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張Excel找出數據價值,做出更精準的商業決策?從蒐集、分析、解讀、應用到傳達,培養企業最需要的AI資料科學力一本就夠! (電子書)

如何用一張Excel找出數據價值,做出更精準的商業決策?從蒐集、分析、解讀、應用到傳達,培養企業最需要的AI資料科學力一本就夠!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柏木吉基
图书标签:
  • Excel
  • 数据分析
  • 商业决策
  • 数据科学
  • AI
  • 数据可视化
  • 电子书
  • 职场技能
  • 商业智能
  • 数据解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Amazon 4顆星好評推薦∕
「最強AI」ChatGPT問世
背後仰賴的正是龐大的數據資料庫
資料與資料間的關聯性如何化為商業價值?
本書帶你探討背後的核心基礎
 
  追趕AI前先培養大數據分析力!
  人工智慧說白了就是統計學,會分析就會活用。
  做企劃、提預算、估風險、分析市場……,
  一張Excel教你搞定所有工作實務。
 
  STEP 1:目的→假設→方法,順序不能顛倒
  大數據時代,所有資料都能被分析,但得到的「結果」是否符合最初「目的」?不想到頭來白忙一場,本書教你:
  ★提案前這樣思考最終目的,後續才能產生連結。
  ★成立假設4重點,避免一步錯步步錯。
  ★網羅資料4方法,讓訊息「可視化」才易於比較。
 
  STEP 2:沒學過統計也沒關係!這樣做讓數字發揮真正價值
  數字資料不是拿來就用,「分解」、「比較」都有訣竅,實務應用時才有意義:
  ★單位、屬性、時間等基軸的交叉組合,會得到各式的觀點。
  ★比較資料時務必確定「基準點」,否則將有天差地別的解讀(例如,A點到B點呈上升型態;B點到C點呈下降型態,那麼到底是市場擴大了,還是業績停滯了呢?)
  ★無法取得資料時,也可以「創造」?讓作者教你該怎麼做。
 
  STEP 3:定位市場 + 管理風險,懂這些數據就夠
  當一項商品要投入市場前,得先推敲規模(例如,買氣如何、價格怎麼訂、多久才能回本、營運風險有多大等等),才能擬定策略:
  ★平均數:將平均數乘以其他變數,就能大致掌握市場規模,倒過來計算,也能知道多少銷量才能達到收益目標。
  ★中位數:有時特定區域會拉大平均數,讓人誤判現實,所以最好搭配中位數來檢視。
  ★標準差:光靠平均數還不夠,透過「偏差值」更能檢視營運狀況。利用「直方圖」將離散程度視覺化,推估風險衝擊程度,就能做出合理假設,並模擬最壞狀況。
 
  STEP 4:善用相關係數,讓錢花在刀口上
  輸入資訊,0.5秒就跑出圖表,這是該加碼或該收手的訊息?怎樣才能花最少錢創造最大效益?廣告vs折價券,哪一個能讓營業額提升?算出相關係數,確認資料之間的強弱關係,就能找出利潤最大化的策略。特別注意:
  ★相關程度無關數值大小,只是顯示強弱程度。
  ★就算不具相關性的資料,也能算出相關係數,7技巧教你避開陷阱。
  ★愈是重要的資料,愈要製作成分布圖,以便觀察整體狀況。
 
  STEP 5:提出假設,邊思考邊修正目標計畫
  用國中生都學過y=ax+b(單一迴歸分析)公式,就能看出資料間的關聯性。如何從斜率值看出成本效益?怎樣計算KPI目標值?答案就藏在一張EXCEL裡。
 
  STEP 6:轉換思考模式,簡報才不會功虧一簣
  辛苦分析了半天,當然希望提案能被認同,切記,分析和傳達本來就是兩件事,別只是丟出一堆圖表和訊息而已,你應該:
  ★要以分析結果當作結論的依據。
  ★將資料圖表化,並以簡潔文字歸納出重點。
  ★註記資料來源,更能提高可信度。
 
本書特色
 
  ●不諳統計分析的初學者也能輕鬆上手。
  ●情境式模擬實務狀況,解決你的職場痛點。
  ●不必死背硬記,什麼狀況下該套用什麼函數不藏私大公開。
 
專文推薦
 
  張維元│「資料科學家的工作日常」版主
  鄭宗記│政治大學商學院專任教授           
  賴彥甫│創創集團執行長/共同創辦人    
  (依姓氏筆畫排列)
 
專業推薦
 
  蘇書平│先行智庫執行長                          
 
  *本書為《會分析是基本功,看懂結果才最強》的全新增訂版
洞悉数字迷雾:企业决策的驱动力与实践指南 在当今这个数据洪流汹涌的时代,信息已不再是稀缺资源,真正的挑战是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提炼出洞察,并将其转化为驱动企业前进的有效行动。本书旨在为所有渴望提升决策质量、驾驭数据力量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份全面而实用的行动蓝图。我们深入探讨了现代企业如何系统性地构建、分析并应用数据,以实现更精准的商业判断和更具前瞻性的战略规划。 第一部分:数据基础与思维重塑 本书首先聚焦于构建坚实的数据基础和转变传统思维模式。成功的决策并非源于偶然的灵感,而是建立在严谨的数据采集和清晰的理解之上。 数据采集的艺术与科学: 我们探讨了企业级数据采集的完整生命周期。这不仅仅关乎技术工具的选择,更在于对“什么数据是关键数据”的深刻理解。内容涵盖了从结构化数据库、非结构化文本、传感器数据到社交媒体反馈的多元数据源的整合策略。我们强调数据质量的重要性,阐述了如何设计有效的数据清洗与预处理流程,确保输入分析的源头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我们将讨论常见的数据孤岛问题,并提供打破壁垒、建立统一数据视图的实战方法。 从信息到洞察的思维框架: 许多组织拥有大量数据,却缺乏将数据转化为可操作洞察的能力。本部分将介绍一套结构化的思维框架,引导读者超越描述性统计(发生了什么),深入探究诊断性(为什么发生)、预测性(将发生什么)乃至规范性(我们应该怎么做)的分析层次。我们将剖析“问题驱动”的分析方法,即任何数据分析项目都必须紧密围绕一个核心的商业问题展开,避免陷入为分析而分析的陷阱。 第二部分:核心分析技术的实战应用 在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和正确的思维框架后,本书转向核心的数据分析技术及其在商业场景中的应用。重点不在于复杂的数学公式,而在于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解决实际的商业难题。 描述性分析与商业指标(KPIs)的构建: 我们将详细解析如何设计一套能够真实反映业务健康状况的关键绩效指标(KPIs)。内容包括指标体系的层级结构设计、指标的有效性验证,以及如何通过仪表盘(Dashboards)的可视化设计,让复杂的数据信息一目了然。我们将讨论如何避免“虚荣指标”的误导,确保KPIs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诊断性分析:深挖问题根源: 面对销售下滑、客户流失等商业挑战,诊断性分析是找出幕后元凶的关键。本部分将介绍一系列强大的分析工具,如A/B 测试的设计与解读、细分分析(Segmentation)、归因分析(Attribution Modeling),以及如何利用差异化分析来定位异常点和效率瓶颈。我们将通过多个行业案例,展示如何系统性地排除干扰因素,锁定问题的核心驱动变量。 预测性分析的入门与实践: 虽然本书不侧重于高深莫测的机器学习算法,但会详细介绍企业级预测分析的落地路径。内容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在需求预测中的应用、逻辑回归在客户流失风险评估中的实操,以及如何理解和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重点在于如何将预测结果整合到库存管理、市场营销预算分配等日常运营决策中。 第三部分:数据驱动的商业决策与行动 数据的终极价值在于指导行动。本部分是连接分析结果与商业产出的桥梁,关注如何将“数字发现”转化为“商业成果”。 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 我们探讨了如何构建一个支持快速、准确决策的流程和技术平台。这包括如何为不同层级的管理者设计定制化的信息流,确保决策者在需要时能迅速获取到最相关的分析结论和建议。内容涵盖了决策树的应用,以及如何在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下,通过情景模拟(Scenario Planning)来制定弹性策略。 从分析结果到商业行动的转化路径: 优秀的数据分析师必须是优秀的“业务翻译官”。本书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方法论,教导如何将复杂的统计发现转化为清晰、可执行的商业建议。我们将分析如何量化不同行动方案的潜在影响(ROI),并构建商业案例来推动变革。 第四部分:数据沟通与影响力构建 再完美的分析,如果不能有效地被理解和采纳,其价值也无法实现。本部分专注于数据沟通这一关键软技能。 高效数据叙事(Data Storytelling): 我们将超越传统报告的罗列,专注于构建引人入胜的数据故事。内容包括选择最恰当的可视化类型、设计逻辑清晰的叙事结构(背景、冲突、解决方案、行动),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听众(技术团队、高管层、一线员工)调整沟通的深度和侧重点。我们将深入剖析视觉化设计的原则,避免产生误导性的图表,确保听众接收到准确的信息。 数据驱动的文化建设: 最终,数据价值的实现依赖于整个组织的文化转型。本书将探讨如何自上而下推广数据素养,如何鼓励团队成员质疑假设、勇于用数据说话,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容忍分析错误、鼓励持续学习的组织氛围。 本书致力于提供一个全面、实战、易于上手的框架,帮助企业和个人掌握驾驭数据洪流的核心技能,将数据转化为清晰的商业洞察和精准的决策力量。它不是一本理论教科书,而是一本贯穿数据从诞生到价值实现全过程的操作手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柏木吉基
 
  1972年出生,日本神奈川縣人。慶應義塾大學理工學部畢業後,進入日立製作所工作。取得美國Goizueta Business School的MBA學位。2004年進入日產汽車工作。任職於海外行銷&銷售部門後,成為組織開發部企業改革小組經理。在董事的領導下,參與「新公司、新組織的成立方案」、「全球業務流程分析、評價、改善」、「人才養成計畫」、「人、物等的全球資源最適化」等的經營課題解決企畫案。平日就在推廣思考決策論(Decision Science)。走遍全世界120個國家,舊東海道五百公里。
 
審定者簡介
 
胡智超
 
  經歷:
  1. 台南大學教育系測驗組。
  2. 台南大學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班。
  3. 台灣南部地區資優學生甄選(含縮修)題庫資源之擴充與管理:96/03/01~98/06/30負責自然科(可google「資優 GISA」, 7/1到隔年2月在國小實習和考教師檢定)。
  4. 99-101年度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學生評量計畫:99/03/01~99/07/31負責英文科(3月回研究所完成論文時加入此計畫。於8月初去當兵,離開計畫)。
  5. 國家華語能力測驗電腦適性化題庫研發計畫(華測會):100/09/07~101/08/14(退伍後隔天便進入華測會擔任測驗統計分析師)。
  6. 國立彰化特殊教育學校:101/08/22~迄今,擔任國小部導師。
 
譯者簡介
 
黃瓊仙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熱愛文字工作的專職譯者,希望讓讀者感受輕鬆、愉悅的閱讀經驗。

图书目录

專文推薦1(張維元│「資料科學家的工作日常」版主)
專文推薦2(鄭宗記│政治大學商學院專任教授)
專文推薦3(賴彥甫│創創集團執行長/共同創辦人)
前言  一張EXCEL,輕鬆看懂分析結果

第1章 培養數字力,就等於養成企劃力
第1幕 /先有目的,才開始蒐集資料
你的數據資料,是否具說服力?
成立假設,分析就不會偏離目的
 組合多項假設,引導出最有力論述
 4個重點,成立有效的假設
 利用「金字塔結構圖」,讓邏輯更順暢
專欄1 / 廣泛網羅資料,找出關聯性

第2章  蒐集資料4重點,讓數據發揮價值
第2幕 / 資料不是蒐集到就好,重點在於如何使用
弄清楚真正需要什麼,就不會受到思考限制
資料蒐集重點① 連假設範圍周邊的資料也蒐集
資料蒐集重點② 鎖定不同「主軸」,會帶出不同觀點
資料蒐集重點③ 界定不同時間範圍,多方分析比較
資料蒐集重點④ 出現「離群值」,不代表結果錯誤
為資料加工,讓分析角度變寬廣
專欄2  /比較資料時,「基準點」很重要

第3章  創造收益前,先判斷市場規模
第3幕 / 擬定策略前,先掌握市場大方向
市場規模有多大?該怎麼算?
平均數不一定是中位數,可別搞混了
中位數是什麼?2個特徵告訴你
先決定好目的,才能讓平均數發揮最大功效
專欄3/使用公開資料時,須留意可信度 

第4章  數據可視化,才能有效管理風險  
第4幕 /數據必須可視化,才易發現潛在風險
評估風險不能憑感覺,不妨利用「標準差」
利用Excel算出標準差
標準差在實務上的意義是……
風險如何推估?答案就在離散程度中
善用直方圖,將離散程度具體化
2步驟製作直方圖,數據意義一看就懂
以向上(下)擺動值,預估風險範圍
考量2因素,更準確掌控風險
6個好處,說明為何要採用標準差
專欄4 /2個公式,簡單分析母體資料

第 5 章  善用相關分析,讓錢花在刀口上
第5幕 / 思考策略時,要多方比較、分析相關資料
如何花最少錢,創造最大效益?
無關數值大小,相關係數是用來檢視關聯性
套用函數,0.5秒就跑出有用資訊
怎樣的相關係數,才叫有相關性?
這樣分析相關係數,才能擬定最適合的策略
避免分析做白工,你得注意……
電視廣告V.S.折扣券,哪個最能增加營業額?
專欄5  /這樣做,一次能分析多種組合

第 6 章  達成目標,需要投入多少預算?     
第6幕 / 提出假設,邊思考邊修正目標計畫
單一迴歸分析,導出X、Y的關係
迴歸分析如何解讀?又有什麼意義?
簡報時,直線分析圖最容易被理解
相關係數和斜率有什麼關係?  
迴歸分析法應用① 從斜率值看出成本效益
迴歸分析法應用② 模擬分析收支關係
迴歸分析法應用③ 分解資料後再進行分析
迴歸分析法應用④ 當作計算KPI的工具
專欄6 / 單一迴歸分析與多元迴歸分析,哪個較好用?

第 7 章  為什麼簡報要這樣做、那樣表達?
第7幕  簡報怎麼show,才能創造最大價值?
分析和傳達,本來就是兩件事
3種傳達方式,最易讓聽者理解 
在圖表中加入訊息,聚焦重點
比較相同的軸別,更能凸顯彼此差異
邊執行邊確認,才不會偏離主軸目的
專欄7  /先鎖定範圍,再進行分析

結論  拿出數據,一擊就中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216521
  • EISBN:978626721661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92.6MB

图书试读

前言
 
一張EXCEL,輕鬆看懂分析結果
 
  「我想成為數字解讀能力很強的商務人士。」
  這句話背後涵蓋了許多事。要將腦海裡知曉的事物,與每天工作的自己連結在一起,確實很難。應該很多人有這種感嘆吧?
   數字只要再加點東西,就能獲得看不到的情報,這種「數字加工法」就叫做「統計」或「資料分析」。
  不管你手邊有無資料,如果不懂這個加工方法,在許多情況下,其實你已經錯過了寶貴資訊。
  那麼,如果有訣竅和技巧能降低整理數字的難度,可以更有效地使用統計數字或資料分析數字,不是很棒嗎?
  可是應該有不少人,就算閱讀過坊間多本傳授統計和分析方法的書籍,卻還是無法加以活用吧?
 
  統計或資料分析只是一個名詞稱號,其實個中方法所涵蓋的範圍很廣,沒有真正的極限標準。
  不過,除了部分專門行業,還是要學會,商務人士在一般商業現場會用到的基本知識。
 
  首先將焦點鎖定於方便使用的方法,學會有效的應用訣竅及思考模式後,慢慢地,你會覺得學會這些方法是「值得」且「聰明」的。
 
  基於這樣的考量,本書傳授的方法從「平均分析法」到「單一迴歸分析法」都網羅在內。只要透過一張Excel,就能輕鬆活用每個方法,並可以立刻得知分析結果。
 
   本書重點如下:
  (1)看到眼前的資料,如何跨出第一步並加以利用。
  (2)有效利用「分析出來的結果」。
  (3)透過分析,創造具說服力的故事情節。
 
  整體而言,本書以「製作事業計畫書」為例,介紹資料的實務使用方法。不過,本書並不是事業計畫書製作方法的教學指南,請各位諒解。
 
  如果本書能成為,讓你變成「擁有優異數字解讀能力之商務人士」的入門書,深感榮幸。
 
2013年4月
柏木吉基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