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掌握多元型式作文的速成祕訣】國文:多元型式作文攻略(高普考/地方特考/各類特考)

2024【掌握多元型式作文的速成祕訣】國文:多元型式作文攻略(高普考/地方特考/各類特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廖筱雯
图书标签:
  • 国文
  • 作文
  • 多元型式作文
  • 考试
  • 高普考
  • 地方特考
  • 特考
  • 写作技巧
  • 应试
  • 攻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賀!多次榮登博客來暢銷榜

  ◎全新出擊!掌握命題思維的通關攻略
  ◎主題式引導,精選範文精闢解析
  ◎一書掌握多元型式作文的速成祕訣

  本書由千華名師──廖筱雯精心編撰,針對多元型式作文,進行由淺到深的解說,可以說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寫作學習法。其實寫作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只是在於是否能夠感受週遭的一切,以及是否有能力將這些事物轉化為文字。作者將所有的秘訣都寫在這本書中,共可分成12章:

  第1章~第5章為基礎教學,先從閱讀、表達、審題等面向說起。有了正確的寫作觀念,即便是面對多元型式作文,也可以迅速在腦中找到素材,並組織出一篇文章的藍圖。第6章~第10章為進階訓練,以實際的國考題目作為範例,每一則範例均含「思考指引」、「架構與內容」、「精選範題」等內容,藉此逐一解說各種題型的應對方式,以及如何構成一篇文章。

  隨著108年專技作文題型的變革,多元型式作文已成了出題之必然。因此,第11章特別探討「未來命題趨勢」,針對未來可能會出現的命題方向予以詮釋、分析。

  經過了這11章的特訓,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大量地閱讀及提筆寫作,為此,第12章收錄近年的國家考試、國民營考試的作文題目,相信全書讀完後,寫作功力必能有感提升。

  ◎作文考試的關鍵技巧
  本書是用來幫助所有想要參加「作文考試」的讀者,「作文考試」跟一般寫文章是不一樣的。因此,即使是很會寫作的作家也不一定能夠在「考試」中得到高分。

  本章提示了以下的「關鍵技巧」,希望有志參加作文考試的你,能夠輕鬆掌握秘訣,得到高分。

  一、掌握時間:這是所有考試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作文是很玄妙的,有時候這個題目,你就是沒有靈感,面對空白的稿紙就是沒辦法下筆,眼見時間一分一秒溜走,很心急的考生多半開始提筆亂寫,不必說,結果當然非常慘烈。

  因此除了平時要準備多種題材的腹稿,還必須練習「分配時間」,以高普考為例: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把時間控制在九十分鐘完成作文,終極目標是七十分鐘完成作文,嚴格規劃自己思考的時間、寫大綱的時間、每一段要花的時間,不斷練習提升自己的速度。

  二、分段大綱:很多考生認為寫分段大綱是很浪費時間的,其實不然。分段大綱必要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你在寫作的時候,不會偏題,而且文章的脈絡能夠清楚呈現,而不是一個想法、一種概念,在一千個字當中繞來繞去,整篇作文不停在換句話說。

  但是分段大綱確實不值得花超過五分鐘的時間書寫,它只是一個對自己的提示,就像google的關鍵字一樣,簡潔、準確的告訴自己,這一段的重點是什麼,我要寫什麼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

  三、善用事例:「事例」的強大作用在本書後面的篇章中,將有非常詳盡的介紹,這裡要提醒各位:務必對照本書第6∼11章的標題,準備各式各樣的事例,以便快速應付各種類型的考題。

  四、避免語詞重複:這個問題對於閱卷老師來說,簡直是土石流般的天災! 一整篇文章不斷鬼打牆出現「然後」、「而且」、「我覺得」、「做一個⋯⋯的動作」、「是⋯⋯的部分」,甚至夾雜各種方言,讀完一篇這種文章,真的忍不住心頭火起。請在練習作文時,特別注意自己是否有這些毛病,多找一些意義相近的語詞取代常用、愛用的語詞。

  五、切莫一「逗」到底:跟上一個項目等級相差不遠的天災。意思完整的句子,一定要放上「句號」,請注意觀察本書的語句,老師都在什麼地方打上「句號」,跟「逗號」有什麼分別。此外,分號「;」、頓號「、」、冒號「:」、引號「「」」也可以練習使用。在正式考試的時候,寫完作文,檢查自己的符號運用,故意改變幾個標點符號也是很好的補救辦法。

  六、 錯字、漏字的處理:「錯字」通常不能夠處理,因為你根本不知道那是錯字;這裡說的「錯字」,是指你不確定怎麼寫的字。既然不確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換一個語詞,不要寫這個字;換不出相近詞又怎麼辦?就不要寫這句話,直接換一句話說。總之,絕對不能寫「錯字」在作文裡面。

  寫完一整篇文章,回頭檢查,才發現「漏字」該不該補?端視漏的字有多少來決定:如果只是兩、三個字,當然使用「插入符號」插入補起來;如果漏掉的字超過五個,甚至一行,除非能臨時想出意義完整,又符合格子數量的句子重寫,否則建議就不要補了吧!因為補太多東西,導致整個版面不但不乾淨,還誘使閱卷老師特別注意那句話,完全沒有加分的效果。

  有疑問想要諮詢嗎?歡迎在「LINE首頁」搜尋「千華」官方帳號,並按下加入好友,無論是考試日期、教材推薦、解題疑問等,都能得到滿意的服務。我們提供專人諮詢互動,更能時時掌握考訊及優惠活動!
攻克申論實戰:非作文類考試的關鍵勝術 本書特色:解析核心申論題型,奠定紮實的答題骨架 面對公職考試中層出不窮的申論題,許多考生往往在「作文」的框架下鑽研格式,卻忽略了不同考試類科中,那些披著「申論」外衣、實則考驗思辨邏輯與結構鋪陳的獨特題型。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個痛點而生——它完全聚焦於「非典型申論題」的拆解與應對策略,旨在幫助考生在不直接教授傳統作文技巧(如起承轉合、描繪景物等)的前提下,建立起應對高普考、地方特考乃至各類特考中,那些要求嚴謹論證、清晰脈絡的實戰答題能力。 本書摒棄了傳統作文教戰手冊的冗餘篇幅,不涉及任何文學修辭或抒情文體訓練。它是一本純粹的應試工具書,以「邏輯結構」和「法條/理論引用」為核心,確保考生在面對申論題時,能夠迅速抓取命題核心,並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建構出閱卷者期待的完整答卷。 --- 第一部分:申論題型的戰略分類與識別(避開純文學範疇) 在眾多考試中,申論題並非鐵板一塊。本書首先建立一套清晰的分類系統,幫助考生在拿到題目時,能在三秒內判斷出其本質,從而啟動正確的答題模組。 一、純粹「理論建構型」申論: 這類題目常見於法科、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等領域。它要求考生精準闡述某一理論、原則、學說的內涵、發展脈絡及其在當前情境下的適用性。 關鍵戰術: 強調「定義的精準性」與「理論的層次性」。 本書解析重點: 如何有效率地組織「學說起源 $ ightarrow$ 核心內涵 $ ightarrow$ 類別區分 $ ightarrow$ 優劣評估 $ ightarrow$ 結論展望」這一標準化結構。我們著重於如何用最短的篇幅,覆蓋理論的全部關鍵要素,避免過度描述背景而失分。 二、結合時事與法條的「論證分析型」申論: 這是最常見的類型,尤其在高考的行政法、公法、財稅法等科目中頻繁出現。它要求考生將抽象的法條或學理,套用到具體的案例情境中進行推演和判斷。 關鍵戰術: 「三段論法」的實戰應用。 本書解析重點: 詳盡剖析「案例事實分析 $ ightarrow$ 適用法條(或學說)引述 $ ightarrow$ 邏輯推導與結論」的嚴謹流程。我們特別探討如何精確引用法條條號(如《行政程序法》第 X 條),以及如何在論證中嵌入關鍵詞彙,以展現對知識掌握的深度。此部分不教作文的「引言」,而是教「題旨預覽」的撰寫。 三、比較分析與評估型申論: 這類題目要求考生在兩個或多個對立或並存的概念、模式之間進行權衡比較,並得出明確的優劣判斷。常見於經濟學、社會學、教育行政等科目。 關鍵戰術: 建立對稱的比較矩陣。 本書解析重點: 如何設計清晰的比較維度(如成本效益、實施難易度、理論基礎等),並以對比句式強化論述的張力。重點在於「結構的平衡性」,確保比較雙方獲得同等篇幅的論述空間,避免偏頗。 --- 第二部分:申論答題的「結構工程學」——得分骨架的搭建 申論題的得分,七成取決於結構的清晰度,三成取決於內容的充實度。本書將答題過程視為一項工程,提供一套不依賴文采的結構框架。 一、標題與分點的「視覺化導航」: 閱卷者時間有限,清晰的標題和分點是迅速引導閱卷者進入考生的邏輯路徑的關鍵。 重點訓練: 如何將複雜的論點轉化為簡潔有力的「黑體字標題」,如:「一、基本原則之確立」、「二、實務操作之挑戰」、「三、未來政策建議」。本書提供上百個適用於不同學科的「功能性標題模板」。 二、論證的「內在連貫性」: 傳統作文強調自然過渡,但申論題強調「邏輯的必然性」。 重點訓練: 學習使用「基於此」、「承上所述」、「換言之」、「然而,若從 Y 角度觀之」等純粹強化邏輯關係的轉折語,取代華麗的過渡句。這確保了從甲論點到乙論點的轉移,是基於內容的推導,而非文筆的修飾。 三、結論的「收束與昇華」: 申論題的結論不是簡單的總結,而是對核心論點的再確認,並適度提出「政策建議」或「理論展望」(視科目要求)。 重點訓練: 建立「重申核心論點 $ ightarrow$ 提出具體實施步驟(若有) $ ightarrow$ 展望未來趨勢」的收尾公式。我們提供針對不同情境(如法條衝突、政策困境)的標準化結尾語庫,以保證結尾的力度與準確性。 --- 第三部分:內容的「精煉壓縮」與「關鍵詞強化」 在有限的篇幅內塞入最多的有效資訊,是申論致勝的秘訣。本書不教授如何「寫得多」,而是教授如何「寫得準」。 一、關鍵詞(Key Terms)的嵌入策略: 每一學科都有其專屬的「高價值詞彙」。 重點訓練: 我們提供依據不同類科(如行政學、民法、教育研究)整理的「高分詞彙表」,並演示如何在論述中自然、不生硬地將這些詞彙融入句子中,以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讓閱卷者認定考生對該領域的掌握度極高。 二、案例與實務的「剪裁藝術」: 當題目要求結合實務時,考生常犯的錯誤是過度描述案例背景。 重點訓練: 如何在三行內精準提煉案例的「爭點」(Issue)和「核心事實」(Facts),然後迅速轉入論證核心。本書教授「抽取式分析法」,確保案例分析成為論證的「引子」而非「主體」。 三、圖表輔助的「非文字表達」: 在合適的申論題中(如政策比較、流程說明),適當的圖表比大段文字更具衝擊力。 重點訓練: 教導考生如何迅速在卷面上繪製簡單的「流程圖」、「矩陣圖」或「層級圖」,並確保這些圖表具備清晰的標註和標題,作為文字論述的有力補充,而非雜亂的塗鴉。 本書的目標明確:將申論答題流程「機械化」、「結構化」,使考生能夠在考場上將注意力從「如何開頭、如何結尾」的文學焦慮中解放出來,轉而專注於「知識點的精準對應」和「邏輯鏈條的無懈可擊」。它提供的,是所有非傳統作文考試申論題目的通用應試藍圖。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廖筱雯


  學經歷: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學分班畢業
  中等教師資格
  新北市高職任教10年
  各補習班任教18年(至今)

  著作:
  國文--多元型式作文攻略
  超速效! 9招心法快速提升學測國綜+國寫實力

图书目录

編輯的話
01 應考心經:作文考試的關鍵技巧
02 基礎內功:閱讀文章的方法
2-1 線索抽絲剝繭(統整)
2-2 真相只有一個(判斷)
2-3 謎底水落石出(分析)
03 Si-Fu學分:語文能力表達
3-1 筆下乾坤(事件敘述法)
3-2 現身佈道(經驗加分法)
04 心弦震顫:文字傳遞情感
4-1 切切如私語(抒發心中情感)
4-2 未語淚先流(寫心裡的體會)
05 健筆凌雲:提出自己的觀點
5-1 一擊必中(找文章的主旨)
5-2 例無虛發(說一個好故事)
06 公職考試常見題型:操守
6-1 行之苟有恆,久久自芬芳
6-2 衡情酌理,守正修仁
6-3 反求諸己
6-4 慎己戒滿
6-5 敬業是成就事功的原動力
6-6 主動負責,積極任事
實戰演練
07 公職考試常見題型:社會風氣
7-1 簡約生活帶來的好處
7-2 幸福的獲得
7-3 講理
7-4 改變帶來契機
7-5 知其不可而為之
7-6 言論自由與自律
實戰演練
08 公職考試常見題型:挫折
8-1 在工作中成長、在磨練中發光
8-2 走出困境
8-3 看清問題,迎接挑戰
8-4 不一樣的人生
實戰演練
09 公職考試常見題型:人文素養
9-1 人文素養與專業能力
9-2 公務人員的自我期許
9-3 志正則眾邪不生
9-4 論慈故能勇
實戰演練
10 公職考試常見題型:永續
10-1 憧憬
10-2 人生的存摺
10-3 這一代和下一代
10-4 持續前進,保持平衡
實戰演練
11 神機妙算:未來命題趨勢
11-1 活動文宣
11-2 海洋文化
11-3 國寫的借鏡
12 歷屆試題及解析
107年 高考三級
107年 普考
107年 地特三等
107年 地特四等
107年 關務三等
107年 關務四等
107年 警察三等
107年 警察四等
107年 專技普考(記帳士、不動產經紀人)
107年 台灣菸酒(從業職員(類別全))
107年 台北捷運(新進工程員)
107年 台北捷運(新進控制員)
107年 台灣電力公司(新進雇員)
107年 台灣電力公司第2次(新進雇員)
108年 高考三級
108年 普考
108年 司法三等
108年 司法四等
108年 關務三等
108年 關務四等
108年 身障特考三等
108年 身障特考四等
108年 警察三等
108年 警察四等
108年 專技普考(記帳士、不動產經紀人)
108年 台灣菸酒(從職人員(類別全))
108年 台灣電力公司(新進雇員)
108年 中華郵政(營運職)
108年 中華郵政(專業職(一))
108年 中華郵政(專業職(二)內勤)
108年 台北捷運(新進助理工程師/工程員/專員)
108年 台北捷運(新進工程員(三))
109年 高考三級
109年 普考
109年 地特三等
109年 地特四等
110年 高考三級
110年 普考
110年 地特三等
110年 地特四等
111年 高考三級
111年 普考
111年 地特三等
111年 地特四等
111年 台灣菸酒(從業職員(類別全))
111年 台北捷運(新進控制員)
111年 中華郵政(營運職)
111年 中華郵政(專業職(一))
111年 中華郵政(專業職(二)內勤)
112年 高考三級
112年 普考
112年 司法三等
112年 司法四等
112年 關務三等
112年 關務四等
112年 台灣電力公司(新進雇員)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800199
  • 叢書系列:高普考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7 x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的一个隐藏价值,在于它对“评分标准”的逆向工程解读。作者似乎很清楚阅卷老师在几秒钟内是如何对一份作文进行初步筛选的。因此,书中很多建议都聚焦于如何优化卷面的“第一印象”。比如,它会用图表展示什么样的字体和行距组合会让阅卷老师在视觉上感到舒适,哪些地方留白过多或过少会影响整体观感。虽然这些看似与文采无关,但在实际的竞争中,尤其是在几千份试卷中脱颖而出,这些“场外因素”往往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书中对“词语的精确使用”也进行了地毯式的扫荡,它列举了大量容易混淆的近义词辨析,比如“亟待”与“急需”、“匡扶”与“辅佐”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并强调在作文中用对一个词能瞬间提升专业度。我个人的感受是,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考试语言学”的教材,它把作文这种看似感性的输出,彻底还原成了可以被量化、被分析、被攻克的客观题。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抱着怀疑态度的,市面上关于公务员考试的国文书籍多如牛毛,多数都脱不开老生常谈的套路:多背金句、多练开头结尾。然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应试策略”的深度挖掘。它不像是在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文学家,而是非常务实地告诉你,在限定的时间和阅卷标准下,什么样的文字组合最能得分。我重点研究了它关于“论证层次的递进”那一章,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道理论证、引证、例证”,而是详细拆解了在高考或高普考的议论文中,如何用“层层递进”的结构来应对那些需要辩证分析的题目,比如如何从现象到本质,如何从个体推导出普遍意义,并且给出了清晰的“骨架”模板。这对我这种一遇到复杂议题就容易思路打结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它让我明白,得分的关键不在于你用多么华丽的辞藻去堆砌,而在于你的逻辑链条是否严密无懈可击。此外,书中对“应用文”的讲解也极其细致,什么公文的抬头、落款、事由的措辞,都配有详尽的图示和注释,这种对细节的把握,在考场上是能直接体现为分数的。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打破了“国文学习就等于文学鉴赏”的传统观念。它完全站在一个应试者的角度来解构作文,不谈论作者的生平,不深挖典故的来龙去脉,而是直接告诉你:“这个典故的得分点在哪里,你应该用在哪里,以及用多了会扣分。”这种高度功利化的学习路径,对于时间紧迫的考生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喜欢它穿插在各个章节中的“限时演练模块”,这些模块模拟了真实的考试场景,强迫你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指定任务。这种即时反馈机制,让学习过程不再是单向的输入,而是双向的互动和修正。通过这些练习,我发现自己过去写作文时,经常在“跑题边缘反复试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为书中会明确指出哪些表达方式是“踩雷区”。总而言之,如果把考作文比作盖一栋房子,传统书籍教你如何烧制最好的砖块,而这本书则是直接给你一套最快、最稳固的建筑蓝图和施工指南,让你在最短时间内交出一栋结构合格的“样板房”。

评分

这本厚实的国文参考书,光是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完全符合我对“速成”二字所抱有的复杂期待——一方面渴望效率,另一方面又怕内容空泛。我当初选它,主要是因为被书名中“多元型式作文攻略”所吸引,毕竟现在考试对文体的要求越来越细致,光是写写抒情散文是远远不够的。刚翻开目录,里面的章节划分就让我眼前一亮,它似乎没有按照传统作文书那种“立意、结构、语言”的刻板顺序来组织,而是直接切入了具体的题型,比如“议论的辩证展开”、“说明文的逻辑梳理”、“应用文的格式精准性”等等,感觉像是直接进入了考场的实战演练阶段。这种结构的好处是直击痛点,如果你是那种基础不错但就是抓不住特定题型分数的考生,这本书的针对性会非常强。我尤其欣赏它对“语感培养”这块的处理,它没有像其他书那样讲一些玄而又玄的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精选的范例,对比“好”与“不好”的写法,让你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文字的敏锐度。虽然书的内容很扎实,但我也得说,对于完全零基础的考生来说,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消化,因为它更像是一本“进阶指导手册”,而不是“入门启蒙教材”。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更像是一场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考官的深度对话。整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冷静而专业”,没有过多煽情的鼓励性文字,一切都以“效率”和“准确性”为最高指导原则。我个人对它在“时事热点入文”的处理方法非常感兴趣。很多考生都担心如何自然地将最近发生的社会事件融入作文,生怕显得生硬或政治不正确。这本书提供了一套“中立化处理框架”,教你如何提取事件背后的普遍性价值,从而绕开敏感点,同时又能展现出你对社会脉搏的关注。例如,它提供了一个“事件导入—价值提炼—理论升华”的万能公式,只要套用进去,几乎能应对大部分需要结合社会现象的作文题。这种方法论层面的指导,远比背诵十篇“万能范文”要来得实用和长久。不过,也正因为这种过度强调结构和公式的倾向,有时候会让人感觉文字的“灵气”稍有欠缺,但转念一想,在考场上,灵气是奢侈品,结构和逻辑才是硬通货,所以这也不能算作是缺点,只能说是取舍之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