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崗,齣生於民風純樸的花蓮,長於人文薈萃的颱南古都,內心充滿瞭對這片土地的深情與熱愛。目前從事電影編劇的創作。所著劇本《新老殘遊記》為他贏得瞭新聞局優良劇本奬,《今天不迴傢》則讓他獲得瞭亞太影展最佳編劇奬。著有《有點感性又不失理性》《下廚真好》等書。此外,並主持電視節目「男女抱抱」、「愛情萬萬歲」。
他閱曆豐富,認為人生就像一部部的電影。所以,從跑船、擺地攤、開禮品店、投資房地産、做貿易,不論是內銷、外銷、批發或零售……他無一不做。他說,生活中的歡樂與悲苦,有時常比電影情節更為荒謬與麯摺。電影雖然都是虛構的,卻反映瞭最真實的人生。
從電影看人生,是他品味生活的方式。他在本書將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自然之間,跟47部電影做瞭巧妙的結閤與對照。如何在真實與虛幻之間找到平衡點,不僅是他,也是所有現代人必修的課題。他真誠希望書中的故事,能夠喚起每個人心中那顆純真的心,讓我們的社會多一點溫情與祥和,少一點暴力與貪婪。
電影與人生 李崗
輯1深情大地
公主吃什麼─天鵝公主/鴨子與建商─返傢十萬裏/紅繞大白鯊─大白鯊/情字這條路─剋拉瑪VS.剋拉瑪/你是我永遠的寶貝─推動搖籃的手/今天,迴傢吧!─今天不迴傢/其實你不懂我的心─鋼琴師和她的情人/撒拉茅人的惡夢─上帝也瘋狂/人文科技─魔鬼終結者
輯2社會韆百態
猜猜我是誰─誰殺瞭甘迺迪/颱灣的唐吉訶德─城市英雄/天公疼憨人─刺激1995/酒國英雄─遠離賭城/親親壞兄妹─親親壞姊妹/社會的鏡子─烈火悍將/「底層」下的真情─再見阿郎/徵婚廣告─桂花巷/性彆的自由─艷倒群雌
輯3麵對真實自我
快樂是什麼─凡夫俗女/勇於做自己─阿珠與阿花/衰人與衰鵝─緻命福星/認清自─大戰巴墟卡/全力以赴的魅力─奪標/真正的勇氣─火綫勇氣/來打高爾夫─晚春/壞人不壞─鍾樓怪人/花錢買信心─天降神蹟/用真心的眼睛─我不笨,所以我有話說/一臂之距─亂世佳人
輯4根植這片土地
關公大戰恩主公─超級魔鬼乾部/我們都是一傢人─與郎共舞/異族之戀─徵服情海/流落在異域的卒子─第一滴血Ⅲ/地球入侵者─ID4星際終結者/當心你的小孩變成外國人─荳田戰役/請問山姆叔叔─萬夫莫敵/曆史的真象─宋傢王朝
輯5錢與權的對話
價值與價錢─冰血暴/漢堡、律師和宋七力─搶錢世界/「金」「銀」之爭─謀財真要命/損人不見得利己─教父/如果你要,拿去吧!─小氣財神/不是「湯」的錯─益智遊戲/演好自己的角色─羅馬假期/老太婆的裹腳布─何處是我朋友的傢/黑白不分道─並肩作戰/POWER─辛德勒名單
在颱灣生舌要有反嚮思考的能力。當看到商人和政客急著跳齣來、義正辭嚴的澄清:「絕對不是官商勾結」或「絕對不是以權謀一黨一己之私」,那就錶示它「絕對是」。當聽到他們在公眾媒體信誓旦旦的宣誓:「絕對沒有偷工減料,絕對是以客人為優先,服務為宗旨」,或「絕對沒有恐嚇跟竊聽,絕對是以人民為考量,精簡層級、提昇祝爭力為目標」那就錶示「絕對有」和「絕對不是」。
尤其是近年來,在經過瞭長期追求與期待而來的「民主自由」的洗禮之後,商人的話或許已經可以相信一半瞭,但政客的言與行「絕對要」反過來聽和看的奇怪思考邏輯,已經成瞭定律。
其實人生就是一齣戲,看電影就是一項很好的反嚮思考訓練。電影像是個夢境,也像是麵鏡子,一部部地被「作」齣來與「反射」齣來。但雖然是反射,可是它不見得是平麵鏡的單純反映。它可能是凹凸哈哈鏡的反諷,或是白雪公主裏巫婆後母的那麵魔鏡,是自戀與期許。
什麼樣的社會、什麼樣的世界、什麼樣的人生,就會産生與反應齣什麼樣不同麵貌的電影。總之,它的産生,無論是在市場、創作或製造的過程裏,一定有成為一部電影的足夠原因,它纔會成為「電影」。
如果我們看電影隻看鏡子裏反射齣來的那一麵。電影公司怎麼拍、編劇怎麼編、演怎麼導、演員怎麼演……我們就怎麼看。不花腦筋的跟著哭、跟著笑,那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最單純也最能皆大歡喜的一種方式,其實也蠻好的。
可是如果我們主動一點,除瞭帶著一顆願意被感動或被催眠的心,在看「作」電影的人們所呈現給我們的那一麵鏡子的反射麵之外,更不時的迴過頭來,帶著一個反嚮思考的問號,看看另一頭正拿著工具和道具「作」戲和演戲的人們,那麼我們可能不隻會有相反的錶情和感受。
在兩相對照之下,我們看到或接受到的,不隻是從電影裏單麵透露齣來的有限符號,更會看到更深、更廣、更真實的不同麵貌的社會、世界和人生。
一部電影如果沒有衝突、是非、麯摺、懸疑與變化,一定是部貧乏的爛片。從前想吹冷氣不容易,買戲票到戲院裏睡兩鍾頭也不錯,這種電影還有存在的價值。但現在那裏沒冷氣?誰還要再看這種電影?
相對的,當人們「物質」不再匱乏時,「精神」也就復雜起來瞭。不但時間和生命更寶貴,感情也比從前虛假和脆弱。兩個鍾頭看場爛片,損片的已不再是票錢和時間。
觀眾要的也不再隻是冷氣和睡眠。現代的人生越來越復雜,就像電影觀眾越來越難伺候。觀眾挑剔瞭,已經沒有那麼多時間和耐性,讓你隨便拍他隨便看。
以這幾十年的颱灣為例,如果說這幾十年颱灣的變化是一部電影,那從前是黑白,現在是彩色的;從前是跑碼頭式的露天默片,現在是廣角大銀幕杜比音響。雖然各有各的好,但當多元化的社會豐富瞭我們的人生後,這部電影也就不再單純瞭。
從前在黑白默片的時代裏,隻要畫麵上有東西在動,就能讓所有的觀眾滿足與亢奮,可是現在再「作」這樣的電影給有心的觀眾看,恐怕是「找打」。
當然彩色或杜比音響,代錶的雖是「進步」,並不見得是代錶「好」。現代無論電影或觀眾也隻是比從前更復雜與難伺候,並不見得比從前「好」,甚至更「退步」。就像無論你拍什麼樣的電影總還是有人看,甚至越級反而是越大眾化。
但「進步」我們不能不要,「好」更不能不追求,我們做為一個單純的觀眾,能做的就隻有在鏡子的兩邊都看看,希望多看到點東西,多找到些對,總比多長點自己的見識、體會和收獲。
颱灣從無有,從貧到富,就像是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一簞食、一瓢飲、勤儉僕實的農人,到官商勾結、偷工減料、財大氣粗的商人;從愛鄉愛民、熱心公益、誠懇謙虛的鄉紳,到傲慢自大、爭功諉過、睜著眼說瞎話的政客,這其間的變化不可謂不大。
可能沒有人統計過有無力與憤怒感覺的人佔全體人數的百分比,但感覺住在這裏大多數的人,都是充滿瞭這樣的情緒。在這部社會「進步」的電影裏,如果我們隻看商人與政客單嚮的演齣,照他們的期待來反應,那做為觀眾的我們當然會有無力與憤怒的情緒反應。但如果我們迴過頭,帶著問號和欣賞的角度去看這齣戲,那真的是一部好看的、值得玩味的絕佳好戲。
當然這齣戲,隻要地球還沒爆炸,它就不停的會有續集,而到底是好、是歹;是喜劇、是笑鬧劇;或會不會是再從有到無、從富到貧的悲劇,那就看從什麼角度看,和什麼觀眾看瞭。隻有老天爺纔知道結局。
雖然商人和政客們的言行對社會的影響很大,但在我們人生的這齣戲裏,當然不是隻有這兩種人。有太多的人、事、物和故事,以及太多悲歡離閤的因素牽引著我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可以自己定位是演員,也可以是觀眾,甚至是影評,完全看自己。太入戲的人或許會被這部戲活活氣死,但帶著點幽默感來看戲,時而入戲感動一下自己,時而跳齣來,帶著問號,左右看看,前後看看,清醒清醒,不是挺好的嗎?
在民國八十五年剛得亞太影展最佳編劇奬時,聯閤報趁熱,希望我能夠在影劇版裏開一個專欄談電影。
雖然,自己很珍惜的想有一個園地能談談自己觀感的機會,而且也接下來寫瞭,但畢竟我不是學Cinema Study(影評)齣身的。要引經據典的談電影是有睏難,而且我也覺得電影是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
大部分看電影的觀眾是為瞭娛樂,是看熱鬧的大眾,並非看門道的專業電影人或學者的小眾,純談電影,可能讀者不會有興趣。再加上評論一部電影的好壞,我有我自己的喜惡,那是屬於我自己很絕對的觀意識,覺得對影片本身和看評論的人也不是很公平。所以在寫瞭四五篇我個人對一部電影好壞籠統的看法和觀念之後,就遇到瞭瓶頸。
其實一個人對電影好壞的判斷和喜惡,大概就隻是那麼幾個原則,還能怎麼「掰」呢?若要再往下談,就隻有談各彆的電影瞭。
可是,一評判電影就會有是非。也並非怕惹是非,而是有幾個原因不相去評電影。一來如前述,電影的形態各人喜惡不同,沒有絕對的好壞標準;二來「商業」電影全世界都幾乎被好萊塢吃掉瞭,市麵上的好萊塢電影雖然好看,但它聲光感官的刺激、強勢的電影語言和教你看電影的高姿態,尤其是充斥著越來越不遮掩的大美國主義,都令人覺得越來越不舒服;三來到於「藝術」電影,本人實在沒那麼藝術,並不想抬舉自己;第四個原因是本土電影或國片,已經一年都不到幾部産量,沒什麼可以評的瞭,保護都還來不及,怎會忍心再去「摧殘」。
其實,我對電影裏麵所呈現齣來的社會現象是比較有趣的。每天總會看好幾份報紙,對於這塊土地更有很多話想說。當初寫劇本並沒有想到要拍成電影,隻是因為住在颱灣,每個人都有一肚子牢騷。寫小說又寫不齣個名堂,發覺劇本的型式寫來比較閤適順手,如此而已。
於是當寫電影專欄遇到瓶頸後,有一天突然發覺,有很多社會的怪異現象,或引人發噱,或令人氣悶,其實跟伴隨著我們成長的各種電影情節,都有關聯性或對比性。
電影雖然都是靠想像力虛構的,但它總有因果,某些情節或喻義,如果發生在現實人生裏則是更荒謬有趣。有瞭這個念頭後,於是嘗試把一個新鮮的社會事件或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感觸,和一部相關的電影裏的一段對比,或相似的情節與對白連結在一起,就得有著力點瞭,題材也源源不絕。
原來專欄的名稱是「電影與人生」,談人生為主、電影為輔。我本也想用這個名字做為書名,但齣版社覺得無論「電影」或「人生」,一般買書的消費者都會覺得太「冷」,加在一起當然更冷,對銷售率一定不好。現代的人誰會跟什麼率,包括收視率、問捲調查率……過不去?
而且編輯部就是覺得我這專欄裏,有不少文字太理智也太兇悍,而現代人都已經生活得太緊張瞭,需要溫馨、舒軟一點的東西。所以,取個軟性一點的書名來平衡一下,大傢會比較舒服一點,容易接受。我覺得也有道理,隻好從善如流。
最後,終於決定用瞭雙方都能接受,也還有趣,跟觀眾也有互動的書名:「李崗陪你看電影」。走吧!沒事咱們一塊去看電影!
這本書的文字,有一種奇特的魔力,它能輕易地將我從眼前的現實拉迴到那個光影交織的世界。我是一個習慣於在觀影後靜靜迴味的人,但很多時候,那些觸動我的情感和思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模糊,難以捕捉。而這本書,就像是一位記憶的守護者,它用細膩而富有洞察力的文字,將那些轉瞬即逝的感受凝固下來,並且以一種我從未想過的方式重新呈現。我發現,作者不僅僅是在講述電影本身,更是在講述觀影過程中的“我”——那個被電影情節牽引、被人物命運觸動、在黑暗中獨自體驗喜怒哀樂的“我”。他能夠準確地描繪齣我在觀看某個場景時內心湧現的情緒,能夠解讀齣我在某個角色身上投射的期望和遺憾。這種共鳴感是如此強烈,以至於我常常會在閱讀某個章節時,腦海中會浮現齣自己當初觀影時的情景,甚至能再次感受到當時的心跳和呼吸。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我的觀影體驗並非孤單,而是與無數個“你”共享著某種普遍的情感連接。這種發現,讓我在迴顧自己的觀影曆程時,多瞭一份溫暖和肯定。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這個影迷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重新審視那些早已熟悉的銀幕經典。起初,我隻是抱著隨便翻翻的心態,畢竟“陪你看電影”這個名字聽起來很輕鬆,仿佛隻是一個閑聊的伴侶。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驚訝地發現,它遠非錶麵那麼簡單。作者(或者說是“李崗”)並沒有采用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分析,而是用一種極其生活化、充滿人情味的方式,娓娓道來。那些曾經隻存在於我腦海中模糊的畫麵和情感,在作者的筆下變得鮮活起來。他似乎總能抓住那些最能觸動人心的細節,無論是導演一個不易察覺的鏡頭語言,還是演員一次瞬間的錶情變化,都能被他放大,賦予深刻的含義。這種解讀方式,讓我意識到,原來我一直以來隻是被動地接受電影傳遞的信息,而忽略瞭其背後更精妙的構思和更豐富的情感層次。讀這本書,就像是與一位經驗老道的影迷坐在一起,他一邊指著屏幕上的畫麵,一邊告訴你,“你看,這裏其實是這樣的……”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以及重新發現老朋友般的新鮮感,是難以言喻的。它讓我不再滿足於淺嘗輒止的觀影體驗,而是開始主動去探究,去思考,去感受。
评分翻開這本書,我仿佛走進瞭一個巨大的電影資料庫,但與那些冰冷的數據和枯燥的分析不同,這裏彌漫著一種鮮活的氣息。作者的敘述方式,就像是在和我麵對麵地交流,他會突然興起,跟你聊起某部電影的某個鏡頭,然後又會話鋒一轉,跟你分享他對於某個角色內心世界的揣摩。這種跳躍式的敘述,並沒有讓我感到混亂,反而充滿瞭驚喜。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他會帶你去到哪個故事,發現哪個從未注意過的亮點。我特彆喜歡他對於細節的敏感度,有時隻是一個道具的擺放,一個人物的走位,他都能從中挖掘齣意味深長的故事。這種對電影“微觀世界”的關注,讓我對電影製作的嚴謹和匠心有瞭更深的認識。它讓我意識到,一部偉大的電影,絕不僅僅是故事的講述,更是無數個精心設計的細節所共同構建的藝術品。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充滿發現的尋寶之旅,每一次翻頁,都可能帶來新的驚喜和感悟。
评分我一直覺得,評價一部電影,是一件非常個人化且充滿主觀性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標準,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期待它能提供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然而,這本書帶給我的,恰恰是這種對個人觀影體驗的尊重和深化。它並沒有試圖告訴你“這纔是正確的解讀”,而是鼓勵你去探索,去發現。作者的文字,像是一位溫和的嚮導,他會帶領你去發現那些被你忽略的細節,去思考那些你可能從未深究過的問題。他所提供的,是一種啓發,是一種引導,而非一種強製。我喜歡這種不帶評判的風格,它讓我能夠更加自由地錶達自己的感受,不必擔心自己的觀點是否“專業”或“符閤主流”。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學會瞭如何更清晰地錶達自己的觀影感受,如何更深入地挖掘電影的意義。它讓我明白,每一次觀影都是一次獨特的對話,而這本書,則為我提供瞭對話的更多可能性,讓我的每一次對話都更加豐富和有意義。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於它所傳遞齣的那種“與電影共情”的體驗。我一直相信,電影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其視聽的盛宴,更在於它能夠觸動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引發我們的思考。而這本書,恰恰是將這種“共情”過程進行瞭極緻的放大和升華。作者並沒有停留在對情節的復述,而是深入到人物的情感世界,去理解他們的選擇,去感受他們的痛苦與快樂。他用一種極其貼近人心的語言,將那些復雜的情感描繪得淋灕盡緻,仿佛我就是那個在銀幕上經曆一切的人。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為某個角色的命運而揪心,會為某個情節的轉摺而感動落淚。這種身臨其境的感受,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對電影的理解。我發現,原來我一直以來都在通過電影來尋找共鳴,而這本書,則讓我找到瞭那個能夠與我一同感受、一同思考的“同路人”。它讓我覺得,每一次觀影,都是一次與自己內心的對話,而這本書,則為我提供瞭一麵鏡子,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自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