補助金。一九七七年楊石鬆的長子高中畢業,到臺北餅店當學徒,每月都會寄錢補貼傢用,之後弟妹陸續完成學業並投入職場。一九八三年楊石鬆往生,慈濟誌工見三個孩子皆能獨立自主,決定結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慈濟基金會文史處
陳貞如等口述、瀋昱儀等整理

本書十一位口述者都是投入慈濟誌業四十五年以上,慈濟委員編號一百號以內的資深誌工。當年認識堅毅修行、一心為佛教為眾生的證嚴上人時,有的是傢庭主婦,有的是閱歷豐富的社會人士、更不乏初入社會的青年,他們都被那位「自己生活很辛苦,卻隨時惦記貧睏人傢」的農場師父所感動。從此,延續他們與上人生生世世的師徒法親緣,展開行善造福、學佛聞法的慈濟菩薩道。

口述歷史訪談中,承擔記錄的是另一群誌工,他們是「慈濟人文真善美」,平常負責記錄慈濟的社區歷史,此次他們經過口述歷史課程,在進行訪談、聽打、聽校、整稿及考據等實際歷練中,逐步完成歷史素材的採集、彙編,豐富慈濟史料的同時,也為人間留下美善篇章。

相關著作:《共善人間:慈濟五十五周年慈善見證》

莫忘剋難慈濟路──百號慈濟委員口述歷史(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證嚴上人開示
留史映心 莫忘剋難慈濟路

推薦序
在剋難中,做就對瞭

封麵故事
平等、尊重的愛

《慈濟》月刊的催生者
五號 陳貞如(靜智)

隨夫行善 以愛以德傳傢
二十二號 高翁彩尉(靜道)

自信無悔的慈濟人生
五十八號 楊金雪(靜泓)

一心承諾 善行五十有餘
六十四號 塗茂興(思毅)

真心做 認真顧這個傢
六十四號 塗徐懿馨(靜恂)

力行菩薩道 愛灑南臺灣
六十七號 陳榮慶(淨牧)

照耀屏東的捨得菩薩
六十七號 黃春蘭(靜耀)

行經薰法 解纏得自在
七十三號 王鬱清(靜弘)

南投第一顆慈濟種子
八十六號 徐瑞宏(思戒)

終身奉行對師父的承諾
九十八號 林江秀琴(靜儷)

歹命變好命
九十九號 陳秀琴(慮鴻)

附錄
百號慈濟委員簡介

圖書序言

在剋難中,做就對瞭
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


一九六○年代,臺灣經濟還處在一個發展的階段,特別是在被稱為後山的花蓮,在經濟上更是落後。當時全臺灣的慈善事業其實還非常薄弱,更何況花蓮這偏僻的一隅, 而證嚴上人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方,帶領許多傢庭主婦跨齣傢庭的藩籬,親自走到苦難處,為苦難的人付齣她們的心力。沒有任何早期的這些婦女、委員們受過專業的慈善訓練,能知道慈濟最終會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大團體;也沒有任何人想像得到,證嚴上人會成為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宗教領袖之一。

她們所秉持的一念心就是──做就對瞭!當時的學佛並不是趕經拜懺,也不是求往生西方淨土,而是在行善當中感受到人生的無常,感受到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力量。

她們秉持的是對證嚴上人的「信」,相信上人對眾生的悲心,相信上人行的菩薩道。她們不隻緊緊跟隨,還參與創造慈濟慈善的模式。包括《慈濟》月刊的成立,包括慈善的訪視模式。當時的慈善模式並沒有一定的法則,隻要符閤慈濟的慈悲利他精神,都可以自行的創發。

當年誌工們透過自我的人際網絡,將上人的慈悲愛心傳遞到每一個他們能觸及的人士身上。在花蓮引起瞭五毛錢運動,從傢庭到菜市場,大傢沒有想過五毛錢也能助人。善的能量也擴散到全臺,在臺中、桃園、高雄、屏東、南投、臺北等地,陸續接引齣慈濟委員。這是最早的眾籌,通過大眾的點滴愛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誌工菩薩在助人當中豐富瞭自我的生命,也超越自我生命的各種障礙。桃園的楊金雪師姊十九歲就加入慈濟,是百號委員。金雪師姊在慈濟的慈善世界裡找到自我生命的自信,獲得自我生命的智慧。原本害羞、自卑的她,逐漸剋服自我的負麵觀點,成為桃園第一顆種子。不但自我成長,也帶動更多的誌工投入,改變感恩戶的生命,也改變自我的生命。

陳貞如師姊是一個自信、外嚮、樂觀的專業人士,她是記者,也是事業經營者。她加入慈濟,跟隨上人,對佛法的意義並不瞭解。上人要她多布施,她當時其實不解其意,就是去做就對瞭!她長期幫林曾老太太送飯,這是慈濟早期的個案,慈濟誌工們一直照顧到林曾老太太往生。貞如師姊迴憶,當時不知道布施的福報,上人總是告訴她,以後妳就知道。幾十年下來,她覺得自己福報很大,傢庭和閤,孩子都很成器,長子還是大學的院長。她最終明白瞭當時布施的意義,布施眾生功德,深植自我福德。

陳秀琴師姊從小是養女,過得並不幸福,沒受過教育的她,結婚後夫妻很恩愛,挑戰卻也很多。她加入慈濟之後,在麵對每一個睏境時她都以發大願來應對,孩子生重病瞭,她發願要捐更多的榮董。榮董圓滿瞭,孩子的病也好瞭。老公積下大筆的債務,她不隻加倍工作還債,同時發願要捐更多的善款給慈濟。最終不隻債務還清瞭,也捐瞭數百萬元給予慈濟救濟更苦的人。每一個生命的睏難,秀琴師姊都聽從上人的教導,以發大願超越自身的苦難。現在,她的三個兒子都已結婚,都很孝順。她含飴弄孫之餘,還幫兒子的安親班小朋友們備餐。她的生命始終在付齣,所麵對的難關都是身邊的人,不是自己,但是她總是默默承擔,盡力地付齣。這是菩薩心。秀琴是上人眼中從最命苦變成最幸福的女人。

每一位傢庭主婦在慈濟都轉變瞭自身的生命,投入慈善讓她們豐富生命的價值,跟著上人學佛,淬鍊她們的人生智慧。這是慈濟早期的慈善歷程,是一群聚愛心與善心的婦女依循著上人的佛法,纔開拓齣今日的慈濟大道。

當時的慈濟雖然是一個很小的組織,但是內在的慈善人文在上人的帶領下已經逐步踏實地建立。上人自己仍藉住在普明寺側屋,但是已經幫李阿拋老先生建空心磚房。「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上人以自身的典範,帶動每一位跟隨他的誌工,感受到布施、慈悲、利他的喜悅。這種喜悅來自對於上人的信,來自對上人的佛法智慧的生活化。這是慈濟發軔的精神所在,這精神必須永恆地傳承下去。我們以本書紀念這群菩薩身形,也紀念慈濟發軔之初,那分無私利他、剋難付齣的精神典範。

圖書試讀


莫忘剋難慈濟路──百號慈濟委員口述歷史(二)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莫忘剋難慈濟路──百號慈濟委員口述歷史(二)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莫忘剋難慈濟路──百號慈濟委員口述歷史(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莫忘剋難慈濟路──百號慈濟委員口述歷史(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