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網路概論 (電子書)

電腦網路概論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雲龍 
图书标签:
  • 计算机网络
  • 网络基础
  • 电子书
  • 计算机科学
  • 信息技术
  • 网络原理
  • TCP/IP
  • 网络协议
  • 数字阅读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介紹當今電腦網路的基本原理及發展現況,為了符合學習需求,內容力求簡單、清晰、容易理解,更新資訊,如:5G網路、WiFi 6 (802.11ax)、物聯網、雲端計算、網路作業系統、網路程式、SDN網路、數位傳輸與類比傳輸、網路的分層架構、乙太網路、MPLS封包交換等議題。

  這一版對於範例與章末習題大幅度更新,特別著重電腦網路應用實務以及搭配Wireshark封包的解析,希望能讓讀者對電腦網路的技術不會過於抽象,對電腦網路基礎建立清晰的概念與紮實的實力,讓學習者在未來更進一步了解到整個電腦網路的技術,更容易上手。

  作者曾在中華電信從事寬頻網路研究及教學,累積多年的實務經驗,其所累積的實力具體呈現於本書,可帶給資訊網路人員對TCP/IP網路有一清晰的觀念。以Wireshark軟體實作各種封包分析,讓初進此資訊領域的人員能更清楚其操作原理,是讀者不可或缺的網路參考書籍。
 
本書特色

  作者從事寬頻研究、教學,累積多年的實務經驗,提供從事資訊網路人員對TCP/IP清晰正確的觀念,透徹了解電腦網路的各種基本原理,並能動手實證,厚植網路基本實力。

  ◆內容最豐富:從電腦網路概念的介紹到實際架設實作,讓新手變高手。
  ◆實驗最精彩:作者以實際操作的數據,介紹驗證各種協定的網路架設,以最科學的實證引領讀者動手架構所需的網路。
好的,以下是一本不包含《電腦網路概論 (電子書)》内容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介绍其内容,并力求自然流畅: --- 书名:《現代軟體架構與設計模式實戰指南》 导读:从单体到微服务的演进之路 在当今快速迭代的数字化时代,软件系统的复杂性与日俱增。传统的单体应用架构已难以应对高并发、高可用和快速交付的需求。本书《現代軟體架構與設計模式實戰指南》并非一本关于基础网络协议或硬件连接的入门读物,而是专注于指导资深开发者和架构师如何构建和维护现代化、可扩展、高性能的软件系统。我们将深入剖析从经典到前沿的软件架构范式,并结合大量实战案例,讲解如何在复杂的业务场景中应用成熟的设计模式。 第一部分:现代软件架构的基石 本部分旨在为读者奠定坚实的现代软件架构思维基础。我们将不再纠缠于TCP/IP的层级划分或路由器的配置细节,而是聚焦于服务间的通信哲学和数据一致性的挑战。 第一章:从单体到分布式——架构演进的必然 详细探讨单体架构的局限性,包括部署瓶颈、技术栈锁定和扩展性难题。核心内容将围绕“拆分”的艺术展开:何时应该拆分?拆分的粒度如何确定?我们引入DDD(领域驱动设计)的核心概念,阐释如何通过识别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来指导服务边界的划分,确保架构的业务合理性而非单纯的技术便利。 第二章:微服务架构的深入剖析 微服务不再是新鲜概念,但如何“正确地”实施微服务才是关键。本章将超越“每个服务一个数据库”的表面理解,深入探讨微服务治理的复杂性。我们将详细讲解服务注册与发现机制(如Consul或Eureka)、API网关的设计与选型(如Zuul或Spring Cloud Gateway),以及配置中心(如Apollo或Nacos)的集中化管理策略。我们特别关注服务间通信的同步与异步选择,对比RESTful API、gRPC以及消息队列(如Kafka或RabbitMQ)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 第三章:数据一致性与事务处理 分布式系统最大的挑战之一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本章不会讨论局域网内的MAC地址表学习,而是专注于跨服务的事务管理。我们将详细解析Saga模式在长事务处理中的应用,包括编排(Orchestration)和编址(Choreography)两种实现方式的优劣。此外,我们还将介绍TCC(Try-Confirm-Cancel)事务的实现细节,并探讨最终一致性在用户体验设计中的平衡点。 第二部分:核心设计模式与编程范式 构建健壮的系统,离不开成熟的设计模式。本部分将侧重于面向对象和面向服务的通用解决方案,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灵活性。 第四章:GoF设计模式的现代应用 虽然这些经典模式(创建型、结构型、行为型)历史悠久,但在现代面向对象和函数式编程的混合环境中,它们的适用性依然强大。我们将选取如策略模式(用于动态切换算法)、装饰器模式(用于动态扩展对象功能,而非继承)和模板方法模式(用于定义算法骨架)进行深入的代码示例讲解,重点放在如何用现代语言特性(如接口和高阶函数)来优雅地实现这些模式。 第五章:并发编程与线程安全 在多核处理器普及的今天,并发控制是后端开发的核心。本章聚焦于如何避免竞态条件和死锁。我们将对比不同编程语言在锁机制(互斥锁、读写锁)上的实现差异,并重点介绍无锁编程(Lock-Free)的原理,包括原子操作(Atomic Operations)和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s)对保证数据正确性的关键作用。 第六章:架构模式进阶——事件驱动与CQRS 事件驱动架构(EDA)是现代高吞吐量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本章将详细介绍事件溯源(Event Sourcing)如何与CQRS(命令查询职责分离)模式结合,实现读写分离的极致性能。读者将学习如何设计可靠的事件发布与订阅机制,以及如何处理事件的重放(Replay)和审计追踪。 第三部分:运维、可观测性与弹性设计 一个优秀的架构不仅要能处理业务逻辑,更要在压力下保持稳定并易于诊断。 第七章:构建高弹性系统 弹性(Resilience)是系统面对故障时的自我恢复能力。本章详细介绍业界领先的弹性库和原则。我们将深入讲解断路器(Circuit Breaker)模式如何防止级联失败,重试(Retry)机制的合理设计(包括指数退避策略),以及限流(Rate Limiting)的各种算法(如令牌桶、漏桶)及其在分布式环境下的同步实现。这些内容远超基础的I/O操作,直接关系到系统在突发流量下的生存能力。 第八章:可观测性的三大支柱 在复杂的分布式系统中,"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是最大的痛点。本章将重点介绍日志(Logging)、指标(Metrics)和追踪(Tracing)这三大支柱。我们将讲解如何使用分布式追踪系统(如Jaeger或Zipkin)来可视化请求的完整路径,识别延迟的瓶颈,并讨论如何设计高效的、低开销的指标系统,实现对系统健康状况的实时洞察。 总结:持续演进的架构思维 本书的宗旨是培养架构师而非仅仅是代码实现者。我们探讨的架构模式和设计原则,是跨越具体编程语言和底层网络技术的通用知识体系。它旨在帮助您在面对快速变化的技术栈时,能够迅速构建出既能满足当前业务需求,又具备强大生命力和扩展潜力的软件蓝图。掌握这些知识,您将能够自信地领导团队,应对高复杂度、高并发场景下的技术挑战,而无需关注底层的物理或数据链路层细节。 ---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本書第17章、第18章之內容,請於線上下載】

Chapter 01 網路基本概念
1-1 網際網路發展的演進
1-2 何謂網際網路
1-3 網路類型
1-4 網路拓樸
1-5 網路應用程式架構
1-6 網路程式如何進行
1-7 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
1-8 為何要SDN網路

Chapter 02 資料通訊基礎
2-1 資料通訊系統的組成
2-2 類比資料與數位資料
2-3 類比訊號
2-4 數位訊號
2-5 數位傳輸與類比傳輸
2-6 傳輸模式
2-7 多工技術
2-8 基頻傳輸與寬頻傳輸
2-9 數位傳輸通道
2-10 錯誤偵測

Chapter 03 OSI模型
3-1 網路的分層架構
3-2 開放系統互連(OSI)參考模型
3-3 網際網路協定堆疊

Chapter 04 網路傳輸媒介與設備
4-1 有線傳輸的媒介
4-2 網路傳輸設備

Chapter 05 最主流的區域網路乙太網路
5-1 區域網路簡介
5-2 區域網路相關標準
5-3 10Mbps乙太網路(IEEE 802.3)
5-4 CSMA/CD原理
5-5 100Mbps乙太網路(IEEE 802.3u)
5-6 1000Mbps乙太網路
5-7 10 Gigabit乙太網路的類型
5-8 架設乙太網路
5-9 虛擬區域網路(VLAN)

Chapter 06 廣域網路
6-1 簡介
6-2 交換型態
6-3 傳統的數位階層架構
6-4 同步數位傳輸
6-5 ATM網路技術簡介
6-6 MPLS 封包交換的特性

Chapter 07 無線網路技術
7-1 無線網路簡介
7-2 紅外線
7-3 雷射
7-4 無線電波
7-5 展頻基本技術
7-6 802.11的網路架構
7-7 802.11 b/g/a
7-8 802.11n/802.11ac/802.11ad /802.11ax
7-9 USB wireless 802.11n適配器的應用實例
7-10 IEEE 802.11訊框
7-11 藍牙(Bluetooth)標準介紹與應用
7-12 ZigBee 概述
7-13 行動通訊系統
7-14 WiMAX與4G和5G
7-15 RFID
7-16 近場通訊(NFC)
7-17 物聯網基本概念
7-18 5G應用概述

Chapter 08 IP協定
8-1 IP簡介
8-2 網路遮罩(Net Mask)
8-3 IP設定規則
8-4 特殊用途之IP位址
8-5 子網路遮罩
8-6 無等級的IP位址
8-7 NAT簡介
8-8 IP封包格式
8-9 IP封包的擷取分析
8-10 IP路由
8-11 IPv6簡介
8-12 IP Spoofing
8-13 IPv6 安全性

Chapter 09 ARP/RARP/ICMP協定
9-1 ARP操作原理
9-2 ARcache(快取)
9-3 RARP操作原理
9-4 ARP/RARP封包格式
9-5 ARP工具程式
9-6 ARP封包的擷取分析
9-7 ICMP簡介
9-8 ICMP訊息格式
9-9 ICMP工具程式測試
9-10 ICMP封包的擷取分析

Chapter 10 TCP/UDP協定
10-1 TCP/UDP簡介
10-2 連接埠編號
10-3 netstat命令用法
10-4 行程通訊
10-5 Socket通訊概念
10-6 多工/解多工簡介
10-7 採用TCP或UD
10-8 UDP標頭格式
10-9 UDP封包的擷取分析
10-10 TCP封包格式
10-11 TCP連線建立
10-12 TCP連線結束
10-13 TCP連線封包的擷取分析

Chapter 11 DNS協定
11-1 DNS簡介
11-2 DNS的架構
11-3 DNS伺服器的種類
11-4 階層且分散式的資料庫
11-5 DNS名稱的查詢
11-6 遞迴查詢與循環查詢
11-7 DNS資源記錄
11-8 DNS客戶端的驗證
11-9 DNS的封包格式
11-10 基礎DNS封包的擷取分析

Chapter 12 DHCP協定
12-1 DHCP簡介
12-2 DHCP工作原理
12-3 DHCP封包格式
12-4 DHCP更新租約
12-5 DHCP提前終止租約
12-6 DHCP封包擷取的分析

Chapter 13 FTP協定
13-1 FTP簡介
13-2 FTP擷取封包的分析

Chapter 14 HTTP協定
14-1 WWW簡介
14-2 HTTP協定
14-3 Web Browser與Web Server之間的溝通
14-4 HTTP訊息架構
14-5 HTTP連線範例
14-6 HTTP客戶端與HTTP伺服器連線實例
14-7 HTTP擷取封包的分析
14-8 Cookie簡介
14-9 Java Applet/ActiveX/ActiveX Scripting
14-10 HTTPS (SSL/TLS)

Chapter 15 SMTP協定與POP3協定
15-1 SMTP協定與POP3協定簡介
15-2 E-mail送收概念
15-3 SMTP操作方式
15-4 電子郵件的架構
15-5 SMTP命令操作
15-6 郵件訊息格式
15-7 POP3命令操作
15-8 IMAP

Chapter 16 網路安全
16-1 資訊網路安全簡介
16-2 資料加密與解密
16-3 數位簽章
16-4 數位信封
16-5 數位憑證
16-6 防火牆
16-7 IPSec簡介
16-8 IPSec AH協定
16-9 ESP協定

Chapter 17 PPP協定【電子書】
17-1 PPP簡介
17-2 PPP連線程序
17-3 PPPoE封包的格式
17-4 PPP的封包格式
17-5 LCP封包
17-6 NCP封包
17-7 CCP封包
17-8 PPP封包擷取的分析
17-9 PAP協定
17-10 CHAP協定

Chapter 18 網路管理【電子書】
18-1 網路管理簡介
18-2 網管架構
18-3 SNMP架構
18-4 SNMP版本
18-5 SNMP命令運作

附錄A ASCII表
附錄B 8B/6T 編碼表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85392
  • EISBN:9786263285378
  • 規格:普通級 / 再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90.9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新兴技术领域的涉猎和前瞻性。很多传统的网络概论书籍在谈到未来趋势时往往过于简略,但作者在这个版本中,投入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探讨SDN(软件定义网络)和NFV(网络功能虚拟化)的核心概念及其对传统三层架构的冲击。作者不仅介绍了OpenFlow协议的工作原理,还探讨了控制器与数据平面分离后带来的管理复杂性和安全性挑战。这种对“现在进行时”和“未来趋势”的关注,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基础知识的传授,更像是一个导航图,指引读者去思考网络技术在未来十年可能的发展方向。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激发去思考如何用新的范式重构现有的网络思维。对于希望保持技术前沿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远见卓识是无可替代的宝贵财富。

评分

说实话,我对技术书籍的语言风格向来比较挑剔,很多作者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一股浓厚的翻译腔。但这本读起来却非常“接地气”,用词精准又不失亲和力。尤其是关于网络安全基础的那一章,作者处理得极其到位。他没有采用那种制造恐慌的语气来描述DDoS攻击或中间人劫持,而是采用了一种构建防御体系的积极视角。他详尽地介绍了各种防御机制的底层实现细节,比如如何利用防火墙的策略匹配来过滤恶意流量,以及在应用层如何通过SSL/TLS握手过程保证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这本书对加密算法的介绍部分,即便是像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这样抽象的概念,也被作者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拆解开来,让我这个非密码学专业的读者也能建立起稳固的理解。这种让晦涩难懂的概念变得清晰易懂的能力,是衡量一本优秀技术著作的关键标准,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近乎完美。

评分

这本书的篇幅虽然可观,但它的章节结构设计得非常出色,提供了多种阅读路径,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如果你只是想快速了解网络的基本模型,可以直接跳到第一部分进行宏观把握;但如果你是准备参加专业认证考试,那么后面关于子网划分、故障排除和QoS(服务质量)的具体操作指南部分,简直就是一本活字典。我尤其赞赏作者在介绍故障排除思路时所采用的系统化方法论——自底向上或自顶向下的诊断流程清晰明确,并且针对每一个常见的网络中断场景,都给出了明确的排查步骤和验证命令示例。这些示例命令是基于当前业界主流设备环境的,具有很高的实战价值,这表明作者对当前网络运维的实际需求有着深刻的洞察力。相比那些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书籍,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是碾压级别的。

评分

这部书的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一看就知道是针对专业人士或者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里面的插图和图表制作得非常精良,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示意图,而是能够真正帮助理解复杂概念的可视化工具。比如讲解TCP/IP协议栈的时候,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动态流程图,把数据包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传输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即便是初次接触网络协议的人,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脉络。而且,它的文字组织逻辑性极强,段落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几乎不需要读者自己去构建知识框架,作者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阅读体验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者对细节的关注,比如术语的定义都清晰地标注在首次出现的地方,而不是把读者扔给一个冗长的术语表。整体而言,这是一本在视觉和阅读体验上都达到了教科书级别水准的作品,让人愿意沉下心来,一步步探索网络世界的奥秘。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来消化这本书的第三章,关于路由选择和转发机制的部分,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对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它没有停留在仅仅罗列RFC文档的条文,而是深入剖析了各种主流路由协议(比如OSPF和BGP)背后的设计哲学和权衡取舍。作者用了大量的案例研究来阐述,比如在面对大规模互联网骨干网拓扑变化时,某个特定路由算法的局限性在哪里,以及如何通过引入新的机制来优化收敛速度。这种“为什么是这样设计”的深度挖掘,远超我之前读过的许多“是什么”的网络入门书籍。对于一个希望从网络工程师转型为网络架构师的人来说,这种层面的解析是至关重要的,它培养的不是死记硬背的能力,而是批判性分析网络行为的能力。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讨论边界网关协议时,那种近乎哲学层面的探讨,关于自治系统间的信任与隔离,真的非常引人深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