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城 THAT CITY (電子書)

那城 THAT CITY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照達
图书标签:
  • 都市小说
  • 悬疑
  • 犯罪
  • 电子书
  • 小说
  • 剧情
  • 爱情
  • 现代
  • THAT CITY
  • 那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決定要離開這個地方了,
不是因為恐懼,
而是害怕自己將來不再懂得恐懼。」

香港《明報》副刊專欄漫畫家黃照達
52篇引人深思的政治圖像
以平面設計的形式風格、如實驗新詩的文句組合
獻給回不去的「那城」

  ※特別邀請※
  香港作家・鄧小樺——專文推薦
  紙上行旅・鄧彧——操刀設計

  「那城」系列漫畫,是香港漫畫家黃照達(Justin Wong)2020至2021年於《明報》副刊《星期日生活》專欄刊載的政治漫畫。此系列原名「這城」,黃照達藉其繪畫諷刺香港的各種時事,後因2020年7月1日《國安法》實施,漫畫影像比起文字更容易招禍,遂將專欄改名為「那城」。2021年,黃照達因遭到舉發,緊急離開香港,移居倫敦,此系列漫畫竟也成為他在香港這片土地上的道別之作。

  《那城THAT CITY》一書收錄連載期間的52篇漫畫,題材圍繞著香港近年的政治情勢、公民意識、社會風氣,以及受《國安法》與Covid-19疫情影響的日常。在書中,有著對心中香港已逝的哀悼、對監控無所不在的控訴,也有對麻木冷漠的警示,以及送給港人的溫暖。

  黃照達的漫畫風格深受美國漫畫家克里斯.衛爾(Chris Ware)影響,擅長用平面設計、幾何排列的形式來構思漫畫版面。雖然是在講述政治議題,但並不鋒利批判,而是以抽象簡約的圖像寓意、玩味實驗的畫面構圖,以及詩意、哲思且幽默的文字,嘗試用較多空間讓讀者思考。可以感受到港人暗裡的不服輸、隱晦的掙扎與沉默的抗議,讀起來令人感慨萬分。

  【精彩節錄】
  「沿著城市的海岸線,走一趟,默寫她的形狀。用力吸一口氣,把數十年來的記憶填滿。在FB大聲公告:『我會繼續登入』。到機場找一個角落,等待城市向自己道別。」——Vol. 7〈如果有一天你要和這個城市道別〉

  「我決定要欺騙自己……我用錢請了一大批演員和明星向自己撒謊。多穿幾件衣服,以免被人發現我的西眺。我做了一個籠給自己,讓我感覺安全和溫暖。臨睡前,我把眼睛摘下,以免在夢中看見自己。」——Vol. 8〈我決定要欺騙自己〉

  「我為你感到難過,我為世界感到難過,不過我也要感謝你,你雖然贏了,但我們並沒有失敗。你帶我們走進了黑暗、狹長的隧道,我們卻對黑暗有更多了解。」——Vol. 24〈致2020〉

  「我是一個一等公民,我的世界沒有恐懼。我是一個二等公民,我可以勇敢飛翔。我是一個三等公民,我溫柔地拒絕黑暗。我是一個四等公民,我向世界發出警告。我是一個五等公民,我每天和監視者對望。我是一個六等公民,我學習張著眼睛睡覺。」——Vol. 30〈X等公民〉

  「在這裡,所謂的荒謬沒有位置。黑夜仍然是黑夜,白天仍會是白天。這不再是我們追夢的地方,因為我們已經活在夢中。」——Vol. 33〈歡迎來到這座城市〉
  
  「我選擇成為別人的選擇。我選擇錯誤。我選擇不去做選擇。」——Vol. 38〈我選擇去選擇〉

名人推薦

  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林昶佐(立法委員)
  柳廣成(漫畫家)
  陳怡靜(「大人的漫畫社」主持人)
  羅冠聰(香港立法會前議員)
  ——攜手推薦

  「與極權者對抗的第一步,就是不讓記憶被粗暴地改寫,努力留下文字與圖像,不被世人淡忘。」——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那城即是我城,自由化為幻影,於是我們將明日的訊息隱藏於圖像,以藝術抵抗恐懼。」——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簡約、抽象的畫風呈現港人無法言說的惆悵,簡單、溫暖卻又無比哀傷。」——林昶佐(立法委員)

  「且看從這城到那城,再到聲源的遷移——當作品注入離散語境,將賦予那城什麼意義。」——柳廣成(香港漫畫家)

  「警語:從『這城』到『那城』,這是一本致香港告別書,足以讓人心碎。」——陳怡靜(大人的漫畫社 主持人)

  「因為各種風刀霜劍嚴相迫,我們得以看到手繪、跳躍如詩、纖弱而龐複的黃照達作品。纖細筆觸,簡約隱晦,飽滿傷心。那城,我城。我們無法接近的香港,無法割捨。」——鄧小樺(香港作家)

  「從我城到那城,由苦到甘,照達以柔韌有力的映像,折射著香港民主自由的想像。我們需要如他般具創造力的人,啟發未來。」——羅冠聰(香港立法會前議員)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那城 THAT CITY (電子書)》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完全基于该书未包含的信息进行构建,旨在提供一个丰富、引人入胜的独立故事线,确保不提及原书的任何已知或推测内容。 --- 《迷雾之屿的低语者》 作者: [此处留空,以保持中立性] 类型: 历史悬疑 / 心理惊悚 / 哥特式小说 篇幅: 约 600 页 (电子版) 故事背景:被遗忘的伊瑟利亚群岛 《迷雾之屿的低语者》将读者带入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伊瑟利亚群岛。这是一个位于世界边缘、终年笼罩在浓密海雾之中的群岛,当地居民世代依赖捕鱼和古老的仪式维生。群岛的核心岛屿,艾文霍,以其高耸的黑色玄武岩悬崖和一座矗立在最高峰的、废弃已久的灯塔——“守望者之塔”——而闻名。 伊瑟利亚的社会结构建立在严格的阶级和不言自明的传统之上。外人极难进入,一旦踏足此地,便如同被吸入一个缓慢而粘稠的时间漩涡中。当地人彼此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而警惕的距离,他们的生活被一系列代代相传的“禁忌”所支配,任何对这些禁忌的触碰都可能引来无法预料的灾祸。 核心冲突:失踪的档案员与“无声之歌” 故事始于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它不仅摧毁了岛屿唯一的通讯电缆,也将一位来自大陆的年轻档案员,伊莱亚斯·文森特,卷入了群岛的谜团之中。伊莱亚斯受雇于一家声名显赫的私人历史学会,任务是整理并数字化艾文霍岛上贵族家族——科尔文家族——的私人图书馆藏书。科尔文家族是群岛的实际统治者,其权力根基深植于数百年前的殖民历史和宗教信仰之中。 然而,伊莱亚斯在抵达后不久便神秘失踪了。他留下的只有一间被翻乱的住所、未完成的笔记,以及一个令人不安的发现:在他接触的家族档案深处,似乎隐藏着一份关于“无声之歌”的记录。 “无声之歌”并非旋律,而是一种被认为只在特定气候和潮汐条件下才会出现的现象——一种能够扭曲心智、诱发幻觉的低频声波。当地传说,这种声音是群岛下沉的古老文明在向现世发出的最后警告。 主人公:局外人的探寻 故事的主视角切换到一名名叫卡珊德拉·洛克的坚韧女性。卡珊德拉并非岛民,但她与伊瑟利亚有着一段复杂而痛苦的过去。她的父亲曾是一名海洋生物学家,在二十年前的一次考察中,也是在“守望者之塔”附近失踪,官方结论是溺亡,但卡珊德拉从未相信。 当她收到伊莱亚斯失踪的消息,并从他留下的模糊线索中捕捉到与她父亲失踪案相似的模式时,卡珊德拉毅然决然地返回了她一直逃避的故地。她不再是一名受害者,而是一名坚定的探寻者。 卡珊德拉必须在迷雾中导航,在冷漠的岛民和戒备森严的科尔文家族之间穿梭。她必须学会解读那些隐藏在日常对话、古老航海图以及被涂抹的羊皮纸下的符号。她的目标是解开两起失踪案背后的共同线索,并揭露“无声之歌”的真正来源——究竟是自然现象,还是一种被精心维护的秘密武器? 主题与氛围 《迷雾之屿的低语者》深入探讨了知识的腐蚀性和记忆的不可靠性。小说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哥特式氛围:潮湿、阴冷、永恒的雾气、腐朽的石墙,以及一种挥之不去的、关于时间停滞的感觉。 关键的哲学困境在于: 当一个社区为了生存,选择将某些真相永远封存时,这种“保护性遗忘”是必要的牺牲,还是一种持续的暴行? 卡珊德拉的探寻不仅是对失踪人员的搜寻,更是对她自身身份的解构。她越接近真相,就越发现自己对伊瑟利亚群岛的理解与岛民们世代相传的“历史”大相径庭。在每一次找到新的线索时,她也必须面对一个更深层次的恐惧:真相的重量,是否足以压垮她所珍视的一切? 悬念亮点 守望者之塔的秘密: 为什么这座宏伟的灯塔在五十年前就被封锁?传说中,塔顶的机械结构并非用于导航,而是用于“聆听”。 科尔文家族的“契约”: 家族成员之间流传的关于“平衡”的隐晦言辞,暗示着他们为了维持岛屿的稳定,可能与某些“存在”达成了不平等的交易。 潮汐与周期: 岛上流传着一个精确的周期表,与特定的天文现象和“无声之歌”的强度相关。这个周期似乎预示着下一次灾难的到来。 这部作品是一次对幽闭恐惧、历史责任以及人类在面对未知领域时的本能反应的深刻剖析。它邀请读者一同走进迷雾,去辨认那些低语声,并在它们最终吞噬一切之前,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照達(Justin Wong)


  生於1974年,香港漫畫家兼媒體藝術家,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先後又在香港及倫敦攻讀藝術及互動數碼媒體。完成學位後,開始探索傳統藝術模式在數位時代下的可能性,曾任教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2021年移居英國。

  作品涵蓋漫畫、插畫、平面設計、動畫及互動裝置等領域。畫風抽象、簡約,具有相當強烈的圖像設計感,嘗試用較多空間讓讀者思考。政治社會議題為其主要題材,政治漫畫專欄「嘰嘰格格」2007年起於《明報》連載、「那城」(原名「這城」)2020年起於副刊《星期日生活》連載。

  著作有《LONELY PLANET 1-2》、《HELLO WORLD》、《土製香港》(合集)、《80臺北x90香港:漫漫畫雙城》(合集)、《那城THAT CITY》。

  Instagram:@ little_pink_man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206454
  • EISBN:978626720649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8.7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黃照達的悲情城巿
鄧小樺(作家)


  有些事情,若你懂得,那是因為共同的悲傷。

  《那城》是香港漫畫家黃照達2020年7月開始在香港報章連載一年的漫畫作品。本來多年在報章每日刊登幾格時事連環漫畫的黃照達,於港區國安法通過之後,將原本名為「這城」的時事漫畫專欄,易名為「那城」;有別於黃照達以往以新媒體的軟體藝術作類似flash or clip art的風格,《那城》主要為鉛筆手繪,因故事背景模糊化而呈更強烈的魔幻現實色彩,更傾向於心理及情緒方向內省探索,黃照達一貫的冷幽默轉變為濃郁的悲傷與詩意。看到2021年春天時兩份呈粉碎畫面的〈音樂噴泉〉和〈氣泡都巿〉,我竟然不是首先為那前衛大膽欣喜,而是感到同樣受到衝擊而粉碎的某種痛楚。
  
  (中略,詳見書)

  事實是,黃照達其實本不幽閉絕望;長年於報章連載漫畫,他擅於以時事題材帶出靈敏的反思(例如〈My.TV.Buddy〉中時刻在看的電視,其實一直是關上的),而《那城》中也有大量各種日常生活可以輕易做到的小事(如種植、看雲、喝水等)來開解鬱悶。黃照達的作品常讓我想起大塊文化出版的一本書《拔一根頭髮,在幻想的森林中漫步:101個哲學的日常體驗》,湧蕩讓生活跳脫常規、充滿驚喜的小建議。這次,黃照達仍然讓我看到他那放射性的聯想方式;這次,黃照達更提出許多貼近土地、微小生活的意念,去處理恐懼、離愁、鬱悶、仇恨等情緒問題;這次,黃照達有一種特殊的、謙卑的憂鬱,這本是他的性格。

  這次,黃照達直面香港人以至所有生活壓抑的人,之共同創傷,並以創意提供療傷的藥方。黃照達的漫畫中圖文結合的方式極具跳躍性,滿有詩意、哲思與幽默,簡直是可為創意寫作作範例之大集。而《那城》的詩意與實驗性也是極強的,在A1開倒的整張報紙上(原初連載的規格),黃照達不斷挑戰漫畫框限的邊界、文字與圖像的流向、圖文對話的方式,一邊打破既定概念,一邊把各種形式放進作品:方格打勾二選一、小學生作業紙、飛機座位表、QR CODE(請讀者一定要掃描!)、春聯、選票、棋盤,諧擬張洹的概念藝術品〈為無名山增高一寸〉,甚至用手繪動畫的方式去將GIF呈現為一種哲學思考。

  (中略,詳見書)

  我認為《那城》是黃照達最好的作品——他用創作與實驗去負起了時代給他的重擔。陳冠中說,一如亂世可以是葡萄酒極好的年份,壞時代也可以有好收成。黃照達《那城》,就是這個壞時代帶來的好收成。

  於是,眼中汩汩湧出的,濃郁的酒,印證了苦難的共同體之存在。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