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级的职业命理,最终目的在于实务性的批命。
一般斗数书籍讲义所载,大都详于推断星盘的原则与技巧,至于批终身流年的细节法则,不是阙如就是谫陋;有组织系统、清晰解说者,直如凤毛麟角、吉光片羽。
本书着者有见于斗数批命实务参考资料之缺失,特从古今斗数书籍讲义中蒐辑相关资料,以丰富的批命经验与治学方法,予以整理阐註,纂为可供高级斗数职业批命研习的范本;内容分为四卷:各派斗数批命范例增註、观净先生批命范例补註(紫微斗数全集)命例选註、( 斗数宣微)命例选註。
透过实际范例的解析,读者可掌握用斗数批终身流年的法则与要领,吸收斗数推命的技巧。
有一天,我在翻阅紫微杨着的(天网搜奇录)时,读到如下的叙述:
「学紫微斗数在学懂如何起列星盘后,还要花颇长的时间去研究,最好当然是有名师的指点,然后可以有成。特别是在目前环境中,不少误导人的书籍出版,更有人发明不少新的方法,都足以使初学者走入歧途的。
我看过不少坊间的书籍和一些讲义,大都搔不着痒处。举例来说.斗数在看流年方面是颇为重要的一环,但又有哪本书籍或哪份讲义很正确的去教人看流年?」
读后,我有很深的感触。
紫微斗数研习热潮的兴起是近十几年间的事,之前的中国命理界几乎完全是子平法和星盘神煞论命法的天下,宋朝以前则由七政四余星学独领风骚,紫微斗数至少沈默了一千多年。
传世而堪称经典之作的紫微斗数「古笈」,寥寥可数,只有元明清版本的(陈希夷紫微斗数全书)、(新刊合併十八飞星策天紫微斗数全集)、(陈希夷紫微数)、(蕉窗夜语),及民国早年出版的观云主人王裁珊着(斗数宣微)、大兴白钝僧编着(飞星紫微斗数)、旡闷斋主张开卷着(斗数命理新编),另外有号称「钦天监秘笈」的陆斌兆编着(紫微斗数讲义)等几本而已。
现时斗数界流传的派别很多,有「北派」、「南派」、「中州洛阳派」、「占验派」、「飞星派」、「玄空四化派」、「九九派」、「凤阳派」、「透派」、「道传派」 ...,内容大都不脱前述各书的影子,加入着者个人的引申发明。今人所着的斗数书籍、讲义甚多,但要找出有系统、明白而正确教人批命、批流年的着作,真如凤毛麟角。
我收集很多大批流年命书,但尽属七政四余、子平,演禽、铁板数之类的批命,纯属紫微斗数批命者可说没有。这可见清朝以来,不管是「书房派」或「江湖派」的命学业者,绝少利用紫微斗数来为人作大批流年命书,使得后世研习者,缺乏可资参考的范本。
勉强搜求,可资参考的,只有(斗数全书)、(斗数全集)。所载,充满悬疑的命例和简单的批语、(斗数全书)卷末所附的批命套语;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文字要作为大批流年的参考资料是绝对不够的,研习者也甭想从它获取论命、批命的技巧。较好的是(斗数宣微)所载的「今人命格」评述,透露较多的论命、批命技巧。此外,只有张开卷(斗数命理新编)书末所举的一篇批命范例。
近年来,香港的王亭之(谈钖永)先生推出(王亭之谈星)、(王亭之谈斗数)、(中州派紫微斗数初级讲义)、(中州派紫微斗数深造讲义)、(安星法及推断实例)、补註(紫微斗数讲义)(陆斌兆原着)等书,是笔者所阅过所有斗数书籍、讲义中,最有系统、组织严密、见解精辟的鉅着,其中有详细的论命、批命程序与技巧的介绍,实为研习最佳参考资料。
至于专门介绍斗数大流年批命的书,坊间惟见梁湘润老师所着的(紫微斗数流年提要),属「南派」的批命法。此外,要在坊间发行的斗数群书中,找一本堪作为批斗数流年的「教科书」,恐怕是缘木求鱼了。
基于上述的理由,我发愿要为紫微斗数的命理疆土,作一项拓荒的工作,那就是编写本书专门供有志于研习斗数流年批命参考的(斗数批命实务)。
细批终身(大流年)的范围,据梁湘润老师之说,
其常法规范有:
1. 夫妻 婚姻好坏、结婚年龄、夫妻的性格、夫妻感情的和谐与否;如有严重的婚姻不佳征兆,则须分辨是离异或丧偶,以及重要关键 婚姻不佳是由于经济情况恶劣的「贫贱夫妻百事哀」?或是男女双方都有「精神出轨」的外遇行为?或者是单祇一方「精神出轨」 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应验于何时?
2. 财 是出世荣华,或是先贫后富、先富后贫?抑或是劳力之财、 随手可得不劳而获之财?又或是一生中几成几败?又或是一生都不发财?
3. 子 子女之多寡有无、男女之区别、贤与不肖等。
4. 禄 指仕宦显要之途,通常是贵者少,富者略多。
5. 寿 有的人一生健康少病,有的人自幼即体弱多病但中年 身体健康甚佳,也有的人看似虚弱却少生病;设若有病,应发于何年?是何病症?譬如是心脏方面的病, 还是肠胃方面的病?
6. 意外灾害 指车祸、急病、偶发性争吵而引致的凶祸,或涉及官司 诉讼,或意外破财 ... 等灾厄。
7. 大吉大凶之年 人的一生虽然常有变迁,但也不是年年都在变迁,因此着重的是最具影响力,足以改变一生的某几年 如发财之年、擢升之年、撤职之年、破产之年。
8. 孝服 指家族亲属的死亡,其重要者为父、母、夫、妻、子、女, 其他的因与命造本人关系较远,无法一一兼顾。
9. 大变动之迁居 昔日之迁移称为「离乡背井」,现代则泛指新置住宅、变卖祖产或自己购置的产业、出国、移民 ... 等大事。
10. 流年之批法,区分为三级:
1) 以一个大限,论该限之吉凶。
2) 以大限、小限合论吉凶,在十年大限之中,加上与小限有影响的年岁。
3) 以大限、小限、流年三者,分别以十二宫星曜「三方四正」组合性质推论六十年或七十年之运途吉凶。或以大限、小限、流年,另加斗君推论,一生批六十年,一年又分十二个月;如此以七百二十个月,分别以「妻财子禄」作重点批断,是为「细批终身」或「大批流年」。
现代的社会结构型态、人群的思想行为模式,不但异于昔时,而且日新月异,加上研究者个人认知方面的差异性,批断当然也会有不同的样式、风格出现,不过大抵涵盖上述的层面,不会偏离太多。
本书凡四卷:各派斗数批命范例增註、观净先生批命范例补註、(紫微斗数全集)命例选註、(斗数宣微)命例选註;希望透过实际范例的解析,让读者掌握斗数终身流年的批断法则与要领,吸收斗数推命的技巧与诀窍,其中还包含笔者对古命例的质疑、考证以及对斗数学理的思辨心得。
这是笔者研究紫微斗数历程中的一个句点,也是一段因缘的总结。传统式的批命和流年批断,宿命论的色彩较重;引用古人命例时,对命造主人的出身、时代、环境、经历等未作详考;对命运的本质,欠缺深切正确的认知 ... ,所以不免有偏狭武断的批语;蜻蜓点水式、记流水帐式的叙述,没有完整的体系,研习者不能从其中得到斗数批命的全方位认知,吸收到的论命法则与推断技巧也贫乏得可怜。本书尽量克服传统式的弊病-只是「尽量」,而非「极力」;笔者才智有限,不可能达到扭转干坤、超凡入圣的境界,所恃者,惟有一颗孜孜不倦的研究心与追求学术真理的诚心而已。
(紫微随笔)系列,从元集到这一本贞集,就像时序的运转:由春天的发荣,经过夏天的茂盛,秋天的明净,到了冬天的潜藏;是该休止养息的时候。君子之道如衣锦尚絅,闇然而日章,实重于「自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尤重于「慎独」,古有垂训。子曰:「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旡闷,不见是而旡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我当学潜龙,等待下一个因缘际会,芳菲暖春的来临。
这本书的名字,初见之下,确实有种古色古香的韵味。《紫微随笔(贞集)》,光是这几个字,就足以勾起我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我一直对紫微斗数这类命理学颇为着迷,总觉得其中蕴含着古人对宇宙运行规律以及人生轨迹的深刻洞察。拿到这本《贞集》,我满心期待它能为我揭开紫微斗数神秘面纱的一角,或许还能从中窥见作者对于生活、对于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我尤其看重作者的“随笔”二字,这通常意味着作者会以一种更为轻松、个人化的方式来阐述观点,而不是生硬的理论堆砌。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例子,来解读复杂的星盘,让原本枯燥的命理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充满趣味。更何况,“贞集”二字,又似乎暗示着一种坚守、一种真诚,这让我对书中内容的品质有了更高的期许。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命理书,更能成为一本能够滋养心灵、引发思考的读物,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给予我片刻的宁静与启迪。
评分读完《紫微随笔(贞集)》,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与我之前接触过的许多紫微斗数书籍都有所不同。很多书上来就是一堆名词术语,或者直接给出各种排盘技巧,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似乎更加注重的是一种“意境”的营造,或者说,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紫微斗数。我不太确定是否是因为“随笔”的缘故,作者在行文中并没有那种“教科书式”的严谨,反而更像是在与一位老友促膝长谈,分享他对紫微星象的感悟。这种风格让我觉得很亲切,也更容易进入到书中描绘的世界。我甚至觉得,即便对紫微斗数一无所知的人,也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共鸣,因为作者似乎在探讨的,不仅仅是星盘上的那些符号,更多的是它们背后所映射出的,我们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际遇和选择。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让我对紫微斗数产生了新的认识,也更加期待能够深入地去探索它。
评分每次拿起《紫微随笔(贞集)》,我都会有一种想要立刻沉浸其中的冲动。书名本身就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标题党式的书名那样浮夸,而是带着一种内敛而深沉的力量。我猜测,作者在“随笔”二字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可能是在用一种极为个人化的、充满智慧的语言,去解读紫微斗数。我特别好奇,“贞集”这个词究竟包含了怎样的含义。是作者对于某种人生态度、某种价值取向的坚守吗?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本书的内容,一定不会仅仅局限于命理学的范畴,而更会触及到我们人生中的许多重要课题,比如如何面对困境、如何寻找内心的平静、如何活出真实的自我。我希望它能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在我迷茫的时候,能为我指点迷津,在我低落的时候,能给我带来力量。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玄学”颇感兴趣,而紫微斗数无疑是其中一个非常迷人的分支。《紫微随笔(贞集)》这个书名,立刻就吸引了我的注意。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幅画面: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一位智者,手捧一本古籍,在淡淡的灯光下,将他对紫微星象的理解,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用一种诗意而隽永的笔触,记录在这本书中。“随笔”二字,让我觉得作者会用一种非常自由、不拘泥于形式的方式来表达,或许会有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一些哲理性的思考,甚至是诗词的引用。而“贞集”则让我感受到一种纯粹、一种不妥协的坚持。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紫微斗数那深邃而迷人的世界,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一些智慧,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人生。
评分坦白说,我购买《紫微随笔(贞集)》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好奇心。紫微斗数这个话题本身就带着一丝神秘色彩,而“随笔”和“贞集”的结合,让我猜测作者可能不仅仅是在讲解技术性的内容,而是会加入一些更为个人化的思考和情感体验。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像一本散文集,每一篇都围绕着紫微的某个星曜或宫位展开,讲述作者在观察、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点滴感悟,甚至是某个案例的细节。这样的形式,对我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因为它不像传统的命理书籍那样,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理解复杂的理论体系。我更倾向于通过故事和个人化的叙述来学习,这样更容易产生代入感,也能更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我期待在书中看到,作者如何将冰冷的星盘数据,转化为有温度的人生故事,从而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也理解身边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