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建築女子風格設計旅店選:入住建築大師之作、百年銀行&小學、森林別墅、京町傢民宿⋯⋯享受專屬你的泊食慢時光

東京建築女子風格設計旅店選:入住建築大師之作、百年銀行&小學、森林別墅、京町傢民宿⋯⋯享受專屬你的泊食慢時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昀蓁
圖書標籤:
  • 東京
  • 建築
  • 設計
  • 旅店
  • 民宿
  • 日式
  • 慢生活
  • 文化
  • 旅行
  • 住宿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今晚,日本經典建築空間隻專屬於你!
讓東京建築女子帶你Check in東京、京都、沖繩、輕井澤⋯⋯到北海道,
入住小資獨特×故事空間×頂級經典的風格旅宿,
與東利恵、隈研吾、安藤忠雄、蘆澤啓治⋯⋯等52位大師&設計品牌相遇,
盡情感受非日常的空間體驗,探索風格旅宿的巧思與驚喜!

  旅行時,你會挑選怎麼樣的旅宿,作為每日的居所?
  身為旅居日本的建築師,隨著旅行與工作經驗纍積,
  李昀蓁深刻感受到入宿獨特空間、接受旅宿悉心的款待,
  讓「過夜」除瞭休息以外,更擁有獨特的體驗,身心靈都元氣飽滿!
  在有限時間與預算內,想感受獨特日式氛圍、閱覽豐富空間細節,
  就跟著東京建築女子,讓旅居日本的住宿時光,也成為餵養精神的藝術巡禮!

  ◆Check-in 日本獨特旅宿,將名傢建築融閤非日常生活體驗,
  發現旅宿與設計的無限可能!

  李昀蓁說:「長途旅行時,除瞭到處探訪建築作品,旅宿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甚至成為我這幾年旅行的主要目的。像旅宿這樣提供非日常生活體驗的空間裡,有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角落,有時也富有許多實驗性與挑戰性。」

  李昀蓁以優雅又帶有詩意的攝影風格,敏銳且充滿生活感的文字,精選當代建築大師如東利恵、清傢清、隈研吾、安藤忠雄、中村拓誌、二俁公一⋯⋯等,以及日本設計、MOUNT FUJI ARCHITECTS STUDIO、ReBITA inc等品牌團隊所設計的42座旅宿空間,引領讀者入宿獨特的場域,感受有趣的住空間,輕鬆進入光、影、建築與日常的動人樂章。

  ◆捨不得闔眼入眠!探訪經典飯店、大師設計旅店、舊建築再造場域,
  享受停留在日本的泊食慢時光!

  「建築傢所設計的旅店,打破瞭過往我們所認知的型態,讓每一天的行程終點,都還是令人興奮驚奇!」──東京建築女子・李昀蓁

  本書精選由知名建築師所設計的經典空間、舊建築再造的場域,以及結閤地域特色的年輕品牌等,更分享李昀蓁以建築師眼光所觀察的迷人細節,提供豐富多元的嶄新體驗與獨特光景!

  ▍入住建築大師設計的經典空間,感受時代風華&貼心服務
  ・一生至少入住一次!輕井澤、箱根與東京品川的西武集團王子飯店
  ・打開感官,入住沖繩、北海道、東京、大阪等地的星野集團旅宿與虹夕諾雅係列
  ・探訪隈研吾、阪茂的建築起點,或在瀨戶內海入住安藤忠雄的設計旅宿

  ▍拜訪與地域共生的旅店品牌,體驗結閤在地文化的時髦設計
  ・感受新型態溫泉旅館、大浴場與露天溫泉,和充滿實驗性的空間
  ・造訪現代和風、共享旅店的年輕品牌,體驗當地交流活動與熱情款待
  ・下榻東京的獨特型態旅宿,在膠囊旅館體驗睡眠分析,也看見不同角度的都心風景

  ▍遇見有故事的旅宿建築,感受空間量體所蘊含的文化與感動
  ・穿越時空,留宿於百年銀行建築、明治時期的京都小學和任天堂舊本社社屋
  ・尋訪森林獨棟別墅、京町傢民宿,像是入住朋友傢般的溫暖風格體驗
  ・附有讓人難以忘懷的餐廳、咖啡館或酒吧服務,即使不住宿也能享受旅宿風光

  除瞭深度介紹日本獨特的旅宿建築,書中也記錄李昀蓁對空間與地域、旅行與生活的觀察,她以平易近人的生活語彙,將建築帶迴一般人的日常,領我們探索旅店場域的故事與底蘊,深刻感受日本專屬的建築文化。

本書特色

  1.旅日女子建築師的第一手觀察,以旅人+建築師的視角觀察,領你於紙上漫遊當代大師經典建築!

  2.以日常語彙解析建築,探索空間場域的故事與底蘊。

  3.每座旅宿皆附上相關資訊DATA,說明建築師、年份與所在位置。

誠摯推薦

  東利恵/日本建築傢、星野虹夕諾雅係列旅店建築師
  李清誌/都市偵探、建築學者
  方瑋/都市山葵、方瑋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黃介二/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主持建築師
  謝宗哲/東京大學建築博士
  安田夏樹/既視未視Hunter、王子大飯店颱灣區總經理
  吳東龍/日本設計觀察傢
  張維中/作傢
  陳頤華/日本文化誌《鞦刀魚》總編輯
  施清元/攝影師
  Linn/旅日部落客

  「如果說詩意地棲居是生命中的重要訴求,那麼能夠在旅行中作為相對長時間停留/暫時性居所的旅店,就扮演瞭成就這項美好憧憬的絕對要件。如果居住帶有存在的意涵,那麼旅店就成瞭旅人在那個場所曾經存在的印記。」──謝宗哲/東京大學建築博士

  「建築是由許多人參與設計、許多人一起施工而完成──雖然總有一天會腐朽,就如同人類一般。透過東京建築女子的觀點與文章,讓我們想像、感受建築物的呼吸,並一窺在其中的人們之生活。」──安田夏樹/既視未視Hunter、王子大飯店颱灣區總經理

  「時不時地會和昀蓁聊到近期的旅館發現,從她的體驗和描述中,總會對那些尚未入住過的日本旅館產生濃烈的好奇心。昀蓁總還會不藏私地分享附近有哪些必訪景點,當中包括瞭她建築師身分細膩又專業的觀察,現在書寫成冊瞭,無論圖文,對於喜愛旅館的朋友來說都是至福的分享!」——吳東龍/日本設計觀察傢

  「疫後,人們對旅行的意識改變不少,不再執著於要塞多少行程,而是更重視每一瞬的品質。然而昀蓁沒有變,在新書中,她依舊用她理性的建築專業,以及感性的人文視角,描繪一間間值得細品的日本旅宿。」──施清元/攝影師

  「為瞭入住某傢旅宿,規畫一個假期與留白的行程,隨意探索當地,這幾年特別喜愛這樣慢步調的旅行。昀蓁的文字與攝影讓人重新認識設計旅店的魅力之處,已經迫不及待要帶上這本書展開下一次的旅行瞭。」──Linn/旅日部落客
 
建築的韻味與旅居的藝術:一場跨越時空的城市漫步 圖書簡介 本書並非聚焦於東京特定風格的住宿體驗,而是一部深入探討全球範圍內,建築如何與居住空間、曆史文脈、地域文化以及個體生活哲學交織融閤的深度隨筆集。它帶領讀者離開對“網紅打卡點”的淺嘗輒止,轉嚮對建築本體的敬畏與對生活方式的探索。我們將目光投嚮那些默默訴說著時代故事的建築,解析其設計語言背後的深層意涵,並思考如何在這些獨特的空間中,尋覓到屬於自己的“慢時光”。 第一輯:光影與肌理的對話——建築的物質性 本輯著重於建築的“身體”——材料、光綫和構造。我們探討的不是哪種風格更“上鏡”,而是建築材料本身所承載的溫度和時間感。 混凝土的哲學: 我們將追溯從勒·柯布西耶到安藤忠雄,混凝土如何從工業時代的産物,演變為錶達沉靜、內省精神的媒介。探討清水混凝土在不同氣候帶下的錶現,它如何吸收光綫,映照齣周圍環境的細微變化。我們將分析那些巧妙利用混凝土的體塊、轉摺和空洞,來引導居住者的視綫和步伐的實例。這不是關於“如何裝飾”混凝土,而是關於“如何感受”它所帶來的重量與永恒。 木材的記憶: 從北歐的極簡木結構到日本的傳統榫卯工藝,木材是連接自然與人居最直接的橋梁。本章深入研究木材的生命周期——從選材、乾燥到老化過程中的色彩變化。我們考察那些堅持使用未經處理或最少處理的木材的建築師,如何通過木材的紋理、氣味和觸感,構建齣富有生命力的室內環境。這不是民宿指南,而是對可持續建築材料的敬意,探討木結構如何實現呼吸與適應。 光綫的雕塑: 光綫是建築的靈魂。本輯詳細分析不同地域的采光智慧。例如,在炎熱地帶,如何利用深邃的簷口、格柵和庭院(如地中海或摩洛哥傳統建築)來柔化強光,創造齣動態的陰影圖案;而在高緯度地區,如何最大化地捕捉低角度的陽光,使其均勻地灑滿室內。我們將解析路易·康對“自然光與空間關係”的深刻理解,以及現代建築如何通過智能遮陽係統,平衡功能性與詩意。 第二輯:場域的召喚——曆史、地域與場所精神 本輯聚焦於建築如何迴應其所處的“場域”(Genius Loci),以及如何在繼承與革新之間找到平衡。 舊瓶裝新酒的藝術: 我們不討論如何將老建築改造成連鎖酒店,而是深入研究“再利用”的復雜性。分析成功案例中,建築師如何精確地辨識齣舊建築的“結構記憶”和“文化烙印”,並以剋製但有力的現代手法進行介入。例如,如何在一個廢棄的工業廠房中,保留其粗獷的機械美學,同時植入適應當代生活的高效能係統,實現曆史的“活化”,而非簡單的“修復”。 地域性的再定義: 現代建築常常麵臨“全球化”的同質化威脅。本章探討那些拒絕被模闆化的建築實踐。例如,在多雨的地區,建築的屋頂形態如何演變以適應降水;在地震帶,結構係統如何錶現齣彈性與韌性。這要求建築師深入理解當地的工匠技藝、氣候模式以及社會結構,創造齣既能抵抗自然侵蝕,又能反映在地身份的獨特語匯。 流動與界限: 探討室內空間與室外環境之間模糊的界限。分析那些通過開放式布局、可滑動隔斷或介於兩者之間的過渡空間(如廊道、半室外露颱)來模糊內外定義的建築。這種設計策略旨在打破居住者與自然的物理和心理隔閡,強調居住體驗的連續性與沉浸感。 第三輯:居所的內省——居住的哲學與時間性 本輯超越瞭建築的物理形態,轉嚮其對居住者心理狀態的影響,以及空間如何承載時間的流逝。 極簡背後的豐饒: 深入剖析“少即是多”的真正含義。極簡主義並非指空無一物,而是指去除不必要的視覺噪音,以凸顯少數精選物品(傢具、藝術品或建築本身)的價值。我們將分析如何通過精確的收納規劃、隱藏式的服務係統,營造齣一種視覺上的寜靜,從而為居住者的思緒騰齣空間。 日常的儀式感: 考察那些細微但關鍵的設計元素如何提升日常生活的質量。例如,廚房操作颱的高度設計如何影響烹飪時的身體感受;樓梯的坡度和扶手的材質如何影響每日的上下移動;臥室窗景的框取如何定義早晨醒來的第一印象。這些細節共同構建瞭居住的“節奏感”和“儀式感”。 時間的痕跡與居住者的參與: 優秀的建築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美。本章討論如何設計一個“允許被使用和磨損”的空間。傢具的陳舊、牆麵的劃痕、日曬留下的印記,都是居住者與建築共同創造曆史的證據。我們探討那些鼓勵居住者進行個性化調整和維護的建築設計,從而使居所真正成為“自己的地方”,而非一個靜止的博物館展品。 結語:在停頓處構築意義 本書旨在提供一種批判性的視角,鼓勵讀者在麵對任何居住空間時,超越錶麵的裝飾和風格標簽,去探尋建築背後的邏輯、材料的溫度、以及空間如何塑造我們的心境。它是一次對建築美學、曆史傳承和個人生活哲學的深刻邀請,幫助我們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一處可以駐足、沉思並重新校準自我的“泊岸之地”。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昀蓁


  高雄人,現居東京。成功大學建研所畢業、一年半的颱南建築師事務所勤務,取得颱灣建築師執照後移居日本,目前任職於東京的建築師事務所。

  因為喜歡日本現代建築而前往日本工作、生活,以東京為據點,在日本各處以建築為主題展開旅行,喜歡在地圖上將想看的建築標上星號,以影像與文字記錄那些風景。

  2017年夏天開始,成為小日子雜誌的網路駐站作傢。2018年年底,齣版第一本書《東京建築女子:空間巡禮、藝術散策,30趟觸動人心的設計旅行》。2020年再次以建築為主題,齣版第二本書《東京建築女子的日本建築選品》。
 

圖書目錄

自序
楔子/在旅店中醒來,迎接新的一天
 
輯一/西武集團重迴風華時代,建築傢設計的王子大飯店
01. 湖畔的優雅弧形旅店|輕井澤皇傢王子大飯店
02. 奇幻森林裡的祕密基地|箱根蘆之湖皇傢王子大飯店
03. 東京品川華美而溫柔的設計|新高輪格蘭王子大飯店
 
輯二/星野集團展現獨特色彩的日係旅店品牌龍頭
04. 擁抱整片南島海洋|虹夕諾雅 沖繩
05. 冰湖上的溫泉旅館|界 波羅多
06. 結閤趣味與設計的都市旅店|OMO5 東京大塚
07. 廣闊大草坪上的都市型設計旅店|OMO7 大阪
08. 自行車友善的車站旅店|BEB5 土浦
 
輯三/UDS株式會社.跨足旅宿業的地方創生&城市企劃公司
09. 繁華都心裡的新型態溫泉旅館|ONSEN RYOKAN由緣 新宿
10. 親切下町裡的都會旅店|HAMACHO HOTEL & APARTMENTS
11. 充滿實驗性的率性房間|all day place shibuya
 
輯四/THE SHARE HOTELS.與地域共生的年輕旅店品牌
12. 隅田川旁的年輕旅店|LYURO 東京清澄
13. Cozy京都,現代和風旅宿|RAKURO 京都
14. 連結、轉譯新舊金澤文化的共享旅店|KUMU 金澤
15. 大方不造作的樸實旅店|MIROKU 奈良
 
輯五/都市型設計旅宿.在東京感受時髦生活
16. 下町的時髦風格旅店|DDD HOTEL
17. 競技場旁的木格子|三井花園飯店-神宮外苑東京普米爾
18. 「最小限」的住宿體驗|9 hours 水道橋
19. 都市公園裡的年輕旅宿|sequence MIYASHITA PARK
20. 繁忙青山街頭的時髦旅宿|THE AOYAMA GRAND HOTEL
 
輯六/設計型特色旅宿尋訪日本各地的建築師作品
21. 隈研吾的起點|雲之上旅店
22. 住進安藤忠雄的設計裡|Benesse House Park
23. SUPPOSE DESIGN的黑色旅店|HOTEL CYCLE ONOMICHI U2
24. 建築師阪茂的第一座旅店|SHONAI HOTEL SUIDEN TERRASSE
25. 別府邊際,颱地上的紅色旅店|GALLERIA 禦堂原
26. 小丘上的新型態旅店|白井屋旅店
 
輯七/舊空間,新靈魂舊建築再造的設計旅店
27. 日本靈魂的北歐設計|Hotel K5
28. 延續小學歷史底蘊的上質旅宿|The Hotel Seiryu Kyoto Kiyomizu
29. 有著歷史底蘊的率性風格旅店|ACE Hotel Kyoto
30. 迴到1930年的任天堂總部|丸福樓
31. 變身質感旅店的昆布倉庫|NIPPONIA HOTEL 函館港町
 
輯八/民宿&獨棟旅宿介於旅宿與傢之間的溫暖空間
32. 森林中的獨棟旅宿|輪之傢/屋之傢
33. 不疾不徐、自在安舒,令人放鬆的京都旅宿|MALDA Kyoto
34. 在獨棟京町傢旅宿,體驗一夜溫暖京都|京の溫所 禦所西
35. 石捲工房的溫馨小屋|石捲 Home Base
 
輯九/旅宿建築與其他服務不住宿,也可以享用旅宿風光
36. Bellavista Spa & Marina 尾道 / Restaurant:Main Dining Erretegia
37. TRUNK(HOTEL) / Bar:TRUNK(LOUNGE)
38. 尾道 LOG / Café:CAFÉ・BAR Atmosphere
39. toggle hotel suidobashi / Café:toggle
40. MAJA HOTEL KYOTO / Café:CAFÉ AALTO
41. 岡山 A&A
42. hotel Siro
 
後記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329221
  • 叢書係列:探索紀行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7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前言

  東京建築女子第三本書要寫些什麼,幾乎是每個月寫專欄文時都會齣現的小煩惱。最初喜歡日本建築的原因,是因為被獨棟住宅設計裡的那些挑戰所吸引,實際住到日本後,對他們的「住文化」產生瞭興趣,研究、閱讀瞭書籍後,也在「every little d」每月專欄裡分享過關於日本住文化的文章。第三本書曾想分享日本各種不同的住宿型態,後來想想,自己在工作上經常碰觸到的「旅店設計」,也是「住宿」的另外一種型態。無論是因為工作或私人的旅行,經常在探訪建築時順道入住有趣的設計旅店,對我來說,是寶貴的學習,也是經驗的纍積。

  在東京建築師事務所的工作,與旅店設計有著很大的連結,托老闆的福體驗瞭幾間高級飯店,自己旅行時也會特別探訪知名建築傢操刀的旅店;無論是風華絕代的經典旅宿、時髦的都市型旅店,甚或是建築傢展現無數創意的設計型空間,旅店型態有瞭許多有趣的變化,新的概念與新的火花,不但展現與以往不一樣的觀點,也讓人大開眼界。

  這幾年雖然還是有好幾次的建築齣走,但比起當初似乎少瞭一點熱情與衝勁,行程也寬鬆瞭不少,相較於過去那樣匆忙地走訪建築,現在更享受在每個點停留時所感受的空間氛圍。近期的幾次齣走,「旅店」更成瞭行程中的重點之一,建築旅行中觀察、體驗的「旅店設計」,也成為旅途中令人驚喜的一部分;而且,能在有趣的空間裡好好睡上一覺,更讓隔日旅程充滿精神與元氣。

  在《東京建築女子》、《東京建築女子的日本建築選品》匆忙的建築旅行之後,好好休息一下,這本書將分享這幾年體驗過的日本旅店,以及體驗旅宿時經常會注意的小細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