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自己的生命,会变化、成熟、衰老。城市也会和个人或族群互动,它会改变你,而你也正在改变它。
法文俗谚「知道兔子在哪?」(Savoir ou git le lievre?)意指掌握了事情的关键。事物的奥妙也许微小细碎、无法按图索骥,容易让人不经意地擦身而过,但心神领会了,往往颇有感动。
城市也是如此,当你置身其中,总不时挑起另类的触动。带着这本书,让我们随作者穿梭城市大街小巷,捕捉一熘烟的灵感野兔。
自序:捕捉一熘烟的灵感野兔 3
惊艳于闪烁细小的奇遇 10
催促着城市的时钟 12
惊艳麦当劳—另类的麦当劳招牌 20
从垃圾桶看城市 31
新旧相映的巴黎书报摊 41
找寻一座体贴的公共厕所 48
体贴狗儿的方便大事 54
香榭大道的电话亭 59
生活在城市公共艺术里—巴黎的都市家具 65
阅读城市的具体与抽象 80
新凯旋门下的沉思 82
巡礼墓园,找寻历史 95
未完成的梦 101
关于伦敦博物馆的一些联想 116
义大利翡冷翠的两座雕像 123
横滨拉面博物馆 128
张望擦身而过的风情 134
风中的捷运 136
地底捷运里的阳光绿意 143
谁帮捷运站洗玻璃? 151
在捷运里阅读 157
画家笔下的绿色运输 162
墨尔本的电车餐厅 169
炎炎夏日里的可口可乐电车 174
现代文明与古典意象—永远的巴黎新桥 180
凝视城市的波浪与泡沫 192
权力大街、自由小巷 194
都市不能硬发展 206
全世界知识面包的烤箱 212
咖啡馆世纪末风情 222
速度的哲学意义 240
翻拣所有萦回心头的记忆 246
别带相机 248
我的梦想,我的书 255
四季 260
跋:无法延期的结束与不愿结束的想望 268
捕捉一熘烟的灵感野兔
——关于这本书
这本书最原始的书名就是《捕捉城市野兔》,对于这个有点儿标异作怪的书名,周围许多人不表赞同。
有位朋友小心翼翼地「警告」我,兔子这个词在华人世界里有男同性恋的意涵,如「兔二爷」指的就是扮演阴性角色的男同性恋者;也有朋友委婉地提醒,台湾俚语「抓兔子」有饮酒过量「催吐」之意,而「捉野兔」闽南话更是到偏僻之地偷窥男女野合的暗语。所以拿「捕捉城市野兔」当书名似乎颇不适当。
考虑了这些那些意见,最后我还是决定採用这个「有争议」的书名,这决定基于好几层原因:一来,1999年是兔年,也是我的本命年,实在值得纪念。既然我的生肖属兔,当然对兔子这种温和灵敏的动物有特殊好感,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总觉得兔子是个好东西。
再者,碰到本命年,意味着生命过了十二年的一个轮回,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事实上对我而言也的确如此。回首自己上一个十二年,基本上是以巴黎为中心的留学生生活,是客居美丽城市的一些学习与感动,还有在欧洲旅行、观察、想像、思考的训练。现在审视这些「青年时期」的文字与影像记录,常会浮现一些熟悉又遥远的感觉:不驯、兴奋、敏感、另类、边缘化、有点儿捣蛋、还没长大、容易犯错但为害不烈、做尽蠢事、浪费体力却永远不嫌累……,活脱脱就是野兔的形象。
这本书,起初吸引我的是那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捕捉城市野兔》。一个“捕捉”,一个“城市”,一个“野兔”,这几个词语组合在一起,便勾勒出一幅既熟悉又带着几分奇幻的画面。我们生活在水泥森林里,日复一日,车水马龙,高楼林立,仿佛一切都被驯化,被规划。然而,在这些坚硬的边界之下,总有一些野性的生命,以它们自己的方式,顽强地存在着。城市中的野兔,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又引人遐思的意象。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这人造的景观中,去寻觅、去观察、去理解那些不属于我们日常逻辑的生物的?它是否是一部关于自然观察的细腻笔记?抑或是对城市生态系统中被忽视的角落的探索?我想象着,书页中会流淌出怎样的文字,描绘出那些在霓虹灯下闪烁的眼睛,在垃圾桶旁觅食的身影,在公园绿地里短暂的休憩。它会不会触及我们与自然之间早已模糊的界限?或者,它只是一个隐喻,用野兔的自由和野性,来反衬我们被禁锢的灵魂?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一探究竟,去感受那种藏匿于喧嚣之下的静默生命力。
评分《捕捉城市野兔》这个名字,着实有种莫名的吸引力。它不像那些直白的书名,直接点明主题,而是留下了一层想象的空间,让人不禁想要去探究。我脑海里勾勒出的画面是,在钢筋水泥的缝隙里,在人潮涌动的街头巷尾,潜藏着某种不被察觉的生命活力。野兔,通常被认为是属于乡村和野外的象征,而将其置于“城市”之中,本身就充满了张力。这让我开始思考,这本书到底想要传达什么?是关于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和观察野生动物的故事?还是借“城市野兔”这个意象,来讲述都市人在现代社会中的某种生存状态?我期望它能带来一种独特的视角,一种对日常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细节的敏锐捕捉。也许,它会像一个隐喻,用野兔的敏捷、警觉和野性,来比喻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保持内心某种独立和自由的努力。我好奇作者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绘那些在城市夹缝中求生的生命,去展现它们与人类世界交织的微妙关系,去探索那些隐藏在光鲜外表下的野性与生机。
评分仅仅是《捕捉城市野兔》这几个字,就足以让我停下脚步,细细品味。它不像大多数关于城市的书籍那样,聚焦于建筑、历史或者人文景观,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更边缘、更隐秘的生命。野兔,在我的印象中,总是和广袤的原野、宁静的乡间联系在一起,而当它出现在“城市”的语境中时,便立刻产生了一种别样的况味。我猜想,这本书或许是对城市生态系统一个非常独特的切入点,它可能捕捉到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从未真正理解的生物的活动轨迹。或许,作者通过对野兔的观察,来揭示城市环境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或者反过来,展示野生动物如何在被人类改造的环境中,顽强地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这种“捕捉”,对我而言,可能意味着一种深入的观察,一种细致的记录,甚至是一种情感上的连接。我渴望从中读到那些在喧嚣都市中不易察觉的生命力,读到关于自然在人造空间中顽强生存的故事,也读到作者对这个世界别样的洞察和感悟。
评分《捕捉城市野兔》这个书名,立刻在我的脑海中引发了一系列奇妙的联想。它不像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也不像一本轻松的都市小说,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带着一种探索的意味。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在现代都市的钢筋水泥丛林中,去“捕捉”那些如同精灵般难以捉摸的野兔的。这是否意味着一种对都市生态的细致观察,对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生命痕迹的记录?我想象,书中或许会描绘出一些令人惊叹的场景:在某个不经意的角落,一只野兔悄然出现在眼前,它的眼神中带着警觉与好奇,与周围的城市景观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本书会不会借由野兔的视角,去审视我们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或者,它是一种隐喻,用野兔的自由与野性,来比喻都市人内心深处对逃离束缚、回归自然的渴望?我期待的是,它能带来一种新鲜的阅读体验,让我重新发现我们所居住的城市,不只是冰冷的建筑和匆忙的人群,还孕育着生机勃勃的生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野性之美。
评分当我拿到《捕捉城市野兔》这本书时,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名,更像是一扇门,通往一个我可能从未真正留意过的世界。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些模糊的画面:傍晚时分,城市的光影拉长,路灯次第亮起,而在街角的草丛中,或许就有一只野兔,警觉地竖起耳朵,观察着来往的人群。这种景象,在许多都市人的生活中,或许只是匆匆一瞥,甚至完全被忽略。但作者却选择将它作为核心,这让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是以一种怎样的方式来“捕捉”这些野兔呢?是文字的描绘,还是某种更深刻的洞察?我期待的是,它能带我走进一个微观的世界,让我看到这些城市中的“野”的生命是如何生存、如何适应、如何与我们这个人类主导的世界共存的。它是否会探讨我们对自然的态度,我们如何无意中侵占了它们的空间,又如何可能与它们和谐共处?我想,这本书不只关乎野兔本身,更关乎我们作为城市居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它或许能唤醒我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敬畏和好奇,让我重新审视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发现隐藏在熟悉之下的陌生和惊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