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記憶與夢境的閘口 (電子書)

羅馬尼亞:記憶與夢境的閘口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俊
图书标签:
  • 羅馬尼亞
  • 東歐歷史
  • 文化探索
  • 旅行文學
  • 記憶與夢境
  • 地方誌
  • 人文地理
  • 羅馬尼亞文化
  • 電子書
  • 歷史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羅馬尼亞,是一個美麗的國家。
喀爾巴阡山替它遮風擋雨,
秀麗多姿的多瑙河給它帶來美麗富饒,
美麗的黑海又給了它無與倫比的獨特魅力。

羅馬尼亞位於東南歐巴爾幹半島東北部,歐洲中南部,北與烏克蘭為鄰,東北與摩爾多瓦接壤,南接保加利亞,西南和西北分別與塞爾維亞和黑山及匈牙利接壤,東南臨黑海。

◤俯瞰羅馬尼亞
公元六世紀,阿瓦爾人從巴爾幹半島北部南下襲擾東羅馬帝國,他們把俘虜來的拜占庭人安置在多瑙河的下游地區,並把那裡稱為「羅馬人的地方」。直到公元14世紀,才在多瑙河下游建立了政權,並稱之為「羅馬尼亞」,並且沿用至今。

◤打開記憶閘門
公元前三世紀末,遊牧的印歐人滲入喀爾巴阡山——多瑙河地區,與當地人雜居,形成喀爾巴阡——巴爾幹人。公元前七世紀始,受到斯基泰人、希臘人和居爾特人的文化影響,進入原始社會晚期的軍事民主階段。公元前500年,該地區廣泛使用鐵器。同時,在特蘭西瓦尼亞高原和巴納特形成達契亞人。

◤葡萄酒的土地
羅馬尼亞的園藝業比較發達,瓜果生產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羅馬尼亞的水果種植遍及全國各平原和丘陵地區,主要作物有李子、蘋果、梨、西瓜、櫻桃、杏、草莓等。全國生產葡萄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甚至更早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就已經開始了。

◤徜徉在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人以麵食為主食,兼吃米飯。他們煮飯時愛加少量的鹽、醋、植物油,用文火煮一小時左右,吃飯時將米飯放在盤子裡,上面放上幾片番茄。馬鈴署也是他們的主食之一,馬鈴薯燒牛肉是他們餐桌上的主角,菜肉卷是羅馬尼亞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民族風味。

◤「吸血古堡」-吸血鬼的傳說
傳說中的德古拉伯爵晝伏夜出,長生不老,他陰險的面色永遠蒼白,美麗的嘴角永遠藏著獠牙和犧牲者的鮮血;可是他又衣著考究,彬彬有禮,散發出令人無法抗拒的魅力。吸血古堡即布朗城堡,它也就是傳說中吸血鬼的聚集地德古拉城堡。

好的,以下是一本不包含您提到的那本书内容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尽,自然流畅: --- 《失落的古城:巴比伦的辉煌与黄昏》 作者: 伊莱亚斯·凡·德·贝克 译者: 陈韵竹 出版社: 环球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年10月 ISBN: 978-1-958765-32-1 书籍装帧: 精装,附赠高清地图册与文物图集 字数: 约 550,000 字(正文),附录及图注共计约 120,000 字 --- 内容提要 《失落的古城:巴比伦的辉煌与黄昏》是一部跨越数千年的宏大史诗,深入剖析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核心——古巴比伦城邦的兴衰历程。本书并非简单的历史编年,而是融合了考古学发现、楔形文字解读、古代文献考据以及地理环境变迁等多个维度,试图重构这座“世界之城”的真实面貌、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科学成就及其最终的湮灭。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巴比伦的命运并非由单一的外部征服者决定,而是一系列内部治理危机、生态压力和文化适应性丧失的复杂结果。作者凡·德·贝克教授,作为享誉国际的东方语言学家和考古学家,带领读者穿越回公元前两千纪的幼发拉底河畔,体验那令人目眩神迷的文明鼎盛时期。 第一部分:河流的馈赠与城邦的诞生(约 15 万字) 本部分详述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地理和气候上的独特挑战,以及苏美尔与阿卡德文明如何利用灌溉技术,将干旱的土地转变为人类最早的农业奇迹。重点剖析了巴比伦(Bāb-ili,意为“神之门”)如何在众多城邦中脱颖而出,成为政治、军事和宗教的中心。 核心章节包括: 1. 水脉与权力: 早期灌溉系统的组织与社会阶层分化。 2. 汉谟拉比的遗产: 详细解读《汉谟拉比法典》背后的社会伦理,分析其对后世法律思想的深远影响。这部分不仅罗列条文,更侧重于分析法典在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实际应用差异。 3. 埃萨吉拉神庙的崛起: 探究巴比伦主神马尔杜克的地位如何伴随城邦的崛起而神化,以及神庙在经济控制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部分:新巴比伦帝国的黄金时代(约 20 万字) 这一部分聚焦于公元前七世纪末至前六世纪初,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下的巴比伦城——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的都市之一。作者通过结合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和现代激光雷达(LiDAR)的考古数据,重建了城邦的实体空间。 读者将沉浸式地“漫步”于: 伊什塔尔城门: 对其精美釉砖的色彩化学成分、象征意义以及建造技术的精细分析。 空中花园的谜团: 深入探讨“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的真实性、可能的位置及支撑其存在的工程学假设。作者对比了巴比伦、尼尼微及其他地区相似的园林建筑的证据,提出了一个关于其所在地点的全新推测。 天文与数学的巅峰: 详述巴比伦人在代数、几何及历法制订上的惊人成就,特别是他们如何通过精确的观测数据预测月食和日食,这些知识如何反哺于占星术和政治决策。 第三部分:帝国的脆弱性与黄昏的阴影(约 15 万字) 巴比伦的辉煌是短暂的。本部分着重于分析导致这个强大帝国衰落的内在因素。作者认为,过度集中的政治权力、对单一水利系统的依赖,以及文化上对旧有传统的固执,使其在面对外来冲击时显得尤为脆弱。 关键议题: 1. 经济结构的僵化: 分析新巴比伦时期商业活动虽然活跃,但社会财富分配的日益不均,以及对奴隶劳动的过度依赖如何阻碍了技术创新。 2. 宗教保守主义的代价: 探讨在面对波斯等新兴力量时,巴比伦祭司阶层对马尔杜克崇拜的排他性立场,如何导致其难以形成统一的抵抗联盟。 3. 公元前 539 年的陷落: 对居鲁士大帝的征服进行细致入微的叙述,并首次引入了关于巴比伦城防系统在围城战中的具体弱点分析。重点探讨了巴比伦人对“城邦陷落”这一事件的即时心理反应和历史记录。 第四部分:遗忘、重建与现代的凝视(约 5 万字) 最后一部分追溯了巴比伦城在波斯、希腊化时期和伊斯兰统治下的逐步衰落与遗忘。作者探讨了巴比伦的废墟如何影响了后世的想象——从《圣经》中的“巴别塔”象征,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对东方神秘知识的向往。 本部分还详细记录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德国考古队对遗址的发掘工作,揭示了早期考古实践中的伦理争议,以及我们今天如何从碎片化的遗物中拼凑出完整的文明图景。 编者的话与特色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无可匹敌的细节和批判性的视角。凡·德·贝克教授摒弃了传统叙事中将巴比伦浪漫化的倾向,而是以冷峻的学者眼光,呈现了一个充满矛盾、既伟大又充满缺陷的古代超级大国。全书配有数百幅高清考古照片、文物拓片扫描件,以及作者团队绘制的年代精确的区域地图,为历史爱好者、考古学学生以及对古代文明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提供了一部兼具学术深度与阅读乐趣的权威著作。本书是对“文明的必然性”提出深刻质疑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 目标读者: 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专业人士与学生;对古代中东文明、法律史、建筑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推荐理由: 迄今为止,对巴比伦城最全面、最细致的学术性考察。

著者信息

王俊,編有《世界我知道》系列書,其中包含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世界多個國家。

图书目录

國家小檔案

第一章 羅馬尼亞地理風情
第一節 俯瞰羅馬尼亞

第二章 打開記憶閘門
第一節 千年回望
第二節 為統一「吶喊」

第三章 經世濟國
第一節 風光不再的「歐洲糧倉」
第二節 「雙刃劍」之工業立國
第三節 蓬勃發展的旅遊業
第四節 現代國際商人——國際貿易

第四章 生活,葉綠花紅
第一節 徜徉在羅馬尼亞
第二節 文藝交響樂

第五章 夢中的羅馬尼亞
第一節 驢友之野望
第二節 「羅氏」風情

图书序言

  • EISBN:9789575928131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3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