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木筆全書 (電子書)

手作木筆全書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誌雄
圖書標籤:
  • 木工
  • 手作
  • 木筆
  • DIY
  • 工藝
  • 工具
  • 設計
  • 製作
  • 興趣
  • 愛好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讓你從新手到達人,
從初階到高階,
超過20種木筆款式,
讓你一次到位,完成學習滿足!


第一本手作木筆全書
從入門→中階→進階
集結全颱手作達人的作品和心得
無私公開製作手法

「手工筆」達人
阿 倫老師/黃世銘老師/葉聰展老師/程振國老師/鄭明颱老師/陳天財老師/黃祈翔老師/黃崇軒老師/徐輝雄老師
/聯/閤/推/薦/


手作木質筆最大的特色就是「獨一無二」,
即使採用瞭相同的零件、原料來製作,
木頭的特色透過手作的溫度,
展現齣手工質感的工藝魅力。

談到「手工筆」, 顧名思義,即不採用機器設備批量生產而是由人工自己製作生產齣來的「筆」。這種方式製作的「筆」,最大的特色就是「獨一無二」,即使採用瞭相同的零件、原料來製作,但因人工自製終究隻能極近相似,無法完全一樣,所以這也成瞭吸引愛好者投入製筆或收藏的原由。然而在著手進入自製「手工筆」的領域前,我們應該先瞭解一下「筆」的結構。
一枝「筆」主要由數個作工精緻的零件所組成,一般來說,我們稱這些為「製筆套件」。以下為瞭方便讀者記憶,樂爸將一枝「筆」分為前段、中段、後段三大部分:
一、前段:可包含天蓋(冠)、筆夾、筆蓋,其中有些筆蓋又有筆蓋銅管、筆蓋中圈,以及牙套。
二、中段:可包含握位、中接與中接墊片。
三、後段:可包含筆身銅管與尾塞,有些筆還會加上尾塞墊片。
此外, 還可將「手工筆」進一步區分為單節手工筆與雙節手工筆。單節和雙節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隻需自製筆桿的部分,而後者除瞭自製筆桿外, 也要製作筆蓋, 因此對初學自製「手工筆」的朋友可先由單節手工筆開始入門, 較快上手, 而且不論單節或雙節皆能利用「製筆套件」來加以組裝完成,自製者可先由車製筆桿或者再車製筆蓋來進行。

入門 「手工筆」簡易自製六步驟
① 挑選木料: 自製初階「手工筆」時,建議可先採用木材原料開始。現今可製筆的木料種類繁多,比如:檜木、花梨木、檀木、柚木、肖南木、楓木、鐵刀木、橄欖木⋯⋯ 等等, 不勝枚舉。至於挑選哪些適閤,我們可依照自己喜愛的木料顏色、花紋、氣味,甚至價格⋯⋯等來考量,當然若其中考慮堅固耐用則硬度高的木料可能比較適閤。不管一開始挑選瞭哪一種木料,相信對自製「手工筆」的我們來說,最後應該都能獲得製筆所帶來的「驚喜」。
② 選擇筆款:常見的自製「手工筆」款式有鋼筆、原子筆與鋼珠筆,在製作之前我們可依使用目的、實用性、偏好度⋯⋯等,由既有的成品或樣品來參考選擇。
③ 裁切木料:依照第2步驟所挑選的筆款,以及欲製成單節手工筆或是雙節手工筆來進行裁切。單節手工筆主要裁切部分是決定筆身的長度,而雙節手工筆則是要同時決定筆蓋與筆身的裁切長度。裁切時須注意木料的長度會比套件中的銅管長一點點,而且我們可以先畫上記號以利裁切的進行。
④ 鑽孔並埋入銅管:鑽孔前可預先畫記找齣鑽孔的中心位置,以及測量銅管的外徑後再開始進行鑽孔。
⑤ 車床選擇:車床的機型種類眾多,為方便初學者快速進入狀況,我們可以先選擇使用小型車床。小型車床的優點不僅較容易上手之外,而且安全性高又不失專業,待我們技術更為純熟精進,再使用更大、更專業的機型。另外,在這裡強調一下,雖然小型車床安全性高,但我們在進行時還是得做好防護措施,最好能戴上護目鏡,並且若有較資深或較具經驗的人員能夠從旁協助輔導是比較建議的。在選擇適閤的車刀進行車床後,砂磨則是這個步驟中另一重點。其中砂磨的過程須經多道不同粗細的砂紙來進行,主要就是讓我們車好的木料能更為柔潤,並且提升手感。在這裡樂爸打個比方,其實這個過程就猶如我們學開車,初學時有教練場從旁輔導,進而越來越熟稔後即可自行公路駕駛。而我們開車時是不是也會不時的專注在車速的掌控,油門的輕重控製呢?
⑥ 進行組裝:在組裝自製的「手工筆」時,我們可以預先準備好壓筆器來輔助組裝。組裝前可將所有「手工筆」套件與我們剛完成車製的筆身、筆蓋依序排列好,這樣比較不會發生組裝錯誤而手忙腳亂。萬一真的齣現組裝錯誤的情形,還可使用退筆器重新再按部就班進行一次。
傳統工藝的復興與創新:探尋木工藝術的深度與廣度 書名:匠心獨運:傳統木作技藝的現代演繹 內容簡介: 在現代工業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那些需要時間沉澱、手工打磨的傳統技藝,如同散落在時光中的珍珠,愈發顯得珍貴。《匠心獨運:傳統木作技藝的現代演繹》並非一本關於製作木製筆具的指南,而是一部深入探討木工美學、工藝傳承與創新實踐的綜閤性論著。本書旨在帶領讀者跨越簡單的製作步驟,進入木工藝術更宏大、更具哲學性的領域,探索木材作為媒介如何承載曆史、文化與個體情感。 本書的視野超越瞭工具的範疇,聚焦於木材本身的特性、傳統工匠精神的內涵,以及當代設計師如何將這些古老智慧融入現代生活。我們相信,真正的“手作”不僅僅是手工操作,更是一種心手閤一的修行,一種對材料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第一章:木之源起——從森林到工作颱的哲學之旅 本章從更宏觀的角度審視木材——這種地球賦予人類最古老、最溫暖的材料。我們不會討論如何挑選適閤製作筆杆的木料,而是深入探討木材的“生命史”。 1.1 材性解析與文化符號: 詳細剖析不同樹種(如黃花梨、紫檀、櫻桃木、鬍桃木)在物理結構上的差異——密度、紋理、收縮率及其對最終作品穩定性的影響。更進一步,探討這些木材在東西方文化中扮演的角色,例如,某些木材如何成為權力的象徵,某些又如何被用於祭祀。木材不再是簡單的原材料,而是負載瞭韆年故事的載體。 1.2 氣候與年輪:時間的雕刻: 介紹氣候變化如何影響樹木的生長速度,以及年輪所記錄的“氣候檔案”。我們將討論木材乾燥過程中的物理變化,強調“慢”的價值——耐心等待木材穩定下來,是避免未來開裂變形的根本保障。這部分內容會引用氣候學和材料科學的知識,展現木材內在的復雜性。 1.3 工具的曆史演變與手感重塑: 本章迴顧瞭人類工具的發展史,從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再到現代電動工具的齣現。重點分析傳統手工工具(如刨、鑿、鋸)的設計原理——它們如何與人體工程學完美結閤,實現人與材料的直接對話。強調“手感”不僅僅是觸覺的感受,更是對材料阻力、縴維走嚮的即時反饋,這是機器難以完全取代的核心價值。 第二章:結構之美——超越錶麵的力學智慧 傳統木作的精髓在於其結構連接的巧妙與持久。本章將深入探討那些無需現代膠閤劑,僅憑榫卯和咬閤就能屹立不倒的結構美學。 2.1 榫卯的藝術:幾何學的勝利: 係統梳理中國傳統建築和傢具中的主要榫卯結構(如燕尾榫、十字榫、格肩榫),並進行三維結構分析。本書將運用工程力學的原理,解釋不同榫卯結構如何分散應力、抵抗剪切力和拉力。我們將分析榫卯在承受環境荷載(如溫度和濕度變化)時的“彈性適應性”,這是其長久生命力的關鍵。 2.2 膠閤與鑲嵌:材料間的和諧共存: 探討天然膠的製作(如魚鰾膠、動物皮膠)及其在不同溫濕度下的性能錶現。詳細介紹鑲嵌工藝(如“拼花”、“螺鈿”)如何利用不同顔色、紋理的材料進行平麵藝術創作,強調材料邊界的精確處理和視覺上的韻律感,這是一種對材料邊界的極緻尊重。 2.3 弧度與麯率的秘密: 研究古代工匠如何通過蒸煮、彎麯等方式處理木材,創造齣優美的麯綫。這涉及對木材縴維張力和受壓側縴維收縮的精確計算,展示瞭傳統技術在處理復雜幾何造型時的直覺精確性。 第三章:錶麵賦形——從保護到升華的塗飾藝術 木製品的最終呈現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錶麵處理。本章將著重探討傳統塗飾技術如何賦予木材生命力,而非簡單地覆蓋其自然之美。 3.1 天然油脂與蠟的滲透哲學: 詳細介紹蜂蠟、桐油、亞麻籽油等天然塗料的化學性質及其對木材的滲透深度。分析這些塗料如何“滋養”木材,增強其耐磨性,同時保留木紋的呼吸感。對比現代化學清漆,強調天然塗飾在環保和觸感上的不可替代性。 3.2 漆藝的韆年傳承與地域風格: 聚焦於東方大漆工藝。係統梳理從生漆采集、髹塗、打磨到描金(蒔繪)的復雜流程。分析不同地域的漆藝風格(如福州脫胎漆器、山西推光漆器)在色彩運用、厚度控製上的差異,闡述漆器如何在數月乃至數年的製作周期內,將柔性的漆液轉化為堅硬的藝術錶麵。 3.3 雕刻與綫腳:細節中的敘事性: 雕刻藝術是木工的“語言”。本章將分析浮雕、透雕和綫腳(Molding)在傢具設計中的功能與美學意義。討論如何通過雕刻的深淺、綫條的剛柔來引導觀看者的視綫,以及如何運用雕刻來講述曆史或象徵吉祥寓意,使每一件木作都成為一個微縮的敘事空間。 第四章:匠心傳承——傳統技藝的當代語境重塑 本書的收官部分,探討在當代設計思維和全球化背景下,傳統木作技藝如何實現創新與可持續發展。 4.1 跨界對話:木工與當代設計: 分析當代著名設計師(非工具製作者)如何藉鑒傳統結構原理和材料哲學,創作齣符閤現代生活方式的作品。討論如何平衡手工的獨特性與量産的效率問題,尋找“手工感”在工業化産品中的閤理定位。 4.2 保護、教育與可持續性: 探討如何通過現代教育體係和博物館展示,搶救和保護瀕臨失傳的木作技藝。討論負責任的采伐、木材的迴收利用,以及如何構建一個尊重工匠勞動價值的可持續産業鏈。強調“慢設計”理念對消費主義的反思作用。 4.3 個人與材料的關係重塑: 本書的最後,我們邀請讀者反思自己與手中材料的關係。製作一件木製品的過程,是對耐性、精確性和對自然敬畏的終極考驗。這本書希望激發的是一種對“創造過程”本身的尊重,而非僅僅是對“成品”的占有。 總結: 《匠心獨運:傳統木作技藝的現代演繹》是一部獻給所有對手工、材料和時間藝術感興趣的讀者的深度閱讀。它不是一本速成手冊,而是一份通往木工藝術殿堂的邀請函,引領你探索結構、紋理、光影和曆史交織而成的廣闊世界。通過本書,讀者將學會以更深刻的眼光審視身邊的木製品,理解每一件經過時間淬煉的作品背後,所蘊含的無言智慧與堅韌的匠人精神。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徐誌雄
徐誌雄
中國工商電子科畢業
1992年創立勝洋水草
目前為勝洋休閒農場負責人
勝洋水草:www.sy-water.com.tw/
創立本草綱木,為專業手作筆工作室。
本草綱木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pen039222487/
本草綱木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43531615836770/
相關著作:《水草生活傢》


相關著作:《水草生活傢》《水草生活傢》

樂爸(林正豐)
樂爸(林正豐)
愛旅行又愛孩子的「樂爸」,曾任企業集團、親子館、圖書館、勞動部講座講師,以及多次媒體專訪,並獲育嬰師認證且曾獲多項攝影殊榮。之所以自稱「樂爸」,並「非」小孩的名字是「小樂」或「X樂」,而是自從有瞭小寶貝「阿成」之後,豐富瞭生活,並期許要當個「快樂的爸爸」。
著有《說走就走!樂爸帶你週休二日趴趴走:全臺嚴選101個景點,讓你輕鬆自由行!》、《全颱嚴選親子餐廳+景觀餐廳66點》、《新馬自助親子遊:跟著樂爸玩翻天》、《首爾玩樂園:樂爸帶你玩遍14個首爾最夯景點+17間必享美食+14種行程規劃懶人包》、《跟著樂爸來去住一晚:全颱嚴選親子同遊非住不可的民宿飯店》、《跟著樂爸 非住不可:全颱親子遊住宿實用手冊》。
「我是樂爸。Jeffery!」部落格:iamhappy88.com


相關著作:《親子一起來!玩遍宜蘭34個特色休閒農場——跟著樂爸走,體驗在地生活》

圖書目錄

零基礎,認識「手工筆」
入門「手工筆」
入門「手工筆」簡易自製六步驟
入門「手工筆」範例
中階「手工筆」自製概說
穩定木「手工筆」
樹脂混閤木「手工筆」
其他中階「手工筆」
進階「手工筆」概說
雪茄筆
改造筆
生漆筆
竹節筆
手工製筆的背後
「手工筆」總策畫:徐誌雄老師
入門「手工筆」達人:阿倫老師
中階「手工筆」達人:黃世銘老師
中階「手工筆」達人:葉聰展老師
進階「手工筆」達人:程振國老師
進階「手工筆」達人:黃祈翔老師
進階「手工筆」達人:黃崇軒老師
進階「手工筆」達人:徐輝雄老師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9699853
  • 規格:普通級
  • 齣版地:颱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2.3MB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收到一本關於特定手工藝的書,我最看重的就是它的“實用性”和“啓發性”。實用性在於我能否立即上手操作,而啓發性則在於它能否拓展我的設計思維。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教我“如何做”,更重要的是引導我去思考“為什麼這麼做”。比如,不同的筆形設計對應著不同的握持習慣和力道分布,書中是否會探討人體工學在木筆設計中的應用?又或者,能否提供一些創新的設計範例,比如將金屬配件與木材進行混搭的技巧?一個優秀的範本,應該能激發我嘗試使用非傳統材料,或者挑戰更復雜的結構設計。如果書中能附帶一些“大師訪談”或者“設計理念分享”,那就更完美瞭,那會讓我感受到製作者的靈魂所在,而不僅僅是冰冷的步驟說明。

评分

作為一個已經有一定木工基礎的人,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多地集中在“專業深度”和“工藝傳承”上。如果這本書隻是停留在基礎的砂紙打磨和膠閤,那對我吸引力不大。我更想知道的是,在傳統製筆工藝中,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老技術被現代工具取代或改良瞭?例如,某些需要特殊模具的環節,是否有手工製作替代方案?另外,木材的長期穩定性非常重要,如何處理木材的乾燥過程,以確保成品筆在使用多年後依然筆直、不開裂,這纔是體現專業水準的關鍵。如果書中能對不同類型的木筆(例如,結構復雜的鋼筆和結構相對簡單的圓珠筆)提供差異化的處理流程和注意事項,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僅是“入門指南”,而是一本可以放在工作颱上隨時查閱的“工具書”。

评分

說實話,現在市麵上關於木工的教學資料很多,但大多偏嚮傢具製作或大型木作,像專門針對“筆”這種精細活的資料相對少見。木筆製作對精密度要求極高,一點點偏差可能就影響到筆帽的吻閤度或是書寫的手感。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在“精度控製”和“微調技巧”上多下功夫。比如,如何處理筆尖和筆身的連接處,如何用最少的工具達到專業級的效果。對於我這種工具尚未齊全的愛好者來說,尋找那些巧妙的替代方案或者低成本的解決方案會非常有幫助。而且,木筆的美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收尾的打磨和塗裝,書中對各種天然油蠟和漆麵的選擇、使用方法和效果對比,應該會是決定成品質感的關鍵。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種追求極緻細節,而不是泛泛而談的介紹。

评分

最近幾年颱灣的手工藝復興風潮越來越旺,很多年輕人開始重新審視傳統技藝的價值,而木工絕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我猜這本書應該會涵蓋從選材到最後的成品保養這一整套流程,這對我這種初學者來說尤其重要。我常常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很厲害的木工師傅分享作品,但往往缺乏係統性的教學。如果這本書能像一本詳盡的“教科書”那樣,用清晰的圖文步驟解析,比如如何精確測量、如何應對木材收縮的問題,甚至是不同國傢地區木材的特點和取得難度,那就太棒瞭。我特彆好奇書中會不會介紹一些颱灣本地特有的木材,畢竟我們這裏有豐富的林業資源和獨特的木工文化。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踏入手作木筆世界的敲門磚,讓我不再隻是看熱鬧,而是真正能拿起工具,開始自己的創作之旅。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吸引人,那種帶著點復古手感的木質紋理,讓我想起小時候在爺爺的木工坊裏聞到的那種獨特的木頭香氣。光是看到這個標題,我的腦海裏就自動浮現齣各種用不同木料打磨齣來的精美鋼筆、圓珠筆的畫麵,每一支都仿佛有自己的故事。我本身就是個喜歡動手做東西的人,平時也收藏一些有質感的文具,所以對這種結閤瞭傳統工藝和日常用品的主題特彆感興趣。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探討不同木材的特性、如何處理木料的紋理,以及各種木工工具的使用技巧,那對我來說簡直是寶藏。我期待看到一些進階的製作技巧,比如如何做更復雜的筆身結構,或者如何做齣那種溫潤如玉的拋光效果。畢竟,一支好的木筆不僅僅是書寫工具,更像是握在手中的藝術品,承載著製作者的心血和溫度。光是想象自己能親手打磨齣一支屬於自己的筆,就讓人躍躍欲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