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15——當代變遷.展望未來 (電子書)

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15——當代變遷.展望未來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衛平
图书标签:
  • 世界歷史
  • 兒童歷史
  • 當代史
  • 未來展望
  • 電子書
  • 青少年讀物
  • 歷史科普
  • 社會變遷
  • 全球化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文化部金鼎獎最佳兒童及少年圖書獎
◎結合108課綱理念,培養孩子核心素養最佳歷史讀物!
◎從地球起源到當代事件,培養世界觀和全球視野!

  《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是一部由國人立場出發、屬於現代人的世界歷史。時間上,從地球起源寫到當今二十一世紀事件;空間上,從世界古代文明四大搖籃寫到當今全球發展的最新現況;內容上,介紹世界各大洲的政治變遷、科學發展、文學藝術、宗教信仰、環保、地理、國際局勢等課題,更新增了許多切合當代生活的內容,諸如於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龐大損失的澳洲森林大火、未曾因為時間流逝而消褪的種族歧視問題等等,呈現具體完整的世界史輪廓。

  這是一部培養創意的世界歷史。本套書透過圖表,提供孩子快速掌握、吸收、整合訊息的能力;經由精心構作的文字、插畫、地圖等設計,潛移默化訓練孩子的邏輯力、藝術美感。

  第十五冊 當代變遷.展望未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慘痛教訓,為何沒能阻止下一場世界大戰的發生?
  新興力量在「冷戰」中凝聚,哪些國家屬於「第三世界」的陣營?
  大眾文化流行與多元文明並立,全球化的時代面臨著哪些新課題?
  各國在廢墟上重建,新型態「戰爭」接踵而來。時間跨入當代,世界正不停轉變中……

  西元一九三九年,戰火再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是人類歷史上死傷最慘重的一次戰爭。德、義、日軸心國與英、法等同盟國,相互對抗。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日軍在南京大屠殺……罪惡滔天,駭人聽聞。美國在日軍偷襲珍珠港後加入戰局,西元一九四五年,美國飛機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戰爭宣告結束。為防止戰爭再度爆發成立「聯合國」,卻形成美、蘇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抗衡之勢。不同的主義,有著不同的理想。後來,柏林圍牆倒了,蘇聯也解體,美、蘇「冷戰」告一段落。到了二十一世紀,中國漸漸地崛起,美、中形成抗衡,貿易戰烽火連天,有人稱為「新冷戰」。原來的文明古國近況可好?「第三世界」國家卻備感委屈。歐洲被戰火蹂躪怕了,他們成立「歐洲聯盟」,希望能無跨越國界,彼此友好。電腦、手機與人工智慧機器人的進展,讓人類生活更加便利。但是,人類製造許多「好」的東西,卻造成不少「壞」的影響。臭氧層破洞、溫室效應、水與空氣汙染……「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一定要好好愛護它。二〇一九年起,新冠肺炎病毒威脅全球,截至目前已超過九千萬人受到感染,死亡人數還不斷攀升,人類面臨巨大的浩劫,但地球村都是一家人,各國加速研發疫苗,並開始接種疫苗,希望遏止疫情蔓延,以免除更大的災難。

本書特色

  一、歷史現在進行式:
  新增切合當代生活的內容,諸如新冠肺炎疫情、澳洲森林大火、種族歧視問題、再生能源、人工智慧等課題。

  二、112則世界歷史人事物:
  涵蓋十二年國教八大學習領域,主題包括世界文化、科學、藝術、宗教、政治、國際局勢等,多元且切合時事;搭配上千張彩圖、文物照片及生動的文字介紹,讓歷史「活」起來。

  三、108新課綱最佳延伸學習:
  經由精心構作的文字、插畫、地圖,潛移默化訓練邏輯力、陶冶藝術美感,透過圖例,培養孩子快速掌握、吸收、整合訊息的能力,提升三面九項素養力。

  四、「核心思考.以古鑑今」延伸思考:
  每個單元的結尾,特別設計「核心思考.以古鑑今」延伸思考專欄,提出或反問與現代生活經驗相關的問題,訓練孩子以史為鑑,拓展孩子思考的深度與廣度。

  五、時間和空間圖解歷史:
  每冊附有該時期「世界大事年表」,搭配「歷史重磅事件」,加上第十六冊的世界地圖,時間與空間並重,圖解世界及中國文明進展,建構全方位歷史地理觀。

專業推薦
  

  王秀蘭/臺北市東湖國中國文科教師暨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109年臺北市閱讀推手個人獎
  余遠炫/少年小說作家
  何冰冰/新北市三鶯區國際文教中心講師、樹林國小閱讀思考帶領人
  林行健/臺灣動漫創作協會理事長
  康玉琳/國中歷史教師
  陳慧玟/臺北市龍門國中圖書教師
  黃啟清/臺北市建成國中校長
  張志全/臺南市松林國小校長
  張美蘭(小熊媽) /親職、繪本作家
  楊美伶/康橋國際學校新竹校區校長
  鄒敦怜/兒童文學作家
  鄭翔榛/基隆市明德國中社會科教師、教育部閱讀磐石獎閱讀推手個人獎
  歐陽秀幸/臺北市立螢橋國中校長
  蔡宜岑/高雄市民族國中歷史教師、學思達核心講師
  鍾兆晉/新北市永和國中校長
  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謝鴻文/林鍾隆兒童文學推廣工作室執行長
  謝金魚/歷史作家
  蕭秀緞/南投縣閱讀理解社群教師、南投縣三光國中教師
  (按姓氏筆畫列名)

得獎紀錄

  ★文化部金鼎獎最佳兒童及少年圖書獎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世界历史书籍的详细简介,重点在于涵盖不同历史时期和主题,但不涉及您提到的《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15——當代變遷.展望未來》的内容。 《世界历史的宏大叙事:从早期文明到现代世界的演进》 本书概述 这是一部宏大而深入的世界历史著作,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连贯且引人入胜的全球历史框架。本书不仅关注西方文明的发展脉络,更致力于呈现一个多中心、相互联系的全球图景,涵盖了从史前时代到近代的关键转折点、文化交流与冲突。它旨在揭示驱动人类社会变迁的根本力量——技术革新、思想碰撞、环境压力与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 第一部分:人类文明的黎明与早期帝国(约公元前 4000 年 - 公元 500 年) 本部分聚焦于人类文明的摇篮与早期复杂社会的形成。我们将探寻美索不达米亚(两河地区)、尼罗河流域、印度河谷以及黄河长江流域的早期文明如何通过农业革命、城市化和文字的发明,奠定了后世社会的基础。 两河流域的创新与冲突: 详细考察苏美尔城邦的兴起,汉谟拉比法典的法律思想,以及阿卡德、巴比伦和亚述帝国的军事扩张与官僚体系的构建。 尼罗河的永恒与秩序: 深入分析古埃及法老的统治、宗教信仰对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以及其在建筑、数学和医学领域的非凡成就。 早期欧亚大陆的互动: 探讨雅利安人的迁徙、印度河文明的衰落与吠陀时代的精神奠基,以及中国早期王朝(如商、周)的青铜文化与“天命”观念的形成。 古典时代的轴心突破: 重点分析公元前 8 世纪至公元 3 世纪的“轴心时代”(Axial Age)。此时期,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在不同区域独立地提出影响深远的伦理和形而上学体系: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印度的释迦牟尼(佛教);中国的孔子和老子;以及中东的犹太教先知。这些思想构成了后续数千年人类精神生活的基石。 古典帝国的扩张与治理: 详细叙述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首次大规模跨文化帝国管理模式,以及希腊化世界的文化融合。随后,重点剖析罗马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其军事机器、成文法对地中海世界的整合,以及其最终的衰落与基督教的兴起。 第二部分:中世纪的整合与区域性发展(约公元 500 年 - 公元 1500 年) 随着古典帝国的解体,世界进入了一个区域性文化强化和新宗教势力崛起的时期。本部分将展现“黑暗时代”并非停滞不前,而是新文明形态孕育的阶段。 伊斯兰世界的崛起与黄金时代: 追踪阿拉伯半岛上伊斯兰教的诞生,四大哈里发国的迅速扩张,以及倭马亚和阿拔斯王朝在巴格达建立的庞大学术中心。深入探讨这一时期在数学(代数)、医学、天文学和哲学(保存与发展古希腊经典)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东西方知识交流的桥梁作用。 东亚的巩固与繁荣: 考察隋唐盛世的制度创新(如科举制),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与本土化,以及宋代在经济、科技(活字印刷、指南针)和城市生活方面的革命性进步。 拜占庭的延续与欧洲的重塑: 分析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如何作为古典传统的最后堡垒,抵御来自东方的压力。同时,探讨西欧在法兰克人统治下,封建制度的形成、基督教在教皇领导下的精神统一,以及查理曼帝国短暂的复兴尝试。 欧亚大陆的连接与破坏: 详细描述蒙古帝国的横空出世及其空前规模的征服活动。蒙古人的统治虽然带来巨大的破坏,但也极大地促进了欧亚大陆的贸易、技术(如火药)和疾病(黑死病)的传播,形成了短暂的“蒙古和平”。 第三部分:全球化前夜的转型(约公元 1500 年 - 公元 1800 年) 这一阶段标志着旧世界的秩序被彻底打破,世界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联系。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分析在意大利城邦中,对古典人文精神的重新发现如何催生了艺术、科学和思想的复兴。随后,探究马丁·路德等人的改革如何挑战天主教会的权威,导致欧洲社会和政治版图的深刻分裂。 地理大发现与物种交换: 详述欧洲航海技术的发展如何促成了跨大西洋的探索。重点分析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爆发的“哥伦布大交换”(Columbian Exchange),探讨其对全球生态、人口和经济结构带来的长期影响,特别是对美洲原住民文明的毁灭性打击和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兴起。 绝对君主制与新科学: 考察欧洲在法国路易十四治下建立的中央集权国家模式。与此同时,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工作如何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理解,奠定了现代科学方法的基础。 亚洲的成熟帝国: 在欧洲向外扩张的同时,亚洲的强大帝国——奥斯曼帝国、萨法维波斯和清朝——正处于其权力和文化影响力的巅峰。本书将对比分析这些帝国在治理、军事和文化上的成就与挑战。 第四部分:革命与工业的时代(约公元 1800 年 - 公元 1914 年) 本书的这一部分聚焦于驱动现代世界的两大核心力量: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 启蒙运动与政治重塑: 深入分析洛克、卢梭、孟德斯鸠等思想家的理论如何激发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探讨这些革命如何传播了自由、人权和民族主义的观念,并重塑了欧洲和美洲的政治版图。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扩散: 详细剖析英国煤炭、蒸汽机、工厂制度的出现如何带来生产力的爆炸性增长。探讨工业化对社会阶层、城市化进程以及全球财富分配不均产生的巨大影响。 帝国主义的高潮: 考察 19 世纪后半叶,工业化国家如何利用其技术和军事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非洲和亚洲)建立起殖民体系。分析帝国主义的经济动机、种族主义意识形态支撑及其对被殖民地的长期后果。 社会思潮的涌动: 考察在工业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等不同意识形态的兴起与竞争,以及它们对工人运动和政治改革的推动作用。 本书的叙事风格旨在平衡宏观趋势与具体个案的分析,强调历史的复杂性、非线性发展,并力求展现不同文化区域之间的互动、学习与冲突,为读者理解人类文明的整体演进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衛平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於一九八六年成立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專門出版少年兒童圖書,現任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及小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在臺灣眾多少兒讀物中,獨樹一幟,力求培養中文兒童讀物寫作、編輯人才,為文化生態奠定必要基礎。自一九八七年,中國海峽兩岸開放交流以後,致力於兒童文學領域的對話與切磋。一九九○年曾率臺灣兒童文學界訪問團赴北京、天津進行座談。一九九七年上榜美國Who’s Who in the World名人錄。他發起並推廣「中、小學班級讀書會」活動,以及「繪本閱讀與欣賞」觀念之普及運動,並參與講評及討論。作品有《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榮獲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2015年中國大陸文津獎童書獎第一名)、《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榮獲文化部金鼎獎最佳兒童讀物)等。譯作有《群眾與權力》、《國家的神話》、《世界電影史》、《羅素》、《科學的進步與問題》等。

 

图书目录

99.打成一團
100.和平的夢想
101.潮起潮落
102.新鮮的想法
103.美麗新世界
104.好與壞
105.上一代、下一代
106.世界進行式……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4905201
  • 規格:普通級 / 再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0歲~15歲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84.1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這是一部兼具知識、趣味、思考、應用並適合親子共讀的書,從目錄文字就引人入勝,故事性的敘說淺顯易懂,內容涵蓋生物、地理、宗教、政治、經濟……等,透過圖表插畫輔助,平面的故事瞬間立體起來。每一段落的「核心思考.以古鑑今」,用提問培養孩子思辨能力;每一冊的「世界大事年表」、「圖解歷史重磅事件」,快速整理古今時空關係,孩子們能從理解過去歷史學習多元的思維,打開思考格局,培育面對未來的能力。
 
王秀蘭/臺北市東湖國中國文科教師暨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109年臺北市閱讀推手個人獎

  如果歷史書純粹只是依年代記載一筆一筆的人事物,那顯得有些沉重與枯燥,而《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期待帶著孩子們去發現過往點點滴滴累積的線索,從中去探索這幾千年的世界,讓孩子們帶著好奇而來,用簡單的疑問去認識、理解這個世界是如何成為如今的樣貌,這過程中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為什麼發生?以及如何交互影響?

  尤其令人驚豔的是這套書用說故事的方式為孩子們娓娓道來從古至今的世界歷史,生動有趣;而且除每頁輔以圖表具體說明外,每冊書後還有「世界大事年表」及「圖解歷史重磅事件」,可以掌握同地區不同時間發生的事件,以及全世界在同一時段發生的不同大事,在孩子們的腦中形成完整的世界歷史地圖,從「歷史時間」與「地理空間」交錯的視角,承繼前人帶給後人的眼界,窺見更寬廣的未來。
 
陳慧玟/臺北市龍門國中圖書教師

  《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這套書剛初版時我才二十出頭,剛踏入教職,偶然看到班上孩子讀得津津有味,我借來看也跟著入迷。閱讀時彷彿身邊有個深諳歷史的大哥哥大姐姐,把深奧的歷史典故與錯綜複雜的事件淵源,細細梳理,娓娓道來。書中讓人讚嘆的是精致的插圖,有著圖鑑與百科全書的作用。

  從書中的目錄可以知道作者定位的「世界歷史」,是從地球的形成開始,直到現在的整個地球村。新舊版本最大的差別是,舊版本成書的年代,人們對千禧年會遇到的狀況還懵懵懂懂,充滿了嚮往與期待;新版本則補上了最近三十年人類世界因為網路科技帶來的重大改變,舉凡環保、時尚、居住、和平與爭戰,人類共同創造的歷史,都期望把人們帶往更美好的未來。

  一個孩子心中的世界有多大,他的氣度與視野就有多大。期待好書新編上架,為這一代的孩子,打開他們對世界的仰望。
 
鄒敦怜/兒童文學作家

  相對於「黑死病」,我們正在寫「新冠肺炎」的歷史;在「全球關聯」下,我們無法置身世界之外。隨近代科技飛速向前推進之際,我們更要向悠遠亙古的歷史回望——那荒山地底深海中的遺跡,正警示著不可思議的高度文明如何消失。

  教科書只能應付考試,多元豐富的世界要靠自己閱讀探究。《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以我們的文化經驗貼近著歷史現場生動描述,附件的年表地圖讓我們以宏觀全知的角度俯瞰,更多分布在時空交錯脈絡中的有趣祕密,等你來發掘。
 
鄭翔榛/基隆市明德國中社會科教師、教育部閱讀磐石獎閱讀推手個人獎

  歷史是鮮活、真切、有血有肉的前車之鑑。本書以國人的觀點有系統地向學生介紹世界歷史是如何展開的;面對世界變動紛擾的議題,歷史事件又是如何相互影響。從石柱上的法典到民主國家的出現;從古文明談到近代科技,每篇故事後都設計了「核心思考.以古鑑今」讓孩子在閱讀後可以與家長進行不同主題的探究,也許有那麼一天我們有能力讓歷史變成動詞,有能力去為自己的土地做改變。 
 
蔡宜岑/高雄市民族國中歷史教師、學思達核心講師

  這是一套用心編寫的歷史套書。這本書的閱眾設定是期待成為孩子們建構世界史觀的第一次接觸!作者用心的為每一段敘述下了吸引人的標題,而且主題式的分段章節,很適合教師配合課程來融入教學!文中豐富多采的插畫,為文字增添了被牢記的介質,連畫中人物角色的設計,都細膩生動。
 
鍾兆晉/新北市永和國中校長

  拓展國際觀從閱讀開始。這套《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經由縝密的編輯企畫,修裁編寫出適合兒童的世界歷史,既有微觀的思考,也有宏觀的展望,讓世界歷史與文明的演進及種種問題,也成為我們立足與生存的依循與借鏡。難得的是,這套書雖是歷史讀物,又兼具故事敘說和文學性,更有核心思考單元的引領作哲學的思辨。前進世界歷史的知識汪洋,厚植歷史人文的閱讀素養可以由此啟航。
 
謝鴻文/林鍾隆兒童文學推廣工作室執行長

  我任教於國中,當我問這些「大孩子」以下三個問題時,他們的答案是什麼呢?

  1、喜歡歷史故事嗎?
  2、喜歡圖表搭配文字的歷史書嗎?
  3、喜歡語氣幽默的寫作風格嗎?

  猜到了嗎?超過八成以上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你,也是其中之一嗎?

  這套歷史書正好符合了以上三個要件:作者就像一個博學多聞又幽默風趣的導覽員,帶著我們穿梭在不同的歷史年代間,閱讀時我們經常會感受到:作者彷彿在眼前跟我們「聊天」似的,有時運用地圖或圖片補充相關知識;有時以生動風趣的話語增添趣味性;有時也會拋一些延伸問題讓我們思考,引導我們思索讀到的歷史事件與我們自身的關聯。
  當我們開始隨著這些問題啟動思考力,會驚喜地發現:歷史不只是「過去」的事;世界歷史也不只是「外國」的事。歷史,是我們學習面對人生的「導航系統」。
 
蕭秀緞/南投縣閱讀理解社群教師、南投縣三光國中教師

  《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活潑生動,內容不落俗套卻又讓孩子很容易懂!是臺灣出版界不可多得的佳作!
 
張美蘭(小熊媽) /親職、繪本作家

作者序

這一篇「序」,是寫給父母親看的


  我們製作這套《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目的是期望小朋友們能夠從狹隘的自我走入大千世界,從有限的生活經驗邁向寬廣的天地。因為一旦孩子們的眼中只有自我,沒有別人,他們的自負終會成為明日的夜郎。所以,要培養孩子們的胸襟與眼光,就該多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上,別的國家、別的民族有過怎樣的人,發生過什麼樣的事才好。我們確信,經由這樣的接觸,他們將會成為聰明、自信而無偏見的一代。

  這套《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在製作上,我們對它的期待是:

  一、它應該是一部由自己的立場來觀看世界的世界歷史。因為一部世界歷史,無論是由日本人、美國人或俄國人所寫的,其立場、觀點、取材等,都不會同於國人所寫者。換句話說,有計畫、有系統、有立足點的觀察與吸收,是合乎科學原則的,它絕不同於盲目學樣。因此,我們的孩子要如何觀察和面對世界,應由自己來用心。

  二、它應該是一部現代人的世界歷史。義大利哲學家克羅齊說: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意即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他們所面對的特殊問題、所關切的特殊事物,因此需要有一個屬於當時的特殊觀點來看待過去的歷史。舉凡種族、宗教、戰爭、聖賢、英雄等諸般歷史現象,都應隨著時代的腳步而重新定位。因此,我們不僅在每篇故事後設計了「核心思考.以古鑑今」,鼓勵家長和孩子共同思考、討論之外,更新增了許多切合當代生活的內容,諸如於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龐大損失的澳洲森林大火、未曾因為時間流逝而消褪的種族歧視問題等等。

  三、它應該是一部培養創意的世界歷史。我們希望孩子能夠激發出一生受用不盡的學習潛力;藉由本套書,除了增進閱讀理解與文字駕馭的能力之外,也透過圖表,快速地掌握、吸收、整合訊息。經由精心構作的文字、插畫等設計,孩子將能在潛移默化中,訓練邏輯, 培養美感。此外,新版增加的「世界大事年表」與「圖解歷史重磅事件」,則各自透過年表和地圖的形式,與中國歷史的重要事件相互對照,「歷史時間」與「地理空間」並重,藉此增加孩子對時空觀念的掌握,進而鍛鍊出獨立思考的習慣——原來,在這個世界上,一個地區裡居然發生過這麼多事情;一段時間內,竟又同時發生著那麼多事情!

  從某一觀點來看,歷史不過是一群故人與故事的堆積,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卻是許多扭轉乾坤的人,和一些改變時代的事環環相扣而成的。此時此地,我們迫切需要的是張騫、是玄奘,甚至是馬可. 波羅,因為他們帶給眾人的是——眼界。日後,當精采的故人與故事在掌聲中落幕時,我們期望繼起的人能夠自他們的身影中窺見未來, 成為人生的贏家。

這一篇「序」,是寫給小朋友看的

  小朋友,當你翻開這本書的時候,你會發現我們即將進入過去的世界,那就是所謂的——歷史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有許多你不曾聽說過、意想不到的一些人物和故事,它們有的令人感動,有的令人憎恨,有的令人疑惑,有的則令人欣喜或惋惜。這段歷程,就好比一次偉大的旅行探險,讓人覺得豐富多彩,趣味盎然。

  這一回,我們將要飄洋過海,走遍過去的整個世界!比方說,我們會帶你瞧瞧古埃及人怎樣做木乃伊,古印度的孩子玩什麼玩具,羅馬的戰士如何攻城, 粗野的維京海盜如何駕船,古阿拉伯人如何傳教,古印第安人怎樣築神殿……這麼多地方發生的事,要將它們的時間、位置弄清楚,而不至於張冠李戴,就需要一點好方法才行。因此,你也需要善用每冊書後的「世界大事年表」和「圖解歷史重磅事件」,看看相同地方上隨著時間流逝所發生的種種事件,看看全世界在某段期間內都發生了哪些驚天動地的大事……這就好比一位幹練的水手,經常不忘去了解他的船隻正航行在大海的哪個角落一樣。久而久之,你的頭腦裡便會形成一幅完整的地圖,於是再也不容易迷失方向了,而你的腦中,也將會構築出一個立體的世界,你會發現,時間的消長和空間的變化原來無不影響著你的生活。

  有了準備,我想你可以安心出發了。最後,祝你

  見多識廣,順利成功!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15——當代變遷.展望未來》光看書名就覺得非常厚重,但想到這是給小朋友看的,想必內容編排上一定下了不少功夫。我個人對於這類主題的書籍一直很有興趣,特別是這種跨足到「當代變遷」與「展望未來」的部分,這可不是傳統歷史書會涵蓋的範疇,反而更貼近我們現在生活的脈動。我猜測作者應該很巧妙地在介紹完近代的重要事件後,會試圖引導孩子思考,現今的全球化、科技發展,以及氣候變遷這些議題,對我們未來的生活會產生什麼樣的實質影響。畢竟,歷史不只是過去的故事,更是理解現在、預測未來的工具。我很期待書中如何用適合兒童的語言,將這些複雜的國際關係、社會結構的轉變,轉化成他們能吸收的知識點。尤其在「展望未來」這一塊,如果能不落入過度樂觀或悲觀的窠臼,而是提供一種平衡的、鼓勵探索的視角,那就非常成功了。我希望它能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也是這個不斷變動的世界中的一份子。

评分

說真的,現在的孩子們接觸的資訊量爆炸,要讓他們專注在一本歷史書上,難度不小。這本「當代變遷.展望未來」的副標題,聽起來就比前幾本厚重許多,我比較好奇它在處理「當代」議題時的拿捏分寸。畢竟,歷史越貼近現實,越容易引發爭議,或是在解釋上變得過於簡化而失真。我猜想,這本書大概會著重在幾件影響深遠的大事上,比如說網路革命的影響,或是全球衛生議題的經驗傳承。如何把這些抽象的概念,轉化成孩子們能理解的因果關係,是這本書最大的挑戰。如果能用生動的比喻,像是用「積木倒塌與重建」的概念來解釋地緣政治的變化,那就太棒了。我個人比較擔心的是,在談論到當代社會的衝突與矛盾時,會不會因為要「適合兒童」而避重就輕,結果讓孩子們對現實世界的複雜性產生錯誤的預期。總之,它必須在教育性與趣味性之間找到那個微妙的平衡點,才能真正抓住小讀者的心。

评分

老實說,寫給孩子的歷史書,能寫到「展望未來」的深度,我還是頭一次見到,這實在是個非常大膽的嘗試。通常來說,歷史學家都傾向於保守地描述過去,因為過去已經定論;但展望未來,卻充滿了變數和不確定性。我非常好奇,在面對這些不確定性時,作者有沒有提供一些「思考工具」,而不是直接給出「未來的樣貌」。例如,在討論全球氣候變化時,它會不會引導孩子去分析不同國家在應對措施上的差異,從中理解國際合作的困境與必要性?如果是這樣,這本書就不只是在「教」歷史,更是在「訓練」下一代的決策能力。它應該要讓孩子們明白,他們現在的每一個小決定,都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成為新的歷史篇章。這本書如果成功,將會是一本極具前瞻性的教材,引導年輕一代用更負責、更宏大的視野來看待他們即將繼承的這個世界。

评分

每次看到這類集結成冊的歷史讀物,我都會忍不住去想,它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能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尤其這本收官之作,聚焦在「當代變遷」,這幾乎是課本裡最難處理的部分,因為界線模糊,資料仍在累積中。我希望這本書不是單純地羅列近幾十年的大事紀,而是能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讓孩子們能將眼前每天在新聞上看到的碎片化資訊,組合成一幅有脈絡的世界圖景。例如,它會不會解釋一下,為什麼現在的社群媒體文化會形成?或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是如何在同一個網路空間中互動、甚至產生摩擦的?這些都是活生生的歷史。如果能把這些當代現象,用歷史的長河來對照,告訴孩子們「所有現象都有其成因」,那這本書的價值就超越了一般的課外讀物,而是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觀察工具。

评分

看到這套書終於出到第十五冊,還能涵蓋到「展望未來」,真是讓人佩服出版單位的毅力和作者的廣博知識。一般我們提到兒童歷史書,總不免俗地會把焦點放在古文明、帝國興衰這些比較「安全」的題材上。但真正有遠見的教育,絕對不能迴避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處理「未來」這個概念的?是透過科學幻想來引導,還是基於現有趨勢進行的嚴謹推測?如果是後者,那對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會是一個極佳的訓練。舉例來說,如果書中提到了能源轉型的必要性,是簡單地告訴孩子「我們要用綠色能源」,還是會進一步解釋背後的經濟結構和國際協商的困難?我傾向於後者,因為真正的歷史教育,是要培養孩子面對複雜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只給他們簡單的答案。這本的出版,無疑是將兒童歷史教育的邊界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