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1. 賴幸媛(前中華民國駐WTO 常任代錶團大使)
疫情期間,鄧先生花瞭一百多天數度造訪深入義大利,可見義大利對他的吸引力有多大。書中生動詳細地呈現瞭義大利幾個大區,例如倫巴第(Lombardia)、威尼托(Veneto)、皮埃濛特(Piemonte)等的重要特色。
他以倫巴第大區之時尙米蘭為中心,訪視瞭附近著名的城鎭。書中介紹米蘭大教堂的歷史,讚嘆其建築魅力充滿藝術及震懾人心的完美,時尙米蘭在他的筆下,歷史文化與現代動感栩栩如生,躍然於紙上。
他遊覽倫巴第大區非常著名的科莫湖、加爾達湖、馬焦雷湖,風景如畫,宛如人間仙境,湖光水色媚力無窮,在導遊的推薦下也特別到訪湖邊附近的幾個著名小城鎭,描述城鎭的歷史古蹟,與讓人沉醉無比的美景。遊記寫的很細膩,仔細介紹每個城鎭,讀者隻要細讀就會很自然的跟隨著鄧先生的行腳,知道自己未來若有機會造訪時的選擇。
2. 周小燕(米蘭華夏集團董事長)
鄧予立先生還用心記錄瞭當地人的生活和文化,展現瞭義大利人民的熱情、開放和自信。他與當地人交流,瞭解瞭他們的價値觀和生活方式,感受到瞭他們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因此,《老玩童遊義大利三部麯》是圖文並茂的遊記,更是感性的文化研究和人文探索。他的文字深入淺齣,他的圖片視角獨特,無論是文化、藝術、歷史還是人文,他都有著深刻的見解和獨到的思考,讓人忍不住為之傾倒。
然而
,《老玩童遊義大利三部麯》又不僅僅是令人陶醉的遊記,還有更深刻的意義。疫情期間獨自旅行,作者經歷瞭孤獨的時刻,經常需要去和自己的心靈和諧相處,去思考自我,慢慢地接納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在錶麵看上去,這本書是關於旅行的,但它同樣是關於搜尋生命眞諦的深沉的思索。這本書是疫情時期的見證,但也同樣是人生旅程的記錄。每個人都可以在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心靈的共鳴。它不僅會輔助說明我們生命中的點滴,也會讓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多元和美好產生更多的嚮往和探索。
3. Dimitri Gouten (Buccellati亞太區總裁)
非常榮幸能為鄧先生的新書《老玩童遊義大利三部麯》撰寫序言。我非常欣賞他這個人,總是麵帶微笑、充滿旺盛的生命力,每每對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充滿好奇。我最佩服鄧先生的地方是他的慷慨和善良。他盡情享受生活,並與周圍的每個人分享他的喜悅與快樂。鄧先生總是熱衷於結交新朋友,他來自於不同領域的同事與朋友所形成的廣大人脈,在在證明瞭他熱情友好的個性。鄧先生的愛好之一是欣賞高級珠寶和腕錶的工藝。正因對精細複雜設計和藝術美感的熱愛,使他關注瞭創世逾一世紀以上的傳奇珠寶品牌 Buccellati。
鄧先生亦收藏各種礦石、國畫、書法和全球限量版鋼筆。他熱愛旅行,熱衷於拍攝壯麗的風景,令人驚訝的是他也能捕捉到人物眞實而細膩的麵孔。因為這些拍攝的對象看見他的眞誠待人和開闊無比的心胸,且無論發生什麼事,臉上總是掛著燦爛的笑容。他的善良極度富有感染力!
作者序
即便我已走過大半個地球,依然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還要繼續旅行,我也無數次的迴答過這個問題,每次都是同一個答案:人總要走齣去,看不同的風景,見識與瞭解不一樣的人類歷史文明,見證世界多彩多姿,纔能認識到自己的渺小,纔會抱持更加謙虛、更加開放的態度對待世界的異見。
二○二○年七月開始,至二○二三年二月,在疫情陰霾不時籠罩的三年間,我放開心情,盡情暢遊古國義大利,纍計起來,總行程超過瞭一百多天,全國二十個大區裡的重要代錶城市都曾遊歷過,更包括許多鮮為遊客熟知的城鎭,到目前為止是我歐洲各國遊歷中時間最長的國傢。為什麼我對她情有獨鍾,百遊不厭呢?
幾年前我看過一個電視節目,嘉賓說不管世界怎麼發展,一定要去歐洲旅行。作傢阿城則說過這樣一段話:「不要先去義大利,要先去德國之類的國傢,看工業文明和現代發展,然後再去法國、英國,看兩百年前的建築,最後再去義大利。如果把這個遊覽順序倒過來的話,就沒意思瞭。」言下之意,一旦遊過義大利後,再遊歐洲,又有什麼能入眼呢?他又說:「義大利是物質和精神都『任你求』的一個地方。」他所言極是!義大利作為「歐洲的文明之光」、「歐洲文化的搖籃」以及「文藝復興發源地」,她保留無數的文化遺產,到處都是延續兩韆餘年的古老文明,她的地位不隻在歐洲,幾乎在世界範圍內都沒有對手。朋友們可以通過我的義大利深度遊記明白我並非盲目誇讚,這並不是對我們的東方文明有絲毫的妄自菲薄之意,期待透過我的字裡行間,與讀者們分享這個人文歷史豐富的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