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吧!玩攀全攻略:從攀登基礎技術到進階完攀策略,最新野外攀岩全指南 (電子書)

上吧!玩攀全攻略:從攀登基礎技術到進階完攀策略,最新野外攀岩全指南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易思婷(小Po)
图书标签:
  • 攀岩
  • 运动攀登
  • 传统攀登
  • 野外攀岩
  • 攀岩技巧
  • 攀岩攻略
  • 户外运动
  • 冒险
  • 运动健身
  • 攀岩训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裝備 ╳ 繩結 ╳ 保護點 ╳ 固定點
頂繩攀登 ╳ 先鋒攀登 ╳ 大牆攀登
自我救援 ╳ 確保 ╳ 下撤
單繩距路線 ╳ 多繩距路線


攀岩者在岩壁上所需要的知識、技術與風險管理概念,都在這本書裡。


【內容簡介】

中文世界第一本涵蓋基礎攀岩與進階傳攀的專書
從新手到高手,從遊戲到專業,從玩攀到完攀,一本解決!
逾600張細部圖解+由淺入深的技巧解說,帶你走進磅礡的攀岩世界!


何中達(前任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理事長)、呂忠翰(果果)(世界公民兼探險家)、李美涼(「冒險精靈」攀登教練)、李虹瑩(攀登國手)、張元植(台灣登山家)、張星雯(「艾格探險」技術總監)、郭鎮魁(體育署攀岩嚮導)、黃楩楠(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理事長)、鄭佳岷(地瓜)(原岩攀岩館經理人)◎一致推薦(按姓氏筆畫序排列)

╱╱╱╱╱╱╱╱╱╱╱╱╱╱╱╱╱╱╱╱╱╱╱╱╱╱╱╱╱╱
繼《一攀就上手》、《傳統攀登》之後,
小Po易思婷通過美國山岳嚮導協會(AMGA)考核,
拿下攀岩嚮導領域最高等級的「AMGA Certified Rock Guide」認證,
再次為台灣讀者精心撰寫的全新「基礎+進階攀岩」技術全書!
╱╱╱╱╱╱╱╱╱╱╱╱╱╱╱╱╱╱╱╱╱╱╱╱╱╱╱╱╱╱

你可知道,無論往上攀登或往下撤退,攀岩者都是在「系統」裡行動?
身為全方位的攀岩者,「善用系統」,就是最不可或缺的觀念!
本書收錄逾600張詳細分解圖,技術與觀念兼具,一步步示範正確的系統架設方式,
讓你不僅上得去下得來,更可在面對不同的攀岩路線時,大膽挑戰自我!


◇◆ 攀岩領域會使用到哪些系統?單繩距和多繩距的系統有何差異?
◇◆ 多繩距路線有哪些常見流程?不同系統之間該如何轉換?
◇◆ 裝備如何取捨?不同裝備有哪些應用的時機?
◇◆ 如何判斷路線的最佳行進方式?
◇◆ 哪些大原則絕對不可忘記?

攀岩是人類最古老的活動,往上攀登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
但說到攀岩,一般人會想到什麼?令人恐懼的高度?刺激的極限運動?必須冒生命危險?
以上或許對,或許不對,不過,很少人知道的是,
攀岩,除了技巧,更需要條理清楚的全盤性思考;攀岩,其實是一種邏輯分明、重視效率的運動!
對於專業的攀岩者來說,面對不同的攀登環境、岩質種類、路線長度,該怎麼攀,絕對沒有單一標準答案,而是要綜合智力、體力、時間、人數,天候、技巧等各種考量,才能做出最好的決定。

《上吧!玩攀全攻略》是中文世界唯一一本涵蓋基礎與進階攀岩的專書,作者小Po將親身實戰技巧融合攀岩理論,讓每個人都能輕鬆跨入這項看似不易的運動,享受最純粹的攀登樂趣。書中不僅羅列出近年來最新的硬體裝備如岩楔、繩索、快扣,也詳細說明各種上攀與下撤情境的固定點架設法,對於先鋒者、跟攀者與確保者的角色及互換,更有立體的介紹。凡是想要理解攀岩、學習攀岩的人,無論運動攀登或傳統攀登,本書都能給你超乎想像的收穫。
 

挑战巅峰的艺术:现代登山运动的全面指南 探索未知的边界与自我超越 本书是一本为所有热衷于户外探险、渴望征服高耸岩壁的登山爱好者量身打造的深度指南。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如何安全、高效、且充满敬畏之心去体验攀岩艺术的百科全书。我们深入探讨了从最基础的岩壁互动到复杂的多段路线规划,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坚实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基石——安全与基础技术的精湛掌握 登山运动的核心是安全。本部分将细致入微地讲解所有必要的安全协议和基础技术,确保每一位实践者都能建立起稳固的保护屏障。 1.1 装备的哲学与精选 我们将详细剖析现代攀岩装备的演变与选择标准。不仅仅是罗列清单,而是深入理解每件装备背后的力学原理和适用场景。 绳索技术: 动态绳与静态绳的差异,不同材质(如芯股、被覆层)对性能的影响。攀岩专用结点的打法(八字结、称人结、水结等)的精确操作,以及在不同张力下的表现验证。 保护系统(Protection System): 传统攀登(Trad Climbing)中的机械保护器——凸轮(Cams)和螺母(Nuts)的设置、卸载与拆除的最佳实践。保护点选择的原则:位置、数量、角度对系统强度的影响分析。 个人防护装备(PPE): 头盔的正确佩戴与维护,安全带的合身性检查,以及上升器和下降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操作技巧。 1.2 基础攀爬动作与身体力学 攀岩是力量与平衡的舞蹈。本章侧重于如何优化身体的能量使用,实现更高效、更持久的攀登。 脚法是关键: 讲解“推蹬”而非“拉升”的理念。侧向踩点、内刃、外刃、以及脚尖发力的精确控制。如何利用脚部的微小调整来节省手臂力量。 核心的整合: 强调躯干的稳定性和“躯干锁定”技术在对抗侧向拉力和保持平衡中的作用。 休息与恢复技术: 在垂直岩面上如何有效地进行“锁定休息”(Lock-off Rest),以及如何利用不同的握持方式来快速缓解前臂的疲劳。 第二部分:从单段到多段——路线的构建与管理 一旦掌握了基础,我们将视线投向更长、更复杂的攀登挑战,特别是多段(Multi-pitch)攀登对规划、沟通和耐力的严苛要求。 2.1 保护站的建立与优化(Belay Station Mastery) 多段攀登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保护站的质量。本章是关于构建“三方受力均衡”保护站的深度教程。 核心原则: 锚点的冗余性(Redundancy)、均衡性(Equalization)、无延伸性(No Extension)。 技术实践: 使用扁带、绳环(Runners)和快挂搭建自锁式(Self-Equalizing)和固定式(Fixed)保护站的详细步骤,包括面对不理想岩石结构时的变通方案。 自我保护: 在保护站换主导攀登者时的安全流程,防止意外坠落的自锁系统应用。 2.2 绳索管理与下降技术 长时间的攀登后,高效、安全的下降至关重要。 主导绳索的维护: 如何避免绳索在下降过程中被切割或过度缠绕。 下降方法的选择: 基于绳索直径和保护点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下降器(如ATC、GriGri在下降模式下的应用)。 双人协作下降: 在没有地面保护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安全且同步的两人下降,确保彼此的安全。 第三部分:高级策略与环境适应 真正的攀岩大师不仅技术过硬,更懂得如何阅读岩壁,并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 3.1 岩壁阅读的艺术 岩壁并非一成不变的平面,而是充满信息的立体地图。 路线预测(Route Finding): 如何通过观察岩石的纹理、颜色变化、植物生长以及前人的痕迹来预判接下来的保护点和技术难点。 微地形利用: 识别并利用不易察觉的细小突起、裂缝和岩石“耳朵”来提升保护效率和攀爬流畅性。 3.2 极端条件下的适应性攀登 自然环境充满变数,对装备和心态都是考验。 湿滑与冰冷: 应对低温和潮湿环境时,对指力和抓握力的保护策略。如何识别并避免“湿滑点”。 风与天气预警: 学习阅读天气图和理解微气候对高海拔攀登的影响。何时该果断中止行程。 3.3 心理韧性与风险评估 攀登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你的心智。 “泵感”管理: 深入探讨乳酸堆积的生理机制,并提供基于呼吸和节奏控制的即时应对方案。 风险的量化与接受: 学习在“可接受风险”范围内进行决策,区分真正的危险和可控的挑战。理解“目标设定”与“安全边界”的平衡。 本书旨在通过严谨的科学原理、详尽的操作步骤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分享,帮助读者将每一次攀登都转化为一次有准备、有收获的自我探索之旅。攀岩不仅是对自然界的征服,更是对自身潜能的持续挖掘。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易思婷(小Po)
攀登探險者|美國山岳嚮導協會認證攀岩嚮導

在美國賓州大學求學期間,小Po初嚐攀登的魅力,取得資訊博士學位後,她便毅然決然選擇了不同的生活型態,開啟她的流浪攀登生涯。迄今為止,她攀登的足跡已遍及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智利、中國、蒙古、印度等地;在參與中國、蒙古、巴塔哥尼亞、印度喜馬拉雅山區等地的首攀計畫時,更屢屢獲得攀登獎金。
自2008年起,小Po開始於著名的美國領導學校(NOLS)以及各大戶外機構教授攀登課程。從2013年起,她將教學腹地往外拓展,在台灣、中國以及美國等地也以中文教授傳統攀登課程,項目包括基礎傳統攀登、多繩距攀登、大牆攀登、自我救援、裂隙攀登等。2019年春季,她通過美國山岳嚮導協會(American Mountain Guides Association, AMGA)考核,成為AMGA Certified Rock Guide,AMGA是全世界少數提供專業攀岩訓練的單位之一,而它所提供的認證訓練也受到UIAA(世界山岳聯盟)的認可,為目前在攀岩嚮導領域的最高等級認證。
2012年,小Po將自己與攀登結下不解之緣的特殊經歷寫成自傳《睡在懸崖上的人》,接著先後在2013與14年出版攀岩教學書籍《一攀就上手》與《傳統攀登》,後者亦為專業傳攀領域中第一本以中文撰寫的教學專書。2016年,《我的露營車探險》出版,書中講述她與先生多年的露營車生活。
近年值得一記的攀登紀錄,包括2012年首登格聶山區的喀麥隆峰(Grade V, 5.10 M5);2013年首登四姑娘山區的大仰天窩峰(Grade IV, 5.10);2014年經由The Nose與The Salathe Wall路線,兩次登頂位於優勝美地的酋長岩;2015年春季獨攀大牆路線West Face of Leaning Tower;2015年9月開闢中國四姑娘山區鷹嘴岩東峰的新路線神祕月餅(Grade V, 5.10R 760m);2015年秋季,在50天內連續攀登美國西南荒漠40座高塔;2017年,穿越風河山野區暨登頂大陸分水嶺上的33座有名山峰;2018年,在北巴塔哥尼亞山區建立兩條Alpine新路線:「炸冰淇淋」(1600 ft 5.10R C0)與「浴火重生」(2900 ft 5.11 C1)。
2019年,小Po與先生定居美國拉斯維加斯,至今仍持續擔任攀岩嚮導與教學指導員,初心不改。


【攝影師簡介】

Dave Anderson

擁有25年的專業攝影資歷,尤其擅長捕捉在荒野戶外的風景和人物風情。Dave的作品曾刊載在各大出版物,包括《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公司雜誌》(Inc. Magazine)、《體育畫報》(Sports Illustrated),和《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也曾經出版過兩本戶外書籍:《Expedition Planning》(暫譯:遠征計畫,Stackpole Press出版)和《Outdoor Hazards》(暫譯:戶外風險,Falcon Press出版)。


相關著作:《睡在懸崖上的人:從博士生到在大垃圾箱撿拾過期食物,我不是墜落,我是攀上了夢想的高峰》
 

图书目录

目次

CH1 緒論 Introduction

PART I 基礎知識篇

CH2 裝備 Gear
CH3 繩結 Knot
CH4 保護點 Protection
CH5 固定點 Anchor

PART II 單繩距環境的攀登與管理

CH6 頂繩攀登與頂繩確保 Top rope climbing and belay
CH7 先鋒攀登與先鋒確保 Lead climbing and belay
CH8 架設頂繩攀登系統 Set up top rope
CH9 下撤 Getting Down

PART III 多繩距攀登

CH10 多繩距攀登(一) Multi-pitch I
CH11 多繩距攀登(二) Multi-pitch II
CH12 接近下撤暨技術攀山的多樣地形 Alpine terrain

PART IV 垂直環境的自我救援

CH13 自我救援(一) Self Rescue I
CH14 自我救援(二) Self Rescue II

PART V 大牆攀登

CH15 大牆攀登(一) Big Wall Climbing I
CH16 大牆攀登(二) Big Wall Climbing II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100954
  • EISBN:978626310133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6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19.7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總體來說,我對這本《上吧!玩攀全攻略》的期待,是它能成為一本「能隨身攜帶的第二大腦」。攀岩過程中,許多決策必須在極短時間內做出,而這些決策往往建立在平時累積的知識庫上。我希望這本書能將複雜的技術知識,轉化成一套能快速被提取和應用的心智模型。它不該只是教我打一個八字結,而是要讓我理解在特定受力情況下,這個結的表現會如何優於其他結。再者,台灣的攀岩文化其實很重「傳承」,如果書中能巧妙地融入一些對攀岩歷史或前輩精神的致敬,或許能讓這本現代化的「全指南」多添一絲厚重感。簡單來說,我需要的不只是一本工具書,而是一本能讓我對自己的攀登行為更加負責、更有信心的百科全書。

评分

身為一個對戶外活動有那麼一點點追求的台灣人,我對於「攻略」這兩個字特別敏感,這意味著它必須涵蓋的範圍夠廣、細節夠密。這年頭,大家在乎的已經不只是「怎麼爬上去」,更在乎的是「怎麼爬得漂亮、爬得聰明」。我關注的點在於,它對於「策略」的部分著墨多少。例如,長時間多段式的攀登,如何有效分配體力?在面對長距離的轉移路徑時,如何最小化風險並確保團隊之間的溝通無礙?電子書的形式也讓我好奇,它在視覺呈現上如何處理複雜的繩索系統或確保站的架設?好的圖文搭配絕對是技術指南的靈魂,如果它能利用清晰的插圖或動畫(雖然是電子書,但表現手法還是有區別),來解釋那些一秒鐘的判斷失誤可能導致的後果,那這本書的價值就暴增了。

评分

哎唷,這本《上吧!玩攀全攻略》的書名聽起來就讓人熱血沸騰,光是看到「全攻略」三個字,就知道這絕對不是那種隨便翻翻的入門書。我最近迷上抱石,從室內岩場開始,慢慢接觸到戶外岩壁,現在正愁著怎麼從一個只會抓點的新手,變成能獨立規劃路線、處理確保的「咖」,所以這本電子書我真的是抱著極大的期待去下載的。不過,說實在的,我最關心的其實是它的實用性,畢竟網路上看的教學影片很多,但書本能提供的深度和系統性才是關鍵。我希望它能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手把手地帶我走過從裝備挑選、結繩技巧,到野外基地營紮設這些繁瑣但又至關重要的環節。特別是對台灣這邊的岩場特性,如果有更貼近本土的案例分享,那就更好了,畢竟不同地區的岩質和氣候條件差異很大,光是裝備的選擇就差很多,如果能提供一些實際操作上的眉角,那就真的值回票價了。

评分

坦白說,我對這類型的技術手冊,最怕的就是寫得太學術、太枯燥,讀起來像在啃教科書一樣,看到一半就想睡覺。攀岩這檔事,說到底還是要靠大量的實戰經驗堆砌出來的,如果書裡只是羅列一堆標準作業流程(SOP),而缺乏真實世界中遇到的突發狀況如何應對,那對我這種實戰派的讀者來說,吸引力就會大打折扣。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些「老手才知道的撇步」,像是如何判斷一條路線的「危險等級」而不只是看數字,或者在天氣突變時,最快脫離岩壁的撤退計畫。畢竟,我們追求的不只是完攀,安全回家才是最重要的「完攀」。如果這本書能像一位資深山友在營火邊跟你分享他走過的路,而不是冰冷的說明書,那它在我的書架上(或者說雲端硬碟裡)的地位就會不一樣了。

评分

我個人對攀岩的安全哲學非常重視,這本書的名字雖然很「熱血」,但技術類的書籍終究得回歸到風險管理的核心。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種成熟的、不盲目追求極限的攀登觀念。台灣的攀岩環境,尤其是野外,地形變化莫測,有時候器材的維護和檢查比技術本身更重要。我期盼書中能有專門的篇幅深入探討裝備的「壽命管理」與「極端環境下的保護措施」。例如,在潮濕多雨的環境下,繩索如何保存?鈦合金與傳統鋁合金器材在不同溫度下的表現有何差異?如果能從物理學或材料學的角度切入一些基礎知識,幫助我們建立更科學的判斷基礎,而不是單純告訴我們「應該」用什麼,那就太棒了。這類深入探討根源的內容,才能真正讓讀者脫離「照本宣科」的階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