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学<天趣>

生活美学<天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生活美学
  • 天趣
  • 自然
  • 慢生活
  • 意境
  • 东方美学
  • 文人情怀
  • 品味
  • 艺术
  • 审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此《生活美学》四书系作者继续五年前《爱庐小品》之创作而来,分题「天趣」、「谐趣」、「情趣」、「理趣」,探索解说自然景物、艺文言语,以及社会人际之美。作者学识渊博,出入古今,属笔莫非隽永深刻的文章,而哲思浑成,余味无穷;自许新着上承《爱庐小品》,乃是「集结了千百传统文人的菊花心事」之重要美学论述。

作者简介

黄永武

  文学博士,曾任国立中兴大学、成功大学等校教授、主任、院长,主持学术计划,推动实际校务,为国内古典文学研究之重镇,曾获国家文艺奖等各种荣誉。着作丰富,涵盖层面甚广,除学术专着与编纂外,更有《珍珠船》、《字句锻鍊法》、《读书与赏诗》、《诗与美》等书行世(均洪范版)。

好的,为您呈现一部与《生活美学<天趣>》无关的图书简介,聚焦于深度历史考古与文化人类学领域。 --- 《失落的星轨:巴比伦文明的宇宙观与天文历法重构》 图书简介: 宏大叙事,微观考证:开启人类文明源头的星空密码 自人类仰望星空,便开启了探索自身在宇宙中位置的永恒旅程。然而,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黄沙之下,沉睡着一个关于宇宙认知最为精妙的文明——巴比伦。它不仅是已知最早的城市文明摇篮,更是古典天文学的奠基者。 《失落的星轨:巴比伦文明的宇宙观与天文历法重构》并非一部浅尝辄止的通史读物,而是一次深入楔形文字泥板的考古探险,一次对古代知识体系的严谨解构与重塑。本书汇集了近三十年顶尖的古天文学、数字考古学和历史文献学研究成果,旨在彻底厘清巴比伦人如何将观测数据转化为精确的数学模型,以及这种模型如何深刻地塑造了他们的宗教信仰、政治结构乃至日常作息。 第一部分:泥板上的星图——从视觉观测到符号系统 我们将从最基础的材料入手:那些被小心翼翼从遗址中发掘出的数以万计的泥板。不同于埃及或更晚期的希腊文本,巴比伦的天文记录具有惊人的系统性和精确性。本书详细分析了著名的“天文历书”(如MUL.APIN系列泥板),揭示了他们如何通过几何学和代数方法,而非单纯的目视记录,来预测金星、水星的升落和食相。 重点章节将解析“星位历法”(System A/B/C)的演变。我们展示了巴比伦学者如何创造性地将黄道十二宫的概念与当时观测到的实际恒星位置相结合,构建起一个动态的、可计算的天文参照系。这不仅是关于“记录”天空,更是关于“计算”天空的革命。 第二部分:时间的刻度与帝国的意志——历法的政治哲学 巴比伦的历法从来都不是纯粹的科学工具,它是神权与王权的延伸。《失落的星轨》深入探讨了“闰月调整”机制背后的社会权力斗争。谁有权宣布新月的开始?谁能决定何时加入一个额外的月份以调和阴阳历的差异?这些看似技术性的问题,实际上决定了农业收成、宗教祭祀的日期,以及王室的合法性。 本书引入了对“年代编年史”的研究,展示了天文学家如何通过记录罕见的彗星或行星合相,为君主的统治赋予神圣的预言色彩。通过对比不同王朝(如古巴比伦时期与新亚述时期)的记录风格差异,我们可以窥见巴比伦知识精英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方面的微妙角色转换。 第三部分:超越泥板的遗产——巴比伦对后世文明的隐秘影响 巴比伦的知识并未消亡。本书的后半部分致力于追踪这些失落的“星轨”是如何穿越亚历山大图书馆,最终渗入希腊化世界乃至更远的东方。 我们将详细审视托勒密《天文汇编》(Almagest)中的核心数学模型与巴比伦体系的同源性。大量证据表明,希腊人继承并“几何化”了巴比伦人开创的代数预测方法,但却往往忽视了其背后的神学解释体系。 此外,本书还探索了巴比伦数字系统的独特之处——六十进制(Sexagesimal System)的起源及其对现代时间和角度测量的持久影响。我们不再将巴比伦视为一个遥远的、被征服的古代文化,而是将其视为全球知识网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枢纽。 本书的独特价值: 跨学科整合: 首次将考古发现、楔形文字解读、古代代数和现代天文软件模拟相结合,提供多维度验证。 拒绝神化: 摒弃了将古代天文学浪漫化或过度简化的倾向,着重分析其严谨的数学逻辑与局限性。 深度图谱: 包含数百张高清重绘的泥板拓片、时间轴对比图以及基于现代数据重建的古代夜空模拟图。 面向读者: 本书适合对古史、天文学史、文化人类学、数学史有浓厚兴趣的专业研究人员、高年级本科生以及所有渴望超越表面现象,探索人类理性思维起源的求知者。阅读《失落的星轨》,您将不再只是凝视星空,而是能读懂三千年前的巴比伦人是如何理解宇宙的宏大秩序的。 (预计篇幅:600页,精装,附录含主要楔形文字符号对照表) ---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1. ( 生活美学 ) 序
2. 赏 云
3. 赏 雨
4. 赏 山
5. 赏 水
6. 赏 月
7. 古今一样中秋月
8. 赏星星
9. 赏 草
10. 赏 树
11. 栽树的联想
12. 种花人语
13. 可爱的莲花
14. 香的世界
15. 欣赏庭园
16. 拜动物为师
17. 赏 猫
18. 赏 鸟
19. 欣赏小昆虫
20. 一生八十字
21. 赏 石
22. 欣赏水果
23. 欣赏太阳
24. 风婆的芳名
25. 时间这老人
26. 百年如一日
27. 上半段最妙
28. 老年比境界
29. 谁是有情人
30. 美的追寻
31. 审美的眼光
32. 现实与审美
33. 诗与自然
34. 走入诗境
35. 诗人多奇想
36. 美化心灵
37.诗是情话 --- 圣洁的御花园
38. 诗是学问 --- 深邃的藏书库
39. 诗是智慧 --- 潇洒的桃花源
40. 谈心灵的提昇
41. 米店与药店
42. 成仙不难
43. 忙与闲
44. 心定自然凉
45. 茶道之美
46. 饮食十美
47. 桃源何处寻
48. 茧居族
49. 隐士的贤内助
50. 床
51. 书 桌
52. 垃圾筒
53. 书之外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生活美学<天趣>》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毕竟市面上的这类书籍太多了,很容易落入俗套。但是,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它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辞藻,而是用一种非常朴素、真诚的语言,触碰到了我内心深处对生活最真实的渴望。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于“慢生活”的解读。它不是提倡大家什么都不做,而是强调在忙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比如,书中讲到如何在一顿简单的早餐里找到仪式感,如何利用碎片时间来阅读一本好书,如何在一场雨后,静静地坐在窗边发呆。这些都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恰恰是这些瞬间,构成了生活最动人的篇章。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生活的美,可以如此简单,如此触手可及。它让我重新认识了“生活”这两个字,不再把它当成一种负担,而是变成了一种享受。

评分

哇!一拿到《生活美学<天趣>》这本书,就忍不住翻看了起来。封面设计就很有质感,淡淡的素雅,但又透着一股子不俗的品味。我平时就对一些生活里的细微之处很在意,喜欢琢磨怎么让日子过得更有意思,所以看到这个书名,立刻就心动了。拿到手才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比我想象的还要丰富。它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而是充满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建议,就像是有一位知心好友,在耳边轻声细语地分享她的生活哲学。 书里谈到的很多东西,我都觉得特别贴近我的生活。比如,它讲到怎么从一杯咖啡、一个清晨的阳光里找到灵感,怎么把家里的角落打造成一方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我一直觉得,生活美学不应该只存在于那些高高在上的艺术殿堂,它就藏在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里,藏在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回眸里。这本书就很好地展现了这一点,它鼓励我们放慢脚步,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份“天趣”。我特别喜欢它讲到“用心”这两个字,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用心,才会让生活变得索然无味。读完之后,我真的觉得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迫不及待地想把书里的点子运用到我的生活中去。

评分

天啊,这本《生活美学<天趣>》简直太对我的胃口了!我一直是个对生活有点小执着的人,总觉得生活应该有点样子,不能稀里糊涂就过。以前看过一些生活类的书,大多讲得太理论,或者太高冷,读完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但这本书不一样,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邻家阿姨,用最亲切、最实在的语言,分享她对生活的热爱和体悟。 我最喜欢的是它里面提到的“顺应自然”的理念。比如,书中讲到如何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整家居布置,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饮食。这些都让我觉得非常接地气。我一直觉得,强求改变不如顺应,顺应了自己的天性,也顺应了自然,生活反而会变得更轻松、更有趣。书里很多小技巧,比如如何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香氛,如何用旧物改造出新的生命,都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也多了一份“手作”的乐趣,对生活也多了一份期待。

评分

怎么说呢,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台湾南部某个老宅院里的阳光,温暖而不灼热,宁静又充满了生命力。我一直觉得,生活的美,不在于追求名牌或者奢华,而在于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一种自在随性的态度。《生活美学<天趣>》恰恰就是这样一本让我感到身心舒畅的书。它没有讲那些遥不可及的道理,而是从一些很生活化的场景入手,比如如何在家中摆放一盆绿植,如何选择一件舒适的睡衣,如何在一碗清粥里品出滋味。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却能讲得头头是道,让我耳目一新。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留白”的哲学,不管是空间上的留白,还是时间上的留白,都传递了一种“少即是多”的智慧。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总是被各种信息填满,反而失去了思考和感受的空间。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提醒我们要给自己留一点空间,去感受自然,去倾听内心的声音。读的时候,我常常会一边看,一边在脑海里勾勒出自己想要的生活画面,那种感觉非常美好。这本书真的能让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找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评分

这本书,嗯,怎么形容呢?它就像一杯手冲咖啡,香气浓郁,回味悠长。我一直觉得,台湾的生活方式里,有一种很特别的“恰到好处”的美学,不张扬,不刻意,但处处透着精致和用心。《生活美学<天趣>》这本书,就完美地捕捉到了这种感觉。 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变得更完美”的书,而是一本让你“更懂得生活”的书。书中没有那些遥不可及的理论,也没有那些让人望而却步的门槛。它从最细微的生活切片入手,比如如何拥抱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如何与旧物对话,如何让每一次的居家时光都充满惊喜。我特别欣赏它对“自然”的推崇,无论是自然的材质,还是自然的生活节奏,都让我感到一种卸下伪装的自在。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卸下了很多不必要的包袱,开始用一种更轻松、更温柔的眼光看待生活。它提醒我,生活的美,就在于那些不经意间的“天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