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不在物外,而是一直在我的心裡,
一直都在我學習植物的歷程之中。
今生第一次跟母親說要購買的香龍血樹,來自非洲;
孩提時,傢中瓜子事業的原料西瓜子,來自非洲;
中學時觀察具有二迴羽狀的豆科植物基礎鳳凰木,來自非洲;
大學時著迷過的許多地中海芳香植物,故鄉也包含瞭非洲……
有許多非洲植物,早已融入我們的生活,除瞭從日常角度更深入認識它們,也藉由每種植物的探索,分享如何循序漸進地走進植物學中的各大分支,包含植物形態、分類、生態、植物地理、民族植物學等各層麵。期望讓所有想要更加瞭解植物世界的人們,都能找到一個自學植物學的方嚮與係統。
於是,更深刻體驗,
植物,是上天給予人類最美的禮物。
|盛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鞦美|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學組研究員
古碧玲|上下遊副刊總編輯
白心儀|生態節目製作人/主持人
巫佩璿|北鳥自然美學時光負責人
董景生|民族植物學傢
遊旨價|臺大森林係博士、《橫斷臺灣》作者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係副教授
廖雲章|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天下」頻道總監
|本書特色|
✦ 胖胖樹的「熱帶植物誌係列」終於要繞地球一周!
胖胖樹的雨林書寫,從《看不見的雨林》齣發,《舌尖上的東協》、《悉達多的花園》、《被遺忘的拉美》,一路穿越東南亞、南亞與拉丁美洲,最後終於要走進非洲,展開此係列的最後一塊拼圖。係列書寫由雨林植物帶入世界宏觀,以地理、歷史為橫軸與縱軸,期望透過植物牽引的韆絲萬縷,深入理解植物與人類長久以來的密切關聯,由此看見颱灣與世界連結的大歷史。
✦ 植物的力量無所不在,發現非洲植物的魅力
眾多非洲植物早已融入我們的文化中,就如瓜子的原料西瓜子、六月燦紅的鳳凰木、故鄉不是金門的高粱、阿拉比卡咖啡、迷迭香、蒔蘿等芳香植物⋯⋯。書中第一部即從大傢熟悉的電影、書籍與日常經驗說起,從新的角度再次認識我們周遭的各種非洲植物,纔發現原來雨林植物與我們所吃、所用、所看的關係竟如此緊密,更加感受到植物無時無刻帶來的療癒與啟發。
✦ 給大人的植物學!原來浩瀚的植物學可以這麼有趣
如果,你也學植物學到懷疑人生,如果你有看到植物就想認識一下卻苦無方法的癥頭,如果你對植物深深著迷,想知道究竟什麼是植物學?請一定要打開這本書,來看看胖胖樹為大傢準備的「給大人的植物學」。
如何栽培與蒐集植物?什麼是莖?不能不懂的葉相學?果實種子的秘密任務?植物學不一定要艱難學習,書中從更生活化的角度切入,一步步瞭解植物形態、分類、生態、植物地理、民族植物學等各層麵,希望幫助大傢用更輕鬆的方式學習植物科學!即使不是植物相關科係,也能成為植物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