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語言與設計(下冊)

程式語言與設計(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洪國勝
图书标签:
  • 程式語言
  • 設計模式
  • 演算法
  • 資料結構
  • 軟體工程
  • 程式設計
  • 計算機科學
  • 編程
  • 下冊
  • 教科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 本書依照107技高商管群「程式語言與設計」課綱編輯而成,審定通過字號技審字第112018號,可作為技高資料處理科程式語言與設計教科書。
 
  2. 可以作為國、高中生Python程式設計入門教科書。
 
  3. 可以作為高中生考APCS術科參考書。
 
  4.可以作為大專生Python程式設計入門教科書。
软件工程与系统架构的进阶实践 面向经验丰富的开发者与系统架构师 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软件开发中至关重要的进阶主题,聚焦于如何构建、维护和优化大规模、高性能的软件系统。它并非从基础语法或数据结构讲起,而是直接面向那些已经掌握了基本编程范式,渴望将技术栈提升至工程化和架构化层面的专业人士。 第一部分:高级并发控制与分布式系统基础 本部分着重剖析了在多核处理器和大规模集群环境中,如何实现高效、安全的数据共享与并行处理。我们不再满足于线程和锁的基础模型,而是深入研究更精细、更具可伸缩性的同步机制。 1.1 内存模型与一致性保证: 我们将详细分析主流编程语言(如Java、C++、Go)背后的内存模型规范。重点阐述了“Happens-Before”关系、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s)的实际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底层机制来避免竞态条件,确保跨线程操作的可见性。读者将学习到如何在不依赖重量级锁的情况下,通过原子操作(Atomic Operations)构建高性能的无锁数据结构。 1.2 深入同步原语与并发范式: 超越传统的互斥锁(Mutex)和信号量(Semaphore),本书探讨了读写锁、条件变量在复杂业务逻辑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介绍更现代的并发范式,例如: Actor 模型: 分析了Erlang和Akka等框架如何通过消息传递隔离状态,从而构建容错和高并发的服务。 CSP (Communicating Sequential Processes): 以Go语言的Goroutines和Channels为例,讲解如何用结构化的方式管理并发流,避免死锁与活锁。 1.3 分布式系统挑战与解决方案: 在单机性能达到瓶颈后,分布式是必然选择。本章聚焦于分布式环境下数据一致性的核心难题。 CAP 定理的实际权衡: 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如数据库复制、缓存系统)如何根据业务需求在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之间做出取舍。 共识算法详解: 详尽解析 Paxos 和 Raft 算法的原理、状态机复制过程,以及它们在分布式协调服务(如 ZooKeeper 或 etcd)中的实现细节。理解这些算法是构建可靠分布式系统的基石。 第二部分:高性能数据存储与查询优化 本部分侧重于如何设计和优化数据持久化层,以应对 PB 级数据和毫秒级响应的需求。我们关注的不再是简单的 CRUD,而是数据布局、索引策略和事务隔离的工程艺术。 2.1 关系型数据库的底层架构: 剖析主流关系型数据库(如PostgreSQL、MySQL)的内部机制。探讨 B+ 树索引的物理结构、页分裂、行锁与间隙锁的差异。重点在于如何通过精准的 SQL 调优,结合执行计划分析,将低效查询转化为高效的磁盘 I/O 操作。 2.2 NoSQL 数据库的适用性与设计哲学: 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 NoSQL 数据库(键值存储、文档数据库、列式数据库、图数据库)的设计哲学。关键在于学习何时选择 MongoDB 的灵活模式,何时选择 Cassandra/HBase 的高可用写路径,以及如何设计适应最终一致性模型的应用逻辑。 2.3 分布式事务与数据分区策略: 在数据被分散到多个节点后,保证跨节点的事务原子性成为难题。本书深入探讨了: 两阶段提交 (2PC) 与三阶段提交 (3PC): 分析其局限性(如阻塞问题)。 Saga 模式: 介绍如何通过补偿性事务来维护分布式业务流程的一致性,这在微服务架构中尤为重要。 数据分片 (Sharding) 策略: 探讨基于哈希、范围和目录的服务发现模式,以及如何应对“热点数据”问题,实现负载的均匀分布。 第三部分:现代软件架构模式与演进 本部分着眼于系统层面的设计与部署,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将技术栈转化为可伸缩、可维护的生产系统。 3.1 微服务架构的实战挑战: 微服务不仅仅是拆分单体应用。本章深入探讨了在微服务生态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服务间通信: 对比同步(REST/gRPC)与异步(消息队列,如 Kafka/RabbitMQ)通信的优缺点。重点分析 gRPC 结合 Protocol Buffers 在性能和契约管理上的优势。 服务发现与注册: 讲解客户端负载均衡与服务端负载均衡的区别,以及 Consul、Eureka 等工具的作用。 分布式追踪与可观测性: 介绍 Jaeger、Zipkin 等工具如何帮助开发者在复杂的调用链中定位延迟瓶颈。 3.2 领域驱动设计 (DDD) 与限界上下文: DDD 提供了将复杂业务模型映射到软件结构的方法论。本书侧重于如何识别和划分“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s),设计清晰的领域模型、聚合根(Aggregates)和资源库(Repositories)。这对于构建出清晰边界、易于独立演进的业务系统至关重要。 3.3 基础设施即代码与云原生实践: 软件的交付和运行环境也需要被视为代码来管理。 容器化生态: 深入理解 Docker 的分层文件系统和命名空间/控制组(Namespaces/cgroups)机制,以及 Kubernetes (K8s) 的核心调度和控制器原理。 声明式部署: 使用 Terraform 或 Pulumi 等工具,实现基础设施的自动化配置、版本控制和灾备能力。 GitOps 工作流: 探讨如何利用 Git 仓库作为系统期望状态的单一事实来源,实现应用和基础设施的持续交付。 第四部分:安全、性能分析与工程质量 高级软件工程要求开发者具备在系统投入生产前发现和消除风险的能力。 4.1 系统性能剖析 (Profiling): 掌握 CPU 采样、内存分配追踪(Heap Dumps)等工具的使用,不仅是调试 Bug,更是系统优化的必备技能。学习如何解读火焰图(Flame Graphs),准确定位代码中的性能热点,区分是计算密集型瓶颈还是 I/O 阻塞。 4.2 软件安全工程实践: 讲解 OWASP Top 10 中针对后端服务的威胁,例如注入攻击(SQLi, NoSQLi)的防御、跨站请求伪造(CSRF)的机制,以及更深层次的身份认证与授权(OAuth 2.0/JWT)的最佳实践。重点在于如何在架构层面设计防御层而非仅仅在代码中打补丁。 4.3 鲁棒性设计与故障注入: 防御未知的错误。介绍混沌工程(Chaos Engineering)的基本理念,以及如何使用 Gremlin 或 Chaos Monkey 等工具,模拟网络延迟、服务宕机、资源耗尽等异常场景,以验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降级能力是否按预期工作。 本书适合作为软件架构师、高级开发工程师在职业生涯中下一阶段学习的深度参考资料,旨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大规模系统问题的工程能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洪國勝
 
  洪國勝老師高職資訊科教師退休,程式設計寫作與教學年資35年,在旗標、泉勝、松崗、文魁、台科大、全華著有Python、C#、C/C++、Java、Arduino 與自造、VB6、VB2017、PHP、JavaScript、C++Builder、JBuilder、Delphi、大學物理學等程式設計圖書,詳見泉勝網站(www.goodbooks.com.tw)。

图书目录

第六章 串列程式設計
6_1串列
6_2一維串列
6_3二維陣列
6_4 串列函式與串列生成式
6_5 串列程式設計實例演練
※6_6 tuple
※6_7 dict
※6_8 set

第七章函式應用
7-1 模組(Module)
7-2 內建函式庫的認識與應用
7-3 自定函式
7-4 全域變數與區域變數。 
7-5 函式應用實例演練
7-6 本章內容摘要 

※第八章 綜合應用實例演練
※8_1時間的運算
※8_2字串的運算

附錄:111年商科技藝競賽試題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9963251
  • 叢書系列:程式設計
  • 規格:平裝 / 180頁 / 19 x 26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編輯大意
 
  一、本書係依據中華民國一○七年教育部發布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綱要- 商業與管理群「程式語言與設計」編輯而成。
 
  二、本書分上、下冊,供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商業與管理群第一學年第一學期及第二學期,每周上課二節二學分教學之用。
 
  三、本書選擇Python 作為程式語言與設計的工具。
 
  四、使用執行結果闡述指令。例如,
  a=5;b=4 #指派或稱賦值
  print(a/b) #實數除法,得到實數商
  print(a//b) #整數除法,得到整數商
 
  五、本書教材範例豐富,所有指令都有範例解說,讓程式不只是程式,而是可以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工具。
 
  六、充分的自我練習。我們有充分的自我練習,這樣學生才能充分練習,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七、跨領域學習。本書的範例涵蓋數學、英文、資訊科技與生活科技,完全呼應與配合108課綱的跨領域教學與學習。
 
  八、本書章節前加註 ※ 者,為進階範例,教師可依實際教學進度酌予刪減。
 
  九、本書雖力求嚴謹,但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尚祈先進惠予指正。
 
洪國勝、蔡懷文 、蔡懷介、陳蘊慈謹識
www.goodbooks.com.tw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独树一帜,它成功地在学术的严谨性和交流的亲和力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作者的文笔老练而富有洞察力,没有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式的说教腔调。相反,阅读过程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耳边耐心讲解,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编程哲学深刻的理解。当遇到需要深入探讨的理论分支时,作者会适时地放慢节奏,用非常精炼而富有哲理的语句进行提炼总结,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处理方式,让人在理解技术的同时,也能体悟到软件设计背后的美学和智慧。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How),更重要的是让你明白“为什么这么做”(Why),这种深层次的探究,对于希望成为架构师或资深工程师的人来说,是无价之宝。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低调而又不失深邃的蓝色调,配合着烫金的标题字体,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庄重感。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触感细腻,油墨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记得刚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吸引的就是它的排版布局,逻辑性很强,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让人有一种想要立刻沉浸其中的冲动。特别是那些复杂的概念图和代码示例,排版得井井有条,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主题的读者,也能迅速找到切入点。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它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传递载体的尊重。书中的图文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没有那种为了充数而堆砌的冗余文字,也没有因为追求简洁而牺牲掉关键信息的空洞感。每次翻阅,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读者体验的关怀。

评分

对于工具书而言,索引和附录的设计往往是衡量其专业程度的重要标准。在这方面,这本书的表现堪称卓越。我多次利用书后的术语表和概念速查部分,快速定位到之前学过但容易遗忘的细节,效率极高。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一些关键技术点后标注了大量的延伸阅读建议,这些推荐的文献和论文都经过了精挑细选,确保了相关性和前沿性,这对于希望跟上技术发展步伐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本书的价值链被拉得非常长,它不仅解决了当下学习中的问题,还为未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积累和对整个领域未来走向的把握。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样厚重的技术著作抱有一种敬畏甚至畏惧的心态,担心自己无法消化吸收其中的庞大信息量。然而,实际的阅读体验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这本书的论述逻辑就像一条精心铺设的高速公路,每一个匝道和出口都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它没有强迫读者记住每一个细节,而是着重培养读者的系统思维能力和解决未知问题的框架构建能力。很多时候,我合上书本,合上电脑,开始在脑海中模拟书中所述的场景,这种将理论内化为思维习惯的过程,是任何单一的在线课程或碎片化教程都无法比拟的。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培养的不仅仅是执行力,更是设计力和判断力。

评分

这本书在内容组织上的精妙之处,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作者似乎深谙不同学习者群体的认知规律,从最基础的公理和定义开始,循序渐进地构建起整个知识体系的宏伟大厦。我特别欣赏它处理那些抽象概念时所采用的“具象化”策略,不是简单地抛出枯燥的理论公式,而是辅以大量的、贴近实际工程场景的案例分析。比如在讨论某些高级设计模式时,它会穿插历史演进的背景故事,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这种模式会诞生,它解决了什么痛点,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粘性”。读完一个章节,我常常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原本以为晦涩难懂的部分,在作者的引导下变得清晰可见。这绝不是一本可以囫囵吞枣的书,它要求读者投入思考,但同时又给予了充足的智力支持,让人心甘情愿地跟随作者的思路深入探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