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覺得麻煩的人:逃避不可恥但沒用!日本精神科名醫教你走出迴避型人格困境,活得更輕鬆自在! (電子書)

活著覺得麻煩的人:逃避不可恥但沒用!日本精神科名醫教你走出迴避型人格困境,活得更輕鬆自在!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岡田尊司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精神科
  • 人格障碍
  • 回避型人格
  • 自我成长
  • 情绪管理
  • 人际关系
  • 日本书籍
  • 电子书
  • 积极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逃避不可恥但沒用!

  與人見面好麻煩:看到人就緊張?總是在意別人的臉色?
  努力好麻煩:明明有時間、有能力,卻覺得自己不行而放棄?
  被人期待好麻煩:別人的讚美不是動力,反而變成了壓力?
  去學校好麻煩:早上怎麼也爬不起來,上學不是遲到就是缺席?
  做決定好麻煩:穿哪件衣服、去哪裡吃飯,生活裡每件事都「選擇困難」?
  出社會好麻煩:人生還有什麼事比找工作更麻煩的嗎?
  談戀愛好麻煩:害怕親密關係,寧願單身更自在?
  結婚生小孩好麻煩:越來越不想結婚?即使結婚,也完全不想有小孩?
  依靠別人好麻煩:需要找別人幫忙,卻總是開不了口?
  把直的放成橫的也好麻煩:總之就是什麼事情都覺得好麻煩?

  你是不是覺得活著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總是有氣無力,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甚至明明什麼都沒做卻覺得很疲憊?

  「迴避型」的人常常對人生感到猶豫、不安和恐懼,滿腦子想著:「失敗丟臉怎麼辦?」「被拒絕嘲笑怎麼辦?」因而產生「還不如什麼都不要做」的想法。

  但即使想逃避,麻煩事其實想逃也逃不了,只有設法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讓麻煩事不再是麻煩事,才能過得更輕鬆、更自在。

  本書即透過許多臨床案例與具體事證,以及精神醫學和心理學的最新研究,一步步引導我們擺脫「怕麻煩」的感覺和逃避的心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並提供如果上司、屬下、戀人、伴侶、孩子是「迴避型」的人時,彼此如何融洽相處的方法。

  只要活著,你就有機會活出自己真正想過的人生。試著做點小小的變化,不論是多小的一步,當你憑藉自己的意志展開行動的那一瞬間,你的人生就開始改變了!

名人推薦

  【臨床心理師】李介文、【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周慕姿、【諮商心理師】許皓宜、【《人生自古誰不廢》作者】敏鎬的黑特事務所、【諮商心理師.啟點文化共同創辦人】楊嘉玲、【高中國文教師】厭世哲學家 權威推薦!
 
走出迷茫:一份关于如何拥抱真实自我、建立有效人际连接的实用指南 (注:以下内容为一本全新图书的详细简介,与您提供的书名《活著覺得麻煩的人:逃避不可恥但沒用!日本精神科名醫教你走出迴避型人格困境,活得更輕鬆自在! (電子書)》无关,旨在提供一个详尽、引人入胜的图书内容描述。) --- 书名:《内在的罗盘:重建你的决策系统,在不确定的世界中航行》 作者: 艾琳·麦肯齐 (Erin Mackenzie) 译者: (待定) 出版社: 启明视野/远见出版社 --- 导读:为什么我们感觉“被困住”? 在这个信息爆炸、选择过剩的时代,我们似乎拥有前所未有的自由,但许多人反而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与焦虑。我们擅长分析利弊、收集数据,却在关键时刻被“优柔寡断”的漩涡吞噬。我们担心做出“错误”的选择,害怕错过“最佳”的选项,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原地踏步。 《内在的罗盘》正视了现代人决策困境的核心:我们过度依赖外部世界的噪音和标准,却忽略了内心深处那个最精准的指引系统——我们的“内在罗盘”。这本书不是一本关于“成功学速成”的指南,而是一份深刻的心理学地图,帮助你重新校准个人价值、直觉与理性之间的平衡,最终建立一套适应快速变化世界的、强大而灵活的决策框架。 第一部分:迷雾中的灯塔——诊断你的决策盲区 在本书的开篇,作者艾琳·麦肯齐——一位资深认知心理学家和组织行为顾问——邀请读者进行一次诚实的自我审视。她认为,我们大部分的决策障碍并非源于智力不足,而是源于系统性的认知偏差和情感误判。 核心章节预览: 1. “帕累托陷阱”与完美主义的陷钩: 探讨为什么追求“最好”反而阻碍了“足够好”的实现。我们如何被“80/20法则”的变体所困扰,并在无休止的微调中耗尽精力。 2. “损失厌恶”的隐性成本: 深入分析人们为何对失去已知事物(即使它已经不再有价值)表现出强烈的抗拒,以及这种厌恶如何扼杀创新和必要的变革。书中将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展示如何量化“不改变的代价”。 3. 外部验证的依赖性(The Echo Chamber Effect): 为什么我们需要不断寻求他人的认可才能确认自己的判断?本书详细剖析了社会比较心理学如何劫持我们的决策过程,并提供具体的步骤来“去中心化”你的自我价值感。 第二部分:重塑你的内在地图——找回直觉的力量 “直觉”常常被视为非理性或运气。《内在的罗盘》颠覆了这一传统认知,将其定义为“潜意识基于过往经验的快速模式识别”。本部分专注于如何安全、有效地重新激活和信任这种强大的认知工具。 核心章节预览: 4. 直觉的生物学基础与信号解码: 探讨大脑中负责直觉(系统一思维)的区域如何运作。如何区分真正的“直觉洞察”与单纯的“恐惧驱动的冲动”。 5. “小胜利”的积累:建立决策信心: 介绍了一种渐进式的训练方法——“微决策练习”。通过在低风险情境中系统地采纳直觉判断并记录结果,逐步重建个体对自身判断力的信任。 6. 情感校准:将情绪转化为数据点: 许多人认为情绪会“污染”决策。本书则提出,情绪是关于环境和需求的即时反馈。如何设计一套情绪日志系统,将焦虑、兴奋或抗拒转化为关于潜在风险或机遇的有效信息。 第三部分:航行不确定性——建立灵活的决策框架 当外部环境变化莫测时,僵化的流程会崩溃。《内在的罗盘》提供了适应性强的决策框架,旨在帮助读者在缺乏完整信息的情况下,依然能果断前行。 核心章节预览: 7. “最小可行决策”(MVD)策略: 借鉴精益创业思想,指导读者如何快速制定出足以产生反馈、但投入成本最低的行动方案。重点在于“行动迭代”而非“完美计划”。 8. 设立“止损点”与“重启协议”: 讨论如何预先设定清晰的“退出标准”。这并非失败的标志,而是智慧的体现。本书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重启协议”,让你在判断失误时,能够快速、无责备地切换方向。 9. 集体智慧的整合与过滤: 如何从团队、导师或专家那里获取建议,同时又不让外部意见淹没自己的核心判断?书中细致区分了“有价值的输入”与“无用的噪音”,确保外部反馈能增强而非削弱你的内在罗盘。 第四部分:持续校准——将决策融入生活哲学 决策能力不是一次性的技能训练,而是一种持续的生活习惯。《内在的罗盘》的最后一部分着眼于如何将这种全新的决策模式内化,使其成为你应对生活挑战时的默认反应。 核心章节预览: 10. 时间与注意力的决策投资: 探讨如何将你的“时间预算”视为最宝贵的资源。如何运用“非决策”来解放大脑,将认知带宽保留给真正需要深度权衡的战略性选择。 11. 重建“身份认同”与决策一致性: 当我们清晰地知道“我是谁”以及“我重视什么”时,许多日常的小决定将迎刃而解。本书提供了一套“价值观锚定练习”,确保你的每一个选择都与你最深层的身份认同保持一致,从而减少事后的后悔感。 12. 拥抱“足够好”的艺术:从“决策者”到“生活的设计师”: 总结了如何从被动地应对外界压力,转变为主动地设计自己的人生轨迹。真正的自由,源于有意识地做出选择,而非逃避选择。 适合谁读? 高潜力、但常感迷茫的职场人士: 那些在职业晋升的岔路口犹豫不决,害怕赌错方向的人。 创业者与创新者: 需要在信息不全、风险极高的情况下快速迭代和判断方向的领导者。 追求自我成长的个体: 那些渴望停止过度分析(Analysis Paralysis),并希望建立更强大、更自信的自我决策系统的读者。 《内在的罗盘》将为你提供一套坚实的心理学工具箱和实践哲学,帮助你停止向外寻找答案,转而信任自己内在的智慧,最终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坚定而从容地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岡田尊司


  日本精神科名醫、作家、岡田診所院長。

  1960年生於香川縣,大學就讀東京大學文學院哲學系,因為對繭居在象牙塔中的學習產生疑惑而轉攻醫學,於京都大學取得醫學博士學位,現為日本人格障礙治療的第一人。

  在擔任醫師的同時,另用「小笠原慧」為筆名創作推理小說,並以《Victim》贏得「橫溝正史推理大賞」。

  另著有《孤獨的冷漠》、《依戀障礙》、《生存的哲學》、《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夫妻這種病》、《人際過敏症》等多本暢銷書。

譯者簡介

涂愫芸


  東吳日語系畢,遊學日本三年,任職日商七年,現為專職翻譯。譯有《童謠的死亡預言》、《擁抱海豹寶寶》、《創意女性向前走》、《純真》、《俊平你好嗎》、《深宮幽情》、《欠踹的背影》、《電車男》、《少年陰陽師》系列等書。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活著盡是麻煩事
覺得與人見面很麻煩/覺得努力很麻煩
覺得被期待很麻煩/覺得把直立的東西橫擺都很麻煩
覺得上學很麻煩/覺得做決定很麻煩/覺得出社會很麻煩
覺得談戀愛很麻煩/覺得成家生小孩很麻煩
覺得依靠他人很麻煩/覺得活著很麻煩
 
第二章 何謂迴避型人格障礙
「覺得麻煩」的內心深處/浮現的三個要因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診斷基準/對他人的批評或拒絕很敏感
恐懼形成親密關係/即使是親近的關係也無法完全展露自我
太在意周遭人的眼光和他人的評價/不可能會有人喜歡自己
自我評價過低,認為自己毫無長處/對於達到目的與新的挑戰表現消極
精神分裂人格/總擔心不好的事及其可能性
不會主動與人往來/對活著這件事沒多大喜悅
逃避親密關係及性關係/紛爭及無處可逃的環境會形成壓力
本質上的病理會逃避受傷害/以村上春樹為例的迴避型
與社會不安障礙的關係/與自閉症光譜的關係
 
第三章 迴避型人格與迴避型依戀
嬰兒時期會覺得麻煩嗎?/「覺得麻煩」的根源
支撐羈絆、守護生存的結構/迴避型的生存戰略
迴避型人格與迴避型依戀似是而非
「迴避型人格」與「恐懼.迴避型依戀」
逃避糾葛的迴避型、苦苦掙扎的迴避型
產生迴避型依戀模式的原因/缺乏細心照料的孩子
佛教的救贖是迴避型戰略?/養育勝過遺傳基因
覺得他人令自己不悅的理由/與母親關係淡薄帶來的影響
過早獨立必須小心/掌控與強迫造成的另一種迴避型
 
第四章 為什麼會形成「不想受傷害」的性格
是為了逃避什麼嗎?/迴避型人格的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
何謂造成恐懼.迴避型依戀的養育?/否定性的養育與可恥的體驗
在學校的體驗與朋友關係也會造成影響/被霸凌的後遺症
為心情沮喪與無氣力煩惱的女性/「反正我就是不行」的主觀意識
向陽處的姊姊與陰暗處的妹妹/為什麼不能忍受傷害?
慢性外傷症候群的迴避型/被剝奪主體性的體驗
太沉重的期待與被決定的人生/在過度保護中成長的順從的孩子
順從與放棄背後的父母控制/以森鷗外為例/拒絕成為成熟的大人
 
第五章 迴避加劇的現代人──是適應還是進化?
環境會改變遺傳基因的作用/是親情還是自戀?造成此差異的結構
使迴避型增加的環境變化是?/適合個人主義的迴避型
體驗的統一化與失去的主體性/迴避與心理性的過敏
無菌室化與漸增的對人類過敏
 
第六章 與迴避型的人融洽相處的方法
若部下是迴避型/若上司是迴避型/若情人是迴避型
若伴侶是迴避型/面對迴避型的孩子
 
第七章 緩解迴避型的生活模式
適合迴避型的人的職務/能彌補嫌麻煩部分的伴侶最適合
單戀比較輕鬆?/布拉姆斯類型的單戀
同樣是「迴避型」卻差很多/星新一的例子/怠惰的學生生活
第一本小說/公務員志願/地獄般的經營公司日子
變成另一個人般擁有自信的瞬間
終於找到自我風格的生存方式/碧雅翠絲.波特的例子
彼得兔與她的使命/在喜歡的領域受到肯定的重要性
 
第八章 不在乎恥辱與恐懼,活得自在的方法
可以克服迴避型/從一通電話開始/是什麼改變了她?
掌握回復關鍵的「安全基地」/自己做決定的重要性
與其抱持理想與期待,不如先試試眼前的機會
脫離十多年繭居生活的原因/脫離無氣力/為生活工作
可以在工作中鍛鍊/西村由紀江的例子
親手做做看/試著做點小小的變化/展現原本的自己
性迴避課題/自我解放/你不會再覺得麻煩
 
結語
參考文獻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931426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1MB

图书试读

前言

  我個人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覺得活著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所謂很長的時間,具體而言,是十年以上。不,說不定是二十年以上,看是什麼事,也可能持續到現在。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淡化了許多。這種感覺大約起始於高中後半,在長達十年的大學生活時到達高峰,一直延燒到將近三十歲,進入職場以後,快三十五歲時才開始淡化。

  對文學院哲學系死心,進入醫學院後,基本上「麻煩的感覺」還是沒變,光是去上最低必要限度的課都很勉強。我至今都還記得,就讀醫學院一年級時,我住在京都大學後面的吉田山。更明確來說,吉田山有座紅葉十分漂亮的寺廟,名叫真如堂,我租的民房就在那座寺廟後面。房租一萬日圓,在當時算是非常便宜。走下坡道時,中途會經過一家名叫吉田山莊的料亭旅館,看起來很高級,有氣派的大門、豪華的庭園。聽說當時吃一餐就要花幾萬日圓,我卻是過著一天的伙食費不到一千日圓的生活。

  曾經有朋友專程來我住的地方找我。因為我一直窩在住處不出門,朋友擔心我不知道要考試的事,特地來通知我。事實上,我的確不知道。看到我不知道卻也不慌張的樣子,朋友苦笑著說:「岡田,你會長壽。」還熱心地告訴我考試可能會出的重點題目。臨走前叮嚀我說:「把這些讀完就行了。」

  但是,即便知道要考試、即便朋友專程來告訴我考試可能會出的題目和答案,我還是不想讀書,不是發呆就是做其他事,盡可能不去想考試的事。到了晚上,想說反正也來不及了,乾脆一覺到天亮。醒來後又想,現在慌慌張張地準備也沒有用,就繼續睡,還是什麼也沒做。但是,考試開始的前一個小時,突然爬起來,瞄了幾眼朋友給我的講義。看看手錶,心想說不定還來得及,在最後關頭改變主意,決定去考考看,開始臨時抱佛腳讀講義。結果是邊後悔應該早點讀講義,邊騎著腳踏車衝下坡道去大學。真的是要到火燒屁股才會採取行動。

  為什麼會那麼無氣力、逃避該做的事、什麼都沒做卻覺得疲憊呢?回想起來就是做什麼都覺得麻煩。我現在的工作,卻是每天見同樣狀態的人,替他們上發條。這是很不可思議的機緣,但我非常能理解這些人的心境。

  當時,為了賺生活費,我非打工不可,這也讓我厭煩到極點。為了活下去就要吃飯,為了吃飯就要賺錢。但是,我覺得很麻煩、很痛苦。所以,結論就是活著是很麻煩、很痛苦的一件事。

  當時,我偶爾會有的夢想之一,是如果能像牛、馬那樣吃草該多好。眾所皆知,人類沒有酵素可以分解製造細胞壁的纖維素,所以吃草也不能消化,只會拉肚子。如果唾液或胃液可以釋放出分解纖維素的酵素,肚子餓了就可以吃隨處生長的葉子或草,填飽肚子,再也不用工作。擅自吃人家院子裡的樹葉,可能會被罵,但是,吃隨處生長的雜草,一定沒有人會責怪。這樣就解脫了一件麻煩事。只不過,這麼一來,不吃一整天可能會營養不良、糞便的量或放屁的次數可能會增加、腸子也可能變長,結果衍生出更麻煩的事。

  另一個夢想比較實際,雖然沒那麼容易實現,但可能性並不是零,那就是寫小說。如果可以一夕成名,靠版稅過活,就不必工作了。正在看這本書的人,可能也有過這樣的想法。說來慚愧,當時的我真的做著「希望可以那樣」的春秋大夢。不,說不定那是我當時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只要入選小說新人獎,拿到獎金,我就要對老臭著臉、刁難地監視著我的打工處的老闆說:「我要專心寫小說,所以要辭職了。」我不知道夢想過多少次那一天的到來,以及那個場面。

  然而,現實是那一天一直沒到來,我每天的生活都是戰戰兢兢地看著老闆的臉色,擔心會不會被炒魷魚。我當時構思的小說之一《時間掮客》,靈感也是來自我的夢想。內容是有個不想工作的年輕人,遇見買賣時間的時間掮客,就出賣了時間。時間掮客只買他的時間,不要他付出勞動這種「野蠻」的代價。可以免去麻煩的勞動和痛苦,只靠時間就能換錢,是我當時逃避現實的願望,小說正是這個願望下的產物。

  裡面有個小小的設定,就是販賣時間的人,可以販賣「現在」或是「將來」。主角起初只販賣「現在」就滿足了,後來想要一大筆錢,就賣起了「將來」……這就是故事情節。我想成為小說家的夢想,一直沒有實現,這本小說到現在都沒有出版的機會,但是,我當時真的很認真,想靠這本小說飛黃騰達,從麻煩的勞動獲得解脫。

  諷刺的是,我開始出書、寫書,是在我某種程度脫離了「極力逃避麻煩事、逃避活著這件事的時期」之後。不只是我,凡是想過要脫離這種時期的人,大多會知道,想逃離麻煩事也逃離不了,但慢慢改變生存方式,麻煩事就不會再是麻煩事,機會也會更加寬廣。

  不過,猝然勉強自己,嘗試不像自己的生存方式,也不會有好結果。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個性、成長背景,以及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可以激發出最大的潛能。就這點來看,什麼是最好的生存方式無法一概而論。重要的是適不適合自己,而不是與別人比較來判斷。關鍵是如何了解自己的特性,在能力範圍內展現自己。

  現今,不只是年輕人,也有很多人在年紀增長後也無法脫離「麻煩的感覺」。我會在第五章詳細解說,並附上這樣的人正在增加中的數據。這種「麻煩的感覺」究竟是什麼?該如何改善、克服呢?

  我將透過許多臨床案例與具體事例,讓大家學習各式各樣的人的人生,並介紹精神醫學、心理學的研究及探討帶給我們的先人智慧與最新的方法,藉此思考如何脫離麻煩的感覺或逃避的心態,引導自己找到更能發揮自己的生存方式。

  另外,我要事先說明,一般人的臨床案例或事例,是以實際案例為啟示重新編寫過,與特定案例無關。至於偉人或名人的案例,都是依據自傳或評傳等公開發行的資料記述。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