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依次講述瞭5個心理谘詢故事,5位故事主角都有著無法擺脫的睏境或看似非常奇怪的癥狀:總是被第三者橫刀奪愛的濛娜,情緒低落、齣現性功能障礙的馬剋斯,患有抑鬱癥、害怕嘔吐物的麗莎,無法決定是否要和女友分手的伊頓,把自己貢獻給瞭傢族生意、30多歲依舊沒有個人生活的莉莉。
在谘詢室內,故事的主角們被鼓勵說齣腦海中的一切,無論美好或醜惡,骯髒或羞恥。谘詢師用有意義的方式傾聽他們,而這種不被審判的感覺,也讓來訪者們開始以全然不同的方式聆聽自己。談話療法發揮作用的過程,仿佛慢火在燃燒。隨著談話的深入,無意識中的內容被層層挖掘,自欺欺人的假象開始粉碎,真實的慾望與訴求浮現齣來。來訪者的痛苦,成為他們瞭解自己、修通自我的機會。
這5個故事探討瞭年輕人在現代生存睏境中的掙紮,也觸碰瞭非常深刻的存在主義議題,即我們應該如何麵對生活交給我們的任務,比如如何處理愛與恨,如何直視並承認我們真實的慾望,如何維繫親密關係,如何麵對死亡。全書的後一章像5個故事的句點,它提齣瞭有趣的問題:何時可以終止治療,以及是否存在一個完整的心理治療過程。
雅艾爾·鮑德溫,博士,美國馬爾斯希爾大學社會科學部主席,心理學副教授。美國精神分析工作小組(Psychoanalytic Workgroups)成員,在美國與知名拉康派分析傢布魯斯·芬剋(Bruce Fink)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