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櫻二集

梅櫻二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瀋西城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四十七年前,我寫瞭《梅櫻集》,到今年二〇二三年,相隔四十七個年頭,方再齣版瞭《梅櫻二集》。有幾篇如今看來,似未過時,尤其是〈新感覺派與新興藝術派〉一文(刊七六年的《明報月刊》),除瞭介紹日本近代兩個著名的文學流派,還隱含著我的文學觀:「反對隱晦難明,文字歐化。」當年以為會有附和追隨者 ,結果寥寥無幾。四十餘年後的今日,這種早被日本文學傢摒棄的文學觀念,仍舊行屍走肉地存活著。除瞭〈新感覺派〉,還有記述鬆本清張、井上靖、東洋歌舞伎、東洋刀劍等的幾篇文章,花瞭不少心思,希望我的讀友們都能得讀,你們的喜歡,正是作者最大的榮耀和幸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瀋西城


  原名葉關琦,上海人,四歲來港,接受英式教育。七十年代初,遠赴日本,研習日語,遍讀名著,尤崇榖崎潤一郎和永井荷風。迴港後,從事文字工作,編過經典電視劇《京華春夢》,寫過電影《龍虎風雲》等。及耳順,專事掌故文化創作,倡議雅俗共賞,近年結集成書有《梅櫻集》、《舊日滄桑》、《舊日風景》、《舊日煙雲》、《懷舊錄》、《西城紀事》、《西城憶往》、《江湖再聚——武俠世界六十年》、《陳惠敏傳奇》、《星球頑童:倪匡傳奇》、《西城文選:舊夢依稀》和《夢迴香江》等。

圖書目錄

梅櫻集序 瀋西城

【梅之捲】
奇女子李香蘭(譯)
喀什葛爾遊記(譯)
我所認識的鬱達夫(譯)
鬱達夫的〈鹽原十日記〉(譯)
最新發現的鬱達夫資料(譯)
有關魯迅作品的日譯
記我的叔父藤野嚴九郎(譯)
《阿Q正傳》日譯者——井上紅梅
追悼魯迅三友(譯)
《人民中國》日文雜誌主催:京劇前途座談會(譯)
金庸小說在日本

【櫻之捲】
我與推理小說
武者小路實篤淺談
迷失、彷徨的村上春樹
從新感覺派到新興藝術派
閒話東洋歌舞伎(譯)
默默耕耘的老人——記翻譯傢本橋春光教授
東洋刀劍談
日本武士道與西歐騎士道
日本作傢寫稿的怪癖
鬆本清張先生印象記
井上靖其人及其作品

圖書序言



梅櫻二度開落
黎漢傑


  二〇二〇年,我替西城叔叔復刻瞭一九七六年波文齣版的《梅櫻集》,他和我說其實當年還有寫過、翻譯過不少和日本有關的文章,隻是後來沒有結集。現在年紀大,發錶在哪裏,也忘記得一乾二淨瞭。我就拍心口話,包在小朋友身上。叔叔倒一臉疑惑地問,真有辦法?

  幸好以前任職大學研究助理,找資料,對我不難。從香港、颱灣兩地大學的資料庫,找到不少叔叔文章的發錶記錄,粗略計算,就有《大大月報》、《大任》、《大成》、《七藝》、《南北極》、《明報月刊》、《明報》、《星島日報》、《益智》等報刊,另外加上一篇收錄在他翻譯鬆本清張《霧之旗》的訪談記(當時是作為代序),已達十萬字之數,傳給叔叔,他立即打來,欣喜重見齣土文物之餘,更對我感慨:原來當年寫瞭那麼多,想不到,真想不到!

  本書名曰《二集》,文章重點之一自然是延續《梅櫻集》中日文學、文化交流這個課題、尤其是魯迅、鬱達夫,佔瞭不少篇幅。鬱達夫的主要關於考據鬱氏生平,魯迅部分則涉及日本友人交往、作品日譯源流。其他如陳舜臣、李香蘭等,則讓讀者瞭解著者的生活麵貌,尤其李香蘭,在當年李氏自傳還沒有完整翻譯齣版,可說是非常有價值的文獻資料。

  至於如〈東洋刀劍談〉、〈日本武士道與西歐騎士道〉、〈日本作傢寫稿的怪癖〉等介紹日本文化,取材理趣兼備,同時切入比較視野,即便是今日齣版的同類著作,撰寫的角度也大抵不過如此。

  最後,也是篇幅最多的,就是關於日本作傢的文章。如果說〈從新感覺派到新興藝術派〉與〈井上靖其人及其作品〉資料詳實,條分縷析,梳理文學流派與個別作傢細緻入微,是以理勝;則〈默默耕耘的老人——記翻譯傢本橋春光教授〉與〈鬆本清張先生印象記〉以人為中心,有故事,也見到作者自己的身影,就是以情勝。兩者相比,我更喜歡後者這一類文章。本橋春光與青年瀋西城的相遇,意外造就瞭一本《現代中國短篇小說選》的誕生,收錄其中的就有劉以鬯作品《對倒》的短篇版本。雖然,書本麵世過程一波三摺,但最後還是順利齣版,可說是港日之間一次特別的文字因緣。

  至於〈鬆本清張先生印象記〉,以一萬多字的長捲,敘述一日之內兩人的相處,除瞭知曉鬆本清張創作小說的背後功夫,更難忘的是,對鬆本清張的推理小說,瀋西城與鬆本清張自己的評價與分析,這點尤其難得。難怪,這篇多年舊文已有日譯本,刊載在《鬆本清張研究》年刊瞭。

  迴顧這批文章,大多寫於七十年代,當年還是風華正茂的瀋西城,會否想到曾經摘下的片片櫻花與梅花,五十年後還有機會再看到二度的開落?

二○二三年五月二十七日

圖書試讀

從新感覺派到新興藝術派

前言

紅野敏郎在《明治之文學》捲首曾經有過一番感嘆說——「近代日本文學的發展、實非簡單,此乃猶如沒有羅盤的船,彷徨、奮鬥於暴風雨中。在這趟航海旅程裡,日本由封建製度進入近代資本主義,受西洋文學怒濤與近代日本社會急激變化所侵擊。在整個過程中,所得所失,自亦多有。」以紅野敏郎對日本近代文學研究之深,所發如上述的感慨,當然有所根據,而事實上短短一百年間的日本近代史,其繁複錯雜,直如一部廿四史,教人不知從何著手纔能理齣一個頭緒來。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降,西學東漸,江戶近世文學那種功利主義,逐漸為有識之士所摒棄,加以一般時人崇洋成狂,因之文學的格式,陸續西傾,而坪內逍遙所著的《小說神髓》,便是一部以西洋文學理論為主而寫成的小說理論。逍遙所提倡的「小說以寫人情為主」,以現時的標準看來,自非新意,惟在當時,卻是一服對癥下藥的良劑。逍遙之後有二葉亭四迷,尾崎紅葉等輩總其成,至此日本近代文學已具初步基盤。

明治三十年,浪漫主義成為日本文壇的主流,泉鏡花,國木田獨步以哀怨古怪筆觸,寫男女之間的情事,其細膩動人之處就連尾崎紅葉的《金色夜叉》也有所不如。浪漫主義的下一個浪潮便是自然主義。以文學發展的標準來衡量日本近代文學的擴展,明治四十年代自然主義盛行之期,乃就是日本近代文學收穫最豐富的時刻。著名作傢島崎藤村、田山花袋、德田鞦聲、岩野泡鳴、正宗白鳥、夏目漱石、森鷗外,都是這一時代的巨匠。夏目漱石、森鷗外對中國五四時代的作傢的思想,啟發頗大,其中尤以曾經留學東洋,如周作人、魯迅、鬱達夫等所接受的影響更深。魯迅的筆觸很見諷刺的氣味,周作人說他有部分得自夏目漱石的薰陶。至於周作人他自己,所受的影響就更多。收錄於《立春以前》一書裡麵的〈明治文學之追憶〉中雲——「我與日本文學的最初的接觸,說起來還與東京朝日新聞有關……那時夏目漱石已經發錶瞭《哥兒》,繼續寫著《我是貓》,不久辭去大學教授,入朝日新聞社,開始揭載小說《虞美人草》……夏目以外我所佩服的文人還有森鷗外……森氏著作甚多,我所喜的也隻是他的短篇,收在《分身與走馬燈》、《涓滴》、《高瀨舟》以及《山房劄記》各集中。」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