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desk Revit 2014建築與室內設計絕佳繪圖表現 (電子書)

Autodesk Revit 2014建築與室內設計絕佳繪圖表現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敬鴻
图书标签:
  • Revit
  • Revit 2014
  • 建築設計
  • 室內設計
  • 繪圖
  • Autodesk
  • BIM
  • 建築資訊模型
  • 電子書
  • 設計軟體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3大設計師與設計講師聯手打造必學基本功!
  從現在開始,更簡單的學好Revit建築繪圖技能!


  從入門到案例實踐!
  觀念、圖解、實作與設計的絕佳表現!
  成就Revit建築室設繪圖能力與職場技能的10大基礎實務關鍵!

  Autodesk Revit導入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築資訊模型)技術,以3D 角度繪製相互連結圖面,每次的修改動作皆可以同步完成所有平面、立面、剖面,以及透圖面,並可偵測圖面之錯誤。因為模型資訊化,舉凡尺寸、面積、體積、數量、物料、廠商等資訊都非常容易取得與計算,而資訊也會隨著圖面的修改而同時變更,大幅減少工時,提升出眾競爭力。

  書中結合Revit的繪圖觀念、要領與建築圖面繪製實務,從基礎操作、專案建立與管理、樑柱結構繪製、牆體製作、置入門窗設備與家具等元件、樓板屋頂與天花板製作、坡道樓梯與圍欄製作、敷地、彩現與穿越,到施工圖等紮實的內容,完整透析建築繪圖流程,一次打好職場的基礎實務繪圖技能。

BIM实战精解:建筑信息模型在当代设计与施工中的深度应用 (一)BIM理念的深化与行业转型 本书旨在为广大建筑、结构、机电工程师、设计师以及项目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极具实操指导性的指南,探讨如何将建筑信息模型(BIM)的理念从理论层面真正落地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我们不局限于软件操作的表层技巧,而是着眼于通过BIM技术驱动设计流程的优化、施工精度的提升以及后期运维效率的革命性突破。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中,仅仅依赖传统的二维图纸和碎片化的信息传递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和对可持续性要求更高的项目需求。BIM,作为一种集成了几何信息、物理属性、时间序列和成本数据的多维模型,已成为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工业化建造的核心工具。本书将详细剖析BIM在不同项目规模和复杂性中的应用策略,特别关注如何建立一个高效、可协作、且数据驱动的BIM工作流程。 第一部分:BIM基础架构与数据模型构建 本部分将首先确立坚实的理论基础,确保读者理解BIM的本质——数据管理而非单纯的3D建模。 1. BIM的定义、标准与协同框架: 深入解读ISO 19650系列标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阐述信息交付要求(EIR)的制定过程,以及如何构建符合项目需求的信息交付计划(IDP)。重点解析了基于CDE(协同数据环境)的工作流,包括不同角色的数据上传、审核、版本控制和发布流程。 2. 族(Family)与构件库的精细化管理: 探讨如何创建参数化、可重用的高性能族文件。这不仅包括几何形态的准确表达,更强调对材质、性能参数(如防火等级、热工性能)的精确嵌入。我们将介绍一套系统化的族分类、命名和版本管理规范,以确保模型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避免“哑数据”构件的出现。 3. 项目启动与LOD/LOI的界定: 详细指导项目团队如何在项目初期阶段,根据业主要求和合同约定,科学地确定所需的几何精确度(LOD)和信息丰富度(LOIN)。书中提供了多个案例分析,展示不同阶段LOD级别对模型使用目的(如概念设计、深化设计、施工交底)的影响,帮助从业者避免过度建模或信息缺失的陷阱。 第二部分:跨专业协同与冲突检测的精益求精 BIM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传统专业壁垒。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利用模型实现多专业间的无缝集成和高效沟通。 1. 结构工程模型的深度集成: 分析结构工程师如何将有限元分析(FEA)的结果反馈到BIM模型中,实现结构荷载信息的精确关联。重点讨论了基础、梁柱节点等复杂结构的建模技巧,以及如何使用IFC或其他开放格式进行数据交换,确保结构意图的准确传递。 2. 机电系统(MEP)的优化布局与管线综合: 这是冲突检测的重灾区。本书提供了先进的管线综合方法论,涵盖了: 空间净高(Clearance)的严格控制: 建立严格的净高标准和设备安装空间要求。 碰撞检测(Clash Detection)的高级应用: 不仅进行硬碰撞(Hard Clash)检测,更深入讲解了软碰撞(Soft Clash,如维护空间、电缆桥架最小弯曲半径)的设置与分析。 动态性能模拟: 探讨如何将水力计算、通风负荷计算的结果关联至模型,进行能耗模拟和系统性能验证。 3. 协同工作流中的问题追踪与闭环管理: 介绍使用BIM协作平台(如BIM 360, Trimble Connect等)进行“问题/标记”(Issue Tracking)的标准化流程。如何创建、分配、跟踪并最终验证问题的解决,确保所有设计和施工变更都记录在案,形成可追溯的决策链条。 第三部分:从模型到现场:施工深化与项目交付 本部分将视角转向施工现场,阐述BIM如何作为项目管理和实施的“单一事实来源”(Single Source of Truth)。 1. 基于模型的深化设计(4D/5D的应用): 4D施工进度模拟: 详细介绍如何将模型构件与项目管理软件(如Primavera P6或MS Project)中的时间表进行精确链接。通过直观的动画演示,进行施工顺序的逻辑验证、资源调度优化和关键路径分析。 5D成本估算: 讲解如何建立自动化的工程量提取流程,确保计算的精确性和时效性。探讨如何将分类编码系统(如OmniClass或CSI MasterFormat)与构件属性关联,实现快速、准确的成本估算和变更管理。 2. 预制化与工厂化生产(Prefabrication & Modularization): 深入探讨如何利用高精度的BIM模型(通常达到LOD 400甚至更高)直接驱动构件的数控加工(CNC)和工厂预制。重点关注幕墙、钢结构连接件和MEP模块的建模要求及其与制造商生产流程的对接技术。 3. 资产信息模型(AIM)的构建与移交: 强调竣工模型不应是设计模型的简单归档,而是未来设施管理(FM)的基础。指导团队如何在竣工阶段,补充或修正运维所需信息,如设备序列号、安装日期、维修手册链接、更换周期等,确保模型顺利转化为有效的资产信息模型(AIM)。 第四部分:前沿技术集成与未来展望 本章展望了BIM与其他新兴技术的融合,为从业者指明持续学习的方向。 1. 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GeoBIM): 探讨如何将建筑模型与城市级地理空间数据结合,用于场地分析、基础设施规划和城市级的环境影响评估。 2. 结合现实捕捉技术(Reality Capture): 介绍使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或激光扫描(LiDAR)获取现有条件数据,并将其转化为点云模型,用于现有建筑的BIM化(Scan-to-BIM)和改造项目的基线建立。 3. 可持续性与性能模拟的深度集成: 讨论如何利用BIM数据平台进行日照分析、风环境模拟和全生命周期碳足迹(LCA)评估,将可持续性目标贯穿于设计决策的每一步。 本书结构严谨,理论与实践并重,旨在帮助读者超越软件操作层面,真正掌握利用BIM技术实现项目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和价值最大化的能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敬鴻


  ‧永騰設計室內設計師
  ‧擁有CAD、MAX、Revit及Inventor Autodesk原廠AAI認證講師資格。
  ‧擔任多家建設公司、事務所電腦技術顧問講師。
  ‧超過十年以上建築及室內設計相關經驗。
  ‧超過八年以上電腦教學經驗。
  ‧住宅/商業/空間設計參與案例:花悅四季、昇陽麗緹、欒樹園、力麒雙星、遠陽名砌、德安花園、EAT國際館、艷冠東方、台北光點、麗寶CITY ONE、中和元氣大鎮…等

林景賢

  ‧永騰設計室內設計師
  ‧擁有CAD、MAX、Revit Autodesk原廠AAI認證講師資格。
  ‧超過十年以上建築及室內設計相關經驗。
  ‧超過五年以上電腦教學經驗。
  ‧住宅/商業/空間設計參與案例:中華電信軟體大樓、益登科技辦公室、故宮、單車咖啡館、台北海悅、林口施華洛奇…等

謝銀欣

  ‧永騰設計室內設計師
  ‧擁有CAD、MAX、Revit Autodesk原廠AAI認證講師資格。
  ‧超過六年以上建築及室內設計相關經驗。
  ‧超過五年以上電腦教學經驗。
  ‧住宅/商業/空間設計參與案例:竹城大和、新莊區私立幼兒園、世紀未來城、格林童話別墅特區、金色麗景別墅、林口區田園農舍、幸福城堡…等

图书目录

01 開始Autodesk Revit 2014
1-1 開啟畫面介紹
1-2 瞭解工作環境
1-3 基本術語說明
1-4 基礎操作說明

02 專案建立與管理
2-1 建立新專案
2-2 樓層與網格

03 樑、柱結構繪製
3-1 柱結構繪製
3-2 樑結構繪製

04 牆體製作
4-1 基本牆繪製
4-2 堆疊牆繪製
4-3 帷幕牆繪製
4-4 牆掃掠及牆分隔縫的繪製
4-5 專案牆的繪製

05 加入門、窗、設備與家具等元件
5-1 加入門、窗元件
5-2 加入設備與家具元件
5-3 專案門窗的放置

06 樓板、屋頂與天花板製作
6-1 樓板製作
6-2 專案樓板的繪製
6-3 完成其他樓層的繪製
6-4 屋頂製作
6-5 天花板製作

07 坡道、樓梯與圍欄製作
7-1 坡道製作
7-2 樓梯製作
7-3 圍欄製作

08 敷地
8-1 地形表面
8-2 建築地坪
8-3 敷地元件

09 彩現與穿越
9-1 材料設定
9-2 光影設定
9-3 建立相機
9-4 彩現
9-5 穿越漫遊

10 製作施工圖
10-1 視圖管理
10-2 註解應用
10-3 詳圖構件
10-4 房間面積
10-5 明細表
10-6 配置與列印
10-7 匯出與應用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2769805
  • EISBN:978986347088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6.5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总体而言,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软件使用的指南,更像是一套经过提炼的、关于如何用Revit高效完成高质量建筑和室内设计项目的实战方法论。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后期渲染输出和图纸美化的章节,作者提供的流程标准非常具有可复制性,能明显看到从CAD思维向BIM深度应用思维转变的路径。对于我们这些需要频繁与施工图和效果图打交道的专业人士来说,能够拥有一本能把软件工具性与设计美学完美结合起来的书籍,无疑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最终交付质量的双重保障。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的深度,完全配得上它在行业内的口碑,是值得反复翻阅的工具书库。

评分

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内页后,我立刻感受到了作者在讲解逻辑上的严谨性。很多软件教程都是按照菜单栏的顺序一股脑地堆砌功能,读起来枯燥乏味,而且很难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框架。但这本,它的章节划分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明显是按照一个实际的设计流程来组织的。比如,它会先讲基础建模的“骨架”搭建,然后无缝过渡到材质和族库的“血肉”填充,最后才是到出图和渲染的“面子工程”。这种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编排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学习门槛,同时也保证了资深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提升效率的捷径。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复杂结构建模时的那种庖丁解牛般的分解步骤,即便是面对我之前一直感到头疼的复杂屋顶和幕墙系统,也能被拆解成一系列可操作的小任务,让人信心倍增。

评分

关于图例和插图的质量,这本书的表现可以说是令人赞叹。在技术书籍中,图片质量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效率,模糊不清或过小的截图简直是灾难。幸运的是,这本电子书的配图清晰度极高,每一张截图都精准地标注了关键步骤,甚至连鼠标悬停时显示的工具提示都被细致地捕捉了下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仅仅停留在软件界面的展示上,很多图例还加入了“设计意图”的批注,比如“此处使用楼板是为了控制日照分析范围”这类说明,这使得读者不仅学会了“如何做”,更理解了“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种兼顾了操作技术和设计思维的图文结合,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学习体验,让我觉得物超所值。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倒是出乎我的意料,它没有采用那种冷冰冰的技术术语轰炸,而是用了一种非常“接地气”的口吻来阐述复杂的概念。读起来感觉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旁边手把手地指导你操作,而不是一本高高在上的参考手册。举个例子,当它解释参数化族的应用逻辑时,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和生活化的场景来描绘“驱动”与“被驱动”的关系,这使得原本抽象的BIM逻辑变得立体而容易理解。这种亲和力对于我这种在工作之余挤时间学习的人来说太重要了,它能有效防止阅读疲劳,让人更容易保持专注。而且,书中对一些常见操作的“陷阱”和“优化技巧”的提示非常到位,这些往往是官方帮助文档里找不到的“行业秘籍”。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蓝色调,配合着清晰的字体排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通常对技术类的书籍封面不太抱太大期望,但这一本在视觉上确实做到了专业和吸引力的平衡。我记得当时在书店里翻看的时候,光是目录部分我就被里面的内容覆盖范围给震撼到了。它似乎涵盖了从基础操作到高级技巧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Revit这个软件来说,资料的全面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关于“建筑表现”那几个章节的介绍,感觉作者对如何利用Revit提升设计可视化效果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这正是我目前工作和学习中急需加强的部分。整体来看,这本书的装帧和初步印象给我的感觉是:这是一本投入了大量心血打磨出来的、真正面向实战的工具书,而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软件介绍手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