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家”張儀,沒錢買書,把字抄在身體上也要學習,後來官至宰相;“旅遊博主”酈道元,有旺盛的好奇心,寫出的《水經注》,既嚴謹,又好玩兒;“工程專家”郭守敬,開鑿運河時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題,被皇帝點贊;“流行天王”師曠,會彈會唱,還會打仗,用一首曲子嚇退了敵軍;“書法家”懷素,沒紙就種芭蕉,採摘芭蕉葉當紙,經過苦練,他的草書自成一派;“好看皇帝”劉秀,手不釋卷,出口成章,擁有諸多成語的定制版權;“為藝術獻身”的鐘隱,為了增進繪畫技藝,甘願隱瞞身份給崇拜的畫家當僕人;“畫竹高手”文與可,風雨大作時也要觀察竹子,後來畫竹子前便“成竹在胸”;“模範生”康熙,生病時一邊針灸一邊讀書,後建立一系列豐功偉績;“數學大師”梅文鼎,遇到難題“四不怕”,學貫中西成“王炸”;
……
發現了嗎?不管是早慧,還是晚成;不管是布衣百姓,還是官宦子弟……只要在自己熱愛的領域內不斷精進自己的技藝,每個人都能成為“真學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