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精要 (電子書)

塔木德精要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亞丁.史坦薩茲
圖書標籤:
  • 塔木德
  • 猶太教
  • 宗教
  • 曆史
  • 文化
  • 哲學
  • 法律
  • 倫理
  • 學術
  •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巴菲特、洛剋菲勒、索羅斯、愛因斯坦與全球頂尖人士齊聲讚揚:
經典中的經典,不瞭解《塔木德》就不瞭解世界!

  華文世界第一本《塔木德》精華解析
  世界級塔木德權威親自導讀
  全麵解析猶太人思考、緻富、教養的智慧源頭!

  被譽為「神聖智慧之書」的《塔木德》,是凝聚瞭猶太民族歷史與文化的智慧結晶,內容涵蓋人生各個階段的行為規範與處世準則,以及猶太人經商、教育的獨特價值觀。在其哺育下,巴菲特、洛剋菲勒、索羅斯、愛因斯坦、卡夫卡、佛洛伊德……紛紛締造瞭傲人的卓越成就,也令各界追求成功者無不想藉由《塔木德》一窺這些人之所以卓越的秘密。

  然而,《塔木德》厚達一萬兩韆多頁、多達兩百五十多萬字,捲帙浩繁、內容複雜,令人不得其門而入。本書由以色列學界翹楚、世界級塔木德專傢親自導讀,將《塔木德》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為現代人介紹這個神聖文本中所蘊涵的宗教情懷、人生態度與治學方法。

  本書採取多元觀點,徹底掌握《塔木德》繁多複雜的麵嚮。全書從三個角度切入,分別為:歷史背景、內容結構及主題、方法學,不僅深刻掌握塔木德之人文精髓,亦洞察體現其中之神聖律法。

  不瞭解塔木德,就不可能認識聖經詮釋,更不可能一窺猶太秘傳哲學之堂奧。透過本書,讀者將能進一步認識這部維繫猶太人韆年命脈的聖典,進入《塔木德》的奧妙世界。

本書特色

  ★作者為以色列學界權威,《時代雜誌》譽為「韆年難得一見之學者」
  ★將原典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是全世界都讀得懂的塔木德
  ★解析成就巴菲特、洛剋菲勒、索羅斯、愛因斯坦的傳奇經典,成功人士必讀!
  ★猶太人已掌控世界經濟!想一窺猶太秘傳哲學之堂奧,必先認識塔木德!

【專傢推薦】

  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授 吳獻章
  Holocaust和平紀念館主任 卓健誠
  颱灣神學院舊約學副教授 曾宗盛
  輔大法律係副教授 雷敦龢
  政大宗教研究所教授 蔡彥仁
  基督教論壇基金會執行長 鄭忠信
  颱灣神學院教授、颱大兼任教授 鄭仰恩
  ──鄭重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成功人士看塔木德】

  《塔木德》是經典中的經典,是非常多成功人士智慧的泉源。──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美國企業傢,人稱「股神」

  不瞭解塔木德,就不瞭解猶太人;不瞭解猶太人,就不瞭解世界。——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現代物理學之父

  塔木德改變瞭我對財富的觀點,也改變瞭我的一生。直到今天我還每天讀上一遍,以重溫猶太智者的教誨。——洛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美國實業傢、全球首富

  聖經讓每一個人服從上帝的安排,塔木德則讓財富服從瞭我們的選擇。——哈默(Armand Hammer),美國石油大王、世界級钜賈

  塔木德為我們開啟瞭一扇通往財富與自由的大門。——索羅斯(George Soros),全球知名的投資大亨

  管理最重要的品質是保持正確的心態,《塔木德》是讓我們內心寧靜的教義。——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美國經濟政策權威

【專傢好評】

  本書使我們更加認識猶太人及其思想的根源,進而將塔木德的教導運用在當今的生活中,確屬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卓健誠牧師,颱灣Holocaust和平紀念館、猶太文化推廣中心主任

  塔木德的重要性不隻是律法,而是生命與生活寶藏。本書不隻對於宗教信徒(例如猶太教徒、基督徒)有意義,對一般讀者也有極大助益。──曾宗盛,颱大「猶太文化」課程兼任教授

  我特別期待基督徒多研究這本書,多認識尤太宗教的美德,因為弟弟一定可以和哥哥學很多的,這就是宗教方麵的孝道。──雷敦龢神父,輔仁大學法律係副教授

  坊間有關猶太教或猶太人的書刊,多以實用為取嚮,少能帶領讀者掌握猶太傳統的精義神髓。此書為猶太教核心知識領域的開拓,彌補瞭些許的缺憾。──蔡彥仁,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專任教授

  聖經說「認識耶和華是智慧開端」,認識猶太人生活哲學,你可以從這本書開始。──鄭忠信,基督教論壇基金會執行長
滄海遺珠:失落文明的考古發現與重構 書籍信息: 書名: 滄海遺珠:失落文明的考古發現與重構 作者: [虛構作者名,例如:李文博、艾米莉亞·霍華德] 頁數: 約 650 頁 (包含大量圖版、地圖及文獻引用) 齣版日期: [虛構日期,例如:2023年鞦季] --- 導言:在時間的迷霧中搜尋迴響 自人類文明之初,無數輝煌的時代如流星般劃過曆史的天幕,最終沉寂於無盡的沙礫與深海之下。我們所熟知的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希臘,僅僅是巨型曆史版圖上清晰可辨的幾塊碎片。然而,在那些被曆史遺忘的角落,在深埋地下的遺址、漂浮在海洋深處的沉船殘骸中,隱藏著更多光怪陸離、卻徹底消散的文明印記。 《滄海遺珠:失落文明的考古發現與重構》是一部雄心勃勃的學術探險集結,它並非重復探討那些已被學界充分研究的經典古國,而是將焦點投嚮那些“失蹤”的、證據零星的、甚至一度被視為神話傳說的古代社會。本書旨在通過跨學科的嚴謹方法——包括最新的地質考古技術、高精度遙感測繪、以及比較人類學——為讀者描繪齣一幅關於“未被記載的曆史”的宏大圖景。 第一部分:海平麵之下的低語——海洋文明的復蘇 人類對海洋的依賴與畏懼並存,而海洋也成為瞭最好的時間膠囊。本書的開篇部分,我們首先聚焦於那些被海水吞噬或因地質變遷而沉入海底的史前聚落與失落的貿易樞紐。 第一章:亞特蘭蒂斯謬論與真實的水下遺跡 許多人對“亞特蘭蒂斯”抱有浪漫的幻想,但本書將嚴肅地審視那些位於地中海東部、印度洋闆塊以及加勒比海域的真實水下考古發現。我們探討瞭如“尼斯島群”——一個在公元前一萬年因冰川融化而淹沒的巨大海岸綫聚落群的證據。通過對水下沉積物中發現的精細陶器碎片和結構性石塊的分析,我們重建瞭這些早期漁獵采集者嚮定居農業過渡的模式,揭示瞭他們復雜的社會組織結構,例如他們如何管理季節性的潮汐資源,以及其特有的祭祀習俗——例如,在特定時間點沉入海底的“獻祭之船”。 第二章:紅海邊境:薩巴王國與香料之路的起點 在傳統曆史中,薩巴(Sheba)常與也門聯係在一起,但本書的最新勘探成果指嚮瞭更早期的、位於現代厄立特裏亞和蘇丹交界處的貿易前哨站。通過聲納掃描發現的巨型港口設施遺跡,我們發現瞭大量來自東非內陸象牙、黃金的交易記錄。這些記錄,大多刻在一種罕見的、類似皂石的材料上,揭示瞭一個遠比我們想象中更早建立的、跨越紅海的強大商業帝國,其衰落可能與公元前一韆紀中期的氣候劇變導緻的乾旱直接相關。 第二部分:被沙塵掩埋的帝國——沙漠深處的文明斷章 廣袤的沙漠地帶往往是文明的終結者,但同時也是保存曆史的最佳容器。本書的第二部分深入撒哈拉和戈壁腹地,重新審視那些被突如其來的荒漠化所吞噬的綠洲文明。 第三章:加拉曼提斯人的地下水利工程學 在利比亞的費贊盆地,我們詳盡記錄瞭古老的加拉曼提斯人(Garamanites)所建造的復雜地下灌溉係統——“Foggara”。這本書詳細分析瞭超過八十個已發掘的竪井和引水隧道的三維模型。這些工程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奇跡,更反映瞭一種深刻的生態智慧:如何在一個極度缺水的環境中,通過精密的引力計算和地熱利用,維持數萬人口的定居生活。我們還分析瞭他們與羅馬帝國貿易中,作為“黑奴”和“綠洲嚮導”的獨特社會地位。 第四章:塔剋拉瑪乾的絲綢源頭:樓蘭失語的年代 對於樓蘭古國的瞭解多停留在其後期的衰敗,但本書通過對羅布泊以西更深處的新發現,重構瞭其鼎盛時期的麵貌。我們發現瞭大量前樓蘭時期的木結構建築基址,其建築風格帶有明顯的、與中亞草原遊牧民族融閤的特徵。通過對墓葬中齣土的紡織品殘片(使用瞭一種前所未見的、以麻和駱駝毛混閤編織的技術)的碳十四測定,我們首次確定瞭該地區在公元前二韆年已具備成熟的定居農業與紡織業,推翻瞭“絲綢之路貿易帶動瞭當地文明發展”的傳統觀點。 第三部分:高地的孤立與融閤——山脈間的非主流文化 高山地區,因其地理上的隔離性,往往孕育齣獨特的文化孤島。本書的最後部分關注那些在主流曆史敘事中被邊緣化的高海拔族群。 第五章:安第斯山脈的“前印加”巨石祭祀中心 在秘魯和玻利維亞交界處的偏遠高原上,一個被稱為“奇科拉”(Chikora)的文化遺址,展現瞭令人震驚的巨石加工技術。這些石塊的切割精度甚至超越瞭後期的印加文明。我們聚焦於其核心的“聲音祭壇”——一個經過精確聲學設計的半圓形廣場,其迴音模式被認為與當時觀測到的行星運動周期相吻閤。本書探討瞭奇科拉文明如何僅依靠天文觀測和聲學原理,建立起一套復雜的曆法與社會等級製度,並在缺乏大型金屬工具的情況下,完成瞭這些宏偉的建築。 第六章:高加索深處:鐵器時代的金匠與部落聯盟 在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之間的卡爾斯山脈,本書呈現瞭對一個前亞述帝國影響的部落聯盟的最新研究。這些部落不僅掌握瞭早期低溫冶煉技術,更在他們的墓葬中發現瞭大量混閤瞭金、銀、銅的閤金飾品。這些飾品的紋飾復雜,包含瞭動物、幾何圖案以及抽象的符號係統,這些符號係統似乎是一種未被解讀的錶音文字。我們首次嘗試構建瞭這些符號與鄰近的烏拉爾語係之間的潛在聯係,為理解鐵器時代早期歐亞大陸的文化交流提供瞭全新的視角。 結語:曆史的復層結構 《滄海遺珠》的核心論點在於:曆史並非一條單一的、綫性的河流,而是一片由無數平行溪流、渦流和死水潭構成的復雜濕地。每一個“失落的文明”,都是一個在特定環境約束下,人類社會所能達到的一個極高的復雜性頂點。通過對這些“遺珠”的重新打撈與細緻描摹,我們得以更全麵地理解人類文明的彈性、多樣性以及我們自身知識的局限性。本書邀請讀者,放下既有的曆史框架,與考古學傢們一同,潛入時間深處,親手觸摸那些被塵封韆年的真實迴響。 --- 本書特色: 大量獨傢影像資料: 收錄瞭三維激光掃描重建圖、深海ROV拍攝的清晰水下遺址照片,以及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圖。 跨學科論證: 結閤瞭地質學、氣候學、語言學和材料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 嚴謹的學術立場: 區分瞭明確的考古證據與基於推論的閤理重構,避免陷入純粹的猜測。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亞丁.史坦薩茲 Adin Even-Israel Steinsaltz

 
 集教師、哲學傢、社會評論傢與多產作傢於一身,《時代雜誌》譽為「韆年難得一見的學者」。他終身奉獻教育,作育英纔無數,因而獲頒「以色列獎」(Israel Prize),為該國最高榮譽。

  1937年生於耶路撒冷的平民傢庭,於希伯來大學攻讀物理學與化學。他曾成立多所實驗學校,並以24歲之齡成為以色列最年輕的校長。1965年,他著手開始生涯钜作:將《巴比倫塔木德》由亞蘭文譯為希伯來文,並加以評注,2010年四十六捲全數竣工。此外,他著有書籍六十餘本、論文數百篇,領域涵蓋動物學、神學、社會評論等,其中《十三瓣玫瑰》(The Thirteen Petalled Rose)為卡巴拉經典之作。

  他不懈投入教育工作,於以色列與前蘇聯地區廣設學校與教育機構,既為經師、人師,亦為靈性導師。他曾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駐校學者(愛因斯坦也曾擔任此職)、華盛頓特區的伍卓.威爾遜國際研究中心(Woodrow Wilso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駐校學者,並獲書院大學(Yeshiva University)、本.古裏安大學(Ben Gurion University)、巴伊蘭大學(Bar Ilan University)、布蘭戴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以及佛羅裏達國際大學(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等校頒贈榮譽學位。

  現居耶路撒冷,與妻子育有子女三名,孫子、孫女眾多。

譯者簡介

硃怡康


  專職譯者。譯有《耶穌比宗教大》、《耶穌憑什麼》、《跟教宗方濟各學領導》、《開啟你的靈性力量》、《治癒生命的創傷》、《聖五傷畢奧神父傳》等書,另閤譯有《瑜伽之心》、《複製、基因與不朽》,其它歷史、科普譯作散見於《BBC知識》月刊。

圖書目錄

〔專文推薦〕 為世界帶來盼望的是生命,而非死亡  曾宗盛
〔專文推薦〕 基督徒也該研讀的經典        雷敦龢
〔專文推薦〕 書本的宗教,讀經的民族       蔡彥仁
〔專文推薦〕 如何運用塔木德,從本書開始     卓健誠
〔專文推薦〕 尋找智慧的開端           鄭忠信
〔作者序〕  進入塔木德的世界

PART 1 歷史背景
第1章:何謂塔木德?       
第2章:塔木德時代的生活
第3章:口傳律法:初期賢士    
第4章:口傳律法:雙賢時期
第5章:傳道           
第6章:米示拿的彙編
第7章:巴比倫尼亞詮者      
第8章:巴勒斯坦詮者
第9章:《巴比倫塔木德》之編輯  
第10章:塔木德釋經傳統
第11章:塔木德的印刷      
第12章:打壓與查禁

PART 2 架構與內容
第13章:塔木德的架構       
第14章:塔木德的版麵安排
第15章:塔木德的主題
第16章:禱詞與祝禱
第17章:安息日
第18章:節日
第19章:結婚與離婚
第20章:女性地位
第21章:民法(金融法)
第22章:刑法
第23章:獻祭
第24章:飲食律法
第25章:禮儀上的潔與不潔
第26章:倫理與律法
第27章:禮節
第28章:密契主義

PART 3 方法學
第29章:米大示(律法釋經學)
第30章:塔木德的思考方式
第31章:古怪問題
第32章:研究方法
第33章:塔木德與律法
第34章:塔木德中的傳說
第35章:何謂學者?
第36章:塔木德對猶太民族的重要性
第37章:塔木德未曾完結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918732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3MB

圖書試讀

專文推薦
  
書本的宗教,讀經的民族文/蔡彥仁

  
  宗教經典(scripture)是一本或一組帶有神聖性和權威性的書,它的來源可能得自天啟,也可能是由一個宗教團體的創建者或菁英份子集體撰寫齣來。這部經典的地位崇高,在崇拜的場閤,它往往是儀式的腳本,成為人間與超越界溝通的媒介,在現實生活領域,它塑造瞭信仰者的價值觀,成為群體或個人的最高行事依據,導引他們如何解決問題,渡過各式各樣的生命難關。
  
  世界諸大宗教,經常有一本或一組如此性質的神聖經典(canon),我們所熟悉的基督教《聖經》、伊斯蘭教《可蘭經》、佛教的《法華經》、《壇經》、《金剛經》、《心經》等,都是極佳的範例。許多地方性的宗教雖然不具備書寫式的經典(writtenscripture),但總是擁有或短或長的口語經典(oralscripture),透過背誦唸唱,從聲音散發齣與書寫經典相同的力量與功能,印度教原始的《吠陀》和各類宗教的咒語皆屬此類。
  
  對我而言,猶太教是一個徹底的經典宗教,它因「經典」奠基而成,也因「經典」獨傲於世,更因「經典」得以延續韆百年。這個「經典」的總集名稱,即是猶太教徒們視為生命之寶的《塔木德》(Talmud)。
  
  猶太教徒宣稱,他們的經典由民族救星摩西在西乃山上,接受由神親自頒佈的「十誡」開啟,再增衍成《摩西五經》(Pentateuch),成為後世此一宗教最根本的核心經典,稱為「律法書」(Torah)。猶太人根據《摩西五經》在古代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神權王國」(約公元前1000~586年),結閤以耶路撒冷聖殿為主的神職體係和世俗政權,走過分閤動盪的王朝更迭階段。在這四百多年期間(部分延續至王朝滅亡之後),猶太社會興起瞭一批「先知」族群,自稱從神領受瞭「異象」(visions)或「神諭」(oracles),以批判的態度指責猶太人背離一神信仰,隨從異族的多神或偶像崇拜,以及在階級差異下強欺弱、眾暴寡的社會失序現象。眾先知的聲音集結成「先知書」(Navi’im),構成猶太教經典的另一重要部分。
  
  另一方麵,也是在同一歷史時段,猶太人極為重視諸王朝的興衰成敗,史傢因此紀錄各統治者在位期間的傢國大事,特別偏重其宗教行誼。在庶民社會領域,耆老所纍積的智慧格言,或者民間的宗教聖詠和歌謠俗唱,也受到珍惜而被採擷保留。這些傳承的王朝歷史和民間智慧資料,被併閤成「一般書」(Ketuvim),構成猶太經典的第三部份。古典的猶太教經典,就是包含「律法書」、「先知書」、「一般書」三部分,成為廣義的《妥拉》聖經,也是後來基督徒們所稱呼的《舊約》。
  
  猶太人宗教信仰的實踐,以耶路撒冷聖殿為中心,在祭司神職體係的主導下,形成一個井然有序、內聚力極強的社群。可是,猶太人在公元前586年之後,外族入侵、王朝崩解、領土喪失、聖殿殘破、祭司流亡,先前構成神權政治的形製蕩然不存,如果猶太人意欲延續其宗教,必須有新的方式以為對應。就具體的物質層麵而論,猶太人在「流散」時期(diaspora),能夠隨身攜帶的宗教文物,最重要者唯《妥拉》聖經莫屬。職是之故,依附在土地與聖殿的信仰活動,轉換成以讀經和解經為重心,領銜的祭司退位,知識菁英的文士族群或後世所稱呼的「拉比」(直譯為「我的老師」)取而代之,其地位驟然提升,成為猶太族群新時代的中心人物。
  
  拉比們的專長固然在抄經、讀經與解經,但是為因應猶太人在流散期間所遭遇的各類問題,也實際負起帶領和輔導人民生活的職責。由此代代傳承與積纍結果,形成猶太教極為醒目的新現象:第一,由於缺乏中央統一的機製,各地猶太社群由不同的拉比帶領,形成多元發展的局麵。第二,拉比們開班授徒,以其學問和個人魅力吸引學生前來,一方麵普及《妥拉》知識,另一方麵則造成學派林立,相互競閤的社群關係。第三,知名拉比不但受到猶太信眾的尊敬,也受到居住國統治者的認可,被視為猶太社群的代言人或實質領袖。即是在此脈絡下,特定拉比對於《妥拉》的註解,或筆傳或口授,皆受到弟子們的尊崇而加以記載背誦,而其個別的言行舉止,則受一般信眾的擁戴而加以模仿,身教和言教互為加乘,相當程度神聖化瞭拉比的身份,這也是猶太教「口語經典」因人而貴,地位提升的重要原因。
  
  有關猶太經典如何由《妥拉》增衍至公元400~500年期間編定的《塔木德》,讀者需要自行參閱本書作者的詳細解釋。一言以蔽之,中世紀早期猶太經典的編纂集成,皆是在上述猶太人的歷史劇烈變遷下應變的結果。由此觀之,一部或一組經典的產生,必然是信仰社群、文本(text)、歷史脈絡三者的互動產物。因此,我們如果企圖瞭解《塔木德》,就得先熟悉猶太人中古以前的歷史演變,然後再進入經典本身,探究其中的微言大義。
  
  必須提齣的是,拉比們承先啟後,上承以《妥拉》為主的悠久傳統,下欲開展新局麵以符應多元世界的挑戰,其衝擊之大、職責之重可想而知,但是也因此種挑戰與迴應的過程,藉由不斷的腦力激盪,重新詮釋《妥拉》的宗教知識活動,造就瞭今日猶太教仍然屹立不搖,生機盎然。
  
  坊間有關猶太教或猶太人的書刊,多以實用為取嚮,不是浮光掠影,即是刻闆扭麯,少能帶領讀者掌握猶太傳統的精義神髓。今硃怡康先生下苦功夫,翻譯此本冷門但極為重要的《塔木德精要》,而啟示齣版社願意鼎力齣版,也算是為猶太教核心知識領域的開拓,彌補瞭些許的缺憾,祈祝讀者們能因讀此書而受益無窮。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專任教授)
  
專文推薦
  
為世界帶來盼望的是生命,而非死亡文/曾宗盛

  
  猶太教的經典眾多,其中最重要的兩部是雙重妥拉:塔納赫(Tanakh,亦即希伯來聖經)的妥拉(摩西五經)和塔木德。前者為成文律法,後者是口傳律法,兩者構成猶太文化的根基,同時也成為生命泉源。尤其塔木德是包含兩百五十萬字的經典巨作,內容浩瀚廣博,舉凡宗教、歷史、文學、哲學、法律、飲食、節期與習俗,無所不包,觸及各個生活層麵,如包羅萬象的大海洋。
  
  遺憾的是,近年在坊間發行有關塔木德的華文譯作,若非論及猶太奇聞軼事,就是討論如何經商緻富,涉略的層麵相當有限,對於塔木德的整體內容則少有著墨,未能讓讀者一窺其豐富而多樣的全貌。而《塔木德精要》一書的齣版,適時給予讀者一個方便入門的機會,可以對塔木德博大精深的內容有整體而基本的認識,從此可見本書的重要性。
  
  來自以色列的亞丁.史坦薩茲(Adin Steinsaltz,1937-)是著述甚豐的拉比、學者和教師,也是舉世聞名的塔木德研究權威。他畢生的重要學術成就之一是將塔木德的(亞蘭文)內容全數譯成希伯來文齣版,後者又被譯成多國語文發行,獲得國際各界讚譽。在眾多作品中,史坦薩茲著作的《塔木德精要》一書,妙筆生花地介紹塔木德的形成歷史、內容架構,以及研究方法。作者融閤廣博的知識,將龐雜的塔木德巨著,用平易生動的文字,以故事和實例旁徵博引,深入淺齣地說明各段的內容摘要與特色,讓讀者一覽塔木德的精華,同時引導讀者認識猶太人如何看待人與上主、與他者、與這世界的關係,以及他們如何形塑齣展現塔木德精神的生活態度。
  
  ◆本書內容概要
  
  本書內容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塔木德形成的歷史(第一章到十二章),將塔木德時代的生活做簡要的歷史迴顧。主要時間涵蓋米示拿時期和塔木德時期,亦即公元前第一世紀到公元第六世紀。其中《巴比倫塔木德》較《耶路撒冷塔木德》更受到後代青睞,成為主要版本。史坦薩茲如數傢珍般地介紹各代宗師的思想特色與貢獻,並以許多有趣的小故事生動呈現先賢生活的時代,讓人耳目一新。
  
  透過歷代宗師承先起後的闡述、傳承與編輯,最終完成百萬言巨著。換言之,塔木德的完成集結瞭數百年猶太智者嘔心瀝血的智慧結晶。同時,「塔木德未曾完結」,它嚮未來開放。作者也提到,塔木德在完成之後,以不同抄本流傳歐亞各地,在政經多變的情勢中,歷經一段艱辛麯摺的歷史。尤其中世紀以後到近代,塔木德的齣版遭受歐洲各地政治與宗教的壓迫、刁難與嚴格審查,甚至被迫刪改,所幸最終免於摧毀而保存下來,流傳後世,造福猶太民族與世界文明。
  
  第二部分介紹塔木德的架構與內容(第十三章到廿八章),主要包含六捲書,分別為〈種子捲〉、〈節日捲〉、〈婦人捲〉、〈損害捲〉、〈神聖事物捲〉和〈潔淨捲〉,共有六十三篇,分段為五百一十七章。史坦薩茲以不同主題貫穿塔木德各捲書的內容大要,帶領讀者穿越迷宮般的書林,逐章介紹宗教禮儀的重要麵嚮、婚姻、女性地位、法律、飲食與風俗,甚至神祕主義。
  
  這些內容不隻反映古代猶太人的思想觀念及生活模式,同時也深刻影響後代猶太人的信仰、文化傳統與日常生活,直到今日這傳統仍鮮活地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生生不息。例如猶太人的宗教禮儀、飲食傳統、安息日和節日慶典,從古至今仍然隨著四季變化,實行在世界各地的猶太族群中。換言之,透過作者精心鋪陳的內容,讀者不難體會塔木德從過去到現今深深形塑猶太人的生活,讓歷史傳統、變遷轉化與現代應用交融成活潑生動的生命之河。
  
  最後,本書第三部分介紹塔木德的思考方式,以及解釋這部經典的不同方法(第廿九章到卅七章)。學者們從塔木德研究中整理齣不同的解釋方法,在米大示以外,塔木德先賢還以範式為思考工具(避免抽象分析),以實事求是的態度,運用各種不同可能的方式,提齣周全的解釋,追求真理。有時先賢投入大量心血討論某些古怪而天馬行空的問題,看似荒誕不經、沒有實用價值,其實這是為瞭發掘問題的內在價值,顯示認真研究的精神。有趣的是,過去看似無價值的問題探討,韆年之後在當代卻成為熱門問題,例如人工受孕。
  
  整體而言,後代興起的研究塔木德方法,可概要分成傾嚮整體思考的賽法迪傳統和注重窮究細節的阿胥肯納齊傳統,而後者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取得優勢。此外,後續不同學派運用交互問答形式或其他方法來探究塔木德,各顯專長,形成百花齊放的特色。在此多元並存的情況下,最終研究的基本方法仍不離討論與分析塔木德。
  
  ◆本書可帶給讀者哪些啟發?
  
  《塔木德精要》一書不隻對於宗教信徒(例如猶太教徒、基督徒)有意義,對一般讀者也有極大助益。首先,讀者從本書最大的收穫是認識塔木德的博大精深,瞭解基本知識與觀念,激勵讀者更進一步深入探討其他豐富的相關內容。與此相關,它也引導讀者認識塔木德裡影響現代猶太人生活的重要因素,事實上這也牽動著今日世界的脈動,這是猶太文化的魅力之處。
  
  換言之,塔木德的重要性不隻是律法,而是生命與生活寶藏。讀者透過本書認識猶太人的歷史、宗教與文化,並瞭解他們如何以生命和熱情來持守信仰傳統,代代相傳,並且實踐於日常生活中。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帶給世人許多鼓舞,尤其對於那些在世界強權下喘息的弱小民族,這精神賦予生命的盼望與力量。
  
  再者,麵對不斷變動的時局,現代社會如何一方麵持守美善傳統於不墜,而另一方麵也透過調適與改變而繼續生生不息?這過程充滿掙紮,麵對內部壓力與外來多方挑戰,需要大無畏勇氣與智慧方法,讓文化在傳統與創新之中繼續傳承下去。讀者可以從這本書闡述的內容得到一些靈感與啟發。
  
  第三,本書鼓勵讀者培養深入瞭解他者與展現敬意的態度。在當今多元而競爭的社會裡,各種觀點與論述百鳥爭鳴,各個意圖尋找可以發聲與生存的空間。而強勢者經常忽略或漠視弱勢聲音,甚至弱肉強食,造成許多壓迫與不幸。因此,要建造一個多元而健康的社會,培養一種對他者及其文化的認識、尊重、甚至是欣賞的態度,創造各方生存共榮的空間,尤其重要。
  
  最後,塔木德繼承妥拉的理念,堅信人具有上帝的形象,人類可以參與世界的創造,投入改造生存環境,將之提升為更美的生活世界(例如參考本書廿八章)。這種積極的精神鼓舞飽受各樣負麵現實摧殘的世人,抱持希望,繼續勇敢前進,在死亡的陰影下開創無窮的生機。正如塔木德的歷代賢者一再強調的,能為這世界帶來盼望的是生命,而非死亡。
  
  (本文作者為颱灣神學院舊約學副教授、颱灣大學共教中心兼任副教授)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