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就是你的超能力:陪伴青少年認識自我,成就最好的自己 (電子書)

天賦就是你的超能力:陪伴青少年認識自我,成就最好的自己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曲智鑛(Freddy)
图书标签:
  • 青少年
  • 自我探索
  • 天赋
  • 能力发展
  • 心理成长
  • 教育
  • 励志
  • 个人成长
  • 电子书
  • 生涯规划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能把個人特質發揮到極致,就可能成為「超級英雄」。
曲智鑛老師從事輔導工作十餘年,
他提煉十位領域專家的生命經驗,
加上青少年發展理論和自身的陪伴與輔導經驗,
提供一套實際而有用的方法,
讓親師能協助青少年認識個人特質,
以達到發揮天賦,成就自我的目的。

曲智鑛老師從事輔導工作十多年,他與無數的孩子在生命中交會。在陪伴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他清楚地看見「特質」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專長輔導的曲智鑛老師從陪伴經驗和近身觀察中了解到,能否學會與自身的特質和平共處,發展因應外在環境變化所需的策略,是青少年適應和生存的關鍵。他用自身的陪伴經驗、青少年發展理論,再加上各領域專家生命經驗的深度訪談,包括:棒球國手暨教練馮勝賢、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國家文藝獎得主陳界仁、格鬥運動選手黃育仁、玩轉學校共同創辦人林哲宇、金工藝術家梁紫祺、國際知名泡泡藝術師蘇仲太、瑪莎拉蒂最強業務員張家銘、臺灣體驗教育推手謝智謀、臺灣極限登山家呂忠翰,據此而提煉出自我生命歷程能從隱身到飛躍的關鍵。

他記錄十位受訪專家蛻變羽化的歷程,整理出一套可用的方法或模式,加上他個人的洞見與提醒,讓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得以借鑑,能好好接住孩子,讓他們將個人特質發揮到極致,成為最好的自己。

【專文推薦】
嚴長壽  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葉丙成  無界塾創辦人、臺大教授
林怡辰  原斗國小教師、作家
 
【暖心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何懷安  何歡劇團團長
林志潔  國立陽明交大科法學院教授、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長
陳振淦  全人實驗高級中學前副校長、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理事
陳樂維  台灣蒙地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愛瑞克  《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曾馨瑩  永齡基金會創辦人夫人
詹斯敦  超男發想人、人生教練
藍偉瑩  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

【好評分享】(依姓氏筆畫序)
堅強。是一件明知不容易的事,仍不畏艱辛,積極的與之抗衡,改變了自己與他人既有的命運。
堅持。是讓一件好的事情能重複不斷的發生。
曲老師不斷透過他的信念,找出其他青少年的天賦,激發出他們的超能力。
——何歡劇團團長/何懷安

這是一本兼具理論還有證據的情書,寫給那些關心教育、苦惱孩子不同的師長,在理論基礎之下,兼有理性和感性,經驗和方法,撫平那眼淚和焦慮,看見孩子的「不同」其實是天賦,具體行動轉化成超能力,每個孩子都能發光發亮。
——原斗國小教師、作家/林怡辰
 
好的勵志故事不會寂寞,很開心透過曲老師的文章可以嘉惠更多人。
——台灣蒙地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樂維
 
這是一本既專業又通俗,兼具理論與大量個案實務及名人故事的心靈成長教養陪伴手冊。不論你是正值青春陪伴的成人、體制內外教育工作者乃至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讀來都會受益匪淺。
智鑛憑藉其豐富的諮商輔導經驗,佐以精心邀請多樣態、不同領域的傑出名人分享生命故事,再將這些成長過程中曾經有過的困頓,透過理論的解析,共同淬鍊成燃點生命的源泉,整本書讀來讓人暢快淋漓,反思不斷。
——全人實驗高級中學前副校長、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理事/阿淦,陳振淦
 
人們急於完成各種目標與挑戰,卻沒有停下來思考:「我的天命是什麼?要成為怎樣的人?」太多人拿到考卷就開始做──沒留意到自己走錯考場、拿的是別人的考卷。此書將幫您找到自己天命、發揮出人生百倍效益!
──《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愛瑞克

很高興看到智鑛寫的這本書,讓臺灣更多家長、老師能夠重新思考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看到每個孩子不同的天賦與特質。我特別喜歡的,是這本書針對好幾位成功的人士訪談他們的成長經驗,還有他們是如何在求學階段從挫折中發現自己的特質、找到自己的路。這些經驗是我們鮮少從成功人士得知的,所以彌足珍貴。
透過這本書的訪談跟智鑛老師的建議,我相信常為青少年苦惱的爸媽們,能夠比較寬心自在。推薦給爸媽們!
——無界塾創辦人、臺大教授/葉丙成

現在多元化的社會都充斥著如何變成被別人期待的自己:但是很少人會去關注到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或者當下看起來是缺陷、其實有可能是特殊能力)來成為更好的自己。但是曲老師的這本書反映了其實目前社會上最需要的事情就是幫助每一個人找回自己的自信。
我相信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自己的特殊才能必須透過他自己去體悟(但是如果身旁有一位導師/教練可以去引導),一旦開啟了這大門,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把他/她的超能力發揮到最強大。感謝曲老師用這樣子的一本書把他過去的教導來協助孩子們,讓他們從青少年時期就可以找到他們的超能力+他們未來的人生使命。
就算這些孩子們在年輕的時候沒有機會透過曲老師的教導去找到,也許他們在等到成年時還可以透過「超男計劃」,再去找回他們的超能力也不太晚!
——超男發想人、人生教練/詹斯敦
 
你曾經想要成為誰呢?或是曾經羨慕過誰呢?我們都曾經有過那段覺得自己不夠好、如果我是誰該有多好的歲月,這樣的想法到什麼時候會消失呢?成為老師後的我,也在陪伴孩子們與每一次對話中發現,我們以為我們在幫助孩子們,但其實我們也正和心底深處的自己對話著,整理著自己看起來平淡或無聊的生活,說服著學生也說服自己,勇敢活出自己。當我們認知到原來我們所羨慕的人只是認真地做自己後,我們也在認知到自己的特質後,才開始用心地投入屬於自己的人生,發揮自己的超能力。多年來對智鑛的觀察,智鑛就如同自己的書上所說的,找到自己的天賦,並讓它成為獨一無二的超能力。這本書從青少年心理學出發,從許多的故事中告訴我們天賦是如何被發展的,讓每個生命都能展翅高飛。
——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藍偉瑩

智鑛在《天賦就是你的超能力》中舉出的許多案例,成為教學上未來的想像,對於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家長或是青少年本身,相信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
探索内心深处的无限可能:一部关于自我发现与潜能激发的指南 引言:在迷雾中寻找方向 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青少年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套清晰的地图来导航自己的人生旅程。他们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既要应对学业的压力、同伴关系的复杂,又要开始思考“我是谁?”、“我将去向何方?”这些宏大而又迫切的问题。许多人感到迷茫、焦虑,仿佛站在一片浓雾之中,看不清前方的道路,更不确定自己内在蕴藏的力量。 本书并非市面上常见的成功学读物,它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一位值得信赖的伙伴,它不提供廉价的速成秘诀,而是带领读者进行一场深入而真诚的自我探索之旅。它关注的不是外部的成就榜单,而是内在的构建,是帮助年轻一代建立起坚实的自我认知基石,从而能够自信、有目的地前行。 第一部分:看见“我”的模样——基础认知与自我觉察的艺术 在真正了解如何发挥潜力之前,我们必须先学会认识自己。这一部分的核心在于“觉察”——一种温和而坚定的自我观察能力。 第一章:打破标签的迷思:谁在定义你? 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标签:“学霸”、“艺术生”、“内向”、“外向”。这些标签往往在无形中限制了我们的想象空间。本章将引导读者审视这些外界强加或自我设定的界限,探讨这些标签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自我感知和行为模式的。它鼓励读者质疑:我真的是那样的人吗?还是我只是在扮演社会期望的角色?我们将通过一系列自我提问练习,帮助读者剥离社会期待的滤镜,回归到最真实、未经修饰的自我状态。 第二章:情绪的语言:倾听内心的风声雨声 情绪是内心世界的晴雨表,但对于许多青少年来说,情绪常常是混乱、难以名状的洪水猛兽。本章深入探讨情绪的来源、功能以及健康的表达方式。它不是教导如何“压抑”负面情绪,而是引导读者去理解每一种情绪背后的需求和信号。通过情绪命名练习和情境分析,读者将学会区分“感受”与“反应”,从而在情绪的浪潮中,依然能把握住自己行为的主导权。 第三章:兴趣的罗盘:从喜欢到热爱的探索路径 兴趣是驱动力最天然的来源。然而,许多人的兴趣停留在肤浅的“喜欢”层面,难以转化为持久的动力。本章剖析了兴趣发展的三阶段:好奇、投入、精通。它提供了实用的工具,帮助读者识别那些真正能带来心流体验的活动,并区分那些仅仅是暂时流行的热点。我们还将探讨如何从小小的“喜欢”中,挖掘出深层的价值关联,让兴趣成为驱动自我成长的引擎。 第二部分:挖掘内在的矿藏——天赋的识别与环境的交互 天赋(或称潜能)并非高不可攀的稀有品,它更像是深藏在日常习惯和偏好中的“操作系统”。本部分着重于如何识别这些微妙的倾向,并将其与现实环境有效地结合起来。 第四章:优势的密码:能力与热情的交汇点 传统的“弱点改进”模式往往消耗大量精力却收效甚微。本书主张采用“优势视角”——将精力投入到那些你做起来更自然、更有效率的领域。本章介绍了识别个人优势的多个维度,包括思维模式(如系统性思考、发散性思维)、行为倾向(如组织、沟通、解决冲突)以及学习风格。我们将通过回顾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即“高光时刻”与“低谷时刻”的对比分析),来反推自己最核心的能力结构。 第五章:环境的塑形:寻找与你同频的土壤 天赋的展现需要合适的土壤。一个拥有出色创造力的个体,如果长期处于过度僵化的环境中,其潜力就可能被扼杀。本章聚焦于“环境匹配度”——我们如何评估当前所处的学习、社交或家庭环境,是否有利于我们优势的发挥?书中提供了实用的评估框架,帮助读者识别哪些环境能滋养自己,哪些环境需要我们主动去调整或寻找替代方案。它强调,真正的掌控感来源于对环境的选择权和塑造权。 第六章:成长性思维的力量:拥抱“尚未达成” 成长的关键在于对失败和挑战的态度。本章深入解读了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的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理论,并将其应用于青少年日常的学习和社交困境中。它不仅是相信“我可以学好”,更重要的是理解“如何学好”,即掌握策略、寻求反馈、将挫折视为迭代优化的机会。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将“我做不到”转化为“我现在还做不到,但我可以采取哪些行动来达成目标”。 第三部分:构建人生的蓝图——目标设定与持续行动的路径 当个体认知清晰、优势明确之后,下一步就是将这些内在资源导向具体的行动和有意义的人生目标。 第七章:愿景的构建:超越短期的渴望 许多青少年设定的目标过于短期化或受外界驱动。本章引导读者进行深层次的“价值梳理”,探讨那些真正能让你感到人生有意义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是贡献、是创造、是探索、还是联结?在明确了核心价值后,我们将学习如何将这些抽象的价值转化为清晰、鼓舞人心的长期愿景,即“理想的未来自我画像”。 第八章:从愿景到行动:可执行的目标分解法 一个宏大的愿景如果没有落地的计划,只会成为空想。本章引入了一套实用的目标设定与管理系统,它强调目标需要具备“关联性”与“灵活性”。读者将学习如何运用逆向工程的思维,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季度、月度、周度的里程碑,并制定每日的“关键任务”。重点在于如何设计一个既有挑战性,又不会因为过度严苛而导致放弃的行动系统。 第九章:韧性的淬炼:在重复与坚持中塑造自我 真正的天赋需要日复一日的刻意练习和坚持。本章探讨了“韧性”(Grit)的构成要素:激情与毅力。它不浪漫化坚持的过程,而是直面练习的枯燥、重复和自我怀疑。书中提供了应对拖延、管理精力、以及在低谷期保持动力的实用技巧,例如“微习惯的建立”、“问责伙伴系统”和“自我宽恕练习”。目标是让读者明白,伟大的成就并非源于一时的灵感爆发,而是源于日复一日对既定路径的忠诚实践。 结语:你的超能力,由你自己定义 本书的旅程到此告一段落,但读者的探索才刚刚开始。真正的“超能力”并非某种神奇的魔法,而是个体将自我认知、优势潜能与持续行动完美结合后所展现出的生命力。它不是等待被发现的礼物,而是通过不断的自我对话、实践和调整,被我们亲手塑造出来的力量。我们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带着这份清晰的内观和坚定的方向感,自信地走向未来,成就那个独一无二、最好的自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曲智鑛(Freddy)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學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輔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生事務組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博士班進修中

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創辦人
臺灣特殊教育工作推廣協會理事長
臺北市實驗教育機構無界塾副塾長
親子天下、關鍵評論網專欄作者
普通班合格教師、資賦優異組教師、身心障礙組教師
獲獎紀錄:GHF教育創新學人獎、關鍵評論網教育領域未來大人物、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遠見天下文化基金會教育創新台灣100

著有:《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典範親師指南》、《星星的孩子其實可以更好:曲智鑛老師的27種自閉症特質實證本位訓練法,教出孩子的生活自理、社交溝通和工作能力》、《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生活中教出孩子的高情商和好品格》、《不孤單,一起走:體制外教師曲智鑛的教育思索》。

■ 曲智鑛FB|https://www.facebook.com/wegojiasfred

图书目录

目錄
〈推薦專文〉認識自己,才能自信地走出自己的路 嚴長壽
〈推薦專文〉以孩子為中心,找到最適合他的路 葉丙成
〈推薦專文〉用行動把「不同」轉化成超能力 林依辰
〈好評推薦〉
〈作者序〉每個人都有超能力!
 
第一部 青少年身心發展理論與應用
在教育輔導工作中,常會遇見迷惘焦慮、急於認識自己的青少年,以及正在和身邊青少年搏鬥的家長與教育工作者。我常開玩笑說,青少年就像是《魔戒》電影中的半獸人一樣,半人半獸的混合也意味著某種正在變態的歷程。
究竟該如何看待這樣特殊的時刻?我們可以試著從青少年的身體和心理變化,以及發展心理學家的研究整理出自我認識的密碼。
  第一章 青春期的身心特質
  第二章 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重要理論
  第三章 與青少年發展任務有關的理論
  第四章 青少年的自我認同與自我揭露
 
第二部 我只是比一般人更努力──認識自我,發揮個人優勢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著不同的先天特質,在不同的環境成長。
於是都有了獨門絕招,都有自己擅長的事。
我們該如何發掘這樣的優勢?就從認識自己的特質開始。
  第一章 先天不利、後天失調,也能努力走出一片天──棒球國手暨教練 馮勝賢
  第二章 認識自己有時候沒那麼簡單──國泰金控投資長 程淑芬
  第三章 想像力就是他的超能力──國家文藝獎得主 陳界仁
  第四章 善用與生俱來的天賦,勇於追夢──格鬥運動選手 黃育仁

第三部 不一樣也沒什麼大不了:了解自我特質,突破局限
他們和一般人有點不一樣,
但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己有足夠的認識,發揮個人特質的優勢,
努力打破不一樣帶來的限制,成為專業達人,成就最好的自己。
  第一章 只要找到熱情,過動兒也能專注!──玩轉學校共同創辦人 林哲宇
  第二章 學習差不代表不能學習──金工藝術家 梁紫祺
  第三章 憑藉超凡的固執,創造多項金氏世界紀錄──國際知名泡泡藝術師 蘇仲太
  第四章 有妥瑞氏症卻能靠親和力稱霸進口車銷售業──瑪莎拉蒂最強業務員 張家銘
  第五章 享受喜歡「動」而靜不下來的特質──臺灣體驗教育推手 謝智謀
  第六章 體制內的失敗者,體制外走出一片天──臺灣極限登山家 呂忠翰
 
第四部 認識與發展自我的練習
認識自我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在成長過程中鮮少有人會直接聚焦這個主題有意識的學習,大多數人在不知不覺中成熟,隨性的長大,甚至有人直到年紀很大了才發現根本不了解自己。希望藉由這個單元所提供的方法工具與實務經驗能更有效的協助讀者認識自己。
  第一章 透過生命歷程圖和生涯諮商認識個人特質
  第二章 從別人的生命經驗中學習:從覺察到覺醒
  第三章 認識自我的練習
  邊欄:認識自我的十個練習
 
〈後記〉《X戰警》其實是一部教育片
 
參考書目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185203
  • EISBN:9786263185685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5歲~60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6MB

图书试读

〈推薦專文〉認識自己,才能自信地走出自己的路 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

過去這十多年參與教育事業以來,我始終都非常欣賞每一個在第一線工作的老師。我深切的體會到原來要做一個真正的教者,需要花許多時間先認識自己,從探索自己的過程中找到熱情,就像智鑛一樣。而智鑛又選擇了教育界當下最困難的工作——特教與輔導。

在特教還沒有進入到教育圈以前,我只從表象上去了解它,但是自從參與了教育的工作以後,我發覺,特殊教育的問題就是許多問題的癥結所在;它不僅僅代表了「特教學生」的問題,也包括許多沒有病灶、卻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因為缺乏了解他的老師、認識他的師長、關心他的伴侶,而使他成為了一個茫然、不知所措、不懂得發掘自己長處的人的問題。

我觀察到,對於特教或者是在學習上沒有自信的孩子,往往在尚未成熟的階段就已經預設了自己的未來,於是我特別為未來的教育歸納三個必須循序漸進的方向:「做人、生活、做事」。智鑛這本《天賦就是你的超能力》中,他也利用十個不同的案例,來分析一個人成長、探索的道路,這其中有高敏感的、自閉症、妥瑞氏症或者只是一般找不到方向的人。其中他談到,從許多數據顯示其實真正會讀書的人,只佔了全部的人的30%,其餘70%的人都必須要用不同的方式跟手段才能在社會上成就自己。

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我們往往用30%的人的期待,讓100%的年輕人走過一段痛苦的學習歷程,這是絕對不公平的。因此,我在均一實驗高中的國小部採取華德福教育,讓孩子能夠在最輕鬆自然的環境中學習,利用整體課程的塊狀主題式學習方式,讓孩子每天先聽老師講故事、到回家說故事給家人聽、進一步到表演的階段,成為一貫的知識循環。

而在均一的國中跟高中,我重視每一位青春期的學生如何找到自己的長處,於是我們透過音樂、舞蹈、戲劇、美術、文學、體育、綠能建築、國際餐飲、山海自行車……等。用各種方式協助孩子探索自己的專長、培養自己的生活素養,以及與同學合作的能力,並將它們融入創意學程裡。我甚至也鼓勵歷史、社會、國文、英文、數學的學科老師,都要能夠把這些活潑的生活素養變成載體,再將他的學識內容潛移默化地讓孩子對學科產生興趣、主動探索問題、找到學習的目的與動機,最終它們就會發展成為孩子們未來就業生存的能力。

作為一個面對未來的教育者,我們同時也是個學習者、傾聽者、觀察者,才能隨時調整自己、因材施教。但即使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實際上實行起來卻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包括了目前還在擔任教職的老師、父母或是陪伴孩子長大的成人,大家過去大都是在父母親的期待之下餵養長大,也為了遷就社會而找到一份工作,於是便很難有跳脫思維、認識自己的能力,只能把所學到的原始的知識,繼續加注在他的孩子身上。

自從事了偏鄉教育的工作以後,我更真切地感受到,在偏鄉教育資源絕對缺乏的狀況之下,從孩子出生開始,面對的就是一個非常不公平的環境。勉強被派到偏鄉的老師,也很難有能力去了解在這種背景下長大的孩子。因此,大部分的老師在輪調期間過後,就選擇逃離那裡,始終無法為偏鄉付出熱誠,更遑論願意全心投入到這份工作。

智鑛在《天賦就是你的超能力》中舉出的許多案例,成為教學上未來的想像,對於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家長或是青少年本身,相信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最後我也想舉出一個例子,來結束這一段序文:我在學生時代,其實在學習上乏善可陳,但閱讀名人傳記,欣賞古典音樂,成為了我歷練自己的一個重要的工具,它們讓我能夠沈澱自己,也讓我透過各種名人傳記中,學習到一個人人格特質的養成,藉由穿透這些人的生命歷程,讓我在最短的時間裡學會做人該有的操守。

雖然這些沒有變成我通過考試的工具,卻在往後成為了我重要的養分。我發覺到我那股無可救藥的熱誠、細密的觀察能力以及與人接觸的敏感度,都是我在領導人才上非常重要的能力;我認識了自己的缺點、了解自己的強項。

因此,我的工作夥伴大多數在單項能力都做得比我好、比我更仔細規劃、甚至超越我,而我作為一個領導者,我適當地扮演我自己、提供多方學習的機會、整合歸納問題,這些都是我可以發展的舞台。

未來,我們終將面臨到機器取代人類、科技取代人腦的工作,但千錘不變的是,人最終都必須保有人性。這本《天賦就是你的超能力》給了大家許多好的範例、認識自己的機會,希望每個人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更自信地走出自己的道路。
 
〈推薦專文〉以孩子為中心,找到最適合他的路 無界塾創辦人、臺大教授/葉丙成
 創辦無界塾實驗教育八年來,我們照顧過許多的孩子。在我們的使命宣言的前半段說到:「無界塾創造一個以孩子為中心的學習環境,致力於啟發潛能,實現以能力為本的差異化教學。協助孩子發掘興趣、建立自信、同理他人、突破自我。」這八年來,我們所有的老師、同仁,都是把這幾句話放在心裡去面對我們的孩子們。也因為這樣,我們看到了每個孩子的不同,每個孩子的特色,我們也透過不同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們成長、進步。我們認為,看到孩子們各自的天賦與特質,幫助他們各自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這才是真正的以孩子為中心的學習環境,這也是我們所有團隊夥伴在努力實踐的教育理想。

在幾年前,智鑛加入成為無界塾實驗教育的一份子,大家成為一同實踐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理想的夥伴。在這些年,我已經數不清在我們老師、主管的會議當中,我們團隊討論過多少孩子的個案。在我們的學校會議中,討論的永遠是「孩子」,我們很少討論「班級」。我們總是討論這個孩子如何如何,我們該怎麼去幫他。我們非常少以班級為單位做討論。因為我們知道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我們應該針對不同孩子的特質去關懷。若只以班級本位的去做學校的管理,孩子各自的獨特性就有可能被班級掩蓋而不被看見。

很高興看到智鑛寫的這本書,讓臺灣更多家長、老師能夠重新來思考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看到每個孩子不同的天賦與特質。我特別喜歡的,是這本書針對好幾位成功人士訪談他們的成長經驗,還有他們是如何在求學階段從挫折中發現自己的特質、找到自己的路。這些經驗是我們鮮少從成功人士得知的,所以彌足珍貴。

透過這本書的訪談跟智鑛老師的建議,我相信常為青少年苦惱的爸媽們,能夠比較寬心自在。推薦給爸媽們!
 
〈推薦專文〉用行動把「不同」轉化成超能力 原斗國小教師、作家/林怡辰
 我在體制內教學將近二十年,體制外老師曲智鑛的書常在案頭,是我需要常常翻閱提醒自己的重要書籍。

擁有過動特質的曲智鑛老師,長年陪伴小學到成年的特教孩子,在他的分享中,我看到陪伴、彈性和尊重。只是「不同」,但這些不同可能是天賦所在,怎麼樣可以在規定框架中,仍然可以保有看見孩子光芒的識別目光,不強硬改變他們,而是看見他們原本的樣子,找到和自己特質相處的方式,智鑛老師和每個孩子的故事、甚至時光前進,故事依舊不斷的發生更新,後來都發現這些「不同」都是發光所在,那是最重要的亮點,都讓我不斷地咀嚼思考:那麼,在陪伴當中,面對孩子的不同帶來的波瀾,我還可以做些什麼珍視和鼓舞,保有不同和孩子眼中的光?

而《天賦就是你的超能力》就是答案。怎麼陪伴青少年認識自己?從小時,漸漸長成了青少年,面對身體的變化、心靈的變化,到底,我是誰?我喜歡什麼?我討厭什麼?我又該怎麼看待自己?我將何去何從?智鑛老師,用多年陪伴孩子的經驗、專業,用一本書回答了這個問題,對於親師、孩子本身,都是一本篤定相信和給予信心的書,帶來心中的光亮和溫暖。

誠如智鑛老師自身的生命故事,從小過動、總是闖禍和被罵的他,長大投入特殊教育輔導工作,卻深知自己不想考教師甄試,最後創立工作室,陪伴許多特殊需求的孩子,在第一線支持孩子和家長。這路也是一步步走出來的,在這樣的過程中,從第一章青少年發展理論開始,接著深入提煉了十位非典型的專家的故事,之後也點滴分享面對不同特質的孩子,實際有哪些陪伴做法,就連我在國小現場,都可以直接使用,具體且如獲至寶。

而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用生命歷程圖、自我對話、正念、意象訓練等,從他人生命經驗覺察到覺醒,書中更有陳界仁、程淑芬、馮勝賢、梁紫祺、林哲宇、蘇仲太、黃育仁、謝智謀、阿果等十位精挑細選的人物專訪,這些名字在頭銜之下,更有不同的成長經驗、用自己的不同發展自己適應的策略等,不管注意力缺陷、過動、自閉、非典型等,更是實證,已經有這麼多道路被踏出證據,開拓出不同生命姿態,相信對於孩子和師長,都能在這些精采的生命故事背後,放下因為「不同」的焦慮,看見「不同」的珍貴,和因為擁有這些「不同」而有的機會和寶藏。

這是一本兼具理論還有證據的情書,寫給那些關心教育、苦惱孩子不同的師長,在理論基礎之下,兼有理性和感性,經驗和方法,撫平那眼淚和焦慮,看見孩子的「不同」其實是天賦,具體行動轉化成超能力,每個孩子都能發光發亮。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励志读物。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在提供理论框架的同时,也嵌入了许多非常具体、可操作的“工具包”。这些工具不是那种空泛的口号,而是需要读者动手去实践、去记录的环节。即便我没有深入阅读后续章节,单从排版上对这些实践部分的强调程度就能感受到其重要性。它似乎在不断提醒读者:成长是一个动词,而不是一个名词。这种“行动导向”的设计哲学,确保了阅读体验不会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而是能够真正转化为生活中的积极改变。对于那些渴望“即刻见效”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不是速效药,而是一套可以持续迭代的、针对个体差异的“性能优化方案”。这种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态度,让我对这本书的整体价值给予了极高的肯定。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在语言运用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充满了画面感和冲击力。作者善于使用强烈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来阐释抽象的概念,使得那些原本需要反复琢磨的道理,能够瞬间在你脑海中“点亮”。比如,在描述如何处理外界的负面评价时,作者运用了一个我从未想过的比喻,将那些不友善的声音比作“背景噪音中的高频干扰”,建议我们学会调整“内在接收器的频率”,而非试图去消灭所有噪音。这种富有创意的表达方式,极大地增强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持久性。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该做什么”,更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做有效”,这种深层次的思维引导,是很多同类书籍所缺乏的。读完这些段落,我感觉自己像刚刚参加了一场高水平的辩论赛,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框架去审视过去的问题。

评分

这本书在结构安排上展现了非常清晰的脉络,虽然我不能具体提及内容,但其编排逻辑的严谨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没有试图一次性灌输所有信息,而是像一个精心设计的闯关游戏,层层递进。每一章节的过渡都处理得非常自然,仿佛是沿着一条自然生长的藤蔓向上攀爬,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对某个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内化。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在不同主题之间的平衡把握,既有对内在世界的探索,也有对外部环境互动的探讨,这使得这本书的适用范围非常广阔。对于那些正在努力构建世界观和自我认同的读者来说,这种有条不紊的引导,比那些零散的建议更有价值。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地图”,而不是几张破碎的“路线图”,让人在迷雾中能找到可靠的参照点。

评分

我刚拿到这本书时,首先留意到的是它的引言部分,作者的开场白处理得非常巧妙,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导师腔调,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过来人”在跟你进行一次真诚的、不设防的对话。他/她似乎非常懂得青少年在面对自我认知时的那种迷茫和焦虑,用一种非常接地气又不失深度的语言,迅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特别是其中有一段描述“天赋不是被动等待的礼物,而是主动发掘的矿藏”,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它打破了我过去对于“天赋”这种概念的刻板理解,让我意识到这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和好奇心去挖掘。这种叙事风格的流畅性和感染力,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心理学或自我成长理论,变得像是在听一个精彩的故事,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下去,想知道接下来“主角”(也就是我们自己)将如何面对挑战并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光芒。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抓人眼球了,那种充满活力的色彩搭配和简洁的排版,一下子就让我感受到了积极向上的能量。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那个抽象的、像是正在爆发的超能力符号,它精准地传达了主题——我们每个人体内都蕴藏着尚未被完全发掘的潜力。翻开内页,装帧质量也让人惊喜,纸张的触感很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累眼。在内容还没有正式开始之前,光是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说教意味很浓的书,但实际上,从视觉呈现上就能感受到作者试图用一种更现代、更贴近年轻人审美的方式来探讨“天赋”这个宏大的命题。它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用这种充满设计感的包装,暗示着自我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充满创意的冒险。这绝对是一本会让人愿意摆在书架上,随时想拿起来翻阅的作品,光是摆在那里,都能为房间增添一份积极向上的氛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