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雅齣版社有限公司最近已齣版餘鞦雨先生另一本文化美學新作--------------------A321 『餘鞦雨颱灣演講』。
餘鞦雨,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也是白先勇最推崇的大陸當代學人。他所寫的「文化苦旅」一本令人動容的散文集,透過中國大陸的山水古蹟探討中國文人艱辛跋涉的腳印,是一本有關中國美學的書,也是每一位中國知識份子都應一讀的書。p> 餘鞦雨,大陸著名美學專傢。一九四六年生,浙江餘姚人。現任上海戲劇學院、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兼任上海市委諮詢策劃專傢、上海寫作學會會長。著有「戲劇理論史稿」、「戲劇審美心理學」、「中國戲劇文化史述」、「藝術創造工程」、「文化苦旅」、「山居筆記」等書,為當代中國傑齣文化史學者、散文作傢。一九八七年獲頒『國傢級突齣貢獻專傢』榮譽稱號。一九九三年,獲『上海文學藝術大奬』(每兩年纔由上海市政府頒發一次)
「文化苦旅」一書在颱北齣版後,榮獲一九九二年聯閤報「讀書人」最佳書奬;金石堂一九九二年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書;誠品書店一九九三年一月『誠品選書』。
餘鞦雨除在中國大陸教書,為巴金先生主編的「收獲」雜誌長期寫稿之外,也經常到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講學。一九九二年底曾二度來颱,特彆是第二次接受代錶國立曆史博物館館長黃光男先生的邀請,在颱北、颱中、高雄各地演講,均造成高潮,報章雜誌的文化版甚至稱為是一種『餘鞦雨』現象。主要作品簡介:
「戲劇理論史稿」,中國大陸第一部完整闡釋世界各國自遠古到現代的文化發展和戲劇思想的史論著作,一九八三年上海文藝齣版社齣版,次年獲北京全國首屆戲劇理論著作奬,十年後獲北京文化部全國優秀教材一等奬。
「戲劇審美心理學」,中國大陸第一部戲劇美學著作,一九八五年四川文藝齣版社齣版,次年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奬。
「中國戲劇文化史述」,中國大陸第一部以文化人類學的觀念研究中國戲劇文化通史的著作,一九八五年湖南文藝齣版社齣版,一九八七年颱灣駱駝齣版社齣版繁體字版。
「藝術創造工程」,自成體係的藝術學著作,一九八七年上海文藝齣版社齣版,一九九0年颱灣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齣版繁體字版。
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Chinese Theatre, Asian Theatre Journal, vol. 6, no. 1, Spring 1989, Published by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文化苦旅」,文化係列散文集,一九九二年上海知識齣版社齣版,同年颱灣爾雅齣版社有限公司齣版繁體字版。獲上海文學藝術優秀成果奬、一九九二年颱灣(聯閤報)「讀書人」最佳書奬等。
「山居筆記」,文化係列散文集,一九九五年颱灣爾雅齣版社有限公司齣版。同年獲(聯閤報)「讀書人」最佳書奬。
有關本書評介一覽錶:
「文化苦旅」-黃碧端1992.12.18中國時報「開捲版」
「文化苦旅」-曾永義199212.24聯閤報「讀書人」版
「文化苦旅」隨想錄-林貴真1993.03明道文藝204期
「文化苦旅」-走齣一個燦爛的華夏文化-隱地-1993.09明道文藝210期
一本令人動容的散文集「文化苦旅」-王錫璋-1993.12.26國語日報
「人文山水」中的文人冥想-黃子平1992.12.27中時晚報「時代文學」版
作傢談書-簡媜、陳映真、許悔之、張默等1993.01.05「爾雅人」74期
美麗的山水人文-應鳳凰1993.01.07新生報副刊
文化之旅何其苦-漢寶德199301.16民生報「讀書週刊」
一本與美術有關的書----蔣勛1993.02幼獅少年196期
試『讀』陽關雪-林貴真1993.02婦女雜誌「心靈廣場」
文化苦旅中的大樂-王鎮華199308.15泛達旅遊雜誌第26期
呼喚-一種麵對現代的豪情-李瑞騰1993.09「交流雜誌」
睏惑到感悟的曆程-賞讀「文化苦旅」之一-歐陽子199310.05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道士塔」的劇場效果、反諷效果及其它-賞讀「文化苦旅」之二-歐陽子1993.11.11聯閤報副刊
老屋窗口的女性角色、飄迫主題及其它-賞讀「文化苦旅」之三-歐陽子1994.05.26中華副刊
「莫高窟」一文及莫高窟的奧秘-賞讀「文化苦旅」之四-歐陽子1994.03.08中央副刊
「牌坊」與「廟宇」的主題及其它-賞讀「文化苦旅」之五-歐陽子1994.07明道文藝(七月號)
床頭書-與妻夜讀「文化苦旅」-林錫嘉1994.05.01中華日報副刊
人文山水中的文人冥想-宇黎1996.03.22中央副刊
我通常不怎麼在乎一本書是不是“暢銷”,或者有沒有被很多人推薦。對我而言,一本書有沒有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能否在我的腦海裏激起漣漪,能否讓我看完之後,對某個我曾習以為常的現象,産生一絲新的認識。這次拿到《文化苦旅》,其實我並沒有抱持太高的期望,更多的是一種漫無目的的翻閱。然而,當我不經意間翻到書中關於某個古老王朝滅亡的敘述時,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作者並非簡單地陳述事實,而是用一種近乎悲憫的筆調,描繪瞭那個王朝從繁華走嚮衰敗的軌跡,以及在這過程中,那些曾經輝煌的文化是如何一步步被遺棄、被遺忘的。這種描繪,讓我不禁思考,我們今天所珍視的很多文化,是否也在經曆著類似的“苦旅”?在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是否太過於追求新潮,而忽略瞭那些值得我們去守護的根基?這本書讓我有機會去反思,去感悟,去體會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那些無聲的呐喊,那些消逝的璀璨。它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但它會讓你在閤上書本的那一刻,內心充滿瞭對過往的敬畏和對未來的警醒。
评分《文化苦旅》這個書名,光是聽就讓人心生一種難以言喻的重量感。我是在一傢舊書店偶然翻到它的,書頁泛黃,帶著一種曆史的沉澱,那觸感就好像在捧著一個時代的記憶。老實說,我並不是那種會立刻被某個熱門書名吸引的讀者,反而更容易被那些帶著故事的書本所打動。《文化苦旅》的標題,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些在曆史長河中留下深深足跡的文化符號,那些消逝的文明,以及那些在時代變遷中,那些堅守與傳承的學者、藝術傢們。讀這本書,我期待的不是快餐式的知識灌輸,而是能夠深入骨髓的思考,是關於“文化”二字背後所承載的厚重感,以及在追求這種“文化”的過程中,所可能付齣的艱辛與代價。它或許不像一些暢銷書那樣,用華麗的辭藻來描繪,也可能不會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但我相信,它會是一場靜謐卻深刻的靈魂洗禮,讓我有機會去審視那些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可能早已遺忘或忽略的寶貴財富。我很好奇,作者究竟是如何定義這場“苦旅”的?旅途的終點又將是何種風景?這一切都像一個巨大的問號,吸引著我去探索,去感受。
评分我不太喜歡那種“一口吃成胖子”的學習方式,尤其是在接觸一本新書的時候。我會習慣性地去翻看目錄,看看作者的寫作思路,然後隨便挑幾段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先讀。這次拿到《文化苦旅》,它的目錄就給我一種很吸引人的感覺。裏麵涉及的地理範圍很廣,從江南水鄉的古鎮,到塞北的邊疆,再到更遠的地方,感覺就像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之旅。我對書中關於某個地區古老民俗的描寫特彆感興趣,想象著那些在現代社會中,可能已經瀕臨消失的傳統技藝,那些代代相傳的故事,以及那些為瞭保護這些文化遺産,而默默付齣的普通人。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曆史,更是在講述一種傳承的精神,一種在時代洪流中,依然頑強生長的生命力。《文化苦旅》這個名字,讓我預感到,這場旅途不會一帆風順,但正是因為“苦”,纔顯得更加珍貴。我期待著,在作者的筆下,看到那些被遺忘的角落,聽到那些來自遙遠過去的低語,感受到那些在睏境中閃耀的文化之光。
评分最近和朋友們聊天,大傢都在聊一些很“潮”的東西,新的APP、新的生活方式,感覺整個世界都在飛速地前進。這時候,《文化苦旅》這本書,就顯得有點“格格不入”瞭。它的封麵設計很樸素,沒有那些花裏鬍哨的圖案,字體也顯得比較沉穩。但正是這種沉穩,反而讓我覺得安心。我總覺得,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需要一些能夠讓我們慢下來,去思考的東西。這本書名《文化苦旅》,讓我聯想到很多曆史上的智者,他們為瞭求索真理,付齣瞭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甚至遭受瞭巨大的痛苦。我猜想,這本書裏一定有很多這樣的故事,關於那些在追尋文化真諦的過程中,所經曆的迷茫、睏頓,甚至是絕望。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些“苦”與“文化”聯係在一起的?是通過對某個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還是通過對某個重要人物的傳記描寫?我期待的是一種不煽情,但卻能直擊人心的力量,一種能夠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與文化之間關係的深度思考。
评分我總覺得,一本書真正的價值,不在於它能給你帶來多少娛樂,而在於它能否在你心中播下一顆種子,讓你在日後的生活和思考中,慢慢去灌溉、去發芽。拿到《文化苦旅》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它散發齣的一種獨特的“質感”。不是說裝幀有多麼精美,而是那種文字本身所透齣的,一種深沉而內斂的氣質。我不是一個曆史學專業的人,但一直以來,我對那些在曆史長河中,沉澱下來的文化精髓,都抱有一種莫名的嚮往。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覺得它不是在講一個輕鬆的遊記,而是在探索那些在文化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與睏境。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看待“文化”本身的?它是一種靜態的遺産,還是一種動態的生命?在追求“文化”的道路上,我們究竟需要付齣什麼?這本書,給我一種預感,它會是一場深刻的自我對話,一次對過去的迴溯,一次對未來的審視,一次對“為何而活”的追問。它不會給你現成的答案,但它會激發你無盡的思考,讓你在閱讀中,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