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榖工程師教你Kubernetes:史上最全CI/CD中文應用指南(iT邦幫忙鐵人賽係列書) (電子書)

矽榖工程師教你Kubernetes:史上最全CI/CD中文應用指南(iT邦幫忙鐵人賽係列書)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邱宏瑋
圖書標籤:
  • Kubernetes
  • CI/CD
  • DevOps
  • 矽榖工程師
  • iT邦幫忙
  • 鐵人賽
  • 容器化
  • 雲端運算
  • 自動化
  • 微服務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持續整閤與持續交付的最佳實踐!

  第一本完整探討Kubernetes與CI/CD整閤的本土書籍,透過問題分析與探討讓你培養解決問題的完整思路

  •從問題齣發探討CI/CD整閤 Kubernetes 會遇到的各種議題
  •以思路為主軸搭配範例演練來練習整閤CI/CD
  •矽榖實戰經驗分享,讓你少走冤枉路

  本書內容改編自第 12 屆 iT 邦幫忙鐵人賽,DevOps 組佳作係列文章 -- 《Kubernetes X CICD X DevOps 成就時間管理大師暨薪水強盜》,颱灣本土第一本探討 Kubernetes 與工作團隊必備的 CI/CD 流程整閤的專業書籍。

  本書專門針對需要將 Kubernetes 與 CI/CD 流程整閤的使用者。CI/CD 流程設計沒有標準答案,當導入 Kubernetes 與 Cloud Native 相關技術後其變化更多,要如何從這龐大且複雜的架構中設計齣一套適閤團隊的解決方案是非常睏難的,因為Cloud Native的專案變化太快。本書不會給讀者任何魚吃,取而代之的是傳授如何釣魚的技巧,從問題齣發去探討整閤上會遇到的各種議題,培養解決問題的思路來麵對未來深不可知的Cloud Native生態係。

  重點議題探討

  Kubernetes 應用程式包裝與開發流程探討
  ❖Kubernetes 應用程式如何包裝,Helm 與 Kustomize 差異是什麼?
  ❖應用程式開發人員需不需要本地 Kubernetes 輔助開發?
  ❖Kubeadm、Minikube、K3D、KIND 差異是什麼,哪個最好用?

  CI 過程需要探討的各種議題
  ❖CI Pipeline係統該如何選擇? 該選 SaaS 還是自行架設維護?
  ❖CI 過程需不需要使用 Kubernetes 來輔助測試? 需要的話該怎麼做?
  ❖Kubernetes 應用程式於 CI 階段可以進行什麼測試?Kubeval、Conftest?

  CD 過程需要探討的各種議題
  ❖CD Pipeline 係統該如何選擇?
  ❖CD 過程該採取何種模式? Pull Mode、Push Mode?
  ❖GitOps 可以取代傳統 CD 流程?
  ❖CD 過程需要將機密資訊部署到 Kubernetes 內,如何處理纔安全?
 
深入探討雲原生架構的演進與實踐:從微服務到 Service Mesh 圖書簡介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全麵且深入的視角,探討現代軟體架構的發展趨勢,特別聚焦於雲原生(Cloud Native)生態係統的核心技術與實踐。我們將拋開特定工具的細節,轉而深入理解驅動這些技術演進的底層哲學、設計原則以及其在企業級應用場景中的戰略意義。這是一本獻給架構師、資深開發者以及技術決策者,探討如何構建、部署和管理高度彈性、可擴展且具備自我修復能力的現代化應用的指南。 第一部:雲端時代的架構思維轉變 在微服務架構(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成為主流的今天,傳統的單體(Monolithic)應用模式已難以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和彈性擴展的壓力。本書首先將剖析從單體到微服務的遷移路徑與挑戰。我們不僅會探討微服務的優勢——如獨立部署、技術棧異構性——更會深入分析其帶來的複雜性,特別是分散式係統固有的難題,例如服務間通訊的可靠性、資料一緻性、分散式事務處理,以及最終一緻性(Eventual Consistency)的權衡。 我們將探討如何透過領域驅動設計(Domain-Driven Design, DDD)來劃分服務邊界,確保服務的內聚性和低耦閤性。這不僅僅是技術選型,更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要求團隊具備更強的業務理解能力和獨立運作能力。 第二部:容器化基礎與資源調度哲學 容器技術的普及是雲原生浪潮的基石。本書將側重於容器化背後的原理,而非簡單的指令教學。我們將深入解析作業係統層級的虛擬化技術,如 Linux 命名空間(Namespaces)和控製群組(cgroups),理解它們如何共同構建齣輕量級、隔離良好的執行環境。 隨後,本書將進入資源調度與管理的核心領域。我們將分析不同資源調度器在設計哲學上的差異,例如如何平衡資源利用率、保證服務品質(QoS)以及應對突發流量的策略。探討的重點在於彈性伸縮(Elasticity)的實現機製:負載如何被感知?擴展決策的依據是什麼?以及在麵對極端負載時,係統如何優雅地降級(Graceful Degradation)。我們將詳細分析健康檢查(Health Checks)在確保係統韌性中的作用,以及宣告式配置(Declarative Configuration)如何簡化基礎設施的管理複雜性。 第三部:分散式係統的通訊與韌性 微服務的互聯帶來瞭「網路即是新瓶頸」的現實。本書將深入探討在分散式環境中,如何設計高效且高可靠的通訊層。從同步的 RESTful API 到異步的訊息佇列(Message Queues),再到事件驅動架構(Event-Driven Architecture, EDA),我們將比較不同通訊範式的適用場景和內在的取捨。 一個重要的篇章將聚焦於Service Mesh的興起。它代錶瞭解決分散式係統複雜性的一種新思路:將服務間的橫切關注點(如安全、監控、路由、熔斷)從應用程式碼中剝離齣來,交由基礎設施層統一處理。我們將剖析 Sidecar 模式的優劣,以及它如何實現零侵入式的流量管理和可觀察性(Observability)。如何設計基於拓撲意識的路由策略?熔斷器(Circuit Breaker)在不同負載模型下的錶現如何?這些都將是本書探討的核心議題。 第四部:可觀察性——窺探現代應用的黑盒子 在高度分散的雲原生環境中,傳統的集中式日誌(Logging)已不足以應對複雜的請求鏈路追蹤需求。本書強調可觀察性的三大支柱:日誌(Logs)、指標(Metrics)和分散式追蹤(Tracing)。我們將探討標準化的資料格式和協議在匯聚和分析這些資料流中的重要性。 如何設計有意義的業務指標(Business Metrics)而非僅僅是係統指標?分散式追蹤如何幫助我們診斷跨越數十個服務的延遲瓶頸?我們將探討基於 OpenTelemetry 這樣的開放標準,如何構建一個統一的數據收集和分析框架,從而實現真正的端到端洞察,這對於快速排除故障和優化用戶體驗至關重要。 第五部:建構安全與閤規的雲原生管道 軟體交付速度的提升必須伴隨著安全性的同步提升。本書將探討 DevSecOps 的核心理念,即將安全防護嵌入到整個軟體生命週期中。我們將分析在容器化環境下,新的安全攻擊麵在哪裡——從基礎映像檔的來源驗證,到執行時的權限最小化(Least Privilege)。 在基礎設施層麵,我們將探討如何透過基礎設施即程式碼(Infrastructure as Code, IaC)的概念,實現配置的冪等性(Idempotency)與可審核性。這不僅是自動化部署的延伸,更是確保環境一緻性、降低人為錯誤的關鍵策略。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設計安全審核流程,確保所有變更都經過預定的安全閘門,從源碼提交到最終部署,建立一個縱深防禦體係。 總結:架構師的持續學習路徑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讀者在麵對新工具和新框架時,能夠迅速抓住其核心概念和設計意圖的能力。雲原生世界是動態演進的,理解背後的原理——網路、分散式一緻性、資源管理、係統韌性——遠比記憶特定的配置語法更為重要。這本書提供瞭一套穩固的理論框架和實戰視角,幫助您在瞬息萬變的雲端戰場中,持續設計齣具有前瞻性、高效能和高可靠性的企業級係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邱宏瑋 HungWei Chiu


  現於矽榖開放網路基金會(Open Networking Foundation)擔任 Member of Technical Staff,擁有多年 Linux, Networking, Cloud Native 開發與實戰經驗。緻力於將 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與 Cloud Native 整閤,並開發與推廣相關開源專案。

  喜歡研究技術與分享內容,與好友共同創立 SDNDS-TW 以及 CNTUG 兩個颱灣在地社群來探討與分享各種議題。此外也樂於透過撰寫技術文章與演講來分享所見所聞所學。

  曾於 COSCUP、GDG DevFest、Open Source Networking Days 與其他在地社群擔任講者分享所見所聞,同時也擔任微軟MVP,專職於 Data Center Management。

  開設線上課程教授 Kubernetes 相關課程,提供更多資源以降低進入 Kubernetes 的門檻,同時經營 Facebook 粉絲專頁「矽榖牛的耕田筆記」,定期分享各種新穎知識與文章。
 

圖書目錄

【Chapter01】 DevOps 與 Kubernetes 的生態探討
1.1 Cloud Native 生態係介紹
1.2 CI/CD 可以怎麼玩

【Chapter02】 Kubernetes 物件的管理與部署
2.1 Helm 介紹
2.2 Helm 範例
2.3 打造第一個 Helm Chart

【Chapter03】 Kubernetes 本地開發之道
3.1 K3D 與 KIND 的部署示範
3.1.1 K3D 示範
3.1.2 KIND 示範
3.2 本地開發 Kubernetes 應用程式流程
3.3 Skaffold 本地開發與測試
3.3.1 Skaffold 介紹
3.3.2 Skaffold 安裝與使用

【Chapter04】 Pipeline 係統介紹
4.1 Pipeline 思路選擇
4.1.1 部署方式
4.1.2 特色探討
4.1.3 付費功能探討
4.2 CI Pipeline 與 Kubernetes 探討
4.3 以GitHub Action 示範整閤 Kubernetes 於 Pipeline 係統中
4.4 Kubernetes 應用程式測試
4.4.1 YAML 測試
4.4.2 Helm 測試
4.5 CI Pipeline 與 Kubernetes 結論

【Chapter05】 CD Pipeline 與 Kubernetes 探討
5.1 Pipeline CD 過程思路探討
5.2 CD 與 Kubernetes 的整閤
5.3 以 Keel 示範如何部署更新 Kubernetes

【Chapter06】 GitOps 的部署概念
6.1 GitOps 與 Kubernetes 的整閤
6.2 GitOps 實作:以 Argo CD 為例
6.2.1 架構
6.2.2 安裝
6.2.3 安裝範例應用程式

【Chapter07】 自架 Container Registry 的議題
7.1 Docker Hub 介紹
7.2 其他 Container Registry 的方案介紹
7.3 自架 Registry:以 Harbor 為例
7.3.1 安裝 Harbor 並存取
7.3.2 功能示範
7.4 自架 Registry 與 Kubernetes

【Chapter08】 透過 CD 部署機密資訊的議題探討
8.1 部署機密資訊的架構探討–上
8.2 部署機密資訊的架構探討–下
8.2.1 集中化管理架構–上
8.2.2 集中化管理架構–下
8.2.3 加解密架構
8.3 透過 Sealed Secrets 示範加密部署

【Chapter09】 提升 Kubernetes 日常工作效率
9.1 Kubectl 生態係
9.1.1 Krew 安裝與使用
9.2 Kubectl 擴充功能嚐鮮
9.2.1 View Allocation
9.2.2 Ns
9.2.3 Deprecations
9.2.4 Access-Matrix
9.2.5 Popeye
9.3 Kubernetes 第三方好用工具
9.3.1 Logs 觀察工具
9.3.2 Kubernetes 操作麵闆
9.3.3 其他工具

【Chapter10】 總結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347551
  • EISBN:978986434843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12.6MB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厚度看瞭就讓人頭皮發麻,簡直是把 Kubernetes 這個巨獸拆解到骨髓裡瞭。坦白講,我當初買下去,心裡還在嘀咕,這麼厚一本,裡麵的內容會不會灌水灌到可以拿去當枕頭?結果實際翻閱後纔發現,根本是「誠意爆棚」的工程師實戰筆記。作者在 CI/CD 這塊的著墨尤其深入,從最基礎的環境配置到進階的 GitOps 實踐,每一步都有截圖、有指令,讓你完全可以當成操作手冊邊看邊敲。特別是那些在颱灣常見但坊間書籍不常提及的特定企業級應用場景,書裡都有實際案例可以對照。看得齣來,作者絕對不是隻會寫理論的學術派,而是真正在一線扛過機房和專案的「戰鬥陀螺」。對於剛踏入雲端原生領域的新手來說,或許會覺得有些吃力,因為它跳過瞭太多「你知道的,這部分太基礎就不講瞭」的環節,直接切入痛點。但對於已經有 Docker 或基礎 K8s 概念,想要真正把自動化流程跑起來的老鳥,這本書簡直是挖到寶瞭。我個人覺得,光是書裡介紹的那幾套客製化 Jenkins/GitLab Runner 整閤腳本,就值迴票價瞭,省瞭我好幾週自己除錯的時間。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排版和視覺設計蠻有感的,畢竟是電子書,閱讀體驗非常重要。很多技術書排版密密麻麻,看起來眼睛很花,但這本在程式碼區塊和重點提示上處理得很好,層次分明。不過,老實說,作為一個習慣用實體書翻頁的讀者,一開始看電子書版的目錄跳轉有點不習慣,但這畢竟是時代潮流。內容方麵,我覺得作者在處理多版本相容性上的態度非常誠懇。Kubernetes 版本更迭超快,一本書可能隔半年就「落伍」瞭。但作者似乎預料到瞭這一點,在關鍵的 API 變動部分,都會提醒讀者如何對照舊版語法或查看官方文件,這種「預防針」打得非常好,讓這本書的生命週期相對延長瞭許多。對於一個長期在維護係統的工程師來說,係統穩定性遠比追逐最新功能重要,這本書的務實風格,讓我感覺作者是個靠譜的隊友,而不是隻會推新玩具的行銷人員。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麵上關於 Kubernetes 的書多如牛毛,但大多都是在翻譯官方文件的皮毛,或者隻會講怎麼下 `kubectl apply -f` 就收工瞭。這本《矽榖工程師教你 Kubernetes》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真正把「工程師思維」植入瞭教學流程中。它不隻是告訴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尤其是在談到 Helm Chart 的最佳實踐和 Kustomize 的比較應用時,那種剖析不同工具優缺點的細膩度,讓人感覺作者像是在跟你泡茶聊天,但聊的內容卻是極為硬核的架構決策。我特別欣賞作者在討論安全性章節時,對 RBAC 和 Pod Security Standards 的闡述,講得非常到位,不像有些書隻是帶過,這裡卻深入探討瞭如何在實際專案中平衡開發效率與安全閤規性。對於準備參加認證考試,或者需要嚮老闆/主管論證技術選型的 PM 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知識深度和廣度,足以讓你侃侃而談,不再隻是個操作員,而是能主導技術方嚮的架構師。

评分

這套書的「鐵人賽係列」背景其實有點意思,代錶它是在一個高壓、定時交付的環境下誕生的。這種背景通常意味著內容非常聚焦於「能產齣成果」的實用技巧,而不是長篇大論的理論空談。我個人覺得最值迴票價的章節,是關於無狀態服務到有狀態服務遷移的章節。很多公司都被睏在如何安全地將資料庫或需要持久化儲存的服務搬到 K8s 上,這本書用非常具體的步驟示範瞭 PV/PVC 的管理、StatefulSet 的配置以及如何搭配 CSI 驅動程式,幾乎是把整個搬傢流程拆解成一係列的 SOP。我曾經花瞭一個月纔搞定的資料庫遷移,書裡隻用瞭幾個章節就講透瞭核心邏輯。當然,書中也提到瞭一些較少人關注的監控與日誌解決方案整閤,例如 Prometheus 與 Grafana 的基本配置,雖然沒有深入到客製化 Alert Rule 的細節,但對於建立起一個可運行的監控體係來說,絕對是足夠起步的。

评分

從颱灣在地開發者的角度來看,這本「矽榖工程師」寫的書,最大的優勢就是它沒有「水土不服」的問題。它用的範例和遇到的挑戰,更貼近我們在亞洲地區的網路環境和常見的企業 IT 需求,不像有些翻譯書裡用的範例都是基於北美那種超大頻寬、超低延遲的假設。特別是在處理 Ingress Controller 的選擇和配置上,作者針對 Nginx Ingress 和 Traefik 的差異做瞭非常實用的比較,這對我們在選擇邊緣代理時很有幫助。最令我驚豔的是,它竟然還提到瞭如何整閤一些在颱灣還算主流的監控工具(雖然沒有直接點名,但看配置檔就能猜到是哪些),這讓書本的應用價值瞬間提升瞭好幾個檔次。總結來說,這不是一本讓你「看懂」Kubernetes 的書,而是一本讓你「學會用 Kubernetes 解決颱灣實際問題」的戰略指南。如果你想從「部署一個 Hello World」晉升到「管理一個生產級叢集」,這本絕對是工具箱裡不可或缺的錘子。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