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失落的國土:阿爾薩斯–洛林的流轉歷史,1870年至今日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法蘭西失落的國土:阿爾薩斯–洛林的流轉歷史,1870年至今日 (電子書)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作者 方斯瓦.羅德
出版者 聯經齣版公司
翻譯者 何啟仁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23/11/23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10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從視如寇讎到和解共榮
《德法友好條約》60週年紀念
德法和解丶歐洲整閤,是百年來國際關係史上最不可思議的奇蹟
見證歐洲上兩大強權交鋒處的戰爭與和平

  阿爾薩斯-洛林地區(Alsace-Lorraine)——一塊位於德法之間的土地,
  隨著戰爭反覆割讓轉手,歷經數百年衝突的掙紮與和解的可貴,
  如今成為歐洲整閤的重心與各民族和解的橋梁,
  阿爾薩斯首府史特拉斯堡更成為歐盟的歐洲議會所在地。

  「你們將無法真正擁有阿爾薩斯和洛林,
  無論如何,我們仍是法國人!
  你可以將這片土地變成德國的,
  但我們的心,你永遠也無法改變!」——皮夏(Peschard),〈阿爾薩斯和洛林〉(Alsace et Lorraine)

  1870年法德戰爭後,德國併吞戰敗法國的一塊土地,創設阿爾薩斯-洛林領地。對德國人而言,這是讓這些因時代不幸而分離的土地重迴德意誌的懷抱;在法國人看來,這是對他們國傢領土不公允的割讓,因此從未停止譴責這種人為的地域設置,並引發報復的情緒。這段歷史持續近半世紀,形成德、法對立的基本緣由,直到1918年這些「失落的行省」迴歸法國纔暫告一段落。

  雖然阿爾薩斯-洛林領地早已不復存在,但這個稱呼仍留在集體記憶和城市土地之中,並在行政區劃、法律和文化上都留下影響,甚至連公共空間、城市規劃及心理上都留存深刻印記。本書旨在迴顧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的歷史,主要關切三個麵嚮:第一是審視長期存在於公共空間和法國人想像中的這個稱呼;第二是追索德意誌帝國為瞭將獲得土地融入其中所做的努力,以及對被併吞者在拒絕與接受併吞之間複雜行為的評估;最後是分析在法律、宗教、文化及傳承上遺留至今的影響程度和原因。

  有別於一般描述歐洲整閤與德法和解的歷史書,方斯瓦˙羅德除瞭宏觀敘述阿爾薩斯-洛林遭德法拉扯的不幸史實,更從微觀角度仔細刻畫齣一般人民麵對反覆變局時的犧牲、因應、為難,甚至不幸,讓讀者彷彿親睹這百餘萬生命的掙紮和堅毅。德法兩大民族能正確對待和處理歷史問題,建立友好閤作關係,由韆年世仇化敵為友,值得藉鏡省思。

名人推薦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蘇宏達 專文推薦★

  「正因處於兩大強權和文明的交會處,洛林和阿爾薩斯歷代住民遂親歷瞭幾百年來衝突的掙紮與近百年和解的可貴。……相反地,當戰後歐洲人啟動整閤,德法展開和解後,兩省遂一躍而成歐洲整閤的重心與各民族和解的橋梁。……德法兩大民族能由韆年的爭鬥殺伐走嚮和解共榮,實值得所有亞洲人深思。」——蘇宏達(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方斯瓦.羅德  François Roth(1936-2016)


  南錫第二大學當代歷史名譽教授,研究主題為地方歷史(19世紀—20世紀)、法國、法德關係及國際關係。著作有《兼併下的洛林,1870-1918》(La Lorraine annexée, 1870-1918)、《1870年戰爭》(La Guerre de 70)、《雷濛.普恩加萊》(Raymond Poincaré)、《歐洲的萌生》(L'Invention de l'Europe),以及《羅勃.舒曼》等。主編南錫版的《歷史一韆年》(1000 ans d'histoire),並撰寫其中的第六章和第九章。

譯者簡介

何啟仁


  畢業於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72年班、海軍官校76年班、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後於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EHESS)近現代中國研究中心(CECMC)取得高等研究文憑(DEA, Diplome d’etudes approfondies)。譯作有《戰火中國1937-1952:流轉的勝利與悲劇,近代新中國的內爆與崛起》、《中國革命的起源1915-1949》、《主宰中國的太子黨》及《周恩來:毛澤東背後的力量》等。
 
法蘭西失落的國土:阿爾薩斯–洛林的流轉歷史,1870年至今日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推薦序  從戰爭的受難到和解的寵兒/蘇宏達
前言
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年錶

第一章  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的齣現,是歷史的偶然?
在法德戰爭期間對兼併所做的準備工作
凡爾賽和法蘭剋福確定兼併
「帝國領地」,因勢而造的產物
《法蘭剋福條約》的實施
最高首長製度(1871年至1879年)

第二章  為穩固徵服地域的行政管理和軍事手段
「總督製」:穩定的製度(1879-1918)
帝國領地的公共事務
麵對法國:保衛西部邊境
被兼併地區人民的代錶
在德國經濟領域逐步發展的閤作
史特拉斯堡:阿爾薩斯-洛林地區首府

第三章  法國眼中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
在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人
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的感受和報復的情緒
法、德間的新邊界
錶現和象徵
以阿爾薩斯和洛林為素材的文學作品及其傳播

第四章  1900年代,是對阿爾薩斯-洛林地區而言的「美好時光」?
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統治者:威廉二世
政府及參與政治事務代錶
漸漸成長的經濟榮景
阿爾薩斯-洛林地區,隻是小祖國?
1910年代初被兼併地區人民的期待和反應

第五章  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籌碼?
1914年8月至9月:戰爭中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
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法國人和法籍阿爾薩斯、洛林人的掛念
德國轄下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
1918年,決定命運的一年:德國結束統治阿爾薩斯-洛林地區

第六章  「失落行省」的迴歸
1918年11月的主權更換
迅速排除德籍人口和德國利益
重新編入法國行政區劃、司法體係和海關管製
政治重組
阿爾薩斯的紛擾和自治危機
德國對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的看法

第七章  再次被併吞的悲劇
德國威脅再起
在德國取勝後:對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的事實兼併及破壞
納粹的迫害
遲來的解放

第八章  遺緒
法、德關係的收尾
阿爾薩斯和摩澤間關係
對第一次兼併所得經驗的再認識
最後的遺留
主要人物
參考書目
譯名對照錶

 

圖書序言

推薦序

從戰爭的受難到和解的寵兒
蘇宏達


  臺灣大學政治係莫內講座教授、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

  今年是《德法友好條約》(Traité de l’Elysée)60週年。德法和解、歐洲整閤,真是過去百餘年來國際關係史上最不可思議的奇蹟。

  德法邊界不僅是強權的分野,更是歐洲歷史上兩大文明的交鋒處。德國人以日耳曼族為主、操日耳曼語,法國則是羅馬人、高盧人和北方法蘭剋族的融閤,屬拉丁文化。兩大民族自九世紀查理曼帝國瓦解後即衝突不斷,至民族國傢建立後更屢屢爆發全麵戰爭。拿破崙大軍一度大破俄奧普聯軍,攻入柏林;俾斯麥鐵騎則西徵法蘭西,直抵凡爾賽宮;納粹德國更在短短六週內擊潰法軍,宰製法國全境四年。20世紀中葉以前的兩百年,徵討復仇,成瞭德法兩大民族人人琅琅上口的信條。

  而傍臨邊界的法國洛林和阿爾薩斯兩省,就成瞭兩大民族長期爭奪的地盤。從德國的角度觀看,這兩個省,尤其是阿爾薩斯,無論是語言、文化、地名,根本是德意誌文化的延伸,有好幾個世紀屬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員;但在法國人眼中,這兩個省自17世紀中葉主權國傢概念興起後即歸屬法蘭西,當然是法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71年普法戰爭後,兩省劃歸德國,法國指為「割讓」,德國則稱「迴歸」,正好凸顯兩國針鋒相對的史觀。

  正因處於兩大強權和文明的交會處,法國洛林和阿爾薩斯兩省歷代住民遂親歷瞭幾百年來衝突的掙紮與近百年和解的可貴。在兩強反覆爭奪時,不僅財產遭難、生命不保,更飽嘗身分不定和認同遭疑的痛苦,甚至造成傢人被迫分屬兩國的悲劇。相反地,當戰後歐洲人啟動整閤、德法展開和解後,兩省遂一躍而成歐洲整閤的重心與各民族和解的橋梁。阿爾薩斯首府史特拉斯堡更成為由46個國傢共同組成之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歐洲人權法院(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以及27國共建歐洲聯盟之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的所在地,東界萊茵河上連接德法的橋梁取名「歐洲橋」(Pont de l’Europe),更註記著德法和解與歐洲整閤的成就。而1886年齣生德國籍,32歲時因洛林省歸還法國纔成為法國人的法國外交部長舒曼(Robert Schuman),更於1950年5月9日發錶《舒曼宣言》,正式啟動歐洲整閤。

  本書異於一般描述歐洲整閤與德法和解的歷史書,除瞭宏觀敘述1871至1945年間兩省遭德法拉扯的不幸史實外,更從微觀角度仔細刻畫齣一般人民麵對反覆變局時的犧牲、因應、為難,甚至不幸,讓讀者好像親睹瞭這百餘萬生命的掙紮和堅毅。

  作者方斯瓦.羅德(François Roth)是法國南錫大學(Université de Nancy)史學教授,專攻法國東部地方誌,於2001年獲法蘭西學院頒發洛林研究獎章(Prix Marcel Flach)。譯者何啟仁先生係國內知名的法文譯者,曾就讀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博士班,譯有《戰火中國1937-1952》等書。不論作者譯者都屬一時之選。加上聯經齣版公司塗總編團隊戮力閤作,本書纔得以問世,並饗讀者。

  德法兩大民族能由韆年的爭鬥殺伐走嚮和解共榮,實值得所有亞洲人深思。

前言

  阿爾薩斯-洛林地區(Alsace-Lorraine)。在眾多法國城市中,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的大街或馬路、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的廣場和梅斯(Metz)的巷道,在在都提醒大傢對這塊曾失落土地的記憶;而之所以失去,是在1871年由戰勝那一方德意誌帝國一手主導造成的。一些匆匆經過的人都不太明白,為什麼這兩個行省要用一個連接號接在一起。大多數人都不太注意這塊領土的形狀或位置,其中有些人還認為這塊領地至今依然存在。偶爾,在某個對話中提到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的同時,仍會浮現齣一些意想之外的記憶。在我個人的經歷中就有過許多例子。二十多年前,我曾嚮一些中年人提及住在南錫(Nancy),我很訝異地聽到這樣的迴答:「啊!在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嗎?」我一下子血氣上湧,馬上解釋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是曾在1871年連同梅斯和史特拉斯堡成為德國領地的地區,而南錫則一直都是法國的城市。

  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的說法,德文是Elsass-Lothringen,齣現於1870年法德戰爭時,一塊被徵服法國領土的軍事統治區域稱呼,並於1871年5月10日《法蘭剋福條約》(Traité de Francfort)正式併吞。是德國人把這兩塊原本不同的土地連結起來,並稱為「阿爾薩斯-洛林帝國直轄領地」(Reichsland Elsass-Lothringen)。自1871年至1918年,阿爾薩斯-洛林領地在地域和政治上即存在於德意誌帝國中。而法國人則從未停止譴責阿爾薩斯-洛林地區這種人為的地域設置,也漸漸在談話中自然而然地用「失落的行省」(provinces perdues)來錶達被併吞的地方。在行政區劃已經改用省(département)時,這種說法更令人錯愕。「行省」(province)是舊詞,是比法國大革命前更早的舊製度所使用的,法國大革命後都改用省作為行政劃分;然而,這種稱呼是對一些地方仍有情感使用的,無關於行政區劃。使用「失落的行省」,是一種對那些不得已成為被併吞,卻仍然認為自己是法國人的阿爾薩斯人和洛林人內心煎熬的分擔,也是對他們能儘快迴歸法國的期望。

  德意誌帝國對阿爾薩斯-洛林領地的創設,帶齣兩個彼此密切相關的問題:第一個要追溯到很久之前,與日耳曼地區和先是羅馬,後是法蘭西地區間的種種聯繫有關;第二個至今仍然存在,就是阿爾薩斯和洛林╱摩澤(Moselle)之間相鄰的種種關係。

  日耳曼地區主要是以很久之前使用的語言為基礎而形成,這倒是無庸置疑,還遠至中世紀早期:位於盧森堡到多農(Donon)一線以東所有地域,也就是說包括阿爾薩斯大部分及一部分的摩澤在內,在第5及第6世紀都由日耳曼語族占據。直到近世(l’époque moderne)初期,這些地域都屬於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到瞭1543年帝國分裂,其所屬使用法語城市梅斯在不久後就由法蘭西國王亨利二世取得。法蘭西王國對這些領土的歸併進展相當緩慢:梅斯、圖爾(Toul)和凡登(Verdun)三主教管區在1555年取得,但是直到將近一個世紀後的1648年,在《西發利亞條約》(Traités de Westphalie)簽訂下,這項占領纔獲得國際承認。洛林公國(Les duchés de Lorraine)(及南錫)和巴爾公國(Duché de Bar)併入法國的時間則更晚,直到1659年纔完成。除瞭一些例外,像是史特拉斯堡和米路斯(Mulhouse)等等,阿爾薩斯於1766年成為法國領土,而史特拉斯堡於1683年由路易十四併入,米路斯則在1799年督政府(Directoire)時期歸併納入法國。

  等到拿破崙戰爭結束,1815年各項條約中設定的法國東部邊界,至今仍未變。以省劃定行政區劃後的法國,在阿爾薩斯的兩個省分(上萊茵省〔Haut-Rhin〕和下萊茵省〔Bas-Rhin〕),以及洛林的四個省分(莫茲〔Meuse〕、莫爾特〔Meurthe〕、摩澤和弗日〔Vosges〕),與法國的其他省一樣,都由巴黎逕行管理。弗日、阿爾薩斯和洛林鄰近各省,彼此間自然維持著緊密關係,經常會有些阿爾薩斯人到洛林定居,有些洛林人也會到阿爾薩斯定居。然而在人們的印象中,相對於比較多元化的洛林人,阿爾薩斯有著一些獨特性,而居民的性格也和其他地方相當不同。

  一些法國人並不認同1815年以來所劃定的邊界,仍緬懷著曾有著更大疆域的法國,那個法國是以萊茵河作為「自然疆界」,即將萊茵河左岸劃入法國領土,如同在拿破崙帝國時期一樣。這塊萊茵河左岸地區曾劃歸於普魯士王國,以萊茵省稱之。普魯士當時是繼奧地利之後,加入德意誌邦聯的第二個王國。對一個仍是分散的德意誌而言,有些國族狂熱分子夢想要將所有使用德語的國傢閤併成一個民族國傢。一些記者、作傢、政論人士和歷史學者紛紛轉述這種觀念,在1848年的法蘭剋福國民議會辯論亦有附和,也有說法認為歌德年輕時曾求學的史特拉斯堡,是「讓人憧憬的城市」,屬於德國,卻被路易十四竊占。原為詩文,後來成為德國國歌,即德文的Deutschland über alles或Deutschlandied,歌詞內容就提到未來民族國傢德國的疆界,西到莫茲河,東到尼曼河。西邊疆界是843年《凡登條約》(Traité de Verdun)分配的,這樣一來,就可能將法蘭西王國自神聖羅馬帝國取得的疆界置於爭議之中。從1866年開始,拿破崙三世治下的法國和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主政的普魯士之間就有糾纏不休的衝突,這個尚未清楚為人所知的背景不該被忽略。法國人始終盯著萊茵河,和在1814年至1815年間失去的萊茵省。對所有德意誌人和普魯士而言,這塊土地與生活其間的居民都是德國的。在1866年薩多瓦戰役後,齣現要將這些領土讓給法國人作為「打賞」,以酬謝法國皇帝齣麵的倡議,德意誌人完全不能接受。如果說在1870年前,沒有一個德意誌政府提及併吞法國領土的要求,在一旦開戰取得勝利的情況下,這個可能性就不會被排除。

  針對1870年7月發生的危機事件,導緻普法戰爭及隨後法德戰爭的發生,可以再看一下我寫作的《1870年的戰爭》(La Guerre de 70)一書相關內容。可以迴想一下兩項重要的基本資料:從普法宣戰後,接著8月普魯士就在阿爾薩斯和洛林取得最初幾場勝利,德意誌媒體開始大肆張揚併吞。這是沉浸在勝利中,同時對這些土地進行聲索追討嗎?還是應該把它視為一場熟稔的媒體配閤操作?我們可以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但是不一定真能把兩者區分得那麼清楚,因為這是一種聯閤作為,兩種解讀都不能排除。在到1870年8月的前十年間,威廉一世、毛奇元帥和俾斯麥等普魯士各領導人緻力提升軍備,他們的意誌十分明確:打敗法國,要求法國齣讓土地。剛開始,俾斯麥要求要包括史特拉斯堡在內的阿爾薩斯,隨後又要包括所打下的梅斯要塞在內的一部分洛林土地。既然戰敗,法國也隻能讓齣阿爾薩斯和一部分的洛林。1871年5月10日簽訂的《法蘭剋福條約》讓這項占領取得國際承認,而大傢都知道這項占領作為早為普魯士所圖。然而,這畢竟要靠政治和軍事上的勝利方能達成。俾斯麥認為這場共同的勝利,可以保證讓所有德意誌人團結為一個民族國傢。對德意誌人而言,這是讓這些由於時代不幸而分離的土地重迴德意誌的懷抱;在法國人看來,這是對他們國傢領土不公允的割讓,因為贏得勝利的德意誌人從未問過這些土地上的居民意願,就強迫他們接受這項占領。在歐洲,難道我們可以不問居住人民意願就併吞土地?而在一或兩個世代後,有一項原則開始被論述,雖然尚未適用於國際間,但是相關精神已經有所迴響和傳述:人民有權拒絕接受。1860年拿破崙三世就已經有這種想法:對於併入尼斯(Nice)和薩瓦(Savoie),就曾在兩處舉行過全民錶決,使法國和薩丁尼亞王國間的割讓閤約生效。然而,1866年在普魯士擊敗奧地利後,解散德意誌邦聯,還併入漢諾瓦王國、黑森-拿索公國及法蘭剋福自由市,卻都沒有問過人民的意見。1871年,俾斯麥同樣這麼做,隻給齣一個讓之前被分離齣德意誌領土的土地再度「迴歸」的說法。然而,他明白非常多的阿爾薩斯人和摩澤人對此舉充滿反感,因為他們自認為是法國人;無論如何,俾斯麥仍甘冒風險,一意孤行,期望著時間會讓爭議平息。

  要瞭解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的歷史和居住其中人們的經歷,就得先檢視德國如何處理獲得的土地,以及如何緻力進行整閤工作。在德國第二帝國時,威廉一世、俾斯麥,隨後是威廉二世,都設定這塊地區為附屬地位:俾斯麥將這片地區列為帝國領地(Reichsland),由邦聯共有。稱其為「領地」,就錶示是次級的地位。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是否可能獲得邦聯的尊重?這個問題從來未能得到確切的答案,原因就不必提瞭!在這樣的背景下,被併吞者的反應又如何呢?我們是否要注意阿爾薩斯和洛林這兩個被併吞地區的異同?隨著時間過去,被併吞地區人們的反抗是否真像俾斯麥希望的漸漸變少?在這段時間中,實行哪些做法以推動德意誌化,和將這些地區的人與德意誌社會同化?有什麼做法被實施,這些做法的成果如何?本書盡力要迴答的,正是這些主要問題。

  最後,應該注意的是這個所謂阿爾薩斯-洛林問題的國際觀點。1871年,歐洲大國都默許德國併入這些土地的既成事實,無論如何,它們都不會贊同法國為瞭報復而發動戰爭。在法國人的觀點中,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是非自然形成的地域,是戰勝者無視人們的權利而強製造成的:強製把「失落的行省」從母土分離。許多法國人希望能加以報復,但如此將會引起動盪並有所限製。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問題成為法、德間一旦要拉近距離時的根本障礙,在一個相當大的範圍內,壓在法國與其他歐洲國傢的關係上。這個「癒閤不良的傷口」,經過四十年後,是否又同樣成為一個引發戰爭的原因?答案應該是否定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問題不是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近因。但這個問題卻造成兩個國傢間持續存在的敵意,這也是一旦德國宣戰後,收復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成為法國必須執行使命的原因,也是法國人參戰的重要動機。

  正如阿爾薩斯-洛林地區這個稱呼已然沉寂於記憶和各個市鎮公共空間中,該地區早就是一塊消失很久的地域。連1940年至1944年占領這塊地區的納粹,都相當小心地防止這個問題被重新提及。直到今天,許多摩澤人和阿爾薩斯人連阿爾薩斯-洛林地區這個名稱都不願意再提起。無論如何,阿爾薩斯、洛林這兩個名稱已深植在法國人的記憶中,並且偶爾不閤時宜又錯誤地被使用。從1918年起,摩澤不再被稱為洛林,大部分實際住在那裡的居民記憶中,這個舊日的名稱已經不復存在。

  然而,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有一段共同歷史,一段屬於威廉一世、俾斯麥和威廉二世統治下德意誌第二帝國的歷史。這段歷史既籠罩於法、德互動之下,又有著在那時候被稱為阿爾薩斯-洛林問題的國際視角。這段歷史持續四十年,直到1918年11月,這些「失落的行省」迴歸法國纔算結束。在行政區劃、法律和文化上都留下影響,甚至連公共空間、城市規劃及心理上都留存印記,當「內地的法國人」發現在半個世紀的分離,帶給這些「失落的行省」的影響後,讓他們深感震驚。

  最近,新聞在追索這段似乎已然結束的過去。在一份建議要減少大區數量的地方化報告中,要處理阿爾薩斯和洛林閤併的問題,這項建議隨即引發抗議。無論如何,這個做法隻會讓曾經被德國統治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再次齣現。原因是,如果有朝一日真的這麼做,這個新成立的大區將會把洛林的四個省併入阿爾薩斯,不僅僅是摩澤而已!

  迴顧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的歷史,主要關切的有三個麵嚮:第一是審視長期存在於公共空間和法國人想像中的這個稱呼;第二是追索德意誌帝國為瞭將獲得土地融入其中所做的努力,以及對被併吞者在拒絕與接受併吞之間複雜行為的評估;第三也是最後,分析在法律、宗教、文化及傳承上遺留至今的影響程度和原因。

圖書試讀


法蘭西失落的國土:阿爾薩斯–洛林的流轉歷史,1870年至今日 (電子書)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法蘭西失落的國土:阿爾薩斯–洛林的流轉歷史,1870年至今日 (電子書)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法蘭西失落的國土:阿爾薩斯–洛林的流轉歷史,1870年至今日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法蘭西失落的國土:阿爾薩斯–洛林的流轉歷史,1870年至今日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