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故鄉是少年時代。】
而成為大人,指的就是與無數的、
無道理可言的死亡相逢。
日本「拙巧派」漫畫元祖
安西水丸自傳體長篇漫畫
《東京輓歌》
少年係・單色風景畫
《月刊漫畫GARO》 經典作品重現
【安西水丸的創作原點、唯二漫畫集】
漫畫界的夢幻逸品——
華文世界首度(同步)齣版
《青之時代》【大塊文化】・《東京輓歌》【鯨嶼文化】
本書特色
少年與東京鐵塔
一位年輕人因為高中轉學來到瞭東京,他由此親眼目睹瞭一九五O年代平和的東京,戰爭已然結束,奧運的狂熱則尚未侵襲日本。東京鐵塔纔剛剛建成,火車穿城而過。無論是日常生活的不同情節,還是童年的迴憶,這位年輕人儼然成為自己存在的被動見證者,但每一個故事都讓這位年輕人成長茁壯……《東京輓歌》最早於一九八二年由青林堂齣版,創作靈感來自安西水丸的童年及少年迴憶,以平靜的視角描繪瞭昭和時代的東京風貌,是安西水丸非常重要的一本自傳體長篇漫畫。
各界聯閤感性推薦(按姓名筆畫順序)
dato
Mangasick
川貝母
王春子
林運鴻
高妍
馬世芳
陶樂蒂
張維中
黃鬱欽
廖偉棠
謝佩霓
dato(專欄作傢)
從村上春樹散文中認識安西水丸的畫作,筆觸質樸,擅長用幽默元素與村上春樹相互輝映的他,原來在自己的作品中滿溢詩意與愁緒。迴望安西水丸堪稱原點的作品集,他將自身迴憶填滿畫格,每一個章節都像被美麗的斜陽曬著,暖黃中帶點哀愁的餘韻,讓我深深愛著。
Mangasick(漫畫私倉)
在臺灣,安西水丸的插畫、繪本和散文都有人關注討論,唯獨漫畫似乎隻在饕客之間流傳。過去幾年,《青之時代》的日版一直處於絕版狀態,繼日文新版後,如今終於也有中文版瞭,而且居然一口氣兩本水丸的漫畫集(《東京輓歌》)同時問世。
他追求的纖細、內斂,與同年代的鈴木翁二、安部慎一劇畫形成對比。後者壓抑、灼熱的情感不時被狂放的線條或景物的混沌、變形,以非語言的形式宣洩齣來,水丸則以空曠、清潔的畫麵乘裝他精心駕馭的線條。
線勾齣物的魂,魂沉降為淒冷,再鑲上追憶的口白。這望遠鏡指嚮什麼呢?港都倉庫的戀麯,齣嫁的姐姐留下的少女雜誌,鼕日廟會的陀螺,火車的白煙,草原,造船廠的小巷,模型槍⋯⋯水丸少年時代記憶昇華而成的海風之夢。
川本三郎(作傢)
大傢都知道安西水丸寫俳句,不過他的畫也像俳句般以「不寫滿」為特色。畫麵徹底清淡,色調偏白。不會被裝飾得很紛亂,也不會因線條多樣而產生叨絮感。無比清爽。首先,不會有暴露過度情感的狀況。省略,餘韻,淡白──然後從中生齣某種令人莫名懷念的漂泊感。傳達齣「在卻又像是不在」的孤獨感。彷彿為瞭呼應畫麵似的,身為主角的小朋友也隻有單薄的存在感。這孩子所在之處,總是和「中心」拉開一段距離。在韆葉海邊城鎮的他,是「東京來的少爺」。(摘自《東京輓歌》書末解說文)
川貝母(插畫傢)
安西水丸的特色在於線條,看似隨意,實則恰到好處,難以再增添或刪減,隱隱散發的力量像是鑲嵌在空白處一樣。不打草稿以第一筆為最佳狀態的作畫方式,形成瞭某種「拙巧」的線條,變成富饒趣味與難以模仿的特色。線的延伸還可以注意在跨頁上的呈現,在作品中時常齣現的海岸、荒原等大景,在極簡線條錶現下仿佛更加廣闊寂寥。而在近景方麵,安西水丸時常讓文字與畫麵脫鉤,形成雙軌並行的創作方式,一時間會陷入他的記憶迷宮之中。這或許是他處理迴憶題材的關係,記憶本來就會隨著時間遺失或錯位,隨著鏡頭拉近位移,反而有瞭一種窺視記憶的氛圍。
王春子(插畫傢)
一直很想讀的漫畫。故事裡,東京鐵塔纔剛蓋好,雖然是安西的少年自傳,或許是因為青春總會被各種獵奇事件吸引,安西水丸用感性流暢的線條畫齣電影般的分鏡,上演齣一篇篇有點憂愁、荒謬的少年時光,偶而在劇情引人入勝時跳齣的奇妙的跨頁景色,雖然下的標題是青色少年,讀起來卻像是短篇的黑色喜劇。
林運鴻(書評人、左轉有書/讀派書店店長)
分開草浪、一去不迴的火車,漸遠的轟鳴便是男孩的心。安西水丸是日本實驗漫畫譜係中,半透明的一顆彗星。他的畫風拙趣、情節雋永,故事裡男孩卻自溺於,窺伺年長女性之悸動。《青之時代》、《東京輓歌》發錶於左翼狂飆的日本七〇年代,然而,時光停格於慘綠小鎮:失約病逝的父親、離鄉遠嫁的姊姊、陰暗酒吧內染血的媽媽桑⋯⋯安西筆下有種清麗到心碎的文學性:成長無涉啟濛,荒蕪告別純真。
高妍(插畫傢、漫畫傢)
安西水丸逝世後,集結他人生軌跡齣版而成的畫冊以這句話做為開場:「我好喜歡畫畫。喜歡到腦中隻有畫畫,一路活到今天。」這簡短、直白、炙熱到彷彿稚氣青年纔能脫口而齣的話,完全闡述瞭他七十一年的繪畫人生。若要窺探他的生涯,《東京輓歌》與《青之時代》無疑是最好的入口。從男孩、少年、直至青年的視角,以全篇十六頁為一單位的篇幅,闡述著如此輕盈又寂寞的故事。他筆下一雙雙黑色的眼眸,映照著的從不僅是黑,而是有光、有風搖曳的景色。
馬世芳(廣播人、作傢)
讀完,一顆心也荒涼起來。然而故事儘管冷清,總帶著絲絲的溫柔。那是明知迴不去,餘生卻仍一再迴望、描摹的青春原鄉。
張維中(作傢)
漫畫《青之時代》和《東京輓歌》可說是安西水丸的原點――是創作的,也是成長的原點。以插畫傢聞名的安西水丸,早期曾連載過一係列漫畫,故事的主人翁是個少年,拓印著安西水丸自身青春期時代的影子。翻讀著這兩本漫畫,那些不亞於圖像線條的文字也充滿力道,有時更像是在閱讀詩作,感受一個孤獨少年,因為多愁善感,成長變成一件花力氣的事。男孩麵對無常的不安,感受人間聚散,摸索自我的方嚮,那些孤獨,所幸最終都轉化成孕育齣一個藝術傢的充沛養分。
黃鬱欽、陶樂蒂(插畫傢、繪本作傢)
安西水丸的漫畫有一種奇妙的氛圍,看似樸拙不精確的線條,卻反而是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就算是一個跨頁的空景,都讓人無法忽視他的存在。《青之時代》和《東京輓歌》的每一篇,都記錄瞭一段童年或少年時期的記憶。這樣的記憶人人都有,不過在安西水丸的筆下,孩子獨有的依戀、悔恨和惡意,都真實地接近赤裸⋯⋯映照齣每個人曾經有過、幽微不可言喻的自己。
廖偉棠(詩人、作傢)
安西水丸把GARO漫畫的另一個極端:「素淡」推至極緻,迴憶中的人情恍惚,言簡意賅的細節,竟然醞釀齣一種我們現在認為是「侘寂」的醍醐味來。
這樣一種餘音嫋嫋的輓歌隻能屬於東京,屬於小津安二郎所留下來的東京,但又隱隱悸動著大島渚的少年們的絕望,無意間,竟然提前連接瞭村上春樹的虛無。日後也是村上的書令我們認識安西水丸,這種緣分,玄妙啊,也在《東京輓歌》裡俯拾皆是。
謝佩霓(作傢、藝評傢、策展人)
安西水丸是美術係正科班齣身,因此對日本古美術的傳統自然得心應手。他以圓筆白描簡筆勾勒齣的世界,本質繼承瞭浮世繪精神,這在其人物寫真和平闆化空間最為明顯。三歲看小,七歲看老,看漫畫書長大的漫畫傢,難怪會堅持在十六頁漫畫的自律中,道盡自身事與人間事。
安西有其老派,譬如始終用軟毛畫筆,又愛寫俳句。據此不妨說,他樸直的漫畫,其實是典型的大巧若拙。在憨態可掬的錶象下,將十七個音節俳句短歌,以安西風格化意象,化為有聲有影有季節的故事。猶如他熱衷蒐集的一顆顆玻璃雪球,他在作品裡看似平舖直述毫無隱匿,卻藏進多少心事。
《東京輓歌》、《青之時代》兩部漫畫中譯本,在此際同時齣版正是時候,協助我們以新的眼光體會安西遺作的遺緒及餘味。藉此,我們不隻悼念大師逝去的生命,而是與之再度重溫童年往事青澀時光的生命力,體悟到一但付諸藝術錶現,從此青春不老,青春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