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考古學家從大西洋聖赫勒拿島附近的海域打撈上來一艘沉船的殘骸,在其中發現了一批明代的瓷器。這些古瓷的故事要追溯到四百年前,當時的荷蘭人戴著以北美海狸皮毛製成的帽子,不遠萬里乘船前往亞洲,用波托西的白銀從中國人手中買下大量的絲綢、茶葉和瓷器運回歐洲販賣。其中一艘貨船在海戰中被擊沉,使那批瓷器得以跨越古今,重見天日。
同樣跨越古今、令歷史留駐其中的,還有荷蘭的七幅油畫與一件瓷盤。在本書中,著名漢學家蔔正民從這些藝術品的細節切入,以維米爾等藝術家的作品中描繪的帽子、銀幣、煙管等物品及其流通為線索,梳理出17世紀在貿易浪潮的推動下,世界各地如何逐漸從孤立狀態走向接觸,進而連接成一個交流網路。在這個全球化的黎明時刻,彼此陌生的文化開始相識、碰撞、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