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禪(二版):與煩惱共存,讓人生變輕鬆的日常練習 (電子書)

一分禪(二版):與煩惱共存,讓人生變輕鬆的日常練習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藤田一照
图书标签:
  • 禅宗
  • 正念
  • 冥想
  • 自我提升
  • 情绪管理
  • 烦恼
  • 生活
  • 心理学
  • 幸福
  •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不管外面的世界多紛擾,
給自己1分鐘的時間靜下來吧。
 
美國企業Google、Facebook、Starbucks
最受歡迎坐禪課指導禪師的禪修入門書。
帶你打造不易被煩惱影響的體質,
迅速放鬆心情,獲得身心合一的inner peace。
 
  世界愈來愈瘋狂,我們要如何穩住自己的步調?Google、Facebook、Starbucks等大企業最受員工歡迎的坐禪課,讓頂尖人才放鬆心情,重新找回內心平靜,進而更專注在判斷及思考上。由日本曹洞宗禪師藤田一照親自示範正確的坐禪姿勢及注意事項,還有為忙碌現代人特別設計的22組「1分鐘禪修練習」。
 
  當你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工作中、人際關係中出現煩躁、不安、憤怒、焦慮等情緒,先別急著發作,透過「1分鐘禪修練習」,這些情緒都可以被撫平,讓你回復到安定平靜的內心狀態,打造出不會輕易被煩惱左右,柔軟有韌性的身體。
 
  超級簡單4大步驟,身體僵硬、四肢不協調者也能輕易上手:
  STEP1:擺動身體
  STEP2:放鬆身體
  STEP3:消除身體的不平衡
  STEP4:找回身心平衡
  
  早上起床後、在通勤的捷運裡、在公司上班時、走路時、休息時間、上廁所時……只要萌生「現在想坐一下禪」的念頭,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馬上實踐。
 
  特別收錄
  ※簡明好懂,漫畫講禪
  ※禪師親自來解答,人生真的能沒煩惱嗎?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焦虑和压力,从而获得内心平静与和谐的实用指南。 书名:《心安之处:在喧嚣世界中寻获宁静的艺术》 引言:生活的迷雾与内在的光芒 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快节奏时代,信息洪流裹挟着我们向前奔跑。手机屏幕上不断刷新的通知、职场上永无止境的KPI、家庭责任的重担,这一切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我们牢牢困住。我们渴望成功,却常常感到精疲力竭;我们追求幸福,却发现焦虑成了如影随形的伴侣。 这本书不是要教你如何完全消除压力——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恰恰相反,它提供了一套实用的、基于古老智慧与现代心理学洞见的工具,帮助你学会在“有压力”的状态下,依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开放的心态。它关注的重点是如何与那些看似无法摆脱的烦恼“共存”,而不是与之对抗,最终实现人生的松弛感和掌控感。 --- 第一部分:理解焦虑的底层逻辑——为何我们总是不安? 在尝试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理解问题的本质。《心安之处》首先带领读者深入剖析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焦虑根源。 第一章:大脑的“警报系统”与过度反应 本章探讨人类大脑中负责生存的“战或逃”机制(Amygdala)。现代生活中的“威胁”不再是猛兽,而是电子邮件和截止日期,但我们的大脑反应却如出一辙。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身体发出的早期压力信号,并区分“真实的危险”与“想象中的灾难”。 第二章:完美主义的陷阱与“应该”的枷锁 许多焦虑源于我们内心深处对“完美”的执念,以及外界强加的“我应该如何”的评判标准。本章将挑战这些僵化的信念系统,介绍“足够好”的哲学,引导读者放下不必要的自我苛责。 第三章: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控制欲的幻想 人生充满了变数,而我们却本能地想掌控一切。这种对不确定性的抗拒是焦虑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我们将通过历史案例和个人故事,展示“放手”的巨大力量,以及如何将精力从“控制结果”转移到“优化过程”。 --- 第二部分:日常的“微调”——建立你的内在稳定器 拥有强大的工具箱,才能在风暴来临时稳住船舵。本部分侧重于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立刻实践的、简单而深刻的练习。 第四章:呼吸的艺术:身体与心智的锚点 呼吸,是连接身体和心灵最直接的桥梁。本章详细介绍几种经科学验证的呼吸技巧,如4-7-8呼吸法、横膈膜呼吸法,以及在感到恐慌时如何快速“重启”神经系统。这不是冥想的替代品,而是随时可用的紧急工具。 第五章:正念入门:看见当下,而非活在过去或未来 正念(Mindfulness)并非盘腿打坐,而是一种有意识的觉察。本章提供“微型正念练习”:如何在刷牙时、通勤时、甚至与人争论时,将注意力轻轻拉回此时此刻。重点在于“不加评判地观察”,将纷乱的思绪视为天空中的云朵,而非真实的天空。 第六章:数字化排毒与注意力边界的重建 我们的大脑正在被碎片化信息重塑。本章讨论如何设计健康的技术使用习惯,设置数字“宵禁”,并训练自己的专注力,减少被动接收信息而产生的精神内耗。 --- 第三部分:与“烦恼”共舞——拥抱阴影面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核心突破点,它不再试图“赶走”烦恼,而是教你如何与它们友好地相处,甚至从中汲取能量。 第七章:标签化与重构:给情绪一个新名字 当我们把“我是一个焦虑的人”当成身份时,焦虑就变得无法撼动。本章引入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概念,教导读者将情绪视为暂时的“天气状况”,而不是永久的“气候”。学会用“我正在感到焦虑”代替“我就是焦虑”。 第八章:接纳的悖论:对抗即是加强 很多时候,我们越是努力想停止担忧,担忧就越是猖獗。本章深入探讨“接纳”的真正含义——不是赞同,而是停止无效的抵抗。通过“邀请”烦恼进来坐坐,我们反而剥夺了它们制造混乱的权力。 第九章:价值导向的生活:烦恼背后的驱动力 当生活的目标清晰时,小的烦恼就显得微不足道。本章指导读者明确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如:创造力、连接、学习),并以此为灯塔,评估当前困扰你的事件的重要性,使精力投入到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 --- 第四部分:构建韧性与持续的成长 平静并非终点,而是一种持续的动态平衡。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关注如何将这些练习融入生活,形成一套可持续的自我照护系统。 第十章:小小的胜利:建立积极反馈回路 我们常常放大失败,忽略成功。本章介绍如何记录和庆祝日常的“微小胜利”,哪怕只是成功地在压力下深呼吸了一次,这能有效重塑大脑对“应对压力”的认知。 第十一章:睡眠与身体的智慧:修复的基石 深度修复是应对压力的终极防线。本章提供科学的睡眠卫生建议,并探讨运动、营养如何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调节能力。 第十二章:培养内在的“温柔的观察者” 最终极的目标是发展出一种内在的、充满同情心的声音。这个声音能够在我们犯错时、感到软弱时,提供坚实的支持,而非严厉的批评。这本书致力于帮助读者成为自己最忠诚、最理解自己的伙伴。 --- 结语:在不完美中寻找优雅 《心安之处》的最终愿景是:让你明白,人生的优雅不在于没有风浪,而在于你如何在风浪中掌舵。它是一本陪伴你走过迷茫、学习与自己和解的伙伴之书,让你在平凡的日常中,找到不被打扰的内在空间。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藤田一照(Isshou Fujita)
 
  曹洞宗僧侶。1954年出生於日本愛媛縣。東京大學畢業,於東京大學研究所攻讀教育心理學博士中途輟學。28歲加入禪道場,29歲成為僧侶。33歲前往美國,擔任麻州河谷禪堂住持,同時也在當地大學及冥想中心指導坐禪,於2005年回到日本。2010年開始擔任曹洞宗國際中心所長(已於2018年3月卸任)。
 
  曾於Google、Facebook、Starbucks等美國大型企業指導坐禪,目前以神奈川縣葉山為據點進行坐禪的研究及指導,此外也擔任線上禪學社群「大空山磨塼寺」負責人,活躍於世界各地。著有多本著作。
 
  官方網站:fujitaissho.info
 
譯者簡介
 
丁廣貞
 
  把興趣變成工作,在工作中找尋樂趣。
  六年級生,有時候在法國,有時候在臺灣。

图书目录

前言

當下就能心情舒暢!坐襌的方法

第1章.為何生活如此辛苦
禪學漫畫:請進!一照庵
煩惱學概論1:打造不被煩惱影響的自己
煩惱學概論2:盡全力煩惱前所需的準備
煩惱學概論3:把佛陀的教誨應用於日常生活

第2章.讓生活變得輕鬆的「1分鐘禪修練習」
用「1分鐘禪修練習」打造對抗煩惱的強健體質

STEP 1 擺動身體
禪修練習1 轉動頸部
禪修練習2 扭動腰背
禪修練習3 轉動手臂
禪修練習4 擺動大腿

STEP 2 放鬆身體
禪修練習5 掌心敷眼
禪修練習6 溫濕布敷頸
禪修練習7 拉扯耳朵
禪修練習8 放鬆心窩
禪修練習9 放鬆肩膀
禪修練習10 打開手指與腳趾的指縫
禪修練習11 內外翻轉

STEP 3 消除身體的不平衡
禪修練習12 嘆氣
禪修練習13 呵欠
禪修練習14 抱頭
禪修練習15 伸懶腰
禪修練習16 雙手合於胸前
禪修練習17 抱胸
禪修練習18 抖腳

STEP 4  找回身心平衡
禪修練習19 立禪
禪修練習20 行禪
禪修練習21 椅子禪
禪修練習22 寢禪

第3章.解答男女老幼煩惱的16堂課題
【生苦】生在世上的痛苦

Q1 我不曉得活著的意義何在。(14歲.國中生)
Q2 帶小孩的過程很不順利,壓力過大而失去自信。(36歲.家庭主婦)

【老苦】年老的痛苦
Q3 我已經不年輕了,正逼近可以懷孕的最後年齡上限,內心很焦急。(41歲.上班族)
Q4 退休後這個社會就不需要我了,實在空虛得無法自己。(62歲.無業)

【病苦】生病的痛苦
Q5 發現自己罹患乳癌,覺得就要被絕望給壓垮了。(44歲.家庭主婦)
Q6 照顧失智的年邁母親讓我精疲力盡,身邊完全沒有其他人可以依賴。(58歲.上班族)

【死苦】死亡的痛苦
Q7 我的家人、朋友都已不在人世,只剩下自己一個人。我感覺自己什麼時候死都無所謂了。(78歲.家庭主婦)
Q8 我對於生前不合的母親往生這件事難以釋懷。(36歲.上班族)

【愛別離苦】與心愛的人分開的痛苦
Q9 因為妻子外遇而離婚,但卻仍然對她感到依戀不捨。(39歲.自營業)
Q10 我的寵物小倉鼠死了。我再也見不到牠了嗎?(9歲.小學生)

【怨憎會苦】見到憎恨的人的痛苦
Q11 我跟下屬間溝通不良,我是不是被討厭了?(52歲.上班族)
Q12 婆婆的過度干涉讓我快要神經衰弱,真希望她不要再管我了。(33歲.上班族)

【求不得苦】怎麼追求也得不到的痛苦
Q13 我是苦於生活的單親媽媽。因為自己能力不足,現在很後悔離婚。(42歲.派遣職員)
Q14 我在工作上相當努力打拚,但在公司內卻始終無法獲得賞識,不曉得升遷的日子何時才會到來。(34歲.上班族)

【五蘊盛苦】肉體上承受的痛苦
Q15 酗酒把我的人生搞得殘破不堪,酒精中毒讓我幾乎要喪失一切。(45歲.上班族)
Q16 我只要喜歡上一個人就會無法控制自己,好害怕自己會這麼暴衝下去。(22歲.大學生)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261613
  • EISBN:9786267261583
  • 規格:普通級 / 再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7.6MB

图书试读

前言
 
瞬間改變生活模式!
從煩惱及苦悶中解脫的小訣竅
 
  我是一名禪宗僧侶。回想起來,我從研究所肄業29歲時就成為僧侶了。33歲赴美,之後的17年半以來,我都在教導美國人禪學,之後於2005年回到日本。現在我以神奈川縣的葉山做為據點,透過坐禪會及佛學課程來研究及指導坐禪之外,也在美國的大企業裡指導坐禪。
 
  無論是在日本國內或國外,我最常被問到的就是該如何處理憤怒、焦慮或不安這類情緒。「我總是馬上就被對方的態度給激怒」「自己非常苦惱人際關係,覺得快要承受不住了」「我這麼賣命卻完全沒有獲得賞識」「因為疲倦所以總是很煩躁」「受不了上司的職場覇凌」……每天總是擔心害怕、焦躁不已、緊張不安,煩惱著日子、過得心神不寧的人實在不少。
 
  但在情緒發生的當下,無論是強行壓抑或假裝沒事,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最重要的,應該是找出使自己陷入憤怒或不安的真正原因。簡單來說,不是去否定生氣或感到混亂的自己,而是進一步試著探究「為什麼我會有憤怒的情緒」「為何自己竟會如此不安」的理由。
 
  藉由釐清憤怒焦躁的情緒是如何演變而來,這樣的過程也會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曾經為了解決煩惱及痛苦,而親身實踐了各種冥想及苦行修道,但卻了解到這些行為都無法徹底解決問題,因而選擇靜靜地坐在涼爽的樹蔭下(坐禪),想要仔細地觀察苦惱從無到有的完整歷程。此時惡魔出現,並用盡一切手段試圖干擾釋迦牟尼佛,但釋迦牟尼佛壓制住了惡魔,繼續靜靜地坐禪,最終發現了如何接納苦惱、理解苦惱,並且進而和苦惱共存的方法。
 
  本書將針對現代人在生活中所面對的難題,提出佛教觀點的解決之道。
 
  近幾年,由於美國大型科技公司採用坐禪或冥想方式,幫助員工減輕壓力或加強專注力,使得坐禪及冥想受到關注。其實做為調整身心狀態的修行法,「坐禪」確實有著相當優異的功效。
 
  本書將以影片及圖片簡明地解說坐禪的方法。
 
  深切地理解煩惱及痛苦,學習成長,然後才能活出豐富的人生。所謂坐禪,意味著接受事情原本的樣貌,然後持續停留在這個狀態下的一套方法,同時也讓我們藉由具體形式來學習,最終自然而然內化於全身的修行。只要有個能安靜坐著的空間,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實踐坐禪,請務必試著培養這個習慣。深刻地觀察自己,把坐禪當成是與自己接近的工具,就算一天只有幾分鐘也無妨,請試著維持這個習慣。你的身心一定會逐漸找回平靜。
 
  第1章,將會先針對面臨煩惱或痛苦時的心態進行說明。
 
  在第2章中,我將介紹把身體及心情放輕鬆後,找到身體軸心平衡的「1分鐘禪修練習」。先把歪斜不正的姿勢重新調整好,便能打造不被煩惱左右、柔軟有韌性的身體基礎。
 
  在第3章中,我將對貫穿古今東西,16種讓男女老少在生活中感到煩惱不已的「五花八門的苦」,提出我獨到的建議。
 
  也因此,這本書不是可以立即解決煩惱、擁有魔法神力的問答集,而是一本用來練習「如何有建設性地煩惱」的實踐手冊。
 
  人只要活著,肯定免不了要面臨煩惱。無論再怎麼努力,人生絕對會被難題困擾,這點任誰都無從閃躲。
 
  但最重要的是,在煩惱發生時我們採取了什麼樣的行動。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要讓它成為未來人生的養分,我會教導各位可以朝向這個方向努力的訣竅。
 
  最後,這本書如果沒有作家小出遙子小姐的鼎力相助,是不可能誕生的。我生平第一次收到撰寫「佛教實用書」這樣的請託,起初我認為自己能力不足而婉拒,但在小出小姐的協助下改變了心意。也因為在撰寫過程中她持續提供協助,這本書才有可能付梓。在此一併表達我的感謝之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都体现出一种克制而优雅的美学。它不像那些商业畅销书那样追求视觉冲击力,而是用一种近乎留白的布局,给予读者足够的思考空间。我是一个对文字语感要求很高的人,很多宣扬平静的书籍,其文字本身却充满了浮躁感,读起来非常矛盾。但这位作者的文字是沉稳的,每一个用词都像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精准地卡在“不失温度”与“保持距离”的微妙平衡点上。例如,他谈论“放下”时,不是用“扔掉”这种决绝的词汇,而是用“轻放”或“暂时搁置”,这种微妙的差别,恰恰体现了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阅读此书,就像是进行一次高质量的慢速浏览,你不需要赶进度,因为每一页都有值得反复咀嚼的“金句”,但这些金句又不是那种容易被摘抄、很快被遗忘的口水话,它们是需要时间去渗透的智慧结晶。我甚至会特意放慢速度,用钢笔在一本空白的笔记本上抄录他的某些句子,那种物理上的互动,加深了理解的程度。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我以往接触的任何一本心灵成长类书籍都截然不同。它没有那种强烈的“你必须改变”的压迫感,反而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递给你一张藏宝图,告诉你宝藏就在你眼前,只是你习惯了低头走路而忽略了。我喜欢作者在叙述中穿插的那些小故事,它们极其真实,像是从我身边朋友的口中听来的。有一次读到关于“接纳不完美”的那一章,我正因为一个项目的小失误而懊恼不已,书里那段关于“月亮的缺憾也是它圆满的一部分”的描述,像一剂清凉散,瞬间缓解了心头的灼热。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的论述逻辑非常严谨,他总能从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生活场景切入,层层递进,最终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心理机制。这使得我的理解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情绪安抚,而是深入到行为模式的根源。读完一个章节,我常常需要放下书本,走到窗边,安静地消化半晌,因为那些文字带来的思考涟漪久久不能平息。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心智锻炼手册”,需要你去实践、去体会,而不是简单地“读完”就结束了。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松弛感”的理解非常肤浅,总觉得那是一种天赋,或者需要物质条件支撑。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将松弛定义为一种可以习得的内在技能,与外在环境无关。书中有一段描述,关于如何看待自己的“拖延”,作者没有进行道德批判,而是将其视为大脑在处理信息过载时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这让我瞬间放下了对自己的苛责。这种将“缺陷”重新定义的视角,是全书最具疗愈性的部分。它不是在教你如何“战胜”你的弱点,而是在邀请你与你的弱点和平共处,甚至将它们视为你的“伙伴”。这种接纳的态度,比任何积极心理学口号都更具力量。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它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从对外在事件的反应,逐渐深入到对内在心流的观察,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自我修复的闭环。读完后,我没有感受到那种“读完一本好书”的短暂兴奋,而是一种更持久的、对生活底色的重新校准,感觉整个人生的色彩饱和度都变得更舒适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独特的沉静感,那种淡淡的水墨晕染,仿佛让人瞬间从喧嚣的都市中抽离出来,进入一个可以深呼吸的空间。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哲学著作,毕竟“禪”这个字自带一种距离感,但翻开后才发现,作者的笔触异常的亲切和日常。他没有用那些高深的偈语来压制读者,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了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那些小纠结、大困惑。比如早上赖床的挣扎,工作中被琐事缠绕的烦躁,以及面对人际关系时的那些小心翼翼。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老友的深夜促膝长谈,他既理解你的挣扎,又温柔地指出可以转换视角的地方。我特别欣赏他提出的那些“微习惯”,它们不是要求你立刻进行长时间的冥想,而是融入到喝茶、走路、等待红灯这些碎片时间里,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将那些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把“禅”的概念落地,让它不再是寺庙里的高冷修行,而是我们厨房、办公室、乃至梦境中的实用工具。它给予的不是一个立即的解决方案,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与自我和解的耐心。

评分

老实说,我本来对这种“如何与烦恼共存”的主题持保留态度的,毕竟市面上这类书籍太多,大多是空泛的口号堆砌。但这本书的实在感让人无法抗拒。它最强大的地方在于,它直面了“烦恼是生命常态”这一残酷的事实,不试图教你如何“消灭”烦恼,而是教你如何“与之共舞”。我过去总是陷入“我怎么又烦躁了,我真是个失败者”的二次内耗循环,这本书彻底打碎了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作者用极其平实的文字告诉我,烦恼就像天气,你无法决定明天是否会下雨,但你可以决定是否带伞,以及下雨时如何享受雨声。书中关于“情绪颗粒度”的讨论令我耳目一新,它鼓励我们将巨大的、模糊的“焦虑”分解成无数个可管理的小颗粒,比如“现在只是觉得口干”、“现在只是担心下一秒的报告”。这种精细化的处理方式,极大地削弱了负面情绪的威慑力。这本书读起来像在接受一种细致入微的心理疏导,它不许诺一个无痛的人生,只许诺一个更有觉察力的人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