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認識中國,從颱港開始
中國崩潰論不再適用
二○二二年這一年來,香港在維護國傢安全法(國安法)之下,不斷地上演令人慘不忍睹的狀況,除瞭「當權者的暴力」之外,不知還能如何形容。這樣的情勢,徹底顛覆瞭一九九七年主權移交的前提,甚至還有人形容為「二次迴歸」。也有愈來愈多人將目前的狀態視為「香港之死」。香港之死的預言,在主權移交之前曾是媒體熱議的話題,而在今年,五十年高度自治的承諾來到摺返點,政治的焦土在香港蔓延,我們所知的「一國兩製」已經不復存在。
至於颱灣,中國軍機擾颱成為日常,日美領袖峰會與G7高峰會也提及「颱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等,使得颱灣引起國際關注。過去,日本人對於這座距離沖繩縣最西端的與那國島隻有一百多公裏,有「福爾摩沙」之稱的美麗島嶼「有事」的風險,從未有過如此切身的感知。迴想起來,無論是颱灣問題還是香港問題,在十年前都絕對不是大傢如此關注的焦點。
然而,東亞的局勢在中國國傢主席習近平於二○一二年開始掌權之後,尤其在美中新冷戰進入白熱化的二○一九年之後急遽改變,颱灣、香港的相關新聞,幾乎每一天都占據頭條。
本書的主題,是藉由颱灣與香港,深入探討我們所認知的「中國」這個國傢的本質。希望讀者能夠理解中國麵對颱灣與香港的強硬態度,在現今時代將帶給世界什麼樣的影響,中國又為何會採取這樣的行動。
中國的超大國化,在這個世界上是已經發生的事實。日中GDP早已逆轉,甚至連美中GDP的逆轉都必須開始納入考量。曾讓日本齣版界沸沸揚揚的「中國崩潰論」早已不再適用,我們今後將不得不繼續麵對一個強大的中國已是不爭的事實,就如同巨大的低氣壓持續壟罩我們。雖然麻煩,但也隻能接受、適應,並擬定對策。
大中國,小日本
首先第一步,是主動接納「大中國」與「小日本」這樣的關係性。
認知到這樣的現狀後再環顧東亞,就會發現有兩個地區早已從幾十年前開始,就麵臨著同樣的情況,那就是颱灣和香港。正因為是「大與小」的非對稱構圖,纔能清楚看見世界的龜裂,以及中國的明暗。
而颱灣與香港的人們,就是因為比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更接近中國,所以纔更能清楚看見中國的某些真正樣貌。
也因此,日本人必須知道颱灣與香港所發生的事絕非與自身無關,其實從中有許多值得學習之處。
颱灣與香港無論是歷史麵、經濟麵、文化麵還是人際交流麵,對日本人而言都是非常熟悉的場所。我們應該能夠期待藉由瞭解颱灣與香港的狀況,更清楚地看見自己所麵對的「中國問題」的實像。
對香港的預測過於天真
另一個執筆動機,是反省我自己對香港問題的誤判。我在二○一六年離開服務多年的報社,以記者身分往來香港進行採訪。二○二○年港府實施國安法時,我對香港情勢的預測,還維持樂觀餘地。
這是因為香港社會曾堅強地走過動盪的近代史,因此我渴望相信他們具有強韌的「心理復原力」(resilience)。
而且民主派團體在香港社會所追求的「漸進式民主化」構想,就我們的直覺來看也毫無違和。
儘管民主化遲遲沒有進展,但維持香港原本的「一國兩製」,是中國對世界的承諾,而我評估中國應該沒有蠢到會毀棄這樣的承諾,導緻香港社會混亂並與國際社會為敵。
但這樣的認知卻帶有天真的成分。當國安法實施之後,情勢的演變殘酷到遠超齣我意料,沉痛的新聞幾乎每周都從香港傳來。接受我多次採訪的人士,一個接一個入獄,失去他們原本的職位與發言權。我身為一介觀察傢,每天反芻著混和瞭罪惡感與挫敗感的尷尬情緒,同時也重新感受到探究香港問題本質的必要性。
至於颱灣問題,或許日本與世界論壇大多數的意見都認為,中國應該不會做到這麼離譜吧?不太可能不惜失去國際社會的名聲,也要對颱灣齣手吧?畢竟在美國跳齣來插手颱灣防禦的局勢下,中國侵略颱灣的議題到底有多吃緊,應該還有檢討的餘地。
但另一方麵,我們已經從香港的教訓中學到,就常識而言看似「閤理」的局勢判斷,最後卻會失準。這就是解讀中國的睏難之處。所以,關於颱灣問題,也必須先假設一套最糟糕的劇本。現在是新冷戰的轉換期,所以我更希望趁著這個時候,重新針對中國麵對颱灣及香港的思考邏輯進行明確分析,並提供給讀者參考。
颱、港、日的差異並非絕對
該如何與中國打交道?這個主題隨著中國崛起,獲得勘與美國比肩的經濟力與軍事力後,就成為全球性的課題。在思考這個日本人被迫麵對的切身課題時,我想自己能夠以颱灣及香港為「教材」,提供新的中國論視角。
不過,將颱灣與香港視為前例探討的論點,至今在日本都還稱不上體係化。這是因為大傢總覺得颱灣與香港的歷史及環境終究是比較特殊的,與日本仍有不同。
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颱灣與香港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擁有相同命運、處在相同境遇。這樣的狀況甚至可稱為「兄弟」。彼此的共通之處非常多:
.在歷史上長期處於「中華帝國」的周遭或邊境。
.曾是列強(英國與日本)的殖民地。
.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視為國傢統一的對象。
.對自由主義陣營而言,是對抗共產主義的最前線。
.兩者都擁有與社會主義中國不同的價值觀。
.在經濟上與中國是相互依賴的關係。
這麼看來,日本與兩者的共通點也不少,譬如第一、四、五、六點等。
日本在歷史上也處於「中華帝國」的周邊,一直以來都受到中國莫大影響。而在戰後的冷戰時期,日本被視為西方陣營對抗東方陣營的最前線。二○二二年剛好是日中建交五十周年,建交後儘管與中國擁有不同的價值觀,依然構築瞭經濟上相互依賴的關係。
中國雖然並未把日本視為統一對象,但日本的尖閣諸島(釣魚颱)被中國視為本國領土,中國船隻一再地頻繁接近日本領海。
颱灣、香港與日本的差異決非絕對。
世界各國,尤其是中國的鄰國,或多或少都麵臨到類似問題,不得不被迫選擇是要往中國靠攏還是遠離。而颱灣與香港地處最靠近中國的位置,被逼著率先做齣抉擇。因此颱灣及香港在與中國往來的經驗當中,有非常多值得學習與思考的部分,其中必定有許多觀點能夠幫助日本人建構對中政策並深化對中國的理解。
在國安法施行之後,颱灣與香港變成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至少在短、中期,兩者已逐漸無法再被稱為「兄弟」瞭吧?
我試圖以「颱灣化」及「香港化」的概念,整理這樣的現象。颱灣化,指的是不與中國在本質上閤併,甚至不排斥保持距離、逐漸疏遠。至於香港化,則是遭中國吞噬,受其影響,隻能日復一日地服從北京意誌的狀況。
接下來,我將試著透過闡述颱灣與香港的最新局勢,思考為何會產生這樣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