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学习堪舆、命理等术数,最大的障碍是--果于古书的文字聱牙诘齿,旨义艰涩隐晦;往往望门却步,不能进入堂奥,一窥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本书作者以深厚的国学素养、流畅的文笔,破译紫微斗数古笈,秉持「虔诚谈命理,坦荡洩天机」的着作风格,诠释斗数古文真义,提出具有现代意义的卓见,引导学习者扎稳坚固的斗数基础,并从可能性、多样性的探讨中,改变思考方式,开拓肉眼和心眼的宽广视野。
透过组线严密、脉络分明的编排,沈实跌宕的叙述,接触本书,您将不再以读古书为苦,视古书为畏途。
学习斗数命理也是这样的:必须有正确的认知和丰富的资料作为基础,配合时代的脚步和社会型态的需要作实际的运用,才能使斗数命理成为指导、规画人生幸福的方案。
而学习的过程必须好古敏求 要能去芜存菁;要能慎思明辨,也就是说要能够大胆假设、怀疑,又要能小心求证;从批判(Critic)和印证中,导引出新颖而且正确的理念和方法,
如此才能为古老的斗数命理输入新血液,赋予它活泼的生命。
自序
卷一 星情新解篇
卷二 赋文新解篇
斗数指南新解
斗数准绳论新解
发微论新解
太微赋总括新解
太微赋註解
增补太微赋新解
斗数骨髓赋註解新解
女命骨髓赋註解新解
卷三 格局与诀语篇
补遗骨髓赋註解
定富贵贫贱十等论
十二宫诸星得地合格诀
十二宫诸星失陷破格诀
十二宫诸星得地富贵论
十二宫诸星失陷贫贱论
定富局
定贫贱局
定杂局
古诀格局汇註
卷四 诸星入命限十二宫断诀篇
引言
并言
宋真宗景德元年(一○○四),吴沙门道原,系释迦以来祖祖之法脉,备录其法语,名曰(传灯录)(景德传灯录),凡三十卷,为其后种种传灯录之嚆矢。而台湾地区流传的(新镌希夷陈先生紫微斗数全书)与(十八飞星策天紫微斗数全集)两本古笈,正是当代斗数命学的传灯录,百余年来,绝大多数的种种斗数书籍,皆以之为嚆矢,内容不出其范围。
我就读师大美术系时,曾潜心研究苦瓜和尚的书画和题画诗跋、画论,一九七八年岁暮教学之暇,撰写(石涛画语录一画之研究),参加中国画学会主办首届画学论文征选,次年揭晓,该文获选为第二名。十多年来,对苦瓜和尚的画理姜论,未尝间断研究,从其中得到很多启示,其画谱(变化章第三)云:
「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弗为也。尝憾其 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识拘于似则不广。故至人无法, 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盖,有法必有化,化然后为无法。」「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也。夫, 好古敏求,则变化出矣!」
识,是一种准则;一种理念,一种认知;是前人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可以供后人参考、效法的,后人借由它,可以减少摸索的过程。但是后人如果死守着前人留下的成法,不知变通,反而会使与生具来的原创力受到蔽塞,也会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内,见识不多,难以开拓广大的天地,建立属于自己的风格。成功的人是能精熟成法,撷取它的长处,在最适当的时机、埸合来运用、最好是能融化它,随着时代来加以增益、引申,使它以适合时代,又带有自己风格的另一种形式出现。这才是「至法」。好古,是尽量吸取前人智慧、经验的长处。敏求,是学习有方法,运用能随时变通。
学习斗数命理也是这样的:必须有正确的认知和丰富的资料作为基础,配合时代的脚步和社会型态的需要作实际的运用,才能使斗数命理成为指导、规画人生幸福的方案。而学习的过程必须好古敏求 要能去芜存菁;要能慎思明辨,也就是说要能够大胆假设、怀疑,又要能小心求证;从批判(Critic)和印证中,导引出新颖而且正确的理念和方法,如此才能为古老的斗数命理输入新血液,赋予它活泼的生命。
破、译古文,是我较擅长的,除了将讹误、有疑问的字句订正,将文句分段,标点之外。在内容方面,利用笺、註、疏、考,补、翼、征、阐等手法,对字句、旨义加以解释、引发及辨证。希望能做到消除古文艰涩隐晦的缺点,打通读者的学习障碍。我在编写本书时,真的是秉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诚心,努力而为。惟限于篇幅,不得不在审慎的抉择后,作了大幅度的割舍,但愿有机会时,我能另着斗数专书来弥补赤水遗珠之憾。
近世流传于坊间的斗数古书,最有名的是(新镌希夷陈先生紫微斗数全书)和(十八飞星策天紫微斗数全集)。(全书)凡四卷。卷首有明朝罗洪先状元序文,内谓该书授自陈希夷第十八代子孙了然道士;江西潘希尹补辑、福建杨一宇参阅。(遍查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碑传全集、人名大辞典、四库书目索引,皆无潘杨二氏,此二人极可能为道士。)刊行年代不详,笔者手头的版本是台湾竹林书局一九七一年三月第五版。(全集)凡六卷。书名的题署不一致,卷一署(新刻合併十八飞星策天紫微斗数全集),卷二书署同卷一。题大宋扶摇子白云先生陈抟着、南州草坪徐良弼校正、金陵益轩唐谦绣梓;以上二卷是不同于今世流行的紫微斗数。卷三署(新刻希夷陈先生紫微斗数全集),卷四署(新刻评註合併十八飞星紫微斗数全集),卷五署(新刊评註合併十八飞星策天紫微斗数全集),卷六署(新刊合併十八飞星紫微斗数)。题大宋华山希夷陈图南着、隐逸玉蟾白先生增、十八代孙了然陈道校、金陵益轩唐谦校,清.同治九年(一八七○)庚午重刻。台湾刊行本是周祖勇提供给集文书局,一九八二年三月出版。
(全书)的内容完整充实,体例简洁明畅,错字不多,优于(全集)。(全集)的编、註鄙劣,非出于江湖术士即出于书肆俗商,其格调远逊于(全书)。其他的古笈、秘本,内容大抵不出于此二书范围之内。因此,我在编写本书时,是以(全书)为主,再参考(全集)及其他的古笈秘本来订正增删,偏颇阙漏,在所难免,读者可参阅名家了无居士的大作:(清朝木刻陈希夷紫微斗数全集现代评註)(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一九九○年八月一日初版一刷)。
古书是「识之具」,好的斗数古书是研究斗数命理的根源。根柢稳固,树木才能长得高大,源头深浚,江河才能流得长远。可惜的是,好的斗数古书和诠释斗数古书的好书,太少太少了。
清.张潮(幽梦影)云:「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能用不难,能记为难。」张竹坡曰:「能记固难,能行尤难。」
中国术数类的东西,本来就有「传诀不传书,传书不传诀」的陋规陋习,所以要从古书的破、译,乃至于能用、能记、能行的出神入化境界,这段历程的艰辛、漫长,若非身历其境者,不能够体会得出来。至于着书立说,更难。丁湛(围炉夜话的启示)说:「读书人着书立说,贵在言辞公允客观,不可偏私武断。因为文章是给人看的,若是有所偏差,岂不误导了众人?曹丕认为文章是百年的大业,一点也不差;而孔子述而不作,想必也是有道理的。因此,着作文章一定要客观公正,谨慎下笔,否则,率尔操觚,那有什么可看性呢?其次,再求精要详细,言无不尽。这样的文章,才是最可贵的。」我忝为斗数命理学的读者、作者,因此诚惶诚恐,兢兢业业;希望本书能给读者带来很大的助益,要求内容的错误减到最低。
读古书一定要有耐心,就像品茶、品酒 要慢慢品尝,才能感觉得出它的香醇;要常看、常读、常用、常记,多接触一遍,就会多出一分充实感和喜悦感。
最后,我要赠给真心用功的读者一句话:
识是一颗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斩魔的慧剑。
明.洪自诚(菜根谭)
有坚实的理论根基,才能使心地光明,拥有思辨批判的智慧,不惑于杂说谬论的扰乱;有坚定的学习精神,才能贯彻始终,突破瓶颈困境,达到最高的成就。
感谢书画大师李毂摩兄为本书封面赐题墨宝、五术界奇才宣易园陈启铨兄提供资料及鼓励、门人张建民、陈泱丞协助整理校稿。
说实话,拿到《紫微随笔(亨集)》这本书,我的期待值并没有那么高,因为市面上关于紫微斗数的书太多了,很多都内容重复,或者流于表面。但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被它一种独特的视角所打动。作者似乎并不是在枯燥地讲解理论,而是将紫微斗数的知识融入到一种更广阔的视野中。我感觉作者在用一种非常生活化、非常人性化的方式来解读星盘,仿佛每一个星曜、每一个宫位都拥有了鲜活的生命,能够与读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书中的语言也很流畅,读起来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丝毫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将那些深奥的命理概念,转化为普通人能够理解的文字的,这需要相当高的文字功底和对命理的深刻理解。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更多作者的个人感悟和人生哲学,因为我相信,真正的智慧,往往蕴含在这些看似琐碎的“随笔”之中,能够触及到我们内心最深处的东西。
评分《紫微随笔(亨集)》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非常特别。我之前接触过不少关于紫微斗数的书籍,但总觉得它们要么太过理论化,要么太过笼统,很难真正触及到我内心深处。这本书却不同,它用一种非常细腻和感性的方式,来讲述紫微斗数的奥秘。我感觉作者是一位真正懂得生活、懂得人情世故的人,他能够将星曜的意义与人生的悲欢离合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在经历一场心灵的洗礼。书中的一些描述,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人生片段,又像是看到了身边人的故事,充满了真实感和人情味。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关于人生方向的启示,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人生轨迹,并且在迷茫的时候,能够从中找到一些指引和慰藉。
评分《紫微随笔(亨集)》这本书,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的名字吸引了。紫微斗数,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领域,而“随笔”二字又显得格外亲切,像是作者娓娓道来的故事。我一直对命理学有种莫名的兴趣,但又觉得很多书籍都过于晦涩难懂,充满了术语和复杂的推演,让人望而却步。然而,《紫微随笔(亨集)》给我的第一印象却是平和且富有吸引力。书的装帧设计也很精美,纸张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想要翻阅的冲动。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第一页,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紫微斗数的入门知识,或者一些有趣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轻松地理解这个古老的学问。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作者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比如如何理解星曜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看懂命盘的整体格局,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毕竟,了解命理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规划人生,趋吉避凶。
评分《紫微随笔(亨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宝库。我一直认为,紫微斗数不仅仅是关于命运的预测,更是一种关于人生智慧的探索。这本书从一开始就让我感受到了这种探索的深度。它没有用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思考人生,去理解人生的各种可能性。我特别欣赏书中那种对人性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读者的关怀。它不像有些书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星曜的含义,而是能够将这些含义与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情境相结合,让我们看到紫微斗数在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更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挑战,并且能够从中获得一些积极的能量,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评分我拿到《紫微随笔(亨集)》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有太大的幻想,毕竟这类书籍市场上层出不穷。然而,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惊喜地发现,它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书中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那种一本正经的学术论文风格,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向你分享他的经验和感悟。作者的文笔十分老练,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深厚的功底和独到的见解。我尤其喜欢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它们都非常贴近生活,让人能够感同身受,并且从中找到共鸣。作者在解读这些案例的时候,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去体会其中的道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对紫微斗数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解读,而是能够深入到它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从而帮助我更好地认识人生,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