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歷史與神話
在乾旱少雨,地貌主要為山區、高原和沙漠的西亞,有一塊得天獨厚的肥沃之地,幼發拉底河(Euphrates)與底格裏斯河(Tigris)從這裡緩緩流過。每年春季,兩條大河因為雨水和來自劄格羅斯山脈的冰雪融水而氾濫,南部的平原地區被水淹沒。經過數韆年的泥沙沉積,終於,當洪水無法將土地淹沒時,這裡形成瞭適閤農耕的沃野。因此,從極古時代起,人類就居住在這片古老的土地進行開拓。
古希臘人稱此地為「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意為「兩河之間」,今天習慣上也稱之為兩河流域,其地理範圍約在現在的伊拉剋。兩河流域的東部是伊朗高原,西部與阿拉伯沙漠和敘利亞草原接壤,北近亞美尼亞山地,南臨波斯灣。兩河流域可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為亞述,南部為巴比倫尼亞。巴比倫尼亞又可分為兩個地區:北部為阿卡德,南部為蘇美。
富饒的兩河流域是世界已知最早進入文明社會的地區,它的歷史比埃及還要悠久,成就也毫不遜色。它擁有人類最古老的文字、城市和文明,對周邊的埃蘭、腓尼基、迦南、猶太、西臺以及地中海邊的希臘均產生瞭深刻的影響,從而對世界歷史發展做齣瞭不可估量的貢獻。法國學者讓.波特羅(Jean Botero)不無欽佩地指齣:「西方文明直接發源於基督教,而後者處於兩大文明的江流上,即《聖經》與希臘化。我們文化的所有方麵都是兩河文明形成的。」
然而肥沃的土地,尤其是南方的巴比倫尼亞吸引瞭無數入侵者,主要是遊牧民族,他們一次又一次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這是一個很長的名單:阿摩利人、亞述人、迦勒底人、埃蘭人、米底人、波斯人、馬其頓人、帕提亞人、薩珊人、阿拉伯人……金戈鐵馬、狼煙四起,在這片多事的土地上,諸多民族此消彼長地上演繹著興衰起落。但令人驚奇的是,在徵服之後,徵服者卻最終為兩河文明同化——雖然也不可避免地留下瞭自己民族文化的印記。兩河古文明雖歷經浩劫,卻仍被傳承下來。
我們今天所說的巴比倫,狹義上可分為古巴比倫王國和新巴比倫王國兩個時期,中間隔著亞述帝國的統治。但巴比倫文明實際上是由許多民族共同創造的,其源頭可一直追溯到西元前四韆多年前人類文明的幼年時期。這是一個連續不斷的文明歷程。
巴比倫文明的源頭:蘇美
大約六韆多年前,人類文明在一片新月形的土地上發展起來。最早的文明是西元前四韆三百年的歐貝德文化,它是兩河流域遠古時代的原住民文化。當時還沒有發明文字,傳說大多停留口頭上。
大約西元前三韆五百年左右,蘇美人進入兩河流域南部。他們帶來更為先進的文明,很快同化瞭當地原住民,創造齣美索不達米亞的新文明。從西元前二韆九百年起,兩河歷史進入城邦發展、爭雄和衰落的早王朝時期。早王朝的前期(止於西元前二七五○年)即為蘇美神話中的洪水時代。大洪水的故事最早記錄於泥闆史詩《洪水》上,考古學傢發現的同一時期的淤泥層證實瞭史詩的內容。
蘇美人創造瞭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同時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城市文明。他們在農業、藝術、建築、社會組織、宗教思想和宗教生活乃至文化教育等方麵都取得瞭驚人的成就。現代生活中仍能看到蘇美人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例如我們把一小時分為六十分鐘,一分鐘分為六十秒;將一年分為十二個月,一週分為七日;將圓周分為三百六十度;甚至一些迷信,比如齣門時看到黑貓象徵著不吉利之類的說法,都是蘇美文明留下的印記。
蘇美人還發明瞭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字,並創辦瞭世界上最早的學校,學校成為其文明流傳的有力工具。蘇美文明留存瞭許多文字資料,特別是一些城邦編輯的王錶、神話和史詩等。巴比倫時代的許多神話傳說在蘇美時代就產生瞭,後人將其譯為阿卡德語後加以擴展潤色,比如留存至今的最早的史詩《吉爾伽美什》。
蘇美的神話體係已相當完整。一般而言,每個城市都有一位保護神,最重要的三個神是:天神安(An)、風神恩利爾(Enlil)和智慧水神恩基(Enki),他們分別是烏魯剋(Uruk)、尼普爾(Nippur)和埃利都(Eridu)三座城邦的保護神,其中安為諸神之王。太陽神烏圖(Utu)和月神南那(Nanna),又叫蘇恩(Suen),阿卡德語中為辛(Sina),也普遍受到崇拜。隨著後世城邦地位的變動,神明們在神譜中的地位也跟著波動起伏,所以安、恩利爾和恩基三個神都當過主神。
司掌愛情、豐饒與勝利的女神伊南娜(Inanna)是蘇美神話中最重要的女神。她的地位無可替代,她是愛與美的象徵,豐饒的代錶。沒有她,一切不生,一切不長。正是她用妙計灌醉智慧水神恩基,趁機從他那裡騙取種種文明成果贈送給人類,纔使人類擺脫瞭濛昧無知的狀態。關於她最著名的傳說是「伊南娜下冥府」,為爭奪姐姐艾莉什基伽勒(Ereshkigal)的地下世界統治權,伊南娜前往地獄與之一較高下,結果不幸失敗身亡。後來在恩基的乾預下,她得以重返人間,但必須有一個替身取代其位置,結果她選中瞭自己的丈夫杜牧茲(Dumuzid)。後來她有所悔悟,想辦法讓丈夫每隔半年能重返人間,這便是季節更替的由來。這則傳說後來被巴比倫人吸收,改編成伊什塔爾(Ishtar)(巴比倫神話中的愛神)入地獄的故事。
諸神的重命名時代:阿卡德王國
和肥沃的巴比倫尼亞相比,兩河流域北部的阿卡德地區邁進文明門檻較晚,但早在早王朝時期,阿卡德人就逐步接受瞭蘇美人的文化、宗教和習俗。西元前二三四七年,阿卡德的薩爾貢稱王後,率領軍隊南徵北戰,攻取瞭烏魯剋、烏爾、拉戈什等諸多城邦,統一瞭巴比倫尼亞。兩河流域第一次處於一個統一的阿卡德王國統治之下。
阿卡德人原本的神係較為簡單,最初的信仰似乎主要基於三個神祇:月亮、太陽和金星。在吸收瞭更為複雜的蘇美神學體係後,阿卡德人依然保持瞭對這三個星體的崇拜,但將大多數蘇美神祇納入瞭阿卡德的神譜,神名以阿卡德語命名,其地位和神職則大緻不變。天神安變成安努(Anu),水神改名埃阿(Ea),風神恩利爾發音變化不大,太陽神叫沙瑪什(Shamash),月神是辛,愛神伊南娜為伊什塔爾。
當時,烏爾城是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城市保護神──月神辛也躍升為主神。薩爾貢自稱「普天下之王」,同時也不忘把一個女兒獻給月神作為新娘(實為月神廟的女祭司,此風俗起源於早王朝時期)。薩爾貢還宣稱說,他雖然齣身低微,父親是農民,自己當過園丁,可是月神之女、愛神伊什塔爾在他做園丁時愛戀他,於是他就成瞭國王。可見女神伊什塔爾的魅力和威力真是非比尋常,難怪後世國王登基和齣徵時往往都會宣稱得到她的垂青。
不過薩爾貢的阿卡德王朝統治基礎並不穩固,各城邦頻繁發動暴動,北部的外來民族也對王國構成威脅。西元前二一九一年,來自波斯的遊牧民族庫提人入侵巴比倫尼亞,敲響瞭阿卡德王國滅亡的喪鐘。
蘇美最後的輝煌:烏爾第三王朝
庫提人的統治維持瞭約一個世紀,統治者們也接受瞭蘇美的宗教。此時各城邦紛紛復興,其中拉戈什最為強大,據稱控製瞭尼普爾和烏魯剋。最後烏魯剋人恢復實力並擊敗瞭庫提人。不過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烏魯剋城試圖乾預烏爾城和拉戈什城之間的衝突,反被烏爾國王烏爾那姆所滅,後者被稱為第三王朝開創者(第二王朝存在於早王朝時期)。
烏爾第三王朝又稱「蘇美復興」時期,蘇美文明趨於極盛。此時齣現瞭世界上第一部法典《烏爾那姆法典》。宗教上繼續以月神辛為主神。國王的神化日益加深,在一年一度的慶祝新年儀式上,由國王飾演神靈,而由女祭司扮演女神。國王從女祭司手中接過象徵王權的神器,並與女祭司完婚,藉以祈求五穀豐登,這就是著名的「聖婚」儀式,常常伴以宴會、狂歡等活動。
但好景不常,到第五位國王伊比辛(約西元前二○二九~前二○○六)在位時期,國傢日趨衰落。西元前二○○六年,阿摩利人從西北部入侵烏爾王國,埃蘭人則從東南進攻,於西元前二○○六年俘虜伊比辛。烏爾第三王朝宣告滅亡。
滅亡瞭烏爾王國的埃蘭人為以辛城的軍隊所逐,退迴劄格羅斯山脈,而阿摩利人則逐漸定居兩河流域。他們接受當地文化,先後建立一些國傢,如南方的拉爾薩、底格裏斯河中遊的埃什努那等,他們與其他獨立王國如馬裏、亞述等為爭奪霸權而展開長期戰爭。
瑪律杜剋與漢摩拉比法典:古巴比倫王國
在群雄逐鹿兩河流域之時,巴比倫王國悄然崛起。這座城市位於幼發拉底河中遊,地扼貿易要衝,早在烏爾第三王朝時期已成為重要城市。約西元前一八九四年,阿摩利人蘇穆阿布姆在此建國,即古巴比倫王國。漢摩拉比(Hammurabi)(西元前一七九二~前一七五○)繼位初期,巴比倫仍依附於亞述和拉爾薩,西元前一七六三年,巴比倫開始嚮外擴張。漢摩拉比採取各個擊破的戰略,先後滅亡以辛、烏魯剋、拉爾薩、馬裏諸國,於西元前一七五八年完成對除北方的亞述和埃什那努外的整個兩河流域的大統一。
巴比倫人在各方麵均受惠於蘇美人,神話上所受影響更是巨大。巴比倫的神係基本上沿襲瞭蘇美—阿卡德神係。古巴比倫人從不間斷地抄寫古蘇美文獻,往往附有阿卡德文譯文,同時不斷編纂新的蘇美文獻。
不過,統一國傢的建立使神譜發生瞭重大變化。倒不是說舊神統統都被推翻,天神安努、水神埃阿、風神恩利爾還是主要神靈。月神辛、太陽神沙瑪什和愛神伊什塔爾也很受重視。但由於巴比倫城成為王國首都,為錶現王國的統一,巴比倫守護神瑪律杜剋(Marduk)取代天神安努躍居眾神之首。
這時候齣現瞭許多錶現瑪律杜剋和反映帝王業績的頌歌。被命名為《埃努瑪.埃利什》(Enuma Erish)的泥闆上詳細記述瞭創世神話史詩(埃努瑪.埃利什為長詩的起首句),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描繪瞭一場驚心動魄的鬥爭,這場鬥爭發生在世界之母提亞瑪特(Tiamat)和主神瑪律杜剋之間。
創世之前,天地間一片黑暗,除瞭海洋之外什麼都沒有。但正是在這一片空洞之中,悄然醞釀著巨大的變化。一股名叫提亞瑪特的鹹水和一股名叫阿普蘇(Apsu)的淡水(一說是甜水)在汪洋中不斷交匯,生齣幾位神祇。到安沙爾和基莎爾時,他們又生齣天神安努,雨神安圖等神,於是宇宙齣現瞭最初的幾代神靈。
隨著神靈逐漸增多,提亞瑪特和阿普蘇日益感到自己的勢力在縮減。阿普蘇決心將眾神趕盡殺絕。雖然提亞瑪特不同意他的計畫,阿普蘇仍一意孤行。但消息不慎洩露,於是水神埃阿設計誘殺瞭阿普蘇。埃阿因此成瞭眾神之首,並在阿普蘇的身體上建立起自己的宮殿。
阿普蘇的兒子為報父仇嚮眾神挑戰,狂怒的提亞瑪特也化身巨龍前來助陣。眾神一時手足無措。這時新生代的戰神,埃阿之子瑪律杜剋毛遂自薦為眾神之首,率領眾神迎戰帶領怪物軍團的提亞瑪特。他不負眾望,一舉殲滅來犯者,並親手切斷提亞瑪特的腰身,用她的身軀創造天地。爾後他又殺死瞭提亞瑪特麾下一名叛神欽古(Qingu),用他的血造齣瞭人類,並規定人的天職便是侍奉眾神。這樣瑪律杜剋終於建立起巴比倫王國,成為地上的國王、天國之主、眾神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