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房屋也需要健康檢查!
在不動產的價值鏈裡面,以前並沒有所謂「驗屋」的說法,比較相近的就是「點交」,進到房屋後這邊點一點、那邊看一看,一切都有就沒問題。
如今,有了「驗屋」的出現,買賣房屋更有保障,這也成了我目前的跨界新斜槓。
驗屋,讓人安心的履約保證
「為什麼要做驗屋這件事情?」、「它在這裡面扮演什麼角色呢?」、「又為什麼需要這樣的角色?」有人可能會這樣問。
「就是彼此不信任嘛!」有些人就會開玩笑答。
以前的時代,並沒有所謂的「履約保證」,買房子哪有什麼履約保證,甚至於在非都會區,大家都是口頭都承諾,什麼時候付錢,然後就可以辦理過戶,找個代書就解決了。然而,世風日下,現代人買房哪敢輕易漏掉這個環節?不管是買預售屋、新成屋、中古屋,通通都要有個履約保證,把錢放在銀行(公正的第三方),才會覺得安心。
因此,不管驗屋是否存在一種「信任」問題,這也象徵著整個購屋流程的健康化,就跟履約保證一樣,驗屋已經演變成最後一個關卡。
當賣方告訴你:「房子好了,就可以前去點交。」可是大部分的人沒有太多買房經驗,只有去到現場看一看。等到賣方說:「好了,房子就交給你了!」這才發現好像這裡有問題、那裡也有問題,卻不知道要找誰,或者到底房子有沒有問題,自己也不清楚。於是,因應這個需求,出現了一個叫做「驗屋公司」,意即幫你檢驗房屋上上下下、裡裡外外的角色。
中古屋驗屋,攸關買賣三方的共識
若是購買中古屋,大部分都會透過仲介,此時就會考量仲介的中立性,攸關是否需要驗屋,然而過程中若有什麼事情,是否就由房仲公司出面處理?
這裡牽扯到情、理、法,好多不同的層面,對於房仲來講,他是作為兩方的橋樑,當然也會告訴買方:「我已經跟賣方確認過了,這裡不是凶宅,也沒有漏水的問題!」所謂凶宅的部分,今天先暫且不論,我們單純來談漏水這件事。
有時候賣方可能不是故意要隱瞞,他也不知道房子有什麼問題,自己住的時候好好的,甚至於有些是裝潢起來,房子賣出去了以後,才發現原來有一些問題,不一定是漏水,可能是給水系統或者是電力故障,此時才發現原來那麼複雜,卻沒有人可以幫上忙!
因此,美國大部分的州已有明文規定,一定要在中古屋買賣的過程當中,提供驗屋公司的報告,這個報告可以幫助雙方在合理的價位上,得到買賣三方(買方、賣方、仲介)的共識,重點是銀行端也可以依照這份報告,提供貸款成數。
這是一個比較高的境界,因為現在中古屋的買賣,銀行貸款主要就是看地段,也不管到底在那一棟大樓裡頭,我家裝潢得比較好、維修得比較好,隔壁棟的哪些樓層做得比較不好,銀行只要認定在這個地段,就提供這樣的一個房貸,幾乎都是以地段的價值進行評估,而沒有能力去做驗屋這件事。
可是在美國,他們是把驗屋當作一個必要的條件,我認為這個對於各方來講,都是一個好事,當然驗得越詳細是越好的。
新成屋的驗屋,重點放在防患於未然
以新屋來講,驗屋就更需要了,因為新屋的對方就是賣房子的建設方,理論上賣房子的人如果有什麼瑕疵,可能就會比較有所隱瞞,因為沒有一個中立的房仲來當橋樑?
這裡面談到各種建商不同作法的時候,其實有時候也有一點點感慨,我們跟建商買個幾百萬、上千萬的房子,他們在點交的時候,可能預想買家若是發現哪裡有瑕疵(例如:五金配件沒有鎖好、牆面沒有油漆完整等),卻用一種不合適的心態──到時候再來修就好,反正買方看到什麼,我就改什麼,沒看到就過了。
我覺得這樣的作法是不對的,換句話說,當驗屋公司的角色出現時,會讓人覺得:「你就是來挑毛病的!」呈現出一種對立關係。
在我經營這個房地產的專欄,寫了這麼久、寫了這麼多,一直關注於「防患未然」這件事,不是說挑出的毛病越多,我就越高興,並非認為這是一個負面的切入點。
因此,這次因為朋友們的邀約而被迫「斜槓」,我也希望講清楚,不要把驗屋變成是總要找一個人來挑毛病,挑的毛病越多,大家越高興,事實是正好相反,如果大家都做得好好的,降低驗屋和後續修整需求,不是更棒嗎?
驗屋公司角色,房屋健康的守門員
我常常跟朋友們在聊的時候,談到驗屋公司其實比較像「健康檢查」,意思是說,我不是醫生,沒法直接告訴你:「不行,你的血脂太高了,所以你要怎樣、怎樣處置……。」只能運用一些儀器,包括我們的技術專業分享:「你可能患有三高,可能這個椎間盤突出了,我用一些儀器跟設備,提供一個公正客觀的第三方的資料給你,要不要修、要不要改,或者是坦白講,究竟有沒有構成問題,都由你個人決定!」
因為就算是建商的牆面沒有漆好,呈現坑坑疤疤的,但是你也許覺得沒有關係,反正我全屋都要裝修,就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驗屋只是把事實點出來,但是萬一有一些人是沒有要裝修的呢?他們可能根本分不出來,以為油漆完整度就是這樣子,等到開始要裝櫃子或是等到要有家具進來的時候,才發現:「哎呀!這個櫃子也沒有辦法靠牆,兩邊還有縫隙!」到時再來討論這件事情,不是更麻煩嗎?
因此理論上,如果先找出問題的話,在還沒裝潢之前先處理,對建設公司也是比較省事,當然萬一裝潢蓋上去了,半年漏水了,那又是一個糾紛。
水電的驗屋,內行人一眼便知有沒有!
一般的集合住宅,真的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種或是產品,以水電來講,我想沒有任何一個建設公司想要把水電做不好,因為水電的維修很麻煩,可是一棟集合住宅可能100戶完工,能確保所有的這個落水頭、水龍頭、管線,通通都沒有問題嗎?有時候也很難講。
因此,在交屋前,至少把水電的部分做一個確認,我認為這些也都是必要的一環。
因為建設公司的營造發包,也是找一個水電下包,然後包工再去找水電工班,然後水電工班資歷跟經驗,可能有所落差,就把它完成了。表面上看起來當然是沒問題,但是內部有沒有問題,那可就不一定了。
在沒有驗屋公司之前,我想大家買賣房子,不管是新屋也好、中古屋也好,最容易看給排水的方式,就是把水龍頭打開,然後沖一下,觀察流水和洩水的速度是不是順暢,就這樣結束了。可是實際上在使用的時候,並不是這樣,有的人太過,就要給它開個10分鐘,如今是缺水的時局,不免覺得頗為浪費,而有些人則是開一下評估有進水和洩水就好了。
現在的驗屋可能會運用「內視鏡」,剛剛提到健康檢查,其實真的很像人體檢查一樣,採用內視鏡觀看水管的內部,把鏡頭伸進去,確認有沒有阻塞。
各位可能會想:「新房子阻塞什麼呀?」因為施工是很多人經手,有些人求方便,可能在這個施工的過程當中,遺下水泥或是一些污損物等等,使用水管的過程好像沒事,可是當我們用內視鏡檢查的時候,就發現裡面掛了很多水泥塊,甚至有一些雜物,可能已經阻塞50%。檢測的時候,感覺水路還是相當順暢,但搞不好住一段時間就會堵住了。我們當然不希望發生狀況,可是不可避免的,往往就有這些情形。
再講到電力的部分,現在的電也非常複雜,有110、220伏特,有些人買了新屋,他要「客變」,就把這個線拉到那裡、那個線拉到這邊,如果沒有經過仔細查驗的過程,只是拿顆燈泡放上去:「好,它有亮!」裡面的瓦數或是接線的部分,可能都有問題。
我們最常做的一個檢驗就是打開電氣箱,就會發現電氣箱如果是亂七八糟的線,通常這一家可能要仔細檢查,因為連一個電氣箱都很混亂,配線都排不好的話,以小看大,整體水準肯定有問題。這也是為什麼買中古屋,有些人會強調要水電重拉,這個就是重點。
其實我們也不鼓勵所有新的水管、水電,通通埋在水泥裡面,因為這已經是過時的方法,因為一旦埋進去,一到遇到需要維修的時候,就會變得相當複雜。所以遇到水電需要重拉,我們也會鼓勵明管、工業風,盡量縮短這種以後可能產生問題的方法,就是要讓消費者知道──我到底買到什麼樣的房子。
此外,現在新的馬桶已經不是密閉式,前面有做一個小開口,萬一堵住的時候,自己拿一個鐵絲勾一勾就通了。這就講到另外一個問題了,因為現在的人對於很多居家用品,他認為是一種享受,想要追求名牌,所以有人會在裝潢的時候或是建商說:「我用一顆進口馬桶,非常時尚漂亮,整體造型怎樣……。」但殊不知它可能比較容易堵塞。
我們在檢查時,也可以看得出來,建商是否有針對不同的建材設備,能夠有不同的維修或是裝置的方法,才不會造成搬進去以後,可能需要維修的地方多不勝數。
驗屋等於房子的健康檢查,努力與建商達成雙贏
不過,以驗屋公司的標準,通常會拿一些基本配置圖進行比對,絕對不是用肉眼或是儀器稍微檢測就好,還要比較當初施工有沒有確實,這些也都是驗屋公司要做的事情。
但是對於我而言,我一直不想把驗屋單純視為只是生意的心態,驗屋這件事情,就像健康檢查一樣,還是有很多人覺得說:「沒有關係,我身體很好,只要有事情,就去看醫生就好!」我覺得也未可厚非,但是有人就會相當在意,他會覺得我要定期檢視房屋狀況,總是要知道到底自己買到或住到什麼物件。
因此,我鼓勵驗屋,然而重點是建設公司或是賣方千萬不要認為反正有驗,你驗了以後,驗出問題,我再來處理,你沒有驗出問題,我就當作沒這回事,這也是不健康的心態。
我所期許的美好願景是一起讓產業更健康,共創雙贏,所以建設公司也要全力地配合驗屋公司,提早找出問題,在還沒裝修之前,維修都還是很方便的階段,讓買賣雙方,都能夠真心滿意。
誰可以來驗屋?驗屋師的標準建立
當然也有朋友會問說:「到底誰可以來驗?」除了有一些儀器設備的輔助以外,真正能夠做驗屋的工作人員,不管是土木技師或是水電的證照,或是在工地主任的工作上,都需要有相當的經驗,更要具備相關證照,我覺得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條件。
但是現在並沒有所謂「驗屋師應該長什麼樣子」,所以我們也結合一些業界朋友們共同思考,是不是需要一個協會,或是一些什麼方法,讓「驗屋師」這件事情變成好像可以有一個「標準」來依循。
我知道有很多的同業在努力這件事情,因為我對房子的事情很有興趣,我也希望用一個概念式來推動驗屋的需求,接下來勢必建立一些標準,才不會說我驗得越多,就代表我越專業,並非如此。
這就跟汽車保養一樣,108項保養、大小檢查這樣,中間就有個標準,如今的驗屋剛成為一個新趨勢,很多標準還需要業界共同努力,而且這個環節牽扯到非常多的專業人員,包括剛剛提到的裝修前、裝修後,如果覺得仍有問題,到底要請誰來判斷是這個裝潢師傅,還是那個設計師,有沒有按照當初合約給予相符的建材,做出這樣子的設計,其中的判準,就需要更為精細的驗屋。
再回頭來,談到新成屋的點交裡面,現在因為設備的複雜度,更需要驗屋公司「顧頭顧尾」,加上房子動輒千萬或以上,所要查驗的細節也就更多了。
驗屋流程,和驗屋所需時間
驗屋是以每一次的案場,以一般集合住宅來講的話,大概都是一個半小時到二個半小時之間,根據坪數的大小來計價。
因為沒有辦法驗到公設,假設一般室內面積,在這個15到20坪左右的話,也許驗屋的費用大概就是一萬到兩萬,甚至有些是更小一點的範圍,可能連一萬塊錢都不到。
然而,當我們都買了1,000萬的房子了,只需要花一點點的錢(可能連1%都不到,只有0.1%),就可以讓自己住得更安心,我認為是一個必要花費與投資。
驗屋工作最後會出具一份驗屋報告,跟健康檢查很像,並且把紅字的部分逐一拍照,比對提供出現什麼問題、產生的狀況又是什麼,買家或屋主可以依著這份驗屋報告,決定是不是亟需解決的問題,如果是問題,就需要去維修;如果不是問題,至少也能心知肚明,我知道這個房子某些地方可能有問題,但我就是不想要重新油漆,在那兒擺個櫃子也是很好。
因為並非所有的缺點都需要維修,就跟健康檢查報告一樣,不是所有的紅字,都覺得好像很嚴重,必須趕快處理。但是它會讓你知道,你的房子(身體)到底長什麼樣子,有哪些需要特別留意的地方(部位),作為未來需要定期觀察、持續追蹤的選項。
當我們越瞭解自己的房子,越能夠幫助自己做出正確的決策,至於要裝修到什麼程度,就看個人了。有些人喜歡買現成的家具,放一放就好,因為擺放家具跟裝潢固定還是有不同,一切因人而異。
很多建商可能會認為:「哎呀!反正你都要裝修,跟我買這麼貴的房子,這個地方隨便做做就好,到時候你還是會用裝修去處理它!」千萬要杜絕這種心態,我希望用驗屋的角度,回過頭來讓建商從做好規劃開始,在興建的過程就要讓各個層面、各種細節達到基本水準,讓整個產業良性化、正常化,甚至於往健康的方向持續發展,才是共好的結果。
?驗屋標準,驗屋師的證照
關於這部分,也考量到未來是否推動一些驗屋的標準建立,跟驗屋師的證照。如果大家越來越重視的話,政府相關單位未來應該要朝此方向推動,才有機會達成共識。
現在買賣雙方難免偶爾有對立關係,我也希望透過自身努力,不管是在媒體界,或是在這個行業裡面,希望站在一個比較公正客觀的立場,把一些買房訊息,或是如何挑選好房的資訊,告訴更多的朋友,這才是我覺得比較開心的事情。
而且對於正常的建商,他們肯定是坦然面對,因為一定是驗得越詳細,對他的品質越有認證,口碑也就越好。如果被檢驗了一大堆,都沒有問題,反而變相也是一種廣告宣傳,只有不良建商才會不希望你驗屋。
我們當然希望建商把「交屋」這件事情,看得更嚴肅一點、隆重一點,把這個房子整理好。
以前買房子是稍微點交一下,點交完畢之後就送上一個交屋禮,就算大功告成!入住的同時,其實自己什麼也都搞不清楚,因此未來就是期待這個驗屋程序,能夠越來越精準,讓它變得一項專業,期許大家都夠開開心心地入住好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