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力與同理心

共情力與同理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葉鴻羽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生活壓力不斷擴張的今天,現代人如何纔能不囿於自我的痛苦,得以打開心房,體會他人的悲歡,與他人建立融洽而持久的關係,這正是幸福人生的必修課,而這當中需要的就是啟動與生俱來的天賦:共情力與同理心。
 
  作者在書中位讀者們全方位地深入解讀共情力與同理心的各個麵嚮,旨在激發現代人的共情天賦,期許藉此讓我們與整個世界產生更多連接,得以在融洽的人際關係中,不斷獲得自我發展的力量。
 
  ★案例直觀生動
  本書列舉許多影視作品和生活案例,充分展現共情力與同理心的應用和實際作用,為處於巨大壓力和人際睏境中的現代人指引方嚮。
 
  ★分析簡要精準
  立足於現實社會中,作者參考眾多經典理論、學術研究與實地調查,針對共情力與同理心在現實生活中的錶現和意義,做齣既專業且實用的分析與指導。
 
  全方位解讀共情力與同理心的含義、錶現、作用、類型、實施方法和錯誤的應用,以此激發現代人的共情天賦,讓你、我皆可成為受歡迎的溝通高手。
 
  ★方法簡單易行
  在書中提齣具體的生活案例,並以此進行人物的性格分析和解答,接著提齣有效的應對策略,幫助讀者們釋放壓力,增強情緒的感受力和溝通優勢。
 
真情推薦
 
  小虎老師(羅鈞鴻)|《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作者、Podcast 主持人
  林依柔|聲語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黃之盈|暢銷作傢/諮商心理師
  陳誌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傢
  瑪那熊|諮商心理師、溝通講師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 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葉鴻羽
 
  知名心理作傢,心理諮詢師,緻力於心理學科普讀物創作,尤其對大眾心理學有深入的研究,代錶作品有《怪癖心理學》、《犯罪心理學》、《心理學與心理暗示》等,其作品長期佔據心理學圖書暢銷榜,深受讀者喜愛。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共情力」增強我們的感知能力
1.1 共情是天賦,也是能力
1.2 幫助他人,讓自己更快樂
1.3 共情力讓愛更長久
1.4 善用共情力去理解他人心思
 
第二章 共情類型:瞭解自己的共情天賦
2.1 身體共情:可傳遞的身體疼痛
2.2 情緒共情:深度交流帶來的孤獨感
2.3 認知共情:與他人產生「理性」的共情
2.4 萬物皆共情:細細感受周遭人事物變化
 
第三章 共情式傾聽:換位思考,理解對方立場……
3.1 將注意力聚焦在對方身上
3.2 走齣「以自我為中心」的視角
3.3 領悟他人的感受
3.4 「傾聽」的四個層次
3.5 讓「心理」互相交換位置
 
第四章 共情障礙:錯誤的人際互動,讓你深陷壓力之中……
4.1 共情力過強,煩惱多更多……
4.2 情感的連接VS.共情力發展
4.3 沒有情感的共情力
4.4 將他人視為物品
4.5 猶如雲霄飛車一般的情緒失控
4.6 接受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
4.7 小心共情力被惡意利用
4.8 當共情力遭遇偏見時……?
 
第五章 「同理心」讓我們彼此相連
5.1 深植人性之中的善念
5.2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5.3 與他人心靈相通的能力
5.4 同理心讓你的自我感覺變得更好
5.5 透過後天訓練而來的同理心
5.6 權威宰製下的「從眾」心理
5.7 阻斷情感反應的距離,有多遠?
5.8 同理心的侷限
 
第六章 挑戰錯誤的認知:同理心的療癒作用
6.1 打開「自我察覺」之門
6.2 競爭造成的心理壓力
6.3 社會共同支持的療癒能力
 
第七章 走齣自我,走進他人內心–輕鬆改變人際關係
7.1 負麵情緒所帶來的脅迫……
7.2 你對我敞開心扉;我對你坦誠相待
7.3 想一下再說–拒絕迅速下評斷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共情力1與同理心相輔相成。
 
共情力讓我們對他人的處境感同身受,同理心讓我們設身處地為對方考慮,將心比心。與人性中自利的一麵相對,共情力與同理心構成瞭人性中利他的一麵,兩者對立統一,纔是完整的人性。自利讓我們追求個人欲望的滿足,與他人競爭;利他則促使我們互惠互助,彼此閤作,在他人陷入睏境時施以援手。沒有自利的驅動力,人類社會就失去瞭競爭的活力和進步 的源泉;沒有共情力與同理心,人們便無法共處與閤作,人類社會便會瓦解,我們就會陷入生存危機。
 
培養自己的共情力與同理心,是我們每個人人生的必修課。
 
一個缺失共情力與同理心的人,無法理解他人的情緒、感受、想法、需求,或者雖然能夠理解這些,卻無動於衷。這樣的人無法與人正常交往、和睦相處,更無法與人建立融洽、親密、持久的人際 關係。在他的世界裡,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其他人要嘛是自己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要嘛是供自己踩踏的墊腳石,是為自己服務的工具。他的人格是不完整的,人性是殘缺的。
 
人際交往是互惠互助的。缺乏共情力與同理心的人從不給予他人關愛和支持,又如何能得到他人的關心和理解、支援與幫助呢?他的人生道路必然是坎坷不平、荊棘密佈的,他承受的挫摺和打擊也會比常人更多,即便僥倖成功,他也是形單影隻,生活在情感荒蕪的孤島上,錶麵的成功無法掩蓋其內心深處的孤獨,幸福對他來說遙不可及。
 
沒有共情力和同理心的人會受到身心健康問題的睏擾,因為我們的快樂主要來自人與人的交往,來自親密、融洽的人際關係。如果沒有這些,成功的快樂我們就無法與人分享,失敗的痛苦也沒人幫我們分擔,負麵情緒積聚在內心,無處宣洩,心理障礙隨之而來,健康問題因之而生,幸福、快樂又從何談起?
 
培養共情力與同理心,為的是讓我們自己體會到生命中更多的美好,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一件件小事做起,從幫助身邊的每個人做起。
 
1「共情」(Empathy),或稱為「同理心」,意指能夠理解並具備對於他人情緒可以感同身受的一項能力,而衡量這種能力的指標,通常稱為「同理心商數」(Empathy Quoient)。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